紧的盯着赵昕。
赵昕脑袋上不由的冒出一丝冷汗,立马跪下说道:“父皇春秋鼎盛之际岂能言退位让贤,且儿臣才疏学浅,断然不敢有此想法。”
赵祯见此,满意的点了点头,便说道:“既然如此,太子殿下可想要何赏赐?”
赵昕笑道:“回父皇,儿臣不要任何赏赐,但儿臣有事要奏!”
赵祯好奇道:“不知太子所奏何事?”
见此,赵昕理了一下思路,说道:“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为防止士兵战场畏敌逃脱,后梁朱温在士兵脸上刺字用以维持军纪,此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各朝纷纷对士兵在脸上刺字,这一方法一直延续到本朝。儿臣认为应当取消大宋百姓当兵在脸上刺字一事。”
庞籍出言道:“启奏官家,在士兵脸上刺字自本朝太祖时期就已成定制,为何太子殿下轻言改祖宗之法,臣以为此事甚是不妥。”
赵祯不解道:“太子殿下为何有此想法呢?”
赵昕说道:“回父皇,儿臣从马蹄铁一事中得到的启发。”
“奥!是何启发?你若说得有理,朕便考虑此事是否可行。”赵祯好奇道。
赵昕清了一下嗓子说道:“儿臣从马蹄铁中得到的启示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而想到若想要士兵作战勇敢必先练其心志,若练其心志必先解决的就是脸上刺字一事。”
赵昕看了一眼众位大臣,又道:“本朝自太祖立国以来,以仁孝治天下,且古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在士兵脸上刺字确实一定程度上能防止士兵畏战逃脱,但对士兵造成的精神上的折磨也是难以泯灭的,一家有子,子去当兵,却要在脸上刺字,是为不孝,我们又岂能指望不孝的人来保家卫国呢!诚然有如狄青一样满腔热血之勇士自愿在脸上刺字以报效家国,但毕竟都是少数。”
赵昕看着赵祯说道:“启奏父皇,儿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讲。”
赵祯示意道:“但说无妨,朕恕你无罪。”
赵昕方才如释重负,缓缓说道:“本朝民间有一句俗语,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皆应脸上刺字之始,故儿臣伏请,父皇废除这一不仁道的做法。”
文彦博出言道:“启奏官家,在士卒脸上刺字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其逃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记录其部队番号。”
大学士蔡襄也出言道:“启奏官家,臣认为在士兵脸上刺字有助于其战场奋力杀敌!”
赵昕昂首挺胸道:“父皇,昔者大秦士兵灭六国,一统天下,靠的可是士卒在脸上刺字?霍去病率大汉铁骑破匈奴,封狼居胥,靠的可是士卒在脸上刺字?大唐铁骑纵横西域,所向披靡,靠的可是士卒在脸上刺字?。。。。。。”
赵昕的心情越来越激动,连带着声音也渐渐地越来越大,响彻大庆殿。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故一场战争能否取得胜利,除了将领的用兵策略之外,靠的就是普通士卒悍不畏死的精神,而废除刺字制度,士兵必然精神焕发,且忠孝两全,必将尽心竭力报效国家。”
振聋发聩的声音想遍大庆朝殿,虽然每一位参加此次朝会的大臣都对太子殿下刮目相看,但都在心里思考着废除刺字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利益,思来想去,好像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影响。
在他们眼里一群丘八脸上不刺字就不刺吧,反正一群泥腿子即便不刺字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反观士大夫家族,若以后有子弟想从军者,脸上不用刺字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宋朝文官的竞争压力是那么大。
。。。。。。
求收藏,推荐,投资!
………………………………
第三十五章 武穆遗书
赵祯下朝后,率了一票朝中重臣前往皇家猎场,观看了铁匠牛二给马蹄镶嵌马蹄铁后,又亲自骑着马围着皇家猎场跑了一圈,下马后发现马蹄确实丝毫没有受损,而后朝着一众大臣说道:“好!有如此神兵利器,朝廷以后每年都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了。”
夏竦出言道:“太子殿下自幼聪慧,六岁能诗,现今又奇思妙想,以十三岁之龄发明此物,实乃我大宋之福,臣为官家贺!”
“臣为官家贺!”
一众大臣赶忙附和道。
韩琦出言道:“官家向来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刚太子殿下朝中所奏又乃强兵之法,若推广,大宋百姓必对官家感恩戴德,故臣请陛下厚赏太子殿下。”
“请陛下厚赏太子殿下!”
一众大臣见韩琦这个宠臣都出来替太子殿下邀功了,赶忙附和道。
赵祯笑道:“好!有过必罚,有功必赏,太子,你发明马蹄铁,该赏,上奏之事又乃强兵之策,亦该赏,两赏并一赏,你想要何赏赐,尽管开口!”
“父皇,儿臣想要统率三千禁军!”
赵昕心想,自己的便宜父皇如此说,自己何不趁热打铁呢?这几年来,他除了学习之外,也写了一些现代的练兵之法,何不趁此机会向父皇要三千禁军来训练,若法子有效,那大宋的腰杆子不就直了吗?
“这。。。。。。”
一众朝中重臣听太子这么一说,都议论纷纷。心想,太子要兵权干什么?莫不是?
韩琦也在心里替赵昕捏了一把汗,心想,太子殿下难免有些太过于心急了吧。
庞籍出言道:“官家,本朝自太祖立国以来,历代太子皆未握有兵权,太子此言不和法度。”
文彦博也忙说道:“庞太师所言甚是,官家切莫答应这一请求。”
原本笑语盈盈的赵祯一听,脸色也不由得一变,心想:朕就你一个儿子,且已经封你为太子,待朕百年后,这宝座还不是得你来做,你要兵权又有何用呢?
顿时面露不悦的说道:“太子,东宫的护卫禁军皆是朕亲自为太子殿下挑选的殿前司精英,太子如今要这三千禁军作何用?”
赵昕算是听出来了便宜父皇这是话里有话啊!
赶忙说道:“父皇,儿臣不要统兵之权,儿臣只要练兵之权,此事皆因儿臣前日做一梦,梦中有一威严老者传授儿臣练兵之法,儿臣本没当回事,但醒来后,却发现梦中老者所传之法竟历历在目,儿臣便将其写了下来,现取出其一部分,但请父皇一阅。”说着从袖口中拿出事先写好的奏折递给了赵祯。
赵祯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从来散之必有其统也,分之必有其合也,以故天壤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事有必然者。且武事之论,亦甚繁矣。而要之,千变万变,无往非势,即无往非气,势虽不类,而气归于一。夫所谓一者,从上至足底,内而有脏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肤五官百骸相联而为一贯者也。。。。。。”
赵昕献上的就是岳飞的《武穆遗书》,之所以他会记得武穆遗书的内容,完全是因为前世对神雕英雄传的喜爱,里面将武穆遗书讲的神乎其神,他便从网上找来,闲的没事的时候,就看看,背上一背,时间一长,自然内容也就都记下来了。
赵昕心想,自己若是用武穆遗书来训练大宋的禁军,不知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前世不少穿越小说中,主角穿越到古代后都是整出一个现代版的步兵操练之法,用现代的练兵之法去练古代的士兵,真的合适吗?
他之前也根据现代的练兵之法写了一本步兵操典,但赵昕心里也是没底的很,好在他手下有王韶这一猛将,虽然现在还年轻,但那在军事方面的天赋却是自己这个菜鸟怎么也比不上的。
赵昕将武穆遗书和步兵操典一同拿给王韶看后,王韶将赵昕的步兵操典批的那是真叫一个惨啊!反而对武穆遗书甚是推崇,研究了一段时间后,对赵昕之言,若按此书练兵,大宋的士兵战力将增加好几倍。
赵祯看完后,又将奏折递给了韩琦,韩琦忙接过来在一旁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韩琦看完后朝着赵昕问道:“太子殿下梦中之事可否属实?”
“韩相公!本殿下虽然文采斐然,然则从未接触过兵法书策,断然是写不出这兵法的。”
赵昕毫不做作的回道。
韩琦听后朝着赵祯拜了拜,说道:“官家!臣观此文确实是世间罕有的兵法,非经天纬地之才能做出的,若照此训练禁军,大宋禁军战力必将得到焕然一新的提升,昔有神秘老人授张良以兵书,辅佐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而得安天下,今有仙人梦中传授太子兵法,实乃大宋江山社稷之福啊!”
韩琦也是北宋难得的文能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的能人,他心中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那就是若大宋士兵都照此法训练,夺回燕云十六州也未尝没有可能。
赵祯见韩琦如此说,忙道:“诚如韩琦所言,朕。。。。。”
话未落,文彦博便说道:“官家!太子殿下也说了,这不过是梦中一物罢了,真假难辨,官家万不可轻易当真。”
赵祯向来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且疑心也重,见文彦博这么一说,便有些怀疑。
赵昕见此上前说道:“父皇!真也好,假也好,都不重要,儿臣要三千禁军练兵之权也是为了来验证一下这是真是假,就算是失败了,士兵的战力没有提升,那也没什么,但若是成功了话,我大宋何惧他西夏和辽国,澶渊之盟,庆历和议,重熙增币,这些事皆历历在目,儿臣寝食难安,忘父皇恩准儿臣请求。”
一直未说话的庞籍也上前说道:“官家!不若让太子殿下尝试一下。”
见此,夏竦也上前说道:“官家,我大宋京畿重地禁军八十多万,三千禁军不过九牛一毛而已,让太子殿下试一下又何妨?”
赵昕心里感激的看了夏竦一眼,心想这老头还不错啊!
宰相文彦博见此也只能说道:“官家!不若就让太子殿下试试吧?”
“臣附议!”
“臣附议!”
一众大臣也忙上前说道。
赵祯见此方才说道:“好!既然如此,太子,朕便给你三千禁军,不过统兵之权和练兵之权,朕都教给你,划上清宫之地为训练场所,且朝中将领任你挑选,你可满意?”
赵昕见此,满是激动的跪拜道:“儿臣定不负父皇重托,定严加训练三千禁军。”
赵祯笑道:“太子你且莫急,朕是答应了你的请求,但那得在你大婚之后才行。”
赵昕:。。。。。。。
烟花若殇:
天天码字真的累,
心忧收藏怨人少,
三千青丝成白发,
给个推荐行不行。
………………………………
第三十六章 纳采
转眼间便已经到了纳采的日子。赵昕一连十多天除了资善堂进学外,就是跟随礼部官员学习大婚的流程。
唐朝皇太子、亲王纳妃婚礼程序严格遵照古六礼,而宋代将皇太子、亲王纳妃婚礼的程序由七项简化为四项,仅保留了古六礼中纳采、纳征、亲迎这三项核心内容。可即便如此依旧是过于繁杂。
而纳采为六礼的第一道程序,就是男方家向女家提亲,若女方家有意,则男方家再正式向女方家求婚,并携带纳采礼品送给女方。
这一日,赵昕早早的就被侍女喊起来,只不过身边的侍女已经不再是春梅,夏兰,秋竹,冬菊四个人,而是曹皇后新派来的四个貌美如花的侍女。
原本春梅四女,赵昕没打算短时间内都临幸的,但曹皇后知道他那晚只临幸了其中一个后,就把赵昕喊到坤宁殿教育了一顿,说什么雨露均沾之类的话,而后又被苗妃又喊去说了一通,连带着赵祯都把他给说了一通,意思就是你如此不近女色,大婚后,朕何时才能当上爷爷啊!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还派了太医,开了补肾的药方子,枸杞,鹿茸,甚至连虎鞭都有,又让御膳房做进补的东西,赵昕是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搞得最近老是流鼻血,真是有苦难言啊!
他怎么可能不好女色呢?前世今生加一起都四十好几了,且前世生活惨淡,连个女朋友都没有,只能劳累五指姑娘,更别提洞房花烛夜了,今生倒好,贵为皇子,什么样的美女得不到,可现在他得身体才十三岁,若过早纵欲,只怕是只能惨淡收场啊!
赵昕一方面架不住曹皇后和生母苗妃的苦口婆心,另一方面每天晚上床上都有一个成熟妩媚的大姐姐,这叫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怎能受的了,尽管赵昕一再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