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是要花银子的,可赵昕征讨高丽,宋军也就前期死伤稍微多一点,但到了中后期,基本上都是高丽军队打前锋,宋军也就是放放炮而已。
此战宋军海军损失为零,白虎军团损失仅仅八千人。
封建王朝政权的每一次交接,不仅仅是换一个君王而已,常常伴随着贵族阶级的洗牌,王汉娜成为高丽女王之后,为了保证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成为王位合法的继承人,所以对高丽王室进行了洗牌,但高丽本土与生俱来的贵族,她并没有动。
她不动,不代表别人不想动。
占领高丽是为了战略上的意义,而将自己的子嗣送上王位只是顺便而已,但赵昕从来不做赔钱的买卖。
所以当庞统向王汉娜建议对高丽贵族进行清洗的时候,王汉娜知道她是无法反对的,因为这道命令出自大宋皇帝陛下之手,那个让她又恐惧,又害怕,又想念,又爱慕的男人。
当王汉娜以谋反的罪名将高丽王子尽数处死之后,高丽贵族们的内心是恐惧的,所以纷纷携带金银珠宝前往王宫向女王求情。
一连过了数日,没见女王有所动静,他们一颗悬着的心也就放了下来。有的贵族已经开始谋划,待宋军撤离之后,该如何讨的女王欢心,继而掌控高丽政权,女王再是狠辣,也不过是一个女人而已,而且还是一个大着肚子的女人。
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庞籍为人正派,且老实,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老好人,但庞统却是恰恰相反,庞统为人不但心狠手辣,而且极其狡诈聪慧,早年在广南南路担任知州的时候,遇到地方的贵族不服从朝廷的政令,庞籍当即以知州的身份下令,以谋反的罪名将其抄家。
时任广南南路转运使的范仲淹曾单独来信给赵昕,提及庞统此人虽聪慧无比,但为人狡诈很辣,还望官家谨慎使用。
宋军不但在高丽的都城驻扎却不走,而且所需的军用粮草都是让高丽贵族们出,一点军饷粮草而已,高丽贵族们还是负担得起的,最主要的是卖宋朝爸爸一个面子,也好在女王面前博个名声。所以短时间之内,高丽贵族们都是还能接受的。但时间一长,高丽贵族们就开始感到肉疼了。
依照宣武元年军事制度,凡在外出征的将士,军饷一律是双倍,高丽贵族们不但要承担白虎军团的军饷粮草,而且还要承担大宋第三舰队的军饷粮草。
三个月后,王汉娜诞下一名公主,王汉娜本人是有些失望的,因为她想要的是一个儿子,但事与愿违。看到女王诞下公主之后,贵族们的心思就更活络起来了,因为谁也无法保证高丽日后的王位将属于谁。
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的腰包只出不进,且越来越瘪,最重要的是拿自己的钱养别家的娃,所以这些贵族们开始频繁的在王汉娜面前进谗言,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宋军早点撤离。
只有宋军撤离,高丽才能是他们的天下。
宣武八年,四月,庞统以高丽女王的命令让高丽贵族们拿出宋军两年的俸禄以及粮草军备,高丽贵族们自然是不愿意的,因为这相当于让他们拿出近七成的家资。
所以除了极少数贵族拿出家资之外,绝大多数贵族们都是纹丝不动,宛如一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人类自古以来都有从众心里,遇到选择的时候,总是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所以高丽贵族们团结起来抵抗宋军的索取。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按套路出牌,尤其对方还是征服者。
宣武八年,四月初六,庞统再经过详细的调查之后,以通敌倭国之名,先是逮捕了开京108家大小贵族,无论官职爵位通通贬为庶民,家中妻女贬为奴籍,等待着她们的命运是被送到大宋的教坊司,至于家资也是一分都不给留下。
有的贵族还妄想以私兵家奴抵抗,但庞统仅仅只是拉来两门红衣大炮对准贵族府邸开了一炮,其余的贵族们就缴械投降了。
王汉娜本以为开京的贵族被清洗了所得到的钱财粮草就能满足某人的胃口,但她显然低估了某人的贪婪。
清洗高丽开京的贵族只是开始,并不是终结,庞统在锦绣卫的配合之下,动用军队,从北到南,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将高丽境内全部贵族清洗了一遍。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高丽贵族洗牌,宋军收获粮食近百万石,金银珠宝折合近4000万贯,可以说此次清洗之后,高丽王朝将倒退二三百年。
王汉娜面对宋军的清洗是有怨言的,但她并不敢言明,苦只能自己咽下,但好在宋军并没有对高丽普通百姓下手,相反,反而发了一些粮食给高丽普通百姓,高丽贵族在高丽百姓心中的名声本来就不好,所以面对他们的倒台,同情的没有,落井下石的反而更多。
。。。。。。
勤政殿内,赵昕继续看着庞统奏疏,奏疏很长,赵昕花了一炷香的时间方才将全部内容看完。
看完奏疏之后,赵昕就开始盘算在高丽驻军的问题,黄河改道工程还有三两个月就完成了,今年伐辽有些仓促,若再等上一两年,大宋将更有胜算,但兵力必须提前部署才行。
高丽此时境内只有五万高丽军队,大宋军队两万余人。
以目前宋军所拥有的军资粮草来看,两年之内养活大宋十万军队还是绰绰有余的,更何况,高丽百姓每年也得交税。
所以赵昕打算在往高丽派遣五万白虎军团步兵,三万青龙军团骑兵,凑成十万人,以杨文广为主帅,郭逵,余靖为副帅,庞统为高丽相国兼军师。
“只是有点可惜!汉娜生的是女儿,不是儿子!看来朕到时候还得去给这位女王重新播种才是!”
想起女王的美腿,赵昕的心就仿佛被像被点燃了的熊熊烈火一样!
………………………………
第三百一十章 朝政
宣武八年三月初一,宣政殿大朝会。
户部尚书王安石奏曰:“官家!臣在两浙路推行方田均税法,虽然前期困难重重,但到了臣离任之时,方田均税法早已深入田农心中,且去岁两浙路的田地税收比以往要高上五六成,若将此法推广到大宋全境内,那么朝廷的田地税收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方田均税法,目前只在河南路,两浙路,云南路,越南路,琼州路,甘肃路,陕西路,青海路,这些地方推行。
这些地方之所以推行方田均税法,那是因为朝廷掌握着超过百分之七八十的土地,所以即便是豪门地主有所反抗,那也是兴不起什么风浪的,但如果在全大宋推广的话,那么反对声将会更高。
方田均税法保证了底层百姓的利益,但却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因为若要实行方田均税法,就必须清丈田地,如此一来,地主隐藏不纳税的田地也将通通被查出来。
历史上王安石变法,方田均税法推行受到的阻力很大,所以最终结果也仅仅只是在少数地方推行而已。
内阁次辅文彦博出言道:“官家!两浙路推行方田均税法,田地税收较往年确实增长很大,但我大宋各路基本上都是实行两税法,且国家的土地大部分都掌握在地主豪门手中,若推行方田均税法,这些人势必将反对,届时国家定然生乱,望官家三思!”
王安石又道:“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变法无疑不是困难重重,但身为朝廷官员,遇到难事就放弃而不去解决,那么我等十年寒窗苦读又有何意义?臣认为变法是让我大宋走上富强之路的唯一办法,所以即便是遭到天下士族地主阶级的反对,也应该一往无前才对。”
赵昕见此方才说道:“战国时期,孝公支持商鞅变法,是故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期的霸主,而后历代君王都是坚定不移的维护变法的成果,是故秦王嬴政最终一统六国,建立起秦帝国,有此可见,若想变法成功,坚持是必须的!”
司马光出言道:“可秦朝统一后仅仅存在了十五年而已,可以说是极为短命的王朝了,臣以为秦强于商鞅变法,最终也毁于商鞅变法,所以我朝变法需三思而后行!”
王安石又道:“官家!我朝有近百万控股之士,若有地主豪族想要抵抗新法,朝廷大军一道,亮其也不敢再生事端,由此,变法可成!”
赵昕不由得摇了摇头,心想王安石还是太嫩了,且有点急于求成。
赵昕先前派军队前往两浙路维系变法,那是因为两浙路在赵昕的心里战略地位很重要,毕竟大宋未来的国都就是在那里。
变法的大臣将心思打到朝廷的军队上面,是赵昕所不能容许的。
王德用见此威严的说道:“我大宋的军队是用来驻守边疆,保家卫国,以及为我大宋开疆辟土的,不是用来对付手无寸铁的老百姓的,也不是用来对付地主豪强的,王尚书还请慎言!”
王安见老将王德用生怒了,这才反应过来,他好像越权了,眼下的大宋已经不是他印象中那个文人领兵,武将唯唯诺诺的大宋了。
赵昕见此才说道:“王老将军说得不错,大宋的军队是用来保家卫国,开疆辟土的,变法若是真的得民心,即便前期困难重重,但只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也是会成功的。方田均税法会继续推行下去,但每年只会新增加一路之地,今年就在山东路推行吧!”
“官家英明!臣等谨遵官家诏令!”
内阁大臣刘沆赶忙出来拜道,他本是户部尚书,自然清楚天下田地大部分都掌握在谁的手里,若真如王安石所言的那样来一个全国推行的话,那么朝政定然是举步维艰,但好在官家最终还是选择了一步一步来的政策。
赵昕心里也想来一场轰轰烈烈地变法,让大宋三两年间就变得国富民强,最主要的是从根源上解决土地矛盾,但那是不可能的。
商鞅变法时,秦国的总人口也不过三百万人而已,所以商鞅可以通过严刑峻法强迫百姓们适应新法,进而将秦国变成一座巨大的战车,百姓只有两种身份那就是农民和战士。
去岁户部统计天下人口,不算澳洲路的,大宋目前境内有近六千万人口,已经实行方田均税法的地方总人口加起来也不过二三百万人。
在如此大的基数之下,赵昕每一步都不得不谨慎而行,所以还是继续他的温水煮青蛙的方法好了。
欧阳修刚升任吏部尚书,也想做一番政绩出来,便出言道:“官家!我朝文臣有爵位,正职,虚职等等,就连武将也有虚职,虚职繁琐,官员头号杂且乱,是时候到了整改的时候了。”
欧阳修之言,赵昕是赞同的,先拿内阁守府韩琦来说,他除了是内阁首府之外,头上的名号还有内阁大学士,观文殿大学士,光禄大夫,安康郡公,陕西节度使等等。
很多职位都是有其名,而没有俸禄的,开放虚职是为了体现皇帝对臣子的嘉奖,但到了眼下,各种杂乱的官职和虚职加在一起,除了好看,没任何用处。
赵昕想了一下说道:“欧阳尚书所言的事情,朕一直在考虑,所以朕决定朝廷文武官员,除了本职和爵位之外,其余的虚职通通裁撤,仅仅保留馆阁学士一职。”
保留馆阁学士有很多原因,因为馆阁都是宋朝历代皇帝的遗留东西,若是赵昕将其废除,难免会落个不孝的名声出来。
冯京出言道:“官家!朝廷每逢大礼节都会加封官员名号,若是取消了又该拿什么来加封呢?”
赵昕笑道:“原本我朝已有的爵位不动,但每级爵位都分为十二等,朝廷逢大礼节等可根据功劳不等适当加封爵位,但因大礼节加封爵位的每年仅允许一次,所以吏部尽快拟定出在朝大臣的爵位出来,呈报给朕,有朕来定夺!”
。。。。。。。
烟花若殇:新书冲榜,求票,求打赏,打赏不用多,一百点币就好!希望各位书迷朋友前去捧个场。
最近有点忙,待空闲之后,这本书将会加快速度,终取不太监。
………………………………
第三百一十一章 朝着美洲出发
澳洲,总督府内,李廷烨正在处理着各种澳洲路的事务。
他是澳洲总督,同时也是澳洲的土皇帝,但他自始至终都没忘记自己是一名宋人,也没忘记赵昕对他的嘱托。
三年来,宋朝往澳洲移民了近五十万人,而澳洲也是日新月异,已经建成了十多座城池。
澳洲路转运使黄师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将澳洲治理的是井井有条。
起先澳洲本地土著对这伙外来人或多或少是抱有敌意的,时不时的会骚扰大宋军民,劫掠一点物资。
后来黄师宓想出一计策,那就是用大宋的丝绸和瓷器去贿赂各部落的首领,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