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薇虽然是女武将,但在宫里生活了这么些年,也深谙待人之道。
“谢娘娘!”
两人赶忙行礼道,而后退至一边侍候。
杨凌薇盯着两女看了一会,方才朝着赵昕说道:“官家的眼睛真是厉害,二位妹妹实乃国色天香!这天下间也就官家配拥有!”
“那是!也不看看朕是谁,朕可是真龙天子啊!这天下间的美人不都是给朕准备的吗?”
赵昕在心下沾沾自喜。
宣武五年八月,赵昕率军返回了开封,开封上下百姓夹道欢迎。
不少有志之士都在想,当今官家英明神武,连夏国这匹饿狼都给灭了,收复燕云只怕也是早晚的事,大宋百姓的自信心又重新回来了。
开封城下,聚集了黑压压的一片人,有王公贵族,有文武百官,有普通的百姓,甚至还有别国使者,为的就是瞻仰大宋皇帝的真容。
“臣庞籍率文武百官恭贺陛下得胜而还!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宰相庞籍率领文武百官跪在城门处。
“众卿!免礼!”
赵昕翻身下马,而后朝着百姓们大声说道:“此次大胜是我大宋十万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勇士,来人,迎烈士骸骨入城!”
赵昕话落后,率先单膝跪地。
众大臣早就见怪不怪了,见此也纷纷跪在地上,这些将士为大宋献出了生命,跪上一跪也无不可。
一对对骑兵背着装着阵亡将士们的骨灰的袋子肃穆庄严率先进了城,赵昕先前建造皇家军事学院的时候,在里面建造了一座高大的英魂塔,专门用来摆放阵亡将士们的牌位。
并且每年八月一日,赵昕都会前往祭祀。
随后赵昕开始大宴群臣,此次有功的将士通通论功行赏,而文官们也加都纷纷加官晋爵,只要你忠于帝国,那么即便在战争期间你什么都没做,战后也是会得到赏赐的。
赵昕晋升狄青为英国公,拜军机大臣,权夏国总督。王韶为武安候,正三品冠军大将军,权陇佑都护府总督。侬智高为西平伯,从三品归德将军,权秦凤路总督。董毡为凉州刺史,从四品宣威将军。。。。。。
追赠为国捐躯的折克行为安远候,恩荫其子为带御器械。
阵亡的十万将士,赵昕也加倍抚恤,免了军属们三年的赋税。
………………………………
第二百八十章 皇后的枕边话
赵昕同高滔滔久别重逢,自然是一场缠绵悱恻。
云收雨毕之后,赵昕将皇后高滔滔搂在怀里,说道:“半年多没见,爱妃可有想朕?”
“怎能不想呢?自从官家御驾亲征之后,妾身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官家!”
高滔滔依偎在赵昕的怀里,柔声道。
虽然她是皇后,但也是一个女人,在古代男人就是女人的天,所以赵昕就是她的天,自从赵昕出征之后,她除了将后宫的事情操持好后,就是在宫内为赵昕祈福。
“朕也想你!每时每刻都在想!”
赵昕看着高滔滔认真的说道。
“奴家同官家都是老夫老妻了,官家这些甜言蜜语还是留着说给新入宫的妹妹们听吧!”
按理说官家打了胜仗,灭了夏国,她应该高兴才是,可是官家出去一趟又带了两个女人回来,如果这两个女人是清白人家的女儿也好说,可这两个女人一个是没藏讹庞的儿媳,一个是没藏讹庞的女儿。大臣们虽然不敢说什么,但官家也太不拿赵氏皇族声誉当一回事了!
“怎么这么大的醋味?爱妃今日吃了多少醋啊?”
赵昕边说,边用鼻子在高滔滔的身上嗅着。
“官家!”
高滔滔很是幽怨地看了赵昕一眼。
“好了!爱妃有什么意见不妨直说,朕若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定然会改正!”
赵昕笑道。
高滔滔见此,忙披上一层薄如蝉翼的白色薄纱坐了起来,理了一下散乱的秀发,丝毫不在乎春光乍泄。
稍微整理了一下,高滔滔看了赵昕一眼,方才说道:“那奴家可就说了啊?”
“嗯!你尽管说?朕洗耳恭听!”
赵昕嘴上虽然这么说,但一双眼睛却是一直盯着高滔滔饱满丰腴的身姿,怎么也不舍得离开。
“官家!奴家并不是善妒的女人,奴家身为皇后,为官家挑选良人充实后宫,奴家也是义不容辞,但是这后宫之内也并非是谁想来就能来的,样貌学识虽然为重,但最起码也得是清白之身吧!”
高滔滔意有所指的说道。
赵昕这才将目光移开,打量了高滔滔一眼,直白的说道:“爱妃这是嫌弃朕把夏国皇后和梁氏带入宫中吧!”
“官家!奴家不是这个意思,两位妹妹昨儿个奴家都见过了,容貌和学识都是没得挑剔的,待人也很是和善,但梁氏还好说,毕竟是死了丈夫的寡妇,官家若是喜欢,纳了也就纳了,可夏国后主还活着呢!”
高滔滔怕赵昕误会,便连忙解释道。
“爱妃这是向朕进言,让朕杀了李谅祚啊!”
赵昕很是为难的说道。
“官家!先帝有言,后宫不得干政,奴家岂会插手官家的决策,奴家只是想说,若想让没藏氏入宫,还需得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才行!”
高滔滔好心的说道。先前大理皇后入宫,最起码明面上段思廉还写了一封休书,但眼下可好,官家连休书都懒得让李谅祚来写了,直接让没藏氏入宫,这若是传了出去,当今官家强行霸占他人妻,这可如何是好?
“哪有那么费事,大不了朕不册封没藏氏,她就一直这么呆在朕身边不行吗?清婉先前还是大理国皇后呢!段思廉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朕也没见谁说什么不中听的话啊?”
赵昕皱着眉头说道,心想一见简单的事情干嘛要搞得这么复杂。
高滔滔原本还想说点什么,但见赵昕生气了,便将一肚子的话都放在了心头。
“爱妃怎么突然不说话了?朕说错了什么吗?”
良久,赵昕见到高滔滔坐在那沉默不语,便出声问道。
高滔滔见此,才开口道:“若没藏氏没有名分留在官家身边,也不是不行,但若是日后怀了皇嗣,那可该如何是好?奴家想,既然官家舍不得没藏氏出宫,那么不妨光明正大的将没藏氏纳入宫里!官家以为如何?”
“嗯!爱妃所率甚是,是朕考虑不周了,这样吧!朕便对外宣布,夏国皇后在路途中病死了,新入宫的没藏氏是夏国皇后的妹妹,至于名字的话,就改为没藏昔月吧!”
赵昕想了一下方才说道。
“如此甚好!不过为了掩人耳目,奴家认为两位妹妹的位份都不应太高!若它日为皇家开枝散叶,再晋升也不迟!”
高滔滔建议道。
“嗯!有道理,没藏氏和梁氏就暂时都封为才人吧!”
赵昕淡淡的说道。
高滔滔这才松了一口气,她这皇后当的并不轻松,四位贵妃只有一位,那就是淑贵妃夏若娇,但那也是因为丧子官家体恤才册封的。
淑贵妃之下是漪妃庞明月,兰妃李媚儿,英妃杨凌薇,沁妃侬蝶舞,香妃耶律寒香,以及生了皇三子而晋封为安妃的木清婉。
而后是美人苏八娘,才人郑秋月,才人王汉娜。以及四位御侍,春夏秋冬四女。
赵昕想了一下又说道:“朕明日下诏晋封美人苏八娘为婉仪,才人郑秋月为贵人。”
高滔滔忽然说道:“官家!高丽公主的位份是不是也要动一下!”
赵昕对高丽公主王汉娜并没有什么感情,她能带给他的只有征服感,最主要的是这个女人老是爱在赵昕面前耍心机,摆诚府,所以每次临幸完他后,赵昕都会让人送避子汤。
后宫女人想要晋升名分,光是受宠还是不够的,看看刘娥就知道,虽然很是受宠,但没有借腹生子之前,熬了好几年才得到了一个美人的头衔,而后又苦熬了八年才受封为德妃。
“既然如此!升王汉娜为美人吧!”
良久赵昕方才说道。
“官家!奴家能问官家一个问题吗?”
高滔滔看着赵昕,小心翼翼地问道。
“爱妃有何问题?”
赵昕好奇的问道。
“官家也没少去高丽公主那里,怎么对她如此苛刻呢?”
高滔滔试探着问道。
“嗯!怎么来说,朕不喜欢后宫众妃天天跟朕耍心机,而高丽公主的心机实在是太多了!若朕晋升她,还指不定后宫闹出什么乱子来!再者来说,朕对其她人或多或少都是有感情的,但对于她。。。。。。。”
赵昕虽然没有将话继续说下去,但高滔滔心里也明白了,先前她为了固宠,选了四个貌美的侍女养在身边,但赵昕连看都不看一眼。
按理来说,官赵昕看中某个宫女,直接临幸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赵昕自登基以来,从来都没这样做过。
………………………………
第二百八十一章 打不死的小强
宣武五年,九月初一,宣政殿大朝会。
宰相庞籍出言道:“官家!现今夏国已灭,我朝西北自此之后得以安宁,臣以为应该将夏国设置为路,派遣官吏对党项各部落进行管辖!”
翰林学士王硅出言道:“官家!西北李氏本来就是我朝的藩屏,臣以为不若从众党项部落里选出一一部落加以培养,让其依旧成为我大宋藩屏!”
兵部尚书韩琦出言道:“官家!王硅此言差矣!我朝出动近三十万大军,耗时一年半载,损耗钱粮不计其数,伤亡了十余万将士,为得难道就是让党项部落纳贡称臣吗?”
王硅又道:“韩尚书,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党项部落多是游牧民族,而我朝缺乏对游牧民族的治理经验,若是贸然派官员进行管辖,万一处置不当,引起各部落不满,边境岂不是又将不得安宁!”
户部尚书刘沆见此出言道:“官家!对夏之战,国库维持到今日早已捉襟见肘,官家先前又下令每年运输粮草到夏国,以保证牧民们不会被饿死,这又是一笔沉重的负担,王学士的话虽然不够妥善,但却是能解决朝廷眼下的困境的,让党项各部落各自管理,每年纳贡,如此一来,朝廷将不在费一兵一粮!也不失为良策!”
“咳咳咳!”
一众咳嗽声传来,范仲淹佝偻着身子,今日他是带病上殿。
“官家!臣范仲淹有话要说!”
范仲淹吃力的朝着赵昕行了一礼。
“来人!给范尚书赐座!”
赵昕知道范仲淹旧疾复发,便准了其假,并派遣御医常驻在他家里,又赏赐了不少极品药材。
但没想到范仲淹不知从何处听到今日朝中要讨论治理夏国的事情,便拖着身子前来参加朝会。
“谢官家好意!但臣还没病到连站都站不起来的时候!”
范仲淹倔强的回道。
范仲淹挺了一下胸说道:“官家!刚才有人建议从党项部落中重新选出一部落对夏国进行管辖,臣以为此策及其荒谬,简直就是误国误民。”
王硅出言道:“某的办法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范尚书若有何良策但请直说!”
范仲淹回道:“既然如此,范某就同诸位聊一聊夏国的来源!李氏家族原是北魏拓跋氏的后代,世代居住在夏州,其先祖拓跋思恭在唐末拥兵占领宥州,自称刺史,而后参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僖宗任命为夏州节度使,赐给国姓李,令他统辖夏、绥、银、宥四洲。
我朝太祖立国后,继续优待李氏,甚至追封其祖上李彝兴为夏王,其子李克睿曾经出兵帮助我朝进攻北汉,李继筠袭爵之后,没多久就去世了,他的弟弟李继捧袭爵位,但因为其不能解决党项各部落的矛盾,于太平兴国七年,率族人入京,自动献出银、夏、绥、宥四洲,并且愿意留在京师。
然而其族弟李继迁却叛逃到斤泽,并且得到当地戎人的拥护,随后我朝派兵征讨,因此李继迁臣服于我朝。但随后不久李继迁便背叛了我朝。。。。。。。”
提起夏国,就不得不提李继迁,因为李继迁简直就是个打不死的小强。
李继迁归降宋朝之后,不久又发动了叛乱,诱杀了汝州团练使曹光实,但随后被北宋将领在浊轮川击败,斩首五千余级,番族内附一万六千余户。
时值赵普为相,便向宋太宗建议“以夷制夷”的政策,于是宋太宗任命赵保忠,即归顺宋朝的李继捧为定难节度使。
赵保忠不负众望,在安庆泽大败李继迁,李继迁中箭逃亡,后来宋朝又派遣商州团练使翟守素派兵前往夏州援助,李继迁非常害怕,便又投降于宋朝。
朝廷任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