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宋朝当太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宋朝当太子- 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昕笑道。

    “景泽诞生后,官家曾下令只准奶娘将其养到三岁,景泽如今已经三岁多了,但在奴家看来还是太小了,贸然就断奶,恐怕不利于景泽的身体健康。”

    高滔滔小声的说道。

    在古代,皇帝的嫔妃都是不亲自喂奶的,不像是现在,作为孩子的母亲恨不得自己喂到奶水殆尽,而古时,嫔妃生完孩子,一切的陪伴玩耍,就寝以及喝奶都是由奶妈全权照顾,为了让嫔妃们充分休息,所以有了奶妈这个职务。

    赵昕没有遵从这个规定,而是让妃嫔们用母乳喂养,但只喂养到一岁,而后由奶娘进行喂养,但规定也只是喂到三岁而已。

    赵昕是怕皇子过分依赖于奶娘,以至于成了后世天启皇帝那样,但眼下高滔滔的话又让赵昕重新审视此事。

    一般来讲,孩子喝奶会一直持续到六七岁左右,三岁就断奶放在现代的话,那也太早了,但宋代跟现代不一样,孩子不喝母乳之后,可以喝牛奶,但宋朝并没有奶牛。

    奶牛是由欧洲传入中国的,赵昕怎不能让人去欧洲买几头奶牛回来吧!所以说古代皇子一直喝奶娘的奶到十岁也是有客观原因的。

    “爱妃觉得羊奶怎么样?”

    赵昕忽然想起大宋是没有牛奶不假,但有羊奶啊!而且羊奶的营养也不必牛奶差上多少。

    宋朝皇室的肉类食品就是以羊肉为主的,所以弄个羊奶自然是不成问题。

    “官家!羊奶的膻味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

    高滔滔没想到赵昕竟然把主意打到羊奶的身上,羊奶虽好,但那味道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这个啊!朕有法子解决,而且不止一种!”

    赵昕前世也曾买过原生的羊奶来喝,为此特地去百度查了怎么去除味道。

    “敢问官家是何法子?”

    若羊奶真的能去掉膻味的话,那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因为她也担心儿子会亲近奶娘胜过她。

    “只要在煮的时候放几粒杏仁或一小袋茉莉花茶即可除掉膻味。而且羊奶不但能健胃整肠、改善营养不良,而且羊奶能帮助大脑发育及智力的发展。还有一点,那就是羊奶可以养颜。”

    赵昕笑道。

    “真的吗?羊奶能养颜?”

    高滔滔一脸惊喜的问道,她比赵昕要大上几岁,所以平时很是注重保养,虽然她知道官家不是三心二意的人,但那是现在,谁又能保证当自己容颜不在的时候,官家还会一如初心呢?所以贤惠是她的手段,而容颜才是她最坚实的保障。

    “爱妃不妨按照朕说得,喝上个把月,到时候看看结果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赵昕回道。

    “既然如此!奴家这就回去让人准备!”

    高滔滔忙起身朝着赵昕行了一礼。

    赵昕看着身材圆润丰满的高滔滔,忽然问道:“那什么你的奶水够萌萌吃的不?”

    “有劳官家费心,奴家的奶水很是充足,这几日还帮蝶舞妹妹哺育四公主。”

    高滔滔回道。

    赵昕缓步来到高滔滔身边,嗅了一口那迷人的芳香,而后靠在她的耳边轻轻的说道:“爱妃!朕今晚去你那里!朕让你见识一下,朕是如何闻香识女人的!”

    “官家!”

    。。。。。。


………………………………

第二百四十四章 改革起始

    宣武三年五月一日,狄咏南征交趾各大世家,大胜而归,赵昕于紫宸殿设宴款待得胜归来的将士,加官进爵,赏赐金银钱财,赵昕也是颇为大方。

    狄咏扫荡了盘踞在交趾南部的各大世家,而这些世家们都积累了家财万贯,狄咏攻下城池后,就是下令将这些世家通通给抄了家,所获的钱财物资不计其数,赵昕让人粗略的统计了一下,起码够大宋派五万大军南征用的了。

    宴赏完有功的将士们后,赵氏皇族众人则是开始卖掉手里的产业,再拿出一部分钱财来购买田地,然后呈报给赵昕,等着分封城池,去当土皇帝。

    赵昕只要两路的土地,一个是两浙路,另一个就是京西北路,京西北路有一半的土地在朝廷手中,剩下的一部分在赵氏皇族手中,一部分在朝廷勋贵手中,主要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那些功臣家族。

    在赵昕的带动之下,京西北路的田地已经变成了天价,普通百姓手中的土地早已被收购完毕,剩下的勋贵大臣们,也不见得会把土地出售给赵氏皇族。

    所以想要封地的皇族众人不得不前往两浙路进行购买土地。

    而此时王安石正在江宁府重新丈量田地,当地的地主和豪族们大都不配合,为此,赵昕动用了锦绣卫搜集了这些地主们违法的证据,毕竟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些地主豪强一步一步积累万贯家财,没有几个手上不沾点肮脏事的。

    地主豪强本还想聚众闹事,但当五千禁卫军开赴江宁府的时候,不由得哑然熄火,乖乖地将隐瞒的田地报了出来,报出来还不够,他们还要缴纳一笔惊人的赋税,由于其逃税的行为,赵昕直接开了三倍罚单。

    江宁府的地主豪强在王安石强硬的手段下,不得不把往年逃得税给补上,而且还得缴纳罚款,但没想到得是,此时一大批富豪涌入两浙路,开始挥舞着手中的钞票,大肆收购土地。有的地主交不起罚款,便将手里的土地出售给了这些人。

    一来二去,两浙路一半的田地重新回到了朝廷的手中。

    两州共计十二座城池,其中自然两座州城是最好的城池,赵昕还是按照谁献上的土地多,谁就可以优先挑选城池,规则依旧是只能选择一座。

    历时一旬,十二座城池被赵昕给分封了出去,加上先前的四座城池,赵昕已经在交趾分封了十六位城主,当然这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朝廷拥有了京西北路百分之八十的土地和两浙路百分之五十的土地。

    宣武三年六月十五日,宣政殿大朝会。

    户部右侍郎韩降奏道:“官家!今京西北路已经有百分之八十的土地落入朝廷手中,是故臣认为应当在京西北路实行和云越路,云南路,流求府相同的田地政策。”

    赵昕提前和韩降打了招呼,今儿个韩降上奏也是出自赵昕之意。

    云越路和云南路以及流求府实行新的田地政策之后,每年的税收都是惊人的,已经赶超了税收最多的两浙路,朝廷官员们也知道新的田地政策的好处,但没人敢在赵昕面前提及土地的事情,因为他们除了是官员之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地主。

    谁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

    庞籍出言道:“官家!臣认为不若将土地重新分发给京西北路的佃户们!如此一来,佃户们必将感激官家!”

    文彦博也出言道:“官家!臣认为趁现在京西北路田地价格高涨之际,朝廷不若出售一部分,等价格低的时候,在买入,一来二去,朝廷是稳赚不赔!”

    文彦博最近沉迷于经济学,满脑子都是怎么赚钱。

    司马光出言道:“官家!田地是百姓的田地,因为天灾人祸等等,这些土地最终成为了地主豪强的土地,朝廷今将其收回来自然应该再重新分发给百姓!”

    翰林学士冯京出言道:“官家!几位大臣所言,臣不敢苟同,太祖立国后,将土地分发给百姓和有功之臣,历经数载,百姓们遇到灾荒之年就将土地卖给世家大族,今朝廷重新得到土地,若将其重新分发给百姓们,那么在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谁敢保证这些百信们不会再次将田地卖给地主豪强,要知道既然能卖第一次,那么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冯京的话落后,赵昕很是欣慰,因为在他的有意栽培之下,朝廷已经有深有远见的大臣了。

    赵昕看着群臣出口说道:“朕想问一下众卿,这些田地是怎么来的?”

    大臣们都知道这些田地是怎么回到朝廷手中的,毕竟赵昕分封城邦制的动静是那么大,但没有谁会在这种时候戳穿出来。

    赵昕看了一眼沉默不语的满朝文武大臣,而后说道:“这些田地是朕分封宗室换来的,而封地是怎么来得呢?是我大宋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打下来的,按理说,这些田地应该分发给立功的将士们,他们才是最应该得到的人,也是容不得任何争议的。

    但是立功的将士们呢?朕赏赐了他们大量的钱财,但是有谁见到朕赏赐他们一寸土地呢?面对这群最应该得到的人,朕没有分发田地给他们,更不会把这些土地分发给百姓了。”

    赵昕看了一眼在做的大臣又道:“如果朕按照文相公之言做了,那么这些土地最终又会回到地主豪强手中,朕是得了一笔钱财不假,但是这些地主豪强得到土地之后,都会想方设法的逃税漏税,同眼前这点蝇头小利比起来,孰轻孰重?”

    文彦博见此也是愣住了,他只是想着赚一笔,却没想到这中间还有这么多道道,便出言道:“官家!臣鲁莽了!”

    能知错就改就是好大臣,赵昕点了点头,很是满意,又道:“如果按照庞相和司马卿家的办法,这些土地最终还是会流落到地主豪强手中,所以,若是这么办的话,那又将是一个恶性循环。”

    关于田地私有制好还是国有制好,后世的众学者也是都有不同的看法,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但在赵昕看来,实行田地私有制或者田地国有制要取决于基本国情,如果这个国家工商业极为发达,不依赖于田地的税收,那么田地私有还是国有都不是太重要。

    反而言之,这个国家是小农经济为主,那么土地还是收归国有的好,因为国家要依靠田地的税收来维持国家的运转。

    大宋虽然商业繁华,但远没有繁华到不重视田税的地步,当然田税只是其次,最主要的是粮食,古代的田产极为有限,百姓们有饭吃,很少会有人出来造反,如果田地都掌握在地主豪强手中,那么他们就会层层剥削百姓。

    所以综上种种考虑,赵昕决定还是将土地收归国有的好,但并非要全部,只要国家掌控过半的土地,那么那些地主豪强们就闹腾不起来。


………………………………

第二百四十五章 方田均税法

    宣政殿内,赵昕的话落之后,在场的大臣们心里便有了数。

    范仲淹奏道:“官家!臣以为朝廷将田地租给百姓种即可,若是遇到灾荒之年,朝廷只需适当的减免赋税,如此一来,百姓始终都是有地租,也不应担心这些土地重新落入歹人之手。”

    赵昕回道:“前二个江宁府知府王安石给朕上了一个劄子,希望朕实行方田均税法,今儿个,朕就同众卿议一下此事!

    “韩侍郎!你来给众卿解释一下方田均税法吧!”

    赵昕朝着韩降说道。

    “诺!”

    韩降恭敬的行了一礼,而后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劄子,面朝百官,大声的念道:“方田均税法,主要分为方田和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以东西南北各千步,每年9月县令派人分地丈量,按照地势和土质的肥瘠分为5等,依地之等级和各县原来租税数额分派定税。至次年3月丈量完毕,公布于民。而均税指的是,纠正无租之地,使良田税重,瘠田税轻;对无生产的田地,包括陂塘、道路、沟河、坟墓、荒地等都不征税,一县税收总额不能超过配赋的总额,以求税负的均衡。。。。。。”

    韩降的话落之后,在场的大臣们都在思考其中的门道,因为方田法,并不是王安石的独创,而是北宋早就有例可寻。

    宋仁宗景祐年间,河北肥乡县田赋不公平的程度,已达到百姓所能承受的极限,民怨沸腾,群情激愤,已经严重影响了肥乡县社会秩序的稳定。当时肥乡县贫富两极分化十化明显,官僚、豪强巧取豪夺,大肆兼并土地,手中掌握大量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却隐田隐丁,逃避税赋;贫苦百姓手中的土地被蚕食殆尽,却要承担着繁重的苛捐杂税。而县衙登记的田赋征税底册上,土地分配数据已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

    因此,素有河北“粮仓棉海”之美誉的肥乡县,按田赋征税底册征收税赋,根本就无法征收到位。河北转运使杨偕面对这种现实,忧心忡忡却一筹莫展。税赋收不上来没法向朝廷交代,动用国家机器强行征收又唯恐激起民变,引发社会动乱。

    时任大理寺丞的郭谘与杨偕私交甚厚,知道这件事后对杨偕说:“处理这件事并不难,如果让我走一趟,可以马上解决。”杨偕非常高兴,马上上书仁宗皇帝,要求借用郭谘到肥乡县承办棘手的赋税征收事宜。皇上准奏并派遣秘书丞孙琳做为副手协助郭谘摄肥乡令。

    有神童之称的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