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宋朝当太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宋朝当太子-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甚是美丽,香喷喷的气味老远就能问道,在撒上一把盐巴,滋滋!那味道,简直是人间美味啊!”

    “咕噜噜!”

    王安石不由得咽了一口唾沫。

    “官家!蝗虫真的这么美味吗?”

    王安石舔了舔干涩的嘴唇说道。

    “朕乃真龙天子,怎会欺骗卿呢?到时候卿到了河北东西两路后,翻地找虫卵虽然能治本,但太过于耗时耗力,也不可能将蝗虫全部扼杀在根源的,从河北两路的百姓生活习性来讲的话,只怕翻地找虫卵,他们估计很难答应,所以蝗灾定然会发生。”

    赵昕思忖道。

    “官家!百姓下地翻虫卵尚且有点困难,更别提吃蝗虫了,河北两路又多敬畏蝗虫者,就算蝗虫如同官家所言一样美味,只怕这两路的百姓也很难下的去口啊!”

    王安石很是担心的说道,心想官家的想法是好的,但就怕两路的百姓不领情啊!虽然历史上唐太宗曾经生吃蝗虫,但那更多的是做秀而已。

    “王卿!朝廷的救济粮不过只是一顿饭而已,能做到的也仅仅只是不饿死人而已,老百姓并不是不敢吃蝗虫,而是没有人带头而已,蝗灾发生后,朕的一千禁卫军会率先吃油炸蝗虫,他们是天子亲军,有他们带头,朕想百姓们会选择吃蝗虫的!”

    赵昕满怀信心的说道,昨儿个,他将军营中高级先生召进宫,言明了蝗虫一事,再由他们去传授给士兵,士兵们一个个都是跃跃欲试。

    “既然如此,臣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王安石拜道。

    “午时已到,卿留在宫中随同朕一同用膳吧!”

    赵昕朝着王安石说道。

    “臣谢官家隆恩!”

    王安石高兴的拜道,官家留吃饭,可不是谁都有此殊荣的。

    大宋皇宫的御膳花样非常多,赵昕吃一顿饭都能有上百道菜,而且吃完后,还得把剩下的菜都一一赏赐给内侍和宫女们,很是繁琐浪费。

    赵昕刚登基时还觉得享受一下也挺好的,但毕竟是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不到一月就看不下去了,赵昕便将餐前改成了四小盘各色水果和干果,而且只有一轮,然后直接就是八道正菜。

    本来他还想再减少一些,但被两宫皇太后给说了,便就照这样来了,算不上奢华,也算不上普通。

    虽然减少菜品是不可能的了,但为了不浪费,赵昕每次用膳都会喊上后宫的一位妃子前来陪同,从来都不会喊两位,虽然他的后宫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和谐的,但小的勾心斗角还是难以避免的。

    皇帝赐宴,而且只有他一人,他自然倍感荣幸,又加上赵昕时不时的请教他一些问题,而且态度极为诚恳,一顿饭后,君臣的感情更加深厚了,赵昕看到王安石只是将自己面前的菜全部吃光,才想起王安石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

    有一次,王安石去参加一次朋友聚会,大家在席间高谈阔论,王安石却只顾埋头吃饭,酒足饭饱回家,只当是平常一餐,并未觉出有什么异样。

    然而,第二天,朋友送了很多獐脯肉到王家来。夫人王氏很是奇怪,不知所为何来。朋友笑着说,“不知王大人喜欢吃獐脯肉,早说就多送点来了!”

    后经王夫人查问,才知道王安石在饭桌上,只吃放在自己眼前的一盘獐脯肉,而对其它的菜一口未吃,朋友误认为王安石只喜欢吃獐脯肉,于是就多送来了一些。

    王安石的不拘小节,在吃食上有很大的体现,不管是什么东西,能吃饱就行,他对个人的物质欲望追求的较少,而将大部分心思花在了变法改革上。

    这样干实事的能臣也正是赵昕所需要的,赵昕登基以来,从未大刀阔斧的改革,但这并不代表他日后不会改革。

    而大宋早晚都离不开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


………………………………

第二百一十八章 辽国来使

    大宋北方有旱灾,西夏和辽国包括吐蕃诸部都未能幸免于外。

    辽国新皇耶律洪基,赵昕的大舅哥,派遣枢密使刘六符携带重礼前来宋朝求援,想要同大宋朝买一些粮食。

    开封有粮食吗?本来是没有的,但早在去岁末赵昕就下令改为大宋第二舰队的登州水师护航大宋商船前往占城等国采购了大量的稻米,当然说是买,更多的则是换,大宋的丝绸,陶瓷,茶叶,美酒,往往都是价值不菲,也是南洋国家和东南亚各国争相购买的东西,所以很轻易地换到了大量的粮食。

    “大宋皇帝陛下!我朝今岁多路遭受干旱,颗粒无收,大宋与我大辽乃兄弟之邦,现今兄弟有难,还望官家出手相救!”

    勤政殿内,辽国枢密使刘六符拜道。

    “辽使!辽国饥荒,朕略有耳闻,兄弟有难,朕岂能不帮,但实在是有心无力啊!辽使沿路而来,想必河北两路的饥荒也是见到了,大宋的余粮也不多啊!”

    赵昕颇有些无奈的说道。

    “大宋皇帝陛下,本使前日见汴河码头有大批船只停靠,本使好奇,便前去看了一下,只见上面装得全是稻米,不知官家能否匀出一些卖给我大辽呢?”

    刘六符不愧为辽国名臣,俨然知道大宋朝的现状。

    “不瞒辽使,这些粮食是朕从南洋买来的,辽使也知道,夏国去岁于我大宋交恶,朕买这些粮食为的是讨伐夏国的,如果卖给辽国,朕还拿什么去讨伐夏国呢?”

    赵昕反问道。

    “大宋皇帝陛下!夏国李谅祚不过一八岁小儿也,若大宋愿意出售粮食给我辽国,本使回去,必将请求我皇下诏责备夏国,让其上表臣服于大宋!”

    刘六符煞有介事的回道。

    赵昕却是不以为意,辽国又不出兵,只是书面斥责,有毛用啊?

    “朕可以先不讨伐夏国,粮食也能出售一部分给辽国,但辽使刚才所言,兄弟有难,理应互相帮助,如果朕没记错的话,庆历年间,夏国作乱,也是刘使者来我大宋的吧!那一次,我朝受难,贵国为兄弟之邦,可曾伸出援手?”

    赵昕盯着刘六符问道。

    “这!”

    刘六符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宋夏战争,辽国不但没帮忙,反而乘机落井下石。

    “难道官家就不怕惹恼了我国皇帝陛下,届时率二十万铁骑兴兵南下吗?”

    辽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就是刘六符说此话的保障。

    “朕的京城驻扎了二十多万军队,训练了好两年,朕也想看看是朕新练的军队强!还是辽国的铁骑强!”

    赵昕眼神犀利的说道。

    “大宋皇帝陛下!打仗是需要同大臣们商量的,难道贵国皇帝调动如此规模的军队都不要同在场的朝廷重臣们商量的吗?”

    刘六符忽然将话题扯到在场的朝廷重臣。

    “官家的意思就是臣的意思,官家若要兴兵伐辽,臣王德用原为先锋!”

    大宋朝最高武将王德用率先跪下拜道。

    “臣王凯原为先锋!为官家驱策!”

    “臣狄青原为先锋!为官家驱策!”

    。。。。。。。

    刘六符不由得心头一惊,因为出场的几员武将,他都听说过,王德用和王凯去岁大破交趾国和大理国的消息传到辽国,辽国君臣上下也震惊不已,狄青的威名,刘六符也是知晓的,他纳闷的是,文臣当家做主的大宋朝,什么时候变天了,武将赶抢在文臣前面说话了?

    “辽国若敢入侵我大宋,臣韩琦请求戍边!”

    兵部尚书韩琦重重的拜道。

    “辽国若敢侵我大宋,臣范仲淹愿为官家效死!”

    吏部尚书范仲淹赶忙拜道。

    “臣曾公亮愿为官家效死!”

    “臣张方平愿为官家效死!”

    。。。。。。

    庞籍和文彦博本来还想劝劝官家,但眼下,众怒难犯,也纷纷出言附议。

    刘六符也是傻了,什么时候大宋君臣如此上下一心了,这对辽国而言,绝非好事啊!他又想起来时,耶律洪基所言:辽国吃点亏不要紧,要紧的是千万别同他的妹夫闹僵。

    “大宋皇帝陛下!本使刚才只是妄言了!还望官家莫怪!我朝皇帝来之前,还嘱咐本使,凡是以和为贵!有事好商量!不知官家如何才愿意把粮食让出一部分给我大辽呢?”

    刘六符打的算盘听好的,先是讲道理谈感情,不行的话再武力要挟,可没想到结果对方却是软硬不吃,他只好放下姿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一个崭新的大宋朝。

    “宋辽两国是兄弟,自檀渊之盟以来,未曾发生过战争,两国休好,百姓安居乐业,也是朕和辽帝都希望的,眼下辽国逢旱灾,朕愿意出售一部分粮食给辽国,但一,朕不要辽国下诏斥责西夏,二,朕不要辽国的钱,三,朕希望辽国能拿战马来换!”

    宋夏交恶,宋朝失去了战马的来源,虽然大宋境内也养马,但养的马匹同夏国和辽国的战马相比,都要差上几分,而五年之内灭夏是既定的国策,赵昕便打起来拿粮食换马的打算。

    “官家!这恕本使者不能决定!”

    刘六符思索了一下,还是拒绝了,大辽之所以纵横天下的原因就是拥有强大的骑兵,如果用战马来换粮食,大宋强大起来之后,大辽只怕就得遭殃了。

    “辽使先别急着拒绝,如果辽使答应朕的请求,朕愿意以稻米平常的市价来换取大辽的战马!”

    赵昕又加了一码。要知道,从南洋买粮食,运到开封,光是运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刘六符是聪明人,自然知晓该怎么做!

    “官家!能否容本使思索几天!”

    刘六符并没有当堂答应,而是请求多给他几天时间。

    “可以!不过,三日之后,朕希望能得到辽使的答复,如果在那之后,辽使不答复的话,这批粮食将会运到陇佑去,用来安抚青塘部族。”

    赵昕回道。

    “三日之后,本使定会给出答复!本使先行告退!”

    刘六符朝着赵昕行了一礼,而后离开了勤政殿。

    赵昕扫视了一眼在场的十几位朝中重臣,而后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众卿今日的表现,朕记在心里了!只要我大宋君臣上下戮力一心,必将能缔造我大宋帝国的辉煌!”

    。。。。。。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夫人外交

    三天过后,刘六符最终同意了赵昕的要求,即大宋用粮食换取战马,但刘六符另加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大宋今岁给辽国的纳赐也通通折算成粮食。

    赵昕本不想给,但眼下大宋还没强到同时同西夏和辽国作战,所以赵昕最终还是选择了隐忍。

    不过让赵昕没想到的是,耶律洪基竟然给他写了一封亲笔信,然而刘六符却是到了现在才拿出来,真可谓是老谋深算啊!

    耶律洪基在信中说,想要加大两国的同盟关系,在贸易上做到互通有无,其实耶律洪基是冲着大宋的美酒而来的,还有就是棉花制品,去岁耶律宗真去世,大宋使臣出使大辽,赵昕特意下旨准其夫人一同随行,穿的戴的用的都是大宋皇家商会最新研究出来的东西。

    想要把大宋新的商品推向全世界,夫人外交是必不可少的。

    辽国女人虽然虎,但终归还是女人,是女人都会喜欢奢侈品,是女人都会喜欢胭脂水粉,是女人都会喜欢绫罗绸缎,是女人每个月总会有那么几天。。。。。。

    宋使即将返程的时候,大宋使臣的夫人按照赵昕给她的吩咐,举办了一场宴会,期间拿出了许多新款式的衣裳,奢侈品,还有棉花制作的香雪牌卫生巾,送给了这些辽国的贵妇们。

    自古以来都说塞外民族比较开放,但其实不然,眼下的辽国女人还没有大宋女人们开放,相反反而很保守,虽然宋以后经历过程朱理学的阉割,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对于穿着还是很大胆的,看看满清穿的衣服,那真恨不得把全身的肌肤都包裹在长长的袖筒里!

    当大宋使臣的夫人拿出最新款式的衣服时,辽国贵妇们是鄙夷的,但当她们穿上这丝薄的衣服侍寝的时候,大辽的老少爷们再也无法淡定了。

    所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辽的官员们,甚至皇帝耶律洪基都是顶着熊猫眼上朝的。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所以毫无例外的,大宋的商品火了,但由于宋朝虽然和辽国设有榷场,但这些最新出品的东西,内销都不够,又怎么会出口。

    。。。。。。

    养心殿内,一张豪华的大床上面,赵昕正在行鱼水之欢。

    “官家!你不是宣奴家来商量事情的吗?”

    李媚儿一边用头发在赵昕的胸口画着圈圈,一边满是责备的说道,她今儿个正在教女儿学古诗,却没想到赵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