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宋朝当太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宋朝当太子-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文彦博显然和庞籍是截然相反的想法,他支持赵昕这么做。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二人既然有能力又有政绩,自然应该不拘束于小节,这事就这么定下了!”

    赵昕一语定乾坤。

    “官家英明!”

    。。。。。。

    一起看书网 手机阅读请访问『』,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章 金明池表演

    来至三月,一年一度的金明池水军表演到来,赵昕整编了水军,但也保留了一小部分用来当作开封百姓们的娱乐活动。

    金明池和琼林苑在城西顺天门外,属于皇家禁地,本来是三月一日开放,赵昕将时间推到了三月九日,这一天不但百姓们可以来观赏,就连士大夫们也可以来游玩,而且不用担心被监察院给弹劾。

    金明池在顺天门大街以北,周长大约是9里,东西最大宽约七里,进入金明池园区的大门内顺着南岸往西去一百多步,有一座朝北临水而建的大殿。赵昕和大臣们以及后宫频分将在此处观看比赛和进行宴会,被称为临水殿。

    临水殿处横列着四条彩船,上面有禁军各部表演的白戏,如大旗狮豹、掉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的。旁边还有两条船,上头都是演奏的乐队。

    还有一条小船,上面搭一座小彩楼,下面有三个小门,像是表演傀儡戏的棚子。

    今日,两宫皇太后并没有来,皇后高滔滔也没有来,因为昨儿个先是宫外传来消息,福康大长公主赵徽柔怀有身孕,紧接着好巧不巧,皇后高滔滔和婕妤沐清婉同时怀有身孕。

    两宫皇太后去岁判了一年,结果宫中一直没有喜讯,今岁终于看到了,便要于今儿个前往大相国寺祈福,索性也就没有来。

    “嗯!时辰已到!可以开始表演了!”

    赵昕高坐于临水殿中央,后宫众位妃子陪侍在一旁。

    “官家口谕!吉时已到,水军开始表演!”

    梁怀吉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先是乐队船上一位扮演“参军色”的角色上场,向观众致词,而后音乐响起,彩楼下边的小门打开,走出小木偶人。

    小船上有一个身穿白衣的人正在垂钓,他的身后有个小童举着桨在划船,反复数次,钓鱼者和小童对话,音乐声起,钓竿钓出一条小活鱼,音乐声再起,小船便进入棚子里去了。

    接着有木偶、筑球、舞旋之类的表演,也有人上场致辞,并且有人唱和,还有音乐伴奏等,这样的表演叫做“水傀儡”。

    又有两条彩船,上面竖立着秋千架,船尾有表演百戏的演员登上高竿,左右有禁军指挥部的指挥使监管,也有鼓笛音乐伴奏。突然间,有一人登上秋千荡起,快要荡到水平的高度,突然他一个箭头脱离秋千,飞身入水,这叫做“水秋千!”

    “好!没有三年五载的苦练是不会有这等真功夫的!赏!”

    赵昕不是第一次观看,但每次看到这里时,都会不由得开口赞道,要知道在后世,像这样有真本领的手艺人是越来越少了。

    水戏表演完毕后,有小龙船二十只,每条船上有穿红衣的军士五十多人,各船设置有旗鼓和铜锣。船头上有一名军人,舞动彩旗进行引导,这是禁军中指挥级别的军官。又有虎头船十只,每条船上有一位身穿锦衣的人,手执小旗站立船头上,其余的人都身穿青色短衣,戴着长顶子的头巾,一起划桨,这是百姓中专业的划船能手。

    忽然有一艘大龙船来到水殿面前,大龙船长三四十丈,宽三四丈,头尾的龙鳞,都是雕刻或镂空并加以镶金装饰,其它各条小龙船都围着大龙船旋转起舞,在前面迎接并引导着,有一条虎头船用绳索牵引大龙船。

    大龙船上面排列着十个小房间,设有皇帝的御座,座后是刻有龙水图案的屏风,从船板到船底的深度有数尺,船底上密密麻麻的排放着大铁块,每一块都像桌面那么大,这是为了压重,使船身不至于侧翻。

    当然赵昕是没有前往船上的,因为此船已经有些年头了,连船身上的油漆都要磨光了,用来表演还是行的,但若是乘坐,还是算了吧!

    龙头上有人挥舞着旗帜,左右两边的水棚中,排列着六支船桨,划动起来就像飞腾一样,到达水殿前面,停泊在一旁。从水殿前到仙桥,预先把红色的小旗插在水里,标明水道的距离,所谓的小龙船排列在水殿前,东西相对。虎头船和飞鱼船等分布在小龙船的后面,就像两军交战的姿势。

    不一会儿,水殿前的水棚上,有一名军士用红旗招引船只,小龙船各自鸣锣击鼓划向阵前,船桨划动使船旋转,共同组成一个圆形的方阵,叫做“旋罗”。水殿前面有用红色的小旗子招引,这些船分为两方,各成圆阵,叫做“海眼”。又用红旗招引,两队船相互交叉行进,叫做“交头”。

    再用红旗招引,那些船只都排列在五殿的东边,面朝水殿,排列成行,这时有一只小船上面站着一名兵士,手里执着一根长竿,竿上挂着锦彩、银碗之类的东西,这叫做“标竿”,插在靠近五殿的池水当中。

    又见有红旗招引,船队就分作两行,在鸣鼓声中齐头并进,先到达终点者得到冠军奖标,看台上的人一起高喊口号,手舞足蹈。

    。。。。。。

    赵昕对这类表演并不感冒,甚至感觉一点用处都没有,但百姓们喜欢看啊!古代不比现代,生活条件差,娱乐活动也少。

    后宫诸妃倒是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的还评论上几句。

    金明池表演完毕后,赵昕还要携带群臣后妃去宝津楼,观看禁军的百戏表演,有爬竿、翻跟头之类的表演,还有乐队演奏,唱的是《青春三月蓦山溪》,《蛮牌令》,《拜新月慢》

    然后就是健壮魁梧的禁军士兵手持刀枪剑戟,盾牌等上场进行军演,最让赵昕难忘的莫过于大宋的女骑手了。

    她们满头都是珠翠装饰,腰束玉带,脚穿红靴,各骑一匹小马。不得不说,女骑手们每人的骑术都精湛纯熟,往来奔驰飘忽若神,姿容娴雅,动作轻盈,婀娜多姿,美轮美奂,也就赵昕能欣赏到她们的风姿,百姓们只能从图画中看到她们的形象。

    后宫众妃当中,杨凌薇看到这些女骑兵一个个雄姿英发的,不由得羡慕不已。

    “官家!奴家也想要这样的着装!”

    杨凌薇忽然朝着赵昕撒娇道。

    “好!好!好!日后,朕准许你去皇家猎场就这番打扮”

    赵昕看着跃跃欲试的杨凌薇说道,嗯!朕的英妃若是这番穿着定然别有一番风味,小妮子长得越发美丽动人了。

    “怀吉!这女骑的衣服给朕准备一套,送到英妃那里去,记得稍晚一些的时候送去!”

    赵昕浮想联翩,饶有兴致的说道。

    “诺!”

    。。。。。。


………………………………

第二百一十一章 筹集粮草

    勤政殿内,从金明池回来之后的赵昕,并没有丝毫的休息时间,而是召了狄咏入宫商讨进军云越路最南端的布政州、地理州和麻令州。

    这三州之内,由交趾国各残余世家占据,赵昕起初也没打算进攻这些地方,但眼下,旱情来临,河北东西两路受灾最为严重,赵昕虽然下令免去了他们今年的赋税,但朝廷若是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只怕到时百姓必将是流离失所。

    而与北方截然相反的南方却是遭遇洪涝,只怕今年的收成也好不到哪去,赵昕前几日也在同朝中的大臣们商量该如何来度过此次难关。

    大臣们的建议靠谱的无非就是向没有受灾的地方购买粮食,而后再运到河北东西两路去,不靠谱的就是祭天求雨,下罪己诏。

    北宋不比后世,能来一个规模宏大的南水北调,遇到天灾人祸,除了减免赋税,开仓放粮之外,似乎也找不到别的好办法了。

    从流求和云越路运输粮食到河北东西两路,虽然能解决问题,但路途遥远,只怕粮食还没运到,老百姓们就已经撑不下去了。

    按理说朝廷缺粮,不是发动战争的最好时机,但赵昕却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出兵。

    朝廷是缺粮,但大宋朝有粮食的人多的是,这些人中不乏富商,官员,勋贵,甚至皇亲国戚。若每户都捐出十分之一的粮食,那么别说救济河北两路的灾民了,就是朝廷现有的二十万大军全部出动,只怕也用不掉。

    但是自古以来,商人逐利,士人好名,想要这些人平白无故拿出粮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赵昕最终决定还是从赵氏皇族下手。

    他昨儿个召见了赵氏皇族众人,言及今岁大旱,希望他们贡献出家中的粮食,当然也不是白给的,赵昕先前在义安府实行分封制,实际上相当于城邦制。但是由于城池较少,最终只有四人受封,最重要的是,年前这四人回京谈及各自封地的时候,那是自豪无比啊,俨然一副土皇帝的做派。

    没有得到封地的众人自然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心,所以不止一次上书请求赵昕再次实行分封制,赵昕便把主意打到了他们的头上,赵昕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让他们提前筹集了大量的钱粮,并且言明朝廷不日将出兵这三洲,这三洲之地,总共有大小城池15座。

    勤政殿内,赵昕打量了一眼伫立在不远处的狄咏,才将手里的劄子放下来。

    “狄驸马!按理说,你此刻应该在家多陪陪皇姐才是,可眼下国家需要你,朕只能当个坏人了!”

    赵昕自嘲道。

    “臣蒙官家厚爱,将福康大长公主下嫁给臣,臣自大婚以来,与公主殿下琴瑟和谐,朝夕相处。然臣时时刻刻都没忘记,臣的一切都是官家赐予的,现今大宋朝需要臣,臣责无旁贷!”

    狄咏抱拳道。

    “好!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朕当初果然没看错人,皇姐嫁给你,朕很是放心,你我现今是一家人,朕也就直说了,朕打算三日之后,由你率军出征布政州、地理州和麻令州。”

    赵昕笑道。

    “官家!臣这些日子闲在家里都要发霉了,为了避嫌,臣连禁军都不去了,现今官家让臣重新掌兵,臣必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此三州,已不负官家隆恩!”

    狄咏激动的说道,心想自从当了驸马后,虽然有美貌贤惠的公主相陪,但身为武人,一天不训练一下,骨头就有些痒,在闲下去就要发霉了。

    “你先别急着下军令状!由于北方大旱,所以此次出征,朕只能给你五千士卒,所以这仗怎么打,考虑清楚之后,再给朕答复!”

    赵昕皱着眉头说道,王韶等人收复陇佑都护府的行动正在进行,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已经到了最为紧要的关头,吐蕃今岁也是干旱季节,所以王韶招安的政策十分顺利,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收回了唐朝陇佑都护府一半的城池,后勤补给尤为重要,不但不能断,而且还得加大粮草补给。

    赵氏皇族献上来的钱粮,一半运往河北两路,一半运往陇佑都护府,所以赵昕只能给狄咏五千兵力。

    “官家!臣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官家能否答应?”

    一直在沉思的狄咏忽然郑重其事的说道。

    “只要不是钱粮之类的问题,朕都能答应!”

    赵昕示意道。

    “官家!臣此次率五千将士出征,官家能否给臣几门红衣大炮!野战或者正面战场,臣都有信心打赢,但攻城还需利器才行!”

    狄咏打算统率三千骑兵,两千步兵出征这三洲,但为了减少攻城的损失,他不得不请求赵昕给予红衣大炮作为支持。

    “嗯!这样吧!朕给你十门最新的红衣大炮!这十门红衣大炮重量只有先前一半重,有利于加快行军速度!”

    赵昕想了一下说道。

    “官家!有这十门红衣大炮在手,臣有信心在今年中秋之前拿下这三洲。”

    狄咏抱拳道。

    “狄驸马!此次出兵拿下城池之后,这三洲所有的世家大族,家财记得都给朕收缴了!”

    赵昕心想,与其便宜后来的城主,还不如充实一下他的小金库,要知道从去年冬季到现在,他的小金库已经拨出了两千多万贯,虽然闹亏空不至于,但若要迁都金陵,以这样的花钱速度,还不知道得到何年何月。

    “额!臣领命!但抄没家财之事,臣并不擅长!还望官家派人从旁辅助!”

    狄咏皱着眉头回道,让他打仗还行,让他计算这些事情,想想就头疼。

    “黄师宓会随同你一起去!”

    赵昕笑道。

    “有黄先生随行,那是再好不过了!”

    狄咏松了一口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