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宋朝当太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宋朝当太子-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户部尚书陈执中最终脱颖而出,被拜为参知政事,任副相,但没想到刚上任不到三天,就被免了职位。

    起因是陈执中的宠妾张氏将女奴迎儿残酷虐待殴打致死。

    宋代女奴一般都是指与主家签了卖身契的奴婢,但按照大宋律例来讲的话,虽然女奴处于弱势群体,但身为主家依旧是不可以随便处罚奴婢的。

    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女奴父母讼于州,命录事参军鞫之。录事尝贷钱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首谋,或从而加害,罪皆应死。富民不胜拷掠,自诬服。具狱上州官审覆,无反异,皆以为得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录事诣若水厅事,诟之曰:‘若受富民钱,欲出其死罪耶?’若水笑谢曰:‘今数人当死,岂不可少留,熟观其狱词耶?’……若水因密送女奴于知州,乃垂廉引女奴父母问曰:‘汝今见女,识之乎?’对曰:‘安有不识也!’即从廉中推出示之,父母泣曰:‘是也。’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赐,则某族灭矣。’

    案例中的小女奴应是从事家内劳动的雇佣婢女。此案例表明雇主杀害雇佣奴婢是以常法量刑,要抵命的,不能减轻刑罚。

    所以即便是签下卖身契的女奴在宋朝也是受到大宋律法保护的,唐律:“诸奴婢有罪,其主不请官司而杀者,杖一百。无罪而杀者,徒一年。无罪而杀,即为故杀,唐代仅处徒一年刑。但是北宋初期实行的这一主杀奴婢必须抵命。

    到了宋真宗之时,按律,诸奴婢有罪,其主不请官司而杀者,杖一百;无罪而杀者,徒一年。又条,诸主殴部曲至死者,徒一年;故杀者,加一等。其有愆犯决罚至死及过失杀者,勿论。自今人家佣赁,当明设要契,及五年,主因过殴决至死者,欲望加部曲一等,但不以愆犯而杀者,减常人一等,如过失杀者,勿论。

    赵昕登基之后,也一直没注意这方面的细节,所以一直沿用真宗时的定制,当这件事发生后,赵昕也是被震惊到了。

    赵昕认为如果女奴本来就有过错,自应当送给官府审断,是不能自己私下里做出处罚的,张氏将女奴迎儿殴打致死,自然也应该将张氏抓起来问罪。

    监察院给的弹劾理由是,宰相陈执中家事都不能处置公正,官家又怎么能指望他来处理朝廷政事呢?

    谁也没想到刚成为帝国二把手的陈执中会遭此飞来横祸,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赵昕亲自下令免了陈执中的宰相之职,贬到大理国为官。而张氏也被依法处置,被叛了一百丈刑。

    宰相之位又空缺了出来,看来陈执中还是无缘相位,到现在最有资格拜副相的还有两人,那就是吏部尚书范仲淹和礼部尚书晏殊。

    好巧不巧的是礼部尚书晏殊近来染病在床,已经有两月没能上朝了,所以范仲淹拜为副相可以说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

    但没想到的是赵昕最终选择了召回文彦博,拜为参知政事,兼崇政殿大学士,这倒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因为从种种迹象表明,范仲淹极为得官家看重,可官家却没有选择范仲淹,朝廷的大臣们都不知道官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在赵昕看来,宰相之位需要的四四平八稳的人,比如庞籍这样的老实人就很不错,而且眼下他龙威日盛,君权膨胀,自然就会同相权产生冲突,如果是范仲淹这样耿直的人拜为相的话,并不是一件好事。

    文彦博先前丢了相位,赵昕将其重新召回中书,其势必会感激,有利于赵昕加强皇权。而范仲淹这样大公无私,忧国忧民的耿直臣子,并不适合宰辅之位。

    赵昕对范仲淹的定义是为大宋帝国披荆斩棘的一把利剑,所以这把利剑还是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好!

    一起看书网 手机阅读请访问『』,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

第二百零三章 祭祖

    宣武元年,十二月二十四。

    临近年末,大宋的百姓们都在为新皇登基的第一个年头而忙碌着,许是上天眷顾的原因,今岁没有什么天灾人祸发生,唯一的一次干旱也随着一场大雨而消失的无影无踪。

    由于交趾和流求源源不断的稻米运送至开封,所以开封的粮仓都堆满了粮食,以往,汴河结冰,影响运输,所以每到年关,开封的粮食价格都会随之上涨,涨的最高的就是米价,但今岁的米价却要比以往都要跌上几成。

    这一天,赵昕不到三更天就被皇后高滔滔从睡梦中喊起来,因为今儿个是祭祖的日子。

    一番梳洗打扮之后,赵昕头戴通天冠,身穿绛色龙袍,手执玄圭,即墨色的玉,整个人看起来就像是图画中常见的星官服饰一样。

    时辰到后,赵昕登上玉辂(lu),朝着太庙而去。

    车架的顶棚都是镂金的大莲叶镶嵌的,四根柱子及栏槛上是玉雕的盘花龙凤,玉辂用四匹马驾车,车后面跟着旗队,玉辂左右两旁各有一名侍从官,身穿黄色宽衫,里面是青窄衬衫,下身是青色裤,腰系锦绳。

    今晚赵昕将居住在太庙里面,等到明日三更天的时候,开始举行祭拜太庙的礼仪,在旁边服务的都是皇室宗亲。

    翌日祭祖良辰已到,赵昕首先拜祭的是宋太祖赵匡胤,而后才是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

    大宋朝开国至今一共有四位先皇,赵昕最佩服的自然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了,虽然他不是宋太祖的嫡系血脉,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宋太祖的崇拜。

    公元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改国号为梁,结束了大唐三百年的统治,华夏大地自此陷入五代十国的动荡不安的时代。

    宋太祖,赵匡胤起于草莽,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后来陈桥兵变,被将士们黄袍加身,建立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通过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文以治国,武以安邦,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后人有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的称誉,因此,宋太祖也可以称的上是五代十国野蛮政治的终结者,又是后世历朝文明政治的开拓者。

    藩镇割据,武夫乱政是华夏大地极为黑暗的统治时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一举铲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所以宋朝300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发生大的内乱和地方割据。

    以宋太祖为首的宋初领导集团集体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使宋初的社会经济迅速呈现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宋太祖减轻徭役,赋税专收,以法治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澄清吏治,劝奖农桑,移风易俗等一系列英明决策,不仅尽快医治了200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最主要的是大宋朝的内藏库可以说就是宋太祖他老人家辛辛苦苦攒下来的,没有内藏库存在话,宋朝只怕连农民起义都平定不了。

    当面对宋太祖的画像时,赵昕也是极为恭敬地行了三跪九扣之礼,他是发自内心的崇拜和尊敬宋太祖。

    当轮到宋太宗的时候,赵昕的脸色就没有那么好了,对于这位太爷爷,赵昕是没什么好感的,如果宋太祖时雄才大略的话,那么宋太宗赵光义可以说就是志大才疏。

    赵昕认为虽然宋太宗赵光义两次伐辽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最起码成为雄主的壮志雄心还是有的,是值得肯定的。

    可是自从伐辽失败之后,宋太宗意志消沉,采取治国驭将方针,使宋朝走上了“崇文抑武”的不归路。

    司马光等人动不动就拿祖宗家法来压制赵昕,这里的祖宗家法十之八九都是宋太宗时期确立下来的。

    宋太宗在位期间高粱河之战、雍熙北伐均以失败告终,而且后方又爆发了王小波等农民起义,可以说是把宋太祖留下来的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

    宋太祖和唐高祖相比的话,那可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宋太宗和唐太宗相比的话,那真的就是水到家了。

    但不管怎么说,宋太宗还是有一点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将皇位拿到手中了,如果没有他的话,经历真宗和仁宗两代,赵昕最多也就是个宗室而已。

    所以不管宋太宗用了什么手段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位到手了,赵昕还是恭敬地行了三跪九扣之礼。

    如果说赵昕对宋太宗多少还有点感激之情的话,那么对宋真宗剩下的就只是鄙夷了。

    宋真宗不但怯弱而且还妄自封禅,他在位期间,辽国大举南侵,最终签订檀渊之盟这一不平等条约,为了掩饰这一失败,他不得不大肆封禅。

    要知道自宋真宗以前,仅有五位皇帝实行封禅,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这其中随便拿出一位来看的话,都能甩他好几条街。

    宋真宗为了能过封禅,甚至伪造天书,以证明自己封禅的合法性。封禅活动耗资巨大,将宋真宗初年累计近四十年财力几乎挥霍一空。再加上后期宋真宗迷信宗教,到了宋真宗晚年已经到了“内之蓄藏,稍已空尽”的地步。

    赵昕匆匆行完三跪九扣之礼,而后来至他的父亲宋仁宗赵祯的画像前。

    想起仁宗皇帝对自己的谆谆教诲,不知何时,赵昕早已是泪流满面。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宋仁宗赵祯就是缔造这一盛世的仁君。

    自己的父皇虽然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但不得不否认,他真的是难得的一位仁君,打不赢西夏,不是他的过错。

    历朝历代之改革,一旦失败都难免挂起血雨腥风,但他却想方设法的将庆历新政的大臣们都给保全,为赵昕的中兴留下了希望之火。

    “父皇!你在天上看着儿臣,儿臣定会让大宋更加繁荣富强!”

    。。。。。。

    一起看书网 手机阅读请访问『』,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

第两百零四章 公主大婚

    开封,福康大长公主府。

    赵昕已经有三四个月没出宫了,明天就是除夕,今儿个赵昕一早用过早膳之后,就来到了姐姐赵徽柔的公主府。

    虽然赵昕准许赵徽柔开府,但赵徽柔住在宫内的时间要比宫外的时间多,赵昕和姐姐的感情很深厚,可以说一旦有了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哪怕赵昕忘记后妃,也不会忘记给姐姐赵徽柔留一份。

    姐弟情深,两宫皇太后看在眼里,也是欣慰的很。

    赵徽柔二十年华,成熟美丽,赵昕年仅十八,血气方刚,时间一长,难免有些闲言碎语传入宫中,两宫皇太后听闻后,便同赵昕谈了不止一次,想要尽快给赵徽柔选择驸马。

    对于赵昕喜好熟妇,纳前大理皇后入宫的事,她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而去。但在赵徽柔这件事情上面,她们不得不重视,因为她们也怕,怕官家对赵徽柔的感情会超出姐弟范围之外,那样的话,大宋皇室将闹出立国以来最大的丑闻,她们日后也没脸去仁宗皇帝。

    赵昕只是想起清平乐中,姐姐赵徽柔一生可谓是凄惨不已,她自幼受尽父皇的宠爱,但最终父皇却是把她嫁给了一个她不喜欢的人,婚姻的示意最终导致她精神失常,受尽了煎熬痛苦。

    赵昕本来想等狄青灭了西夏之后,在下旨将赵徽柔嫁给狄咏,但眼下,为了尽快平息留言,他也不得不早日将赵徽柔的婚事定下来。

    赵昕此次并不是一个人而来,他还带来了狄咏,赵徽柔喜欢狄咏,但狄咏喜不喜欢赵徽柔,他就不得而知了,男女之间还是两情相悦的好,自家姐姐是个心思细腻娇滴滴的公主,而狄咏长得到俊美,但却是一个武人,赵昕还是问清楚的好。

    。。。。。。

    此后不到一旬,赵昕便下诏在京凡是年龄在20到30岁之间,未婚的勋贵之子,文武重臣之子前来参加遴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