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终结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三国终结者-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禀大人,周围二里空无一人,不见强盗的同伙。”

    “子明(邹兴)带特种队从东面动攻击,韦志(黄芪)带着神箭营从西面动攻击,本官亲率义从营先这里起攻击,让强盗往北面逃窜!告诉士卒尽量用弓箭射杀,不要有伤亡!”

    “末将遵令!”

    邹兴和黄芪带着人牵马离开了。

    估计大家已进入战斗位置,刘靖搭箭上弦,瞄准了一名中年男人提着裤子从大车中间出来,一脸的满足,刚玩过女人,围在火堆旁的强盗纷纷让开位置,点头哈腰,看来是这伙人的头领!他真有福气,死之前还享受了女人。

    嗤……众强盗还在欢笑之中,厉啸声奔向那男人,传来一声惨叫,血光飞溅。

    咻咻……漫天箭矢飞舞,惨叫声四起,没有中箭的急忙趴在地上簌簌抖,四处张望。

    轰隆隆……有人趴在地上听见了轰鸣声。

    “官军来了,快跑!”有人大喊一声,一下子像炸了锅,从地上爬起,向北面狼奔豕突。

    咻咻……

    轰隆隆……

    二条腿怎么跑赢四条腿?

    一看就是群流民,没有实战经验。

    四处躺着呻吟的敌人,典韦跳下马,拎起一个腹部中箭的年轻人丢在刘靖的马前。

    “你们这是到什么地方去?”

    “官爷饶命,小的听说要到黄县参加起事,别的小的不知道了。”

    刘靖朝典韦使了个眼色,他举起马刀,朝俘虏的胸口补了一刀。

    俘虏也是负担!

    “回禀大人,这群强盗是赶往黄县而去的,是去参加起事的!”张涛过来禀报。

    怎么又碰上叛乱了?真是阴魂不散,躲也躲不掉!这次千万不要陷进去,刘靖这次是奉旨买马的!要不是去黄县寻找太史慈,刘靖早就从泰山郡直接北上了。

    这是什么世道?当善良的农民都是不法分子时,这朝代就危险了!

    干净利索,五百二十四名强盗成了刀下鬼,一个不留,无人受伤!

    缴获了八十五辆牛车,车上装满抢来的粮食、衣服、被子和少量的金银珠宝及铜钱。草堆里还有二十一名簌簌抖的女人,头散乱、眼睛无神,衣服零乱。

    “不要害怕,我们是官军,你们是不是胡家庄的百姓?”刘靖和蔼的问道。

    无人回答,大概吓傻了!

    士卒们拿出工兵铲,挖了五个大坑,把尸体丢进去,填平,让他们入土为安。

    天色渐晚,在坟堆旁宿营不吉利,赶着大车,继续赶往程庄。

    天黑了下来。

    庄里漆黑一片,连条狗叫声都没有!薛中带着郑清和二十名士卒摸进庄里,现屋门紧闭,空无一人,村民们都逃走了!

    在村内找了块平地,点燃篝火,安营扎寨,把陶鼎架上,把缴获的羊肉重新煮上,张涛带人煮了五鼎米饭,香喷喷的,大家饱餐一顿。

    郑清用本地话安慰那些女人,两个年长一些的女人先清醒过来(她们大多是胡家庄的,还有几个是刘庄和邓庄的)。

    一夜无事!

    天蒙蒙亮,大家就出了。

    十点左右,刘靖到达吴庄,离黄县城二十里。

    村里有一百户左右,低矮的茅草屋,连狗吠都听不到,村民也逃走了。邹兴在郑清的陪伴下在村里找寻十几分钟,才从一间低矮的茅草屋内找到了一位躺在床上的老人,盖着一床破旧的被子,直打哆嗦。

    刘靖嘱咐郑清把车上的粮食送他两袋,还拿了一床缴获的被子给他盖上,老人抹着眼睛。

    从老人口里知道,昨天早晨从黄县来了几百名头裹黄巾的年青人,在村里子一阵鼓噪,庄里的人都带着家伙随他们围攻县城去了。
………………………………

第三十四章 货真价实

    “自公,黄县(东莱郡郡治)和牟县间的北面还有没有村庄?”

    牟县居黄县东面二百余里,刘靖打算从两县之间穿过去。'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超多好看小说'

    黄县是去不成了!不知道邓斌找到太史慈没有?两个月过去了(二个月为限,找不到就回家),还没有看到他们回来(丁棠已经带着母亲和弟弟回到了郴县,郭嘉云游去了,半年都没回来),和郭嘉没有缘分!看来刘靖和太史慈也没有缘分了!先找个靠海的村庄躲二天,再作打算。

    把大车和女人处理一下,沿着海边绕过黄县城。

    惹不起躲得起!

    “回禀大人,北面靠近海边有个村叫小河庄,有二百多户人家,庄主段重是家父生前的朋友。”

     竒_書_蛧_W_ω_W_。_q_í_δ_U_ω_ǎ_й_g 。_℃_o_m 
    刘靖一行人远远的避开驰道,沿着一条小路前行,有时候不得不下马推车(遗弃了一辆车轮损坏的大车),这些车辆是负担!

    沿途李金和薛中带人杀死了七个形迹可疑的人。

    黄昏时,刘靖看到了一片树林,穿过它就是小河庄。

    村子里传来阵阵狗吠声,炊烟升起;村前一条两丈多宽的小河挡住了去路(木桥已拆除),河水慢慢的流淌着,清澈见底,马可以涉水过去。

    郑清带着李金和十名士卒趟过河水,准备进村去找段庄主。

    铛铛……突然,村里响起了铜锣声。

    杀呀……三百多名村民衣衫褴褛,赤着脚,拿着大刀、弓箭、长矛和木棍等,大喊着从村子里蜂拥而来。

    把刘靖当成了叛逆?有穿戴这么整齐的叛逆吗?

    李金、郑清等快退回南岸。

    轰隆隆……张涛、黄芪带领大队骑兵从树林后冲了出去,伫立在小河南岸,搭箭上弦,杀气腾腾。

    大喊的村民楞住了,哑口无言,面色突变,露出惊恐之色,相互簇拥着往后退却,退到离河岸三百步外停了下来。

    三位大汉在人群前伫立。

    居中的是位中年汉子,手拿大刀,面色威严,看来是领头的!左侧是位老者,须花白,手握铁枪,精神抖擞;右边是位年轻人,高大魁梧,手握铁枪,虎虎生威,浑身带着一股杀气。

    “仲康,你看那位小伙子,是不是武功不错啊?”

    “回禀大人,依末将看,是条汉子。”

    “仲磐,你觉得呢?”

    “大人英明!”

    智慧在民间!不知道有多少人才被埋没!

    太史慈没有了下落,不如先把这个小伙子招募到手,补偿一下。

    “叔父大人,小侄是郑清、郑自公,郑弘的长子!我们是官军,今日路经黄县,不想碰见叛乱,情况不明,想先找个地方安营,探明情况,再想办法。不想惊扰了大家,一场误会!”郑清高声喊道。

    “你真的是郑自公?贤侄几时加入了官军?哪位大人统领?”中年汉子声音洪亮。

    “叔父大人,正是小侄!说来话长!我家大人是名扬天下的平寇将军!”

    “是在东海和泰山郡平叛的平寇将军刘大人?”

    “正是!”

    “快快叩见平寇将军!”中年人低声吼道。

    “庶民不知将军大人驾临小河庄,惊扰了将军大人的战马,请将军大人赎罪。”段重忙赔罪,众村民慌忙放下兵器,三叩九拜。

    “不知者无罪,快起来吧!”

    “多谢将军大人!“村民们满脸笑容的站起,崇敬的看着刘靖。

    “你们先把桥架好,让马车过去!”

    “请将军大人稍等片刻,庶民马上架桥!”那位年轻人喊道,带着一群村民向村里跑去。

    不久,村民们抬的抬、扛的扛,运来一根根木头和一块块木板,十几名年轻人跳进冰冷的河水里,放上木头、铺上木板,用藤条固定,一座木桥就架设好了。

    昨天听说黄县黄巾叛乱了,唯恐不测,段重命令村民们把木桥拆了,派人警戒,有村民看见刘靖他们的牛车过来了,以为是叛逆来抢粮食……

    几百间低矮的草屋,零零散散,一股鱼腥味,门前屋后晾晒一些渔网和鱼干,倾覆待修的渔船,一些老人赤脚站在门口,好奇的看着刘靖这些陌生人,光着脚丫的孩子看见大队骑兵进村,在马两侧来回跑动。

    众人簇拥着来到一座宅院,这是村里最气派的一栋房子,有四、五间木屋,院子宽敞,屋内透出灯光,看见众人进来,屋内的家眷闻讯出来拜见,中年人让人在院子里点起篝火。

    士卒们以院子为中心,安营扎寨,架上陶鼎,吩咐张涛派人宰杀二头牛,这贫穷的小村要是谁家请四百多名军人大吃一餐?还不把他家吃得底朝天。

    本来是到黄县补充给养,不想生了叛乱,好在路上截获了大批粮食和牲畜,虽然行路艰难,但还是留了下来,不然就是拿着钱也买不到急需的粮食。

    村民们已吃了晚饭,看着耕牛被宰杀似乎很心疼(民间宰杀耕牛是违法的,但刘靖是军人,情况也特殊);刘靖吩咐送了五十多斤给庄主,他吩咐村民把家里今日打的鱼拿来,叫女人们烧火做饭,不一会,村子里飘起了肉香。

    客厅。

    “回禀将军大人,庄里有二百零五户,八百十一口,小河庄偏僻,村里贫穷,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招待将军大人,请将军大人赎罪。”

    刘靖一行人每次都是吃官府,一县招待二、三餐问题不大,贫穷的小河庄哪招待得起?

    “庄主太客气了!”

    “将军大人,这位是村里的武师,淳河、淳封新,大家都叫淳师傅。”庄主恭敬的介绍刚才那位拿铁枪的白老者,大概这位淳师傅也是他的老师。

    “叩见将军大人!”老人离座行礼。

    “将军大人,这位小伙子不是本庄人,为躲避仇人,出去躲了一年,二个月前才回到这里,是淳师傅的外甥,也是他老人家的得意门生,太史慈、太史子义。”

    哈哈……许褚、典韦、魏延和马德等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段重、淳和和小伙子一脸疑惑。

    张涛、邹兴、黄芪和田武等惊讶不已,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太史子义,我家大人不远千里就是专门来找你的!一路上大人天天念叨你!”许褚心直口快。

    “将军大人是专门来找庶民的?”

    “你就是黄县太史子义?”刘靖欣喜若狂,姓太史的人本来就是少,叫太史子义的人天下没有几个吧?还是不放心的问道。

    “回禀将军大人,正是庶民?”年轻人忙起身,更加疑惑不解。

    天下竟有这么巧的事?刘靖专门派邓斌带人到黄县去找他,他竟然躲在这偏僻的小河庄!要不是黄县生了叛乱,大家不就错过了?

    这要感谢黄县叛乱?

    名和字,地址都对!这还有假的?货真价实!

    这都是缘分!

    正应了那句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将军大人知道庶民?”太史慈一脸疑惑地问道。

    太史慈,二十岁左右,高大魁梧,面容俊秀,朝气蓬勃,长臂猿手,但布袍好像短了点,穿着草鞋。

    和史书上记载的差不多,家境一般。

    怎么到了小河村?

    “一个老者告诉本官,黄县出了位青年俊秀,行侠仗义,复姓太史、名慈,字子义!听说子义住在县城内,怎么到了这里?”

    “回禀将军大人,说来话长!将军大人专门到黄县来寻找庶民?”太史慈有些不相信。

    “正是!当今天下不平,外有鲜卑、羌胡侵扰,内有黄巾叛乱,百姓流离失所;大汉正处危难之中,朝廷正用人之时!大丈夫生于乱世,上为君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立功名于万世。子义一身好武功,是否愿意跟随本官建功立业?”

    大丈夫生于乱世,上为君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立功名于万世是太史慈成名后的感慨,被刘靖剽窃了!

    他现在还是个不知名的小人物,说不出这等豪言壮语!

    段重、淳河等惊讶不已!

    “将军大人专门来找寻庶民,庶民感激不尽,愿跟随将军大人,效犬马之力!”太史慈泪花闪闪,来到刘靖跟前,恭恭敬敬的磕头谢恩。

    “好!本官今日得子义,胜得千军!太史慈听拜!”刘靖搀扶起太史慈。

    “末将在!”

    “从今日起,本官拜太史慈为义从营屯长,跟随本官左右。”

    如今刘靖已经是平寇将军了,这些人才的官职也应该水涨船高!

    “叩谢大人!”

    “仲康,你亲自去选一匹好马,拿一套盔甲和一把好刀来。”

    “末将遵令!”

    “仲磐,你去把本官的外袍和皮靴拿来。”

    “末将遵令!”典韦拉着魏延离开了。

    现在由典韦和魏延管理刘靖的私人物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