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1925》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铁幕1925-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胡毓威也道:“其实,薛笃弼对西北军的作风也颇有些看不惯,我们可以帮你说服他,难度应该不大。”

    吴安平大喜道:“要能如此,自然最好。这件事就拜托诸位了。”

    除了西北军,还有张一悟、宣侠父等**员需要确定应对之策,继续关下去当然不是什么好办法,而且**与西北军不同,需要区别对待。是以,吴安平决定先见一见张一悟、宣侠父及钱崝泉三人。

    见吴安平有事,胡毓威等人便暂时告退。吴安平与左纯庵、余大成将他们送出督军府,这才又回到正厅,等待与三位**员会面。

    余大成有些期待道:“韵成好像也加入了**,不知道透过其甘肃支部,能否与他联系。自离开广州,可有段时间没他的消息了。”

    吴安平笑道:“鼻子下面就是嘴,我们可以问嘛。”

    三人哄笑起来。

………………………………

第一百零四章 戒惧

    

    与三位员的会面其实乏善可陈。疯狂f打

    对张一悟、宣侠父来说,虽然明知解放军将控制甘肃,但目前接触甚少,在不明确吴安平政治倾向的情况下,无法确定其是否应该争取。按照阶级斗争的纲领划分,吴安平肯定应划入大资本家之列,是要被打倒的对象,但偏偏陇东集团施行的政策,比之宣扬的还要好,就这一点来说,论已经缺乏必要的吸引力。

    另外,在知道陇东集团制定的工人薪酬以三十银元为基准后,张一悟也无法将剩余价值理论摆台面,因为即便他也不敢理直气壮地声称,一个缺乏基础技能的新工人,每月就真能创造三十银元的价值。

    而吴安平本身,对其实也深具戒心。

    当然,他既不仇视也不反对,由后世可知,其实是大革命最后的赢家,这说明适应国情的顺应历史潮流的。作为新生力量的代表,无论陇东集团还是解放军,在政治既没有经验又缺乏预见性,这种情况下,要想有所作为,复制成功者的道路无疑是一条捷径。

    国民党与近代深刻影响中国的两个党派,就其宗旨来说,其实许多原则基本一致。虽然后来战胜国民党,夺取了全国政权,并建立了一个根本区别于旧中国的新中国,但这不能视为思想战胜三民主义思想,因为这个时期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实就是改造过的三民主义革命。

    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和三民主义都不是对立的,而是朋和同志。一方面,以为最终目标,另一方面又以反帝反封建、建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为现行纲领。这个现行纲领与三民主义纲领实质区别不大,而中国整个社会各阶层所追随的其实就是这样的纲领。

    可能最大的区别在于,三民主义理论以私有制为基础,而公有制则的目标。但由后世历史可知,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将不断扩大公有经济成分,以提高全民福利水平,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却在不断扩大私有经济成分,以适应当时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的思想实际情况。

    这或许可以说明,在经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兼容的。虽然认识不深刻,但正因为意识到这一点,吴安平对三民主义和论并没有特别的倾向性,他都很认同。

    但在行动,国民党或许同情民众,想拯救民众,但却认识不到民众的力量,不懂得民众才是革命的主力。虽然有些人一腔热血,“引颈为一快,不负少年头”,但只想轰轰烈烈,却不去发动下层贫苦民众,这样的革命确实没有多少成功的可能。而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其依托的是底层民众的力量。

    在相同的历史环境下,吴安平要想有大作为,自然就成为模仿对象,虽然在具体操作,因为政治及经济背景不同,颇有些差异,但实质依旧是以底层民众的力量为依托。

    有这种渊源,按说吴安平应与员更为亲近,但实际他却深具戒心。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吴安平看来,当前中国的自主性还不够,受苏联的影响太大,而因为拒不交还远东,苏联却注定会是陇东集团及解放军的敌人。

    自决定在西峰创立基业,他便决定,即便无法使中国盛世提前来到,也要将后世制约中国发展的某些因素提前解决掉。一为土地,二为能源,不但外蒙绝对不能任其,而且远东也必须收回,只有这样,日后中国的发展才不会有那么多瓶颈,可以更为强大,无所畏惧。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吴安平并没有打算立刻与展开深入交流与合作。他心中明白,的渗透力绝对远超任何人想象,如果真任其发挥发展,一旦日后与苏联的冲突爆发,很可能在陇东集团及解放军内部或控制区域内,掀起无法想象的波澜。

    归根结底,他认为深受苏联影响的,到时并不会站在他这一边。因为从原始理论来看是与民族主义对立的,而当前阶段,显然还未曾在将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方面做出突破,很多员仍无法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利益的冲突中,清晰定位自己的立场。

    张一悟、宣侠父、钱崝泉既认定吴安平是大资本家,又刚接触缺乏了解,自然也存有戒心,这样一来,双方的交谈更流于场面,几乎没有在任何实质问题做出交流。

    不过,当张一悟问到对甘肃支部的看法时,吴安平的回答仍很温和,他先表明自己持欢迎态度,继而又道:“甘肃将依法治政,只要律法许可,你们可以任意发展,这一条对任何党派都适用。不过我仍然要提醒的是,无论你们要做什么,一定先请考虑好是否对甘肃发展有利,是否对民众有利。这应该是我们的共识,没错?”

    张一悟点头道:“那是当然。”其实吴安平的许诺已经超出他的预期,虽然无法判定吴安平是过于自信还是另有安排,但只要其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这样的结果已经足以让人欣慰。

    与员会面之后,吴安平又主动约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西北银行的姬奠川。说起来戚远山负责的西北建设银行能够顺利成立,姬奠川从中也帮忙不少,虽然这在当时是一个交易,以银元换资质的交易,但如果没有姬奠川,再多的银元也换不来这样一家银行。

    西北银行的兴衰与冯玉祥息息相关。

    如果说当初南口大战初起,有吴安平资金的注入,西北银行尚能维持,那么在甘军攻破兰州之后,即便有再多资金注入,都已无法挽回其倒闭的命运了。姬奠川东拼西凑来的微薄资金,根本无法应付大规模挤兑,无本发钞引发的恶果,势必要将西北银行一口吞噬掉。

    姬奠川对解放军之事也是有所耳闻,在见到吴安平之时,虽仍不免惊讶,但立刻联想到一次注资之事,顿时有些喜眉梢,向他提出了再次注资以挽救西北银行之事。

    吴安平对此却不感兴趣。

    虽然他见姬奠川就是为金融方面的安排打算,这或许也需要再有一家银行配合,但西北银行却不合适。在冯玉祥授意下成立的这家银行,其业务范围并不仅仅局限在甘肃,察哈尔、绥远、河南也有支行,注资或许能拿下总行的控制权,但在甘肃之外其他地方,却依旧无法摆脱冯玉祥及西北军的影响,这当然是不可接受的。

    姬奠川见吴安平不语,心思急转,猜到了他在顾虑什么,便信誓旦旦声称西北银行的金融机构,绝不如他所想受冯玉祥及西北军干涉。

    吴安平笑道:“你或许有这样的决心,但拿算盘的人始终无法跟拿枪的人讲道理,何况西北银行与冯玉祥有这么深渊源,这不是想摆脱就能摆脱的。”

    姬奠川默然不语,他当然知道这是实情,无法辩解。

    吴安平又道:“不过,如果你能结束西北银行在除甘陕之外的业务,将人员收缩回来,我倒是不介意注入巨量本金,使之在甘陕重新焕发生机。当然,那时银行肯定要换一个名字,嗯,就叫西北工业银行也不错。你可以考虑一下。”

    姬奠川确实认真思索起来。

    吴安平继续道:“其实我更希望你重新组建一间银行,而且最好能将业务拓展到国外去,使之成为国际性的金融机构,为此,我可以提供足够的资金。这应该比挽救一个濒死的西北银行更有意义,也更有价值。”

    姬奠川确实有些动心。可以说,这其实也是中国银行家的野望,相较于国内,如果有机会登国际舞台,当然足以令任何人心动。不过,他毕竟对西北银行投入了无数心血,绝不愿意眼睁睁看着其倒闭,所以他还是不住恳求。

    吴安平叹口气道:“即便我注资也毫无用处。可以很明确地说,冯玉祥失势已成定局,西北军也会随之衰落,而且绝无东山再起的可能,原因很简单,解放军不日将进攻陕西,只要西北军自南口溃败,甘陕联结,就将其困在了绥远、宁夏,那里多贫瘠你也知道,用不了几日,其军队就会消散。没有了军队,冯玉祥凭什么东山再起?”

    姬奠川道:“这只是你个人的猜想,事情未必如你所料。”

    吴安平道:“虽是猜想,但不是毫无根据,首先,西北军挡不住北洋联军,其次,刘镇华的镇嵩军挡不住解放军。这是显而易见的,你不用摇头。而随着西北军走向衰落,西北银行也必将每况愈下,再多的银元也无法挽救。”

    想了想,他又道:“除非你有信心撑到西北军完全解体之日,那时我或许可以将西北银行全盘接过,但显然你不能,而我也不可能在当前注资,因为那等于变相资助西北军。通过刚才的话你应该明白,西北军虽不是我的敌人,但它的衰落却对我有利。”

    姬奠川喃喃道:“难道真的毫无办法了?”

    吴安平道:“确实如此。你如果真希望我注资,就先将甘陕之外的分行关闭。”

    姬奠川落魄地道:“你让我再考虑一下。”说着,他便朝正厅外走去,背影很萧索。

    吴安平虽然有些不忍,但却知道情势的发展,正一步步将姬奠川推向自己这边,用不了多久,他一定会再来的。

    铁幕1925第一百零四章戒惧正文

    您正在阅读的《铁幕1925第一百零四章戒惧正章节结束,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铁幕1925!

………………………………

第一百零五章 大扩编

    

    接下来的几天,除了与胡毓威、赵元贞等人探讨政事,吴安平几乎将所有精力投到了部队上。

    西北军那些人他暂时没去管,只是由第三天开始,将孙良诚、赵席聘、张维玺、梁冠英等人分到了解放军各团,每团一个,待遇仍是一样,任其出入参观,就是别想离开兰州。这些人当然知道自己已被软禁,也很明白吴安平的意图,但他们确实对解放军很感兴趣,分到各团后,并没有做出什么抵触行为,反而在用心观察解放军的日常训练及装备演练情况。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简单对比之后,他们不得不承认,从伙食到装备,解放军几乎全部超过西北军不止一筹,而有了这样的前提,基本又可以保证士兵的精神面貌及作战意志,绝不比西北军差。

    至于作战技能,被海量弹药喂出来解放军战士,当然比缺枪少弹的西北军更强一些。稍微计算一下每天在训练中消耗的弹药,几个西北军的悍将都不由得为解放军心疼。张维玺就曾对看管他的警卫吼道:“你们这哪是打枪,这分明是在扔钱!”倒让那警卫好半天摸不着头脑。

    暂时还没有人提出投效,不过吴安平一点不着急,跟左纯庵道:“就让他们看着、馋着,等西北军从南口败下来,他们肯定会另有打算,不急。”把左纯庵给乐的,一个劲道:“你这也太不厚道了,明明想招揽人家,还不摆出三顾茅庐的架势,非要等人无路可走自己上门不可。”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收获,不知道赵元贞怎么说的,薛笃弼确实被他说服,同意将甘肃省长一职继续干下去。虽然见到吴安平时,薛笃弼也没什么好脸色,但吴安平见他立刻投入到政事中去,忙得脚都停不下,就觉得已经足够,毕竟这已经体现了薛笃弼的态度和立场。

    省政各部门已经将启动此前拖延事项的资金汇总,并提交到了吴安平手里。当时是财政厅长杨慕时来的,一副很不好意思的表情,但吴安平拿过一看,发现编列的资金数目只有八十多万银元,便知道这些人手紧惯了,同时对陇东集团的决心还心怀疑虑。

    这自然也不是小数目,但对吴安平来说,即便不从西峰调款,凭各部先前缴获及储备资金也足以应付,自然二话没说,当场批准拨付了下去。杨慕时走时那眉飞色舞的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