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没概念了,从听到俄语教师“嘟噜”个不停,他就知道自己的舌头做不出如此高难度的动作,这才在英语之外又修了德语。
很凑巧,多宝斋的保安中那位做过副营、退伍时有上校军衔的陆建国,正好就精通俄语。吴安平也就不再另找他人,决定就带着陆建国去,除此之外,他还带了一个做过特种兵的保安邢斌,听说乌克兰老有示威骚乱,带个保镖也很有必要。
他们的工资立刻又提高一倍,算是补了国外津贴。至于多宝斋的保全工作,于坤只能再另外找人了。这样一来,陆建国和邢斌的护照和签证也需要办理,去乌克兰的事情,还得再拖延几天才能成行。
………………………………
第五十一章 未来教官
西峰新城商业区第一座高楼终于竣工,简单的装修之后,戚远山带着早准备后的人手,匆匆进驻了这座外部仍为水泥毛胚的大楼。很快,一块牌匾便挂上门头,悄无声息中,西北建设银行就这么成立了。
吴安平早把抢自巴达维亚的数十吨黄金、百多吨白银交给了戚远山,如今已被重新熔铸成标准规格的金条、银元,就静静躺在大楼的地下金库里。除了这些,他还给了戚远山很多各种外币,有抢来的,有自己印的,使西北建设银行刚成立,资本便充沛到令人乍舌的地步。
西北建设银行的银元券设计时,吴安平故意加入了一些工农学兵商头像和民族联欢图像一元、两元、五元、十元上是工农学兵商头像,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是民族联欢图像。因为这些,后来两类银元券也分别被称为“幸福券”和“民族券”。一角、两角、五角的铜元券上则各是学校、工厂、大楼的图像,都从新城建筑中选的,有突出陇东集团的意思。
金属币这块,一元面值的大洋含银量和袁大头一模一样,图案正面是银行大楼,背面是“壹圆”字样;一块大洋之下,金属币没有“角”,直接是“分”,有一分、两分、五分三种,图案与大洋类似,使用的材料是以铁为主。不是吴安平不想做铜子,而是缺乏铜料,虽然铜矿问题,他早已经有计划解决,但现在显然没有这个时间。
西北建设银行暂时只对陇东集团内部开放,最主要是处理工资发放问题,不过对外采购时,那些外币就自然派上了用场。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银行职员先熟悉下业务,等一两个月后,其他业务也会随之开展的。
对于将自己印刷的外币在本土使用,吴安平认为是没有问题的,这些外币终究会流入目标国的金融系统。
银元券、铜元券和金属币,因为印刷和铸造质量高于目前市面上任何一种货币,所以立刻受到了职员们的欢迎,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大家对陇东集团经济实力的认可。吴安平虽然想将银行金库内准备金给大家展示下,但又怕被西北各军阀惦记上,只能歇了念头,在业务中建立信誉。
西北建设银行的出现并没有在民国造成什么影响,只有金融系统的个别人,知道多了这么一家银行。一方面,吴安平担心大张旗鼓宣传,会带来难以叵测的风险,另一方面,这个银行能成立很大程度上是投机行为,如果被人深究,很可能发现其中的机巧。不过要是吴安平在西北的大局得以展开,那时就不用理会这些顾忌了。
回西峰新城处理银行的事情也就半天时间,这本是戚远山的分内事,吴安平想多插手也懂不了那么多,所以在陆建国和邢斌下来之前,他大多数时间还是待在八十多年后的北京。
既然要一路同行,现在当然多交流些为好。
但是当吴安平主动与这两位前保安现翻译和保镖交谈起来时,他赫然发现自己竟然有一个很好的条件没有利用到。陆建国和邢斌都是现代军人退役,不说在军队干得如何,最起码经验比他要强得多,自己完全可以跟他们学习,然后再把学到的东西传授给正在基地的学员啊,毕竟训练教材都是从这边拿回去的。
这个疏忽实在不可原谅!吴安平频频在陆建国和邢斌捶胸顿足,唉声叹气个不停。
他虽然没有时间,但毕竟也按着大纲训练了一段时间,哪些地方存在问题,他还是比较了解的。将这些问题向两人请教,很简单便有了答案,细细一琢磨,颇有些恍然顿悟的感觉,他立时明白,这两人对他而言,真是两个宝贝。
于是,吴安平立刻对基地和西峰这边的军事训练做出了调整。
他叮嘱两边暂时充当教官的几位负责人,每天都要将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来,可以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就每隔一段时间将这些问题详细列出来交给自己。不仅仅已经开展的科目如此,未开展的科目如果没有概念或者弄不明白的,也可以这样办理。
而吴安平需要做得很简单,就是将这些问题向陆建国和邢斌请教,一般情况下得到的答案都立刻可以依法立刻实施。即便两人提到的有些方法,新城和基地不具备现实条件,他也会拐弯抹角再将条件参照基地先做设定后,再次询问两人这种条件下的解决办法,而这时候,陆建国和邢斌也会互相商讨,甚至将商讨范围扩大到其他退伍军人,耽搁不了多长时间,新的答案就会出炉。
这样做的效果很快便显现出来,基地那边因为联系不便,回馈时间较晚,但透过新城这边负责训练的那六百人了解,通过这种方法训练的人,越来越像正规军,面貌与以往截然不同。
士兵的训练是一方面,吴安平还想看看,能不能从陆建国和邢斌这里找到士官训练的捷径。结果虽然不是很理想,但还不算太失望,陆建国当过副营,接受过正规士官教育,只是因为教学设备西峰那边有的显然提供不了,所以只能对有些科目做了吸收,有些科目只提出了概念供大家了解。
即便这样,吴安平对比查到的黄埔军校的训练内容,发现自己弄出来的这一套也毫不逊色,甚至更为科学。黄埔军校比起西峰基地来,当然在人力资源上要强得多,但物力却差得很远,远不如西峰基地充足,而当吴安平透过陆建国和邢斌,将二十一世纪已经系统而全面研究过的训练内容,转嫁给西峰基地时,训练效果超过黄埔军校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在人员素质方面,西峰与黄埔相差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西峰这边的军事人员除极少数老兵外,基本上都是由建筑工人转变而来,这些人进入西峰建筑之前,几乎都是失地或逃难的农民,也有部分是失业工人,识字率还不到百分之一,黄埔军校的学员则很多都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人,这种差距短时间内很难弥平,虽然西峰这边不间断在扫盲和进行基础文化教育。
吴安平从不认为中国缺少人才,真正缺少的只是培养人才的土壤,可以肯定的是,西峰这边也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这是基于庞大的人员基数得出的必然结论。而且最关键的是,西峰将批量培养出大批的合格士官,即使他们没有足够优秀,但只要合格,凭借先进的装备,吴安平有信心在与任何军阀势力的对抗中取得优势。
这一切仅仅是个时间问题,西峰无论经济、工业还是军事力量,每时每刻都在加速增长,而且春节之后,随着进入公历3月气温提升,西峰镇已经在大规模的拓荒,相信农业方面,今年也会有一个很大的改观。自产加上外购,吴安平可以保证无论自己控制多大区域,绝不会出现缺少粮食的情况。
陆建国和邢斌的签证和护照都下来了,吴安平和于坤商量对日后的安排商量了一下,然后他便带着两人乘飞机去了乌克兰。
不过无论在哪,他对于陆建国和邢斌军事经验的压榨都不会停止,只要有空暇就会不停发问。
其实陆建国和邢斌对老板如此关心军事问题,也感到很惊讶。每一个当过兵的人对军营生活都有种特殊的迷恋,吴安平正搔到了他们的痒处,他们很高兴遇到这样一位军迷,很多时候,即使吴安平没起这方面的话头,他们也会忍不住将一些军中的事情滔滔不绝的倒出来,欣慰的是,每当这时吴安平仍是很惊喜,一点也没不耐烦的意思。
三人先飞基辅,然后转机去了东北部的哈尔科夫地区,马尔舍夫机械厂就在那里。
吴安平把马尔舍夫机械厂做为此行目标,是基于三点考虑。首先,自然是防止警察真调查出什么,这才要躲到国外,只要不是中国哪国都行,乌克兰自然也没问题。其次,乌克兰虽然经济低迷政局混乱,但其重工业发达,想必能趁其虚弱捞点好处。再其次,西峰新城暂时没有条件和力量开展坦克的仿制,如果借机能从马尔舍夫机械厂套出点东西,就能有一个高,节省大量时间。
马尔舍夫机械厂的前身,就是t-34坦克诞生地——哈尔科夫机车厂。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哈尔科夫机车厂转移至乌拉尔地区,更名为183厂。苏军收复哈尔科夫后,在原厂址进行了重建,名为第70厂,后又更名为马尔舍夫厂。
由于马尔舍夫厂具备雄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其主打产品——堡垒-m主战坦克,一直是俄罗斯t-90s、中国mbt-2000坦克的最大竞争对手,但受累于乌克兰经济衰退及缺乏政府信贷担保,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发展势头越来越弱。
吴安平从一些报纸和网络论坛得知,该厂为获得贷款,竟用中心实验室进行抵押,导致科研秩序大乱,更糟糕的是,工厂领导在最近几年里数次更换,贪污**横行,工人们感到前途暗淡,许多骨干另谋高就。终于,问题成堆的马尔舍夫厂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逐渐力不从心,不得不到了濒临破产的窘境。
到了哈尔科夫,三人先找了个酒店住下。
虽然乌克兰有乌克兰语,但通用语却是俄语,陆建国的俄语水平得到了验证,与出租车、酒店服务员交流起来一点也不费劲。不过陆建国和邢斌明显是第一次出国,东张西望个不停,吴安平好歹有异时空巴达维亚、珀斯、旧金山的经历,除了眼珠子滴溜溜乱转,基本还把持得住。
………………………………
第五十二章 战争主题公园
虽然到了目的地,但三个人都是两眼一抹黑,想要将事情办成,还需要找到合适的接触途径。这需要时间,吴安平不能干等着办这件事,哈尔科夫对他来说还有其他的好处。
哈尔科夫州的工业比较发达,以拖拉机、机床、动力机械制造为主,农业则盛产小麦、玉米、蔬菜和畜产品。其首府哈尔科夫市是乌克兰第二大城市,仅次于基辅,而且是乌克兰最大的工业、交通中心。
吴安平将自己的计划披了一层投资的外衣,对陆建国和邢斌做了说明。
他把自己到乌克兰的意图,描述为想在乌克兰投资建设一个战争主题公园。这个公园将以二战为背景,通过大规模真实重现当时的各类轻重武器,来突出其战争主题。每个男人心目中都会有战争幻想,而一些女人或许也会幻想战地浪漫,通过真人扮演,在这个主题公园,这些想法都能够实现。
如果你有钱,并且舍得出钱,甚至可以在公园特定区域内发动一场战役,过一把将军瘾。而且你所指挥的不但有公园的雇员,整个指挥和作战体系的每一个位置,都可以让游客加入体验。除此之外,相信影视拍摄也会青睐在这里重现战争场面,当数十上百辆坦克轰鸣着突进,当数十上百架飞机嘶嚎着掠空,是任何电脑特技和木头货都没办法比拟的。
陆建国和邢斌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们分辨不出这到底能不能赚钱,但都知道这个计划实在有够疯狂。
赔赚那是老板的问题,事情却要他们来办。
吴安平让陆建国给他在哈尔科夫市又找了个翻译,而把主题公园的事情交给他,让他先设法和马尔舍夫厂接触上,看能不能定制一些二战时的装备。
当然这种装备只能是特制的,比如t-34坦克,引擎和骨架都要和原来一样,只是最多只能发射特别的绝对不会造成伤亡的演习弹,而且即便有真的当年的炸弹,也不可能具有发射能力。说白了,这就是造出能动不能打的装备,除了武器系统之外,其他都要完全还原历史。
吴安平打得主意就在这里,他的背后还有一个不断发展的陇东集团,虽然在这里造出的东西能动不能打,但转运回去改装一下就可以派上用场。而且最主要的是,他可以用维护设备的名义,定购一些的引擎和装甲等部件,就算不能大量改装现成的坦克,有这些部件,北方工业工地的机械厂应该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