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安平以后还会不断地将2010年的各类图纸、工艺说明连同相应设备运回1925年,这相当于对工业基础的复制,难度不是太大。至于各领域的科技发展进程,他也会将详细资料整理好,供自己的技术团队研究使用,发明之说还谈不到,说白了是对科技发展成果的异时空复制而已,有明确的方向、完整的理论、全套的设备、清晰的标准,这样的研究难度也不会很大。
这样可能会有泯灭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危险,但吴安平还顾不上这一点,那个时代中国落后的太久了,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赶上并超过西方列强。或许,当某一领域复制的技术已经超过当时世界的最先进水平时,他才可能只提供研究方向任其自由发展。
吴安平考虑良久,决定先同时兴建水泥厂、煤矿及电厂,等这些建好后再焦化厂、钢铁厂、炼油厂。当然这些厂矿规模都不大,但效率相对于1925年水平却要高得多,满足吴安平前期建设需要完全不成问题。等这些厂矿建成后,有了经验,就可以不断地复制,而那时北方工业应该也可以按图纸制造更大型的设备了,这样就可以开始大型重工业基地的兴建。
其实他现在的条件比五六十年代苏联对中国进行工业援助时还要好,各种技术和设备不但不缺,比那时候还要先进二三十年,效率自然也高许多倍。再加上d-7引擎的另类功能,连运输和基建都差不多省了。
………………………………
第二十三章 攒枪弄炮
吴安平跑街上买了一个打印机,在售货员不厌其烦地指导下,才学会使用并带了一箱打印纸回到住处。
他先是找了一些厂矿的规划图下载打印,然后又将相应设备的安装说明、操作规范及对应产品的检验标准一一打印了出来,连毛纺厂和机械厂的包括在内,这才再次搜索起相关二手设备的转让信息。想到到先前买的二手机械厂加工设备针对的只是各类机床,便把其他门类的机械设备也加入了搜查范围。
很快目标便一一选定,他按上面的联系方式打过去电话,稍作交谈,便敲定了交货地点、时间和价格。煤矿、电厂和水泥厂的设备都是成套的,机械加工设备则很零散,各方面都有涉及,因为这类单品价格最低,林林总总买了二百多台,差不多可以拼凑出一条简陋的燃油机生产线,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冲压设备和模具加工及电缆线加工设备。
吴安平有生产各类车辆的打算,但目前当然没这种加工能力,这条燃油机生产线主要是供仿制和先期培养工人的。这些设备的图纸、操作规范连同各类早期型号的汽油机、柴油机的图纸他都打印了下来,而且连五十到七十年代一些拖拉机、轿车、卡车、客车的各种内视图、外形图、组装图也没放过。
这所有的设备虽然是二手,有的甚至接近报废,但加起来也花去他三千七百万人民币。其实这已经超出了他当前的支付能力,不过想到自己的套钱能力,当时他还是全部敲定了购买意向。
忙活了一整夜,第二天一大早吴安平还是振奋精神去了北京。
到北京后,他没有联系于坤,而是找了个出租车,让他带自己去最大的几家典当行。在据说全北京最大的宝瑞通典当行,吴安平对着这里的经理出示了梅兰芳画得“生旦净末丑”五幅脸谱人物真迹。经理受不了刺激,找到了总经理,总经理招来专家验过真假,又给董事长打了电话。
等宝瑞通典当行的董事长见到这五幅画时,也是叹为观止。梅兰芳的真迹并不少见,但这样成套的脸谱人物画却从没出现过。一番讨价还价,以五千五百万的税后价格,吴安平与宝瑞通典当行达成了交易。这不是典当价,因为这位董事长要自己拿来收藏。
虽然钱到手后,设备款已经不成问题,但通过此事,吴安平终于知道,原来梅兰芳的真迹比起齐白石来价格差了很多倍,这如果是齐白石的真迹,那五幅成套价格应该能超过四亿吧?
交货地点还是定在了义务的仓库,算算时间,大概还有几天才能陆续到货,这边一时无事,吴安平到1925年天津开往广州的那艘海轮上待了半天,顺便在餐厅、甲板都露了一下面,就回到自己舱室睡起了觉。
一觉睡醒,这边已是傍晚,他再次往餐厅、甲板各停留了十几分钟,又转回舱室反锁仓门去了2010年的义务仓库。
这次他要解决的是武器和粮食的问题。
武器现阶段需要的主要是步枪、轻机枪和迫击炮,其实从洋行采购也可以,但是先进性值得怀疑。最主要的原因是,吴安平认为将这些武器按照结构图分解成各个小部件,以二十一世纪强大的机械加工能力,应该可以很快加工出极大数量,不但精度会比较高,价格还会很便宜。那些在民国称得上先进的加工工艺,在八十年后早提不上台面,估计连黑枪作坊都不如。
他选了一款德国毛瑟98k步枪、一款法国布兰德1935年式60mm迫击炮和一款捷克zb-26轻机枪,这三种武器组合在一起,对付起现阶段的军阀部队应该完全不成问题。而且这三种武器不是1925年同类武器中最先进的,十年内不会落伍,有这么长时间缓冲,相信足够自已制造出更先进的替代品了。
吴安平的打算不能说没有道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机械加工水平相对现在完全一个地下一个天上,而且加工效率更是相差几十上百倍。但是有一个问题,分解出的部件有得很明显就是武器上用的,会不会引起警察的注意还真说不好。比如枪管,不拉膛线可能不会有人想到,膛线一拉,稍微有人联想一下就是很大破绽。
不过他倒觉得问题不大。西峰方面的机械加工能力提升很快,膛线完全可以将管材运回后再拉。除去膛线,应该不会有人再对那些粗细不一的高强度无缝钢管起什么疑心,毕竟当代枪管与炮管的加工工艺,早不是八十年前那么粗陋。
对比前后资料便可发现,当代某些种类的民用管材,已经足够拿到八十年前做武器部件。即便差些,只要数量足够,零星损耗也不影响短期内使用,只要支撑一两年,等西峰的制造水平与生产规模起来后,就不必再做这些提心吊胆的事情了。
本着这样的思想,吴安平将三种武器按结构图做了详细分解,而每一个部件他都找了一个小加工厂下了订单。炮管和枪管部分也各找了不同的钢管厂生产,而且他对自己的意图另外做了掩饰,相信再不会有人想到这是武器上用。
炮管管材是这样操作,2米长的60mm钢管一端与2米长的80mm钢管连接,80mm钢管再与另一段2米长的100mm钢管连接,100mm钢管的另一端则加了一圈10cm宽的帽檐,这样就形成一个底粗上细的阶梯柱状体。虽然每段管材要求的强度都不一样,但是谁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这些多余的操作,一是掩饰,二是到1925年那个时空经过切割,再拉出膛线,便会成为60mm、80mm和100mm的迫击炮炮管与火箭筒炮管,浪费是免不了的,为了掩人耳目也是值得。
这样的三节阶梯柱状管,吴安平定了一百套,每套五万,正好五百万左右。有了这个摆在前面,他又单独定了2米长的60mm钢管三百根,每根一万,又花了三百万。布兰德1935年式60mm迫击炮的其他部件他定制了一千套,总共花了七百万。
步枪及机枪的枪用管材当然也有掩饰。他将两种钢管的强度及分割长度,作为标准提供给一家无缝钢管厂后,又要求对方,在每根钢管一端刻印了特别花纹和“西峰”字样。这样一来,相信无论对方怎样好奇,也不致想到这些管材居然是造枪用的。
他一共定了五万根步枪枪管和五千根机枪枪管,每根其实比实际要加长了一些,为得是做那些演示用的花纹和刻字,平均每根价格在三百元,需要他为之付出一千六百多万。步枪和机枪的其他套件他也是下了五万套和五千套的定单,这些花费也接近两千万。
这些武器部件的订单下完,他赫然发现自己又是负资产了,要完全支付各种机器设备和武器部件的货款,他还差一千多万。幸亏目前大部分都只是交的定金,不然还真没办法应付这么大额度的采购。
趁着机器和武器部件送来义务还需要一些时间,他马不停蹄在浙江一些繁华的城市跑了一圈,没做别的事,还是老一套,跑典当行卖翡翠饰品套现。要说浙江确实经济发达,典当行的数量既多资本又雄厚,他在杭州、温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这几个地方共出手一百二十七件翡翠,套现金额足达一亿五千万人名币。这到让吴安平有些疑惑,多宝斋的计划似乎有些多余了。
不过这么一来,他从1925年购买的翡翠也全部消耗一空,要再有大额开支,除了回去继续收购翡翠饰品,就只剩下卖那些齐白石的诗书印画这一条路了。这些是将来的事情,最起码半年内,这边的资金还可以应付得来,况且收购翡翠本就是顺手的事,随时都可以进行,只要不是有大计划,资金的问题就不需要担心。
在杭州的时候,2011年的除夕如期而至,吴安平那天并没有出动,而是徜徉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中,感受着这时代人们的幸福。无数的笑脸和满空的烟花使他更有许多感触,不知道自己那个时代的人们,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同样的幸福,还需要再等待八十年吗?他等不及,而且确信每一个那时代的中国人都等不及。
午夜12点一过,2010年落下了帷幕,这个世界开启了2011年的新篇章。响彻全城的钟声响起的时候,吴安平突然有种很奇异的感觉,不知道这算不算他也长了一岁。
后半夜,他悄然去了1925年自己的时空,海轮就要进港,广州城即将迎来它的黎明。
………………………………
第二十四章 作孽啊
(求推荐收藏)
吴安平抹去了海轮上的道标,进入广州城后,他在城东租了一间独院。租期很长,他交足了两年的钱。没顾上联系那些旧友,他记录好道标,又转身回到了已经是2011年的义乌。
现代人都很忙碌,至于在忙什么,估计问十个人会有九个告诉在忙着赚钱。这不,刚正月初二,义务街道上大大小小的商店就开张了。
吴安平和几个供应饲料厂原料的玉米收购部签定了协议,让他们帮自己收大米和小麦,玉米和其他杂粮也可以,协议数量加起来有五千吨,也就是一千万斤,足够两万人吃上一年的。然后又和两个面粉加工厂达成了采购合同,无标识面粉他定了两万袋,也就是一千吨的样子。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蔬菜种子和塑料薄膜,化肥也定了几十吨,这些是准备做大棚菜的,相关种植技术资料他已经都打印好了,连同那些图纸、设备操作规范什么的一起,装了几箱子,都从廊坊转移到了这里的仓库。
这些商人的效率很高,从初三开始,粮食和种子、化肥等物资便陆续送到了仓库,到初六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合同。吴安平仍然买了几辆五轮和十几吨柴油,不停地往1925年的西峰镇转运,等小舅杜立奎和关岭东等领着上百个工人过来搬运时,看到小山一样的粮食,全部傻了眼。
运完粮食和物资,吴安平把所有的文字和图纸资料交给关岭东,并让他安排相关的人学习研究之后,便又回到了义乌。
初七、初八两天没什么事,吴安平便窝在库房里上网,浏览和下载一些军事训练的资料,尤其是一些视频资料,他反复看了好几遍,直到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才又进行下一项。
这两天让他对练兵有了很直观的印象,如果不考虑经验问题,他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练出一支看起来很有水平的精兵,或许比不上资料中人民解放军的水准,但比那些抽大烟的军阀部队肯定要强许多。之所以用“看起来”一词,是因为战力如何总要在战场上才能得到检验,他说得“很有水平”只是指训练中的状态。
在看到关于中国红军的介绍时,他也对这支队伍充满了无上敬意,觉得无愧于“历史上最伟大的军队”这种赞誉,但其训练内容中,最让他感兴趣的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资料中说这是红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来源,吴安平也深表赞同,而诉苦和三查活动更让他眼前一亮,觉得深受启发。
不过他发现自己竟然忘了准备军服、武装带、鞋子和其他一些工具装备,于是又紧急找几个皮革厂和劳保用品厂定制了数万套。以上这些他都做了特别的要求,除了“陇东集团”四个字外,不能出现其他任何图文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