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1925》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铁幕1925-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学习过程中的那点浪费。

    说实话这一圈下来,吴安平还是很满意的,关岭东和陶玉山所做的甚至超出了自己对他们的期望。他忍不住对陶玉山道:“陶大哥,你真是神速,这才多长时间,纸面上的规划就生生立到了眼前。”

    陶玉山略有些不好意思道:“既不缺人,又不缺钱,只要材料和设备跟上,工程再多也可以同时进行,有这种速度是意料中事。如果材料充足,人员再增加一些,设备再先进一些,估计现在所有工程都已经完工了。”

    吴安平笑道:“理是这么个理,但你的功劳是不能抹杀的。以后我们还要修建煤矿、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一系列厂矿工厂,还要铺设硬质公路,所以人你还要继续招,至于材料我会想办法,设备。。。。。。嗯。。。。。。我也会提供一些,千万不要满足现在的规模。实话对你说,西峰建筑将来还要干更大的工程,包括水电堤坝、跨江大桥、机场、摩天大楼等等,你要是遇到相关人才,可不要轻易放走。”

    陶玉山这时却兴奋起来,眉飞色舞个不停,关岭东故意道:“安平你有些偏心了,看把老陶乐的。”吴安平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想到自己对招聘的那几个文化教员有些忽视,吴安平便问起他们的情况。

    关岭东说道:“他们都不错,一直表现的很敬业。原来只有十几个孩子上课,后来工人多了,听说这里免费上学并提供吃住,就陆续将孩子带了过来,婆姨安心在家务农,现在学生人数已经超过了五百人,分出了三个年纪九个班,原来的教员不够,我们又招了十多个。现在就只开了语文和数学两门功课,教员数量足够应付了。”

    吴安平其实在教育上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不过目前正是紧要关头,暂时顾不得改良这一块,只能等日后再说。

    “那些新招聘的钢铁、煤矿、水泥、玻璃、电力和石油方面的技术人员是怎么安排的?”吴安平很重视这些人。说起来目前他所做的这些都只是小打小闹,煤铁钢电油这几样的,才是当今世界体现国家基础实力的标志性行业,水泥、玻璃行业也必不可少。

    关岭东回答说:“现在安排他们在培训工人,一些相应的工具和材料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当然,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实地教学,但目前没那种条件,只好在课堂里介绍讲解一下,最起码能加深些印象,不至于以后上手时完全不知所措。”

    吴安平满意地道:“这才是我们的风格,只能人等设备,不能设备等人。说到这里,其他几个公司要展开扫盲活动,争取让每个人都能读得懂报纸,都能明白一些物性原理,进而都能掌握一门技术。不要强求,不过要放出风,有技能的、有知识的,工资会大幅度提高,而且将签订长期工作合同,不识字没技能的,不但工资不好提高,合同也是临时的。”

    陶玉山皱眉道:“这会不会影响我们施工速度?”

    吴安平道:“可以在晚上进行,那两台柴油发电机不要闲着。所有住宅和办公场所都要布上网线,安上电灯,每天晚上十点半之前就用电灯照明,估计一台发电机就能提供足够的电力。至于所需的柴油,我会陆续运回一些,你们也要积极向外采购。”

    陶玉山道:“明白了。”

    吴安平又道:“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这要形成我们自发的一种习惯,你们需要考虑一下怎样建立这样一种习惯。国家落后于世界太久,国人也蒙昧太久,我们再不奋起直追,拿什么应变,拿什么发展?”

    这些话有感而发,说得有些沉重,不过关岭东和陶玉山早有同感,这时颇受触动,齐声答应道:“正是该这样,这才是我们做事的道理。”

    关岭东犹豫了一下道:“那个石化专家,你应该去见一下,显得我们更重视。他真是少有的人才,而且很有思想。”

    吴安平自是欣然接受。

    回到住处,小舅杜立奎已做好了早饭。

    说起来吴安平也可算腰缠百万贯,但衣食住行还真和其他人没什么太大区别。倒不是他不懂得享受,也不是故意节俭,一句话,就是太忙了,根本顾不上这些。小舅是个本分人,也不会有这方面的要求,这栋二层独栋小楼说起来是专门为吴安平建造,但与第一批西安来的建筑工人相比,区别只在于,那些楼里住了十多个人,这栋就吴安平和小舅两人而已。

    小舅吃饭时对吴安平提了件事。

    原来在这么不断招人的情况下,所谓的陇东集团所拥有的直属员工已经达到了接近五千。这个数字在大城市一点不起眼,但在西峰镇这里却有些扎眼。这已经接近西峰城居住人口的四分之一,考虑到员工中很多本地人,实际比例其实已经接近三分之一。在吴安平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他的一举一动已经对西峰城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是物价方面,最近西峰城内的物价水平已经提高了不止一成,粮食更达到三成之多。虽然很多人从陇东员工巨大的购买力中受益,但更多的普通百姓却反受其苦,有与商家争论的,都被商家将责任推到了吴安平的陇东集团身上,可以说,不知不觉间,吴安平已经比西峰商团的总办更招人恨了。

    另外,吴安平在西峰崛起太快,让一些权力人士措不及手,等想分一杯羹或扑上来吸两口血时,在西峰城陇东集团已经成了一个庞然大物。但这些人自不甘心,自己没实力挑衅,便思量引来更凶恶的势力插手。小舅已经得到消息,最近西峰商团的总办、副总办往平凉跑得很欢,具说已经搭上了张兆钾的线,不日便会有所举动,当真不得不防。

    西峰城内的商号现在几乎分成了两派,一派乐见陇东集团茁壮扩大,他们从中能得不少实利,另一派则和西峰商团联合,想打压陇东集团的发展,他们虽然也得了利,但感觉将要失去对西峰城的控制,所以不遗余力想要把吴安平的事业搞垮。如何应对也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

    听了这些坏消息,吴安平反而笑笑道:“别担心,我正要会一会张兆钾,一些计划要施行,还得过‘张狼’这关。至于西峰城的问题,疏通好张兆钾以后,三两招就能彻底解决。”

    小舅杜立奎这才有些安心,一个劲为吴安平添菜递馍,连声劝他要多吃一点。

………………………………

第二十一章 陇东张狼

    

    石化专家叫徐复郭,一见他,吴安平就明白了关岭东为什么这么推崇他。

    在陇东集团数百技术人员中,徐复郭可以说是最具有科学家气质的一位,一谈论到石油精炼和其他石化技术,这个看上去呆闷的人,就会立刻化身为最富激情的导师,想将他的设想一股脑地塞给你,要是打断他,会使他很明显地表现出不愉。

    从他滔滔不绝的讲述中,吴安平轻易拼凑出了他之前的职业经历。

    在美国的时候,他从父亲手中继承了两座油井,但很可惜他的兴趣并不在石油勘探和开采上。有感于石油利用效率的低下,他把全副精力和财富投入到了石油精炼和化工技术的研发中,并为此建立了工厂,应该说,他的运气不怎么好,研究刚有了点起色,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却将目光对准了他的工厂。

    应该说搞科学研究的人都有点脾气,徐复郭对洛克菲勒公司开出的条件根本无动于衷,也根本没有把随后的威胁放在心上。于是,一连串的阴谋过后,徐复郭这位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华人,居然被当作非法移民关了起来,并且因《排华法案》的原因,被遣返回了中国,其工厂自然也被洛克菲勒的公司顺利吞并。

    就这样,美国少了个中国老板,中国多了位石化专家。

    但是现在的中国,基本上没有搞石油化工的条件,徐复郭靠着很少的一点美元,在各个大城市辗转了老长时间。也就是这一段时间的经历,让他对中国的政治和工业化历程产生了极为独特的想法,由一位自由主义者成功转型为军国民教育的崇拜者。

    他崇拜极权统治,认为中国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集中所有力量开启工业化历程,从而快速追赶上西洋和东洋列强。作为科学家所拥有的强大逻辑思维,使他在阐述自己的思想时具备了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关岭东说他很有思想,可能也是受了一些蛊惑。

    军国民教育到底好不好,吴安平不知道,但他知道极权的坏处,后世的历史书中这样的反面例子有好几个。不过有这样的思想他并不反感,这最少说明徐复郭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在这个时代,爱国者总能得到最大的认同。

    吴安平表达了对徐复郭的敬意,并且许诺会尽快建立一个石化研究所供他革新技术,但同时也要求他帮助建立完整的石油工业链条,而这一工作的第一步,便是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

    徐复郭认同人才第一位的观点,所以欣然接受了这个临时工作。想想他谈到专业时迸发的那种巨大热情,有理由相信他会成为最好的培训师,很可能,也是最受欢迎的。

    陇东集团的事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并不需要吴安平操多少心,眼前来说,需要他亲自出马的只有两件事,一件是摆平张兆钾,另一件是建立一支武装。相对来说,摆平张兆钾的事情无疑更迫在眉睫,所以他不得不花费精力来了解这位陇东人口中的“张狼”。

    无数信息第一时间汇集到了吴安平手中。

    张兆钾这人可以说是典型的旧军阀。前清时他考中过武举人,后跟随左宗棠、董福祥为官多年。1914年张广建督军甘肃的时候,陆洪涛做了陇东镇守使,张兆钾就在其下任陇东巡防各营帮统。后来陆洪涛升任督军,因拥戴陆洪涛有功,张兆钾便接了陇东镇守使的位置,算算时间,到现在已经五年。

    要说本事,张兆钾能做到陇东镇守使,便说明其人还是有些能力的。

    五四运动前后,甘肃正陷入军阀混战的乱局,民不聊生。1915年9月,陇东镇守使治下的宁县,民众就以“鸡毛传贴”的办法,聚集三千多人包围了县城,抗交苛税。随后,庆阳、平凉等16县民众响应,形成声势浩大的抗捐活动。其中环县农民张九才领导的起义军最有影响,一度达到三千余人,抗交捐税,进剿官府,威震陇东。但后来在攻打庆阳县城时,却正是被时任陇东巡防各营帮统的张兆钾击败。

    但是,旧军阀的贪婪本性在张兆钾身上也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击败张九才后,张兆钾驻兵西峰镇,却在1917年樊钟秀夜袭西峰镇时险些被樊活捉。经此一险,张兆钾才有了在西峰镇筑城的想法,但他本性贪婪嗜利,借此工程极尽敲诈勒索、搜刮民财之能事,连所派监工傅明玉也作福作威、残害百姓,很快便被民众称为“张狼”。

    升任陇东镇守使后,张兆钾坐镇平凉,控制陇东17县,任免官吏,截留税收,扩充军备,残酷盘剥,更是为所欲为。

    他曾一次向十七县商会征借白银两万七千两,另向平凉商会征借白银三千两,向各县农民按地、丁征借白银三万余两,以购买新式枪械。同时开放烟禁,征收“烟亩罚款”,增征田赋,开征筑路捐,肆意坑害农民。后又向陇东各县派款六十万元,在平凉设立陇东官银号,私铸铜元,滥发纸币,掠夺人民。为收款出动大批军警,鞭打绳拴,横行乡里,百姓不堪其苦。

    1923年,张兆钾以勒索来的巨款厚贿北京执政的直系军阀曹锟,并在天津报纸上登载陇东愿出兵帮助直系讨伐奉系张作霖的消息,从而换得了一顶“厚威将军”头衔,并在平凉大兴土木,修建私邸,挥霍享受。

    这样一个既贪婪又残酷的张兆钾,竟然能在陇东镇守使的位置上做这么安稳,也算是民国的怪现象吧。可惜的是,类于或更甚于张兆钾这样的军阀,在现实的民国还有很多。

    小舅杜立奎又将张兆钾的私密事说了一些,吴安平随之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将该准备的东西准备完全,便从陶玉山那里挑了十几个孔武有力的建筑工人,赶着几辆马车,一起去了平凉。其实开上一辆五轮车更方便,但这样的车估计开不到平凉,便会被张兆钾各地设卡的兵匪征用。

    一路虽然关卡很多,但有吴安平的大洋开路,倒也相安无事。

    到了平凉,一行人先包下东门里的一间客栈安顿了下来。稍作休整后,吴安平让其他人在店中看护箱笼财物,只带了两个人和几口木匣子便去了张兆钾的私邸。不过他此行的目的却并不是为了直接求见张兆钾,而是要先走通其后府妻妾的路子,有枕头风帮忙吹着,再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