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朕- 第3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有一些农奴,被迫给旗丁搬运钱粮,如今已在岫岩城外。他们无法进城,全部缩在城门口做乞丐。
  派出几个士卒,带领这些农奴回去,杨镇清又下令道:“村里的房子全烧了!”
  河谷平地越往北越宽,能耕种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因此才会在山里出现一座城池。岫岩城不但地势开阔,而且还两河交汇,土壤相对来说比较肥沃。
  一路都能碰到汉人农奴,有些旗丁心狠,根本不留粮食,能吃的全部带走,部分农奴已经饿了两三天。
  直到接近岫岩城五里,杨镇清终于停止前进。
  倒不是害怕了,而是解救的农奴太多,再继续往前的话,恐怕回去的路上会饿死。
  回到女真山民的寨子里清点人数,一共抓住9个包衣,解救汉人农奴1500余。此外没啥收获,一头驴子都没抢到,也没能杀死半个鞑子。
  杨镇清派人把农奴送下山,顺便带着女真山民,去金州搬运粮食过来。山里的女真百姓过得很苦,没有那么多粮食供应给独立营,三个月就得补给一次,女真百姓也能趁机下山买粮买盐。
  得知大同军撤走,多颇罗非常自满,对左右将官说:“敌军无功而退,徒耗军粮罢了,我军可称不战而胜。”
  八旗将官腹诽不已,却又不敢反驳,因为这是费英东的孙子。
  只有那些撤进城里的旗丁,把多颇罗恨得牙痒痒。一千多农奴被抢走,那都是会说话的牲口啊,难道今后让旗丁们自己下田耕地?
  又过一个多月,已经快要入冬。
  补给完粮草的杨镇清,再次朝着岫岩城行军。
  多颇罗依旧坚守不出,旗丁们这次更聪明,把农奴全部带到城外,不让大同军给轻易抢去。进城是不可能的,那样太挤了,而且还怕农奴暴动,扔在城门外自生自灭便是。
  有心疼农奴的旗丁,还会定时出城投食,害怕自己会说话的牲口饿死。
  当杨镇清来到护城河外,城墙下已经聚集三千多农奴。寒风猛烈吹着,他们穿着破棉衣,蹲在墙根下形同乞丐,又冷又饿,不少人生病。
  “不要出城厮杀,敌军自会退去,他们没有攻城器械。”多颇罗胸有成竹道。
  就在此时,随军宣教官站在护城河边,朝着那些汉人农奴大喊:“汉家兄弟姊妹,我们是汉人皇帝派来救你们的。快快过河来,带你们下山,有粮食吃,有衣裳穿,生病了还有大夫!”
  农奴们茫然看着,连续汉话好几次,终于有人站起来。
  护城河的吊桥没有毁掉,农奴们合力放下吊桥。随即,三千多农奴纷纷站起,稍微犹豫数秒,便一窝蜂的朝着吊桥跑来。
  过桥的时候,非常混乱,甚至有农奴被挤到河里。天寒地冻的,就算不被淹死,也肯定要感冒发烧。
  “都统,汉奴都跑了,岫岩城就完了!”一个八旗军官焦急道。
  岫岩城的主要耕地都在南边,北边虽然也有,但没那么肥沃,耕地面积也没那么大。南边的农奴全跑了,就种不出来粮食,就没法供给城市,假以时日,城里的驻军都得饿肚子。
  附近全特么是大山,满清不可能异地运粮至此。
  又有一个八旗军官说:“都统,快趁机出城掩杀。那些汉奴乱得很,咱们杀去,汉奴就更慌乱。城外只有几百敌军,被汉奴冲乱之后,再被咱们带兵掩杀,必然会一败涂地!”
  多颇罗仔细一瞧,确实是这般道理,他当即下令:“随我杀出城去!”


第520章 【空心阵和山地游击战】
  “营正,鞑子出城了!”
  杨镇清顿时激动不已:“来得正好!全军列阵,一队、二队、三队上前,执长枪防备汉奴冲阵。四队朝着阵前空地射箭,把汉奴都给吓走。其余哨队,全部举铳迎战!”
  城门开启,多颇罗骑马率队冲出,举刀大呼:“我用千里镜看过了,对面还没装上火绳,快快趁机冲过去!”
  燧发枪早已在辽东列装,三个师的龙骑兵,全部换装完毕,步兵也换装了几千支。
  但都是小规模冲突,燧发枪还未大显神威,暂时没有引起八旗军的重视。他们只当是老式燧发铳,哑火率高得吓人,那玩意儿还不如火绳枪呢。
  八旗军追来,汉人农奴吓得不轻,朝着大同军疯狂奔跑。
  “咻咻咻!”
  距离还有数十步,独立营就射出零星箭矢,落在阵前的空地上。
  奔在最前方的汉奴,看到独立营放箭,连忙朝着两侧躲避,不敢往独立营那边冲。后方的汉奴,在从众心理的促使下,也跟着往两侧奔跑。
  “长枪手,退回列阵,更换火铳!”
  独立营有些类似特种兵的味道,二百人用长枪和火铳,三百人用弓箭、腰刀和火铳,随时可以切换远近战形态。
  前排长枪手,扔掉长枪之后,迅速退回去更换火铳。
  “空心阵!”
  “一队,全体都有。向右看齐,向右转,踏步走!”
  “二队,全体都有……”
  “上刺刀!”
  基层指挥官吹着铜哨,五百士卒迅速排列成空心阵。这是赵瀚提出空心阵之后,第一次用于实战,专门步兵对付骑兵。
  幸好人少,小型空心阵结得快,否则结阵都要结好半天。
  满清骑兵借助汉人奴隶的遮掩,趁着大同军结阵,迅速过桥并散开阵型。
  多颇罗看到大同军的松散阵型,顿时就笑出声来。他命令骑兵完全散开包抄,以少量骑兵引诱大同军射击,接着再直接冲过去,如此阵型肯定一冲就溃。
  这货虽然贪生怕死,但也算久经沙场,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经验主义害死人啊!
  独立营虽然兵少,但岫岩城的满洲骑兵更少。上次被伏击之后,损失一百多匹战马,虽然有旗丁就地补充,战马却不能立即补上。如今拢共也就二百骑,还有许多是骑马步兵。
  多颇罗应该等步兵跟来,再步骑配合进攻,但大同军的空心阵太诱人了。
  大概二三十骑,从几个方向冲来,想要引诱独立营开枪。
  杨镇清大喊:“没有号令,不得放铳!”
  几百人的小部队,一嗓子扣除去,大家都听到了。
  见到大同军无动于衷,多颇罗只能改变战法。他把骑兵都召回来,放弃四面冲击,只对准三个方向,进行波浪式梯次冲锋。
  前一波冲锋吸引火力,后两波冲锋就能奏效了。
  “砰砰砰砰!”
  第一波冲锋的骑兵,冲到大概四十步(60米),迎来独立营的前排射击。由于距离稍远,骑兵阵型稀疏,超过三分之二的骑兵存活。
  第一排齐射之后,没有后退,原地蹲下填装弹药。
  第二排火铳齐射,距离接近之后,这次的命中率大增。
  第三排火铳随即开枪,一顿排枪打完,最先冲锋的满清骑兵,只剩下寥寥十余骑还活着,第二拨满清骑兵也伤亡不小。
  冲到终点的满清骑兵,没有直接撞上去,而是提前减速绕阵而走。
  三排明晃晃的刺刀立在那里,战马又不傻,是不可能撞上去的,除非把马儿的眼睛给蒙住。
  多颇罗用骑兵冲击空心阵,没想着把空心阵撞散。而是骑兵冲过去,火铳兵会吓得崩溃,正常情况下都应该这样。
  然而,燧发枪可以密集排列,并且还加装了刺刀。
  跟火绳枪已经不同了,跟没刺刀的也不同了。
  看到前面两拨骑兵损失惨重,第三拨骑兵冲到一半就停下。因为冲过去也没用,战马会自动绕阵而走,还有前方士兵和战马的尸体,也导致他们不能全速冲锋。那就干脆射箭,趁着大同军在填装弹药,满清骑兵停下来抛射。
  在满清骑兵看来,射出两箭,大同军就阵型混乱了。就算没有混乱,他们也可以从容脱离战场,因为火铳填装速度慢得很。
  “咻咻咻!”
  第三拨满清骑兵抛射箭矢,当场倒下十多个大同军。他们由于长期在山里打游击,穿的都是皮甲,对弓箭的防御力没有棉甲高。
  就在满清骑兵要射出第二箭时……
  “砰砰砰!”
  第一排的大同军,大概70%填装完毕,在军官的指挥下重新射击。
  “这么快?”多颇罗惊骇不已。
  不用多颇罗指挥,存活的满清骑兵自动撤离。马弓的有效射程,也就二三十米,怎么可能跟火铳兵对射。
  多颇罗收拢骑兵,大致扫了一眼,顿时背心发凉。
  他带出城时有190多骑,现在只剩60余骑。
  此时此刻,满清步兵也已经跑过护城河,大概有八百人的样子,还剩两三百人在守城。大部分都不是八旗军,而是居住在岫岩城周边的旗丁。
  怎么打?
  其实,对付空心阵很简单。
  一是用大炮轰,轰散了就完事儿。
  二是空心阵不能动,不管它就完事儿。
  三是用悍不畏死,且装备精良的骑兵,蒙住战马的眼睛,以密集阵型直接冲开——骑兵方肯定亏死,因为火铳兵可以批量征召。
  四是用步兵进攻,空心阵的战场宽度很小,打不过传统的步兵阵型。
  岫岩城也有火炮,但都是城防炮,现在去拆得多少时候啊。
  “吁!”
  多颇罗还没有想出法子,独立营的哨声已经吹响,空心阵缓缓变成横排队列。
  徐徐后退,退至靠近山坡的地方,连地上扔掉的长枪都不要了,用来驮运粮食的战马也不要了,根本不给多颇罗组织进攻的时间。
  眼见3000多汉奴越逃越远,多颇罗心里颇为着急,他下令道:“留一百人守城,其余满洲勇士全部过来,将这些该死的南蛮子围歼!”
  杨镇清却一脸笑意:“全军撤到山坡上。”
  这货是天生的将才,短短两年时间,就从小兵晋升为营长。而且学习各种战术之后,可以信手拈来的完美运用,关键他还胆大心细,几百兵就敢跑来城外抢人,该打该退脑子清醒得很。
  此时此刻,更是舍弃全军粮草和马匹,准备直接爬山开溜,将士们一起饿着肚子回去。
  “追!”
  多颇罗哪能容忍敌人跑掉,若是不重创独立营,他连番损兵折将,肯定是被撤职的下场。
  残存的60多个满清骑兵,率先追杀过来。但越靠近山岭,地形就越崎岖,速度根本快不起来,而且他们的骑兵数量也太少了。
  在确认自己不会被骑兵绕袭,杨镇清突然又不急着走了,而是命令全军退到一处山坡。
  多颇罗只留100人守城,汇集1000步兵,骑兵也弃马爬山,打算将独立营给留下。
  纯属找死行为,他们没有炮兵,也没有汉军八旗的火铳兵,居然就想跟五百独立团打山地战。
  当然,在多颇罗这种满洲贵族看来,满洲八旗兵才是山地战的老祖宗。
  眼见满洲兵开始包抄,杨镇清下令道:“朝左边进攻,什长指挥战斗。”
  不到500人,对阵1000,杨镇清主动发起进攻。
  反正敌人分兵包抄,那就全力进攻一面。
  敌人若不分兵包抄,杨镇清可以从容后撤,想打想留全凭自己。
  10人一个战斗小组,开始朝着侧下方的敌人杀去。这是广西大同军总结的山地战经验,已经通报全军学习,换成燧发枪之后,如此战法更加得心应手。
  “砰砰砰!”
  山林里枪声四起,满清兵直接被打蒙了。
  独立营十人一个小组,经常五人一起射击,偶尔进行自由射击。打上一两枪,立即往山上跑,居高临下,射程优势,摸都摸不着,围也围不住。
  而杨镇清要做的,就是举起千里镜,站在最上方观察战局。发现有被包围的可能,就立即吹哨,基层军官会带着士兵,朝他的方向慢慢靠拢。
  足足打了两个小时,满清士兵死了80多人,却连大同军的毛都抓不到。
  “都统,撤吧!”
  满清将士已经苦不堪言,独立营穿的是皮甲,他们穿的可是棉甲,体力消耗都不一样。许多旗丁没有棉甲,倒是行走轻巧得很,可他们心里更是发憷,毕竟从来没有上过战场,只是在家里操练武艺。
  多颇罗进退两难,不给予独立营重创,他百分之百被撤职。可继续追击吧,又被独立营遛狗。
  “撤!”
  多颇罗咬牙切齿道:“那些还没死的南蛮子,回去全部千刀万剐!”
  独立营被俘虏了几个,都是结成空心阵时,中箭未死又无法快速撤退的。
  满清追兵一退,杨镇清又咬上去,撵着敌人的屁股放枪。
  多颇罗气得不轻,下令继续作战,结果独立营又边打边撤。
  实在被搞得没有脾气了,多颇罗带着部队快速下山。等离开山岭之后,已在山中折损190余人。
  此时此刻,清军只剩60多骑兵、800步兵,城里还有100守城步兵。
  最主要的是,那些临时征召的旗丁,在心理上撑不住了。一上战场就打这种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