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八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面八方-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汪亦适说,脑瘤破裂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像邱副部长这样做脑力工作的人,不可能拿脑袋往墙上撞,而不把脑袋往墙上撞,不把脑袋撞开瓢,瘤子是不可能轻易破裂的。

    肖卓然说,我们以前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病例?

    汪亦适说,有相似的,没有相同的。大家请看,把前后两次拍的片子对照起来,这片阴影有所变化,一眼看去,面积大了,色素浅了。这就给我们的判断造成了误区,一般都是在脑瘤和脑血栓上做文章,现在看来,恐怕都不是。

    大家都不吭声,等待汪亦适的下文。

    汪亦适又摸摸病人的脖子,并且曲起中指敲了敲,抬起头来说,片子上有一个细节被忽略了,就是这个像是边缘而实际上不是边缘的凸起部分,在第二张片子上,明显变小,呈下落状。这是什么呢?我初步判断这是一个囊肿,是囊肿破裂导致颅压剧增,压迫脑神经,所以疼痛难忍、昏迷不醒。

    肖卓然转向侯主任和江淮医院的另外几个医生,这些人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赶紧扑上去看那个片子,但是看了半天,没有人说是,也没有人说不是。

    肖卓然说,怎么才能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汪亦适说,在苏联和美国,有进一步的探测仪器,但是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要证明我的判断,只有开颅。

    病房里顿时一片沉寂。因为大家都知道,开颅这个手术,别说第三医院和江淮医院,在整个江淮省城,都不具备这个条件。而如果转院至北京或者上海,按照病人现状,即便专车飞驰,恐怕路程不到一半,病人也就一命呜呼了。

    肖卓然问侯主任,你们有什么想法?

    侯主任说,我们确实力不从心,病人是皖西地区的领导干部,家属也有转回皖西治疗的要求。我认为汪主任的诊断接近真理,那么处理,也只能由贵院负责。

    肖卓然说,病人已经气息奄奄了,如果再让他颠簸三四个小时,谁敢保证不出问题?

    大家都不说话。病人家属哭哭啼啼,一个劲儿地央求,肖院长、汪主任救救我们家老邱,我们老邱这条命,就交给你们了。

    肖卓然问,如果就地手术,江淮医院能不能提供设备?

    侯主任说,这个我要请示。

    程先觉说,肖院长,这太担风险了。

    肖卓然说,没有哪一次做手术不承担风险的。

    程先觉说,但是这一次的风险也太大了一点。

    肖卓然心里何尝不明白?而且他比程先觉还多了一层隐秘的心理,这个邱副部长对他一直抱有成见,他对邱副部长自然也不会同心同德,上下级是这样的关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万一邱副部长的家人翻脸不认人,岂不是惹火烧身?依照目前的情况,病人是江淮医院收治的,他们只不过是应江淮医院和病人家属的请求来会诊的,完全可以推卸责任。但是,肖卓然心里始终有一种感觉,在病人面前,他就不再是肖卓然了,而是第三医院的院长。一个医院的院长,面对病人,怎么能撒手不管呢?

    肖卓然问汪亦适,亦适,你有信心没有?

    汪亦适说,你是院长,你让我做我就做。但是,我把话说在前面,一是缺乏深入探测仪器,我的判断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确。二是这里的设备我不熟悉,助手我只有一个宋江淮,护士没有。

    郑霍山说,死马当着活马医,全看他的造化了。你真缺帮手,我可以给你当护士。

    汪亦适没有理睬郑霍山,又去看病人的瞳孔。肖卓然扭头向侯主任说,麻醉师在不在?

    侯主任说,我去请示,如果院长同意了,所有的保障都没有问题。

    肖卓然说,那你赶快去请示。程先觉,你赶快到邮电局给地区卫生局罗局长打电话请示,我们要在省城给邱副部长做开颅手术,请他向地委报告。

    侯主任一看有人接下了这个包袱,二话没说就去找院长请示了。没有想到院长不同意,江淮医院的院长说,皖西第三医院的医生跑到省城医院来给病人做手术,这算怎么回事?欺我江淮医院没有人啊,传出去不是天大的笑话嘛!要做也可以,算是两家合作,你也得上手术台。

    侯主任脸都吓白了,对院长说,我从来没有做过开颅手术,这可不是切西瓜啊。

    院长说,那我不管,我不能让一个地区医院的医生在我这里耍大刀。

    侯主任走出院长办公室,他的护士长提醒他说,侯主任你不要紧张,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那个汪亦适确实有两把刷子,你和他同台做手术,实际上就是配合。成功了,皆大欢喜;不成功,责任也不在我们啊!

    侯主任恍然大悟,回到病房跟肖卓然把院长的意思转达了。肖卓然有些为难,他明白江淮医院院长的意思,但是又怕汪亦适不痛快,汪亦适怎么能和侯主任这样的庸医相提并论?他用目光征询汪亦适的意见,汪亦适视而不见。肖卓然无奈,只好把汪亦适叫出病房,低声下气地说,亦适,救人要紧,他们要面子,就给他这个面子吧。

    郑霍山也溜出来了,冷不丁地插嘴说,我看要慎重。成则他们是王,败则我们是寇。这种只赔不赚的买卖能做吗?

    肖卓然说,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啊,哪里还能去谈什么赚啊赔的?老郑你不要捣乱。

    汪亦适说,那我跟你说清楚了,我可以不计较个人得失,倒是你要注意。据我所知,那个邱副部长一直是把你当做阶级异己分子的。你这么大包大揽,万一有个好歹,给你扣上一顶阶级报复的帽子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郑霍山说,这不是什么可能不可能,这简直就是现实。成功了,他可能会对你有感激之心。失败了,那就是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肖卓然说,老汪,老郑,我们都是医生,医生要讲医德。陈书记过去老爱讲一句话,天地之间有杆秤,我们凭良心办事,事不宜迟啊!

    汪亦适说,那好吧,我同意做。不过我需要先喝一杯热茶,四五个小时了,我连一口水都没有喝。

    这边刚刚说好,那边程先觉回来说,打电话到地区卫生局找不到人,卫生局的领导都集中在地委大礼堂里学习《人民日报》。

    程先觉说,没有得到领导的同意,手术还能做吗?

    肖卓然说,做手术又不是作战,我用不着听命令。再说,打仗还讲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呢。做!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轮到家属签字的时候,又出现了麻烦。邱山新的老婆听侯主任给她念了责任书之后,两条腿都软了——手术中出现意外,手术后出现意外,造成死亡,都由签字人负责,她能负那个责吗?不能。这一切都应该由医生负责。一旦她签了这个字,医生不负责任了怎么办?医生把老邱弄死了怎么办?

    侯主任耐心地给她解释说,这个责任书是惯例,并不是为了推卸责任。就连割阑尾、扁桃体这样的小手术,只要动刀见血,病人直系亲属必须签字。

    邱山新的老婆哭哭啼啼,就是不肯签字。肖卓然说,不签字就不能做手术,不能做手术,你们家老邱就只能等死了。

    邱山新的老婆说,你是皖西地区第三医院的院长,老邱是你的顶头上司,老邱的安危应该由你负责,这个字应该由你签。

    肖卓然说,我可以签,我坐牢杀头都无所谓,但是我签了没有法律效力。医院有医院的规矩,你不签字,手术是万万不能做的。你愿意眼睁睁地看着你们家老邱等死吗?

    邱山新的老婆见赖不过去,又想了一招说,那好,责任书的字由我签,不过你肖院长也得给我写一份保证书,保证把老邱救活,保证手术成功。

    郑霍山早已不耐烦了,听这女人毫不讲理地胡搅蛮缠,禁不住吼了一声,肖卓然你想干什么?你想巴结这个**副部长吗?没见过这么横的女人!我们走,把这个卵子副部长交给江淮医院,让他们自己收尸吧。

    肖卓然厉声道,老郑,你冷静点!

    郑霍山说,有这样要挟医生的吗?善良就是软弱!

    肖卓然说,什么叫软弱?你理解病人家属的心理吗?要理解。这个保证书我给你写,不过我只能向你保证,我们会尽全部努力,杜绝医疗事故。如果出了医疗事故,一切由我肖卓然承担,行了吧?

    一来有郑霍山的骂骂咧咧做威慑,二来肖卓然的保证合情合理,邱山新的老婆这才停止纠缠,瞻前顾后地在责任书上签了字。

    开颅只开了很小的一块,果然证明汪亦适的判断是对的。病人的颅内确实有一个囊肿破裂,积脓流出,在脑室内压迫神经。病源找到了,处理的办法就有了,手术其实并不大,大的是风险。汪亦适采取的是穿刺引流的办法,在病人的左前额上钻了一个洞,插进一根软管,用气鼓抽取积脓。

    足足三天,邱山新的脑袋上一直插着三四根管子,其中引流的管子从邱山新的颅内抽取的脓液将近一百五十克。七天之后邱山新从昏迷中醒来,惊问自己身在何处。一百天以后,邱山新踏上东去的火车,到上海一家大医院复查。一个著名的老教授看了邱山新的病例,良久不语。

    汪亦适创造的,是当时整个华东唯一的范例。

    以后邱副部长康复了,打电话向肖卓然致谢,说,过程我全知道了,要不是你扛着,这个手术做不成,我老邱也就呜呼哀哉了。

    肖卓然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真正救你的是汪亦适。

    邱副部长说,你们第三医院抢救的不是我邱山新个人,而是挽救了皖西革命运动的重要领导。你们的贡献不是对我个人的贡献,而是对皖西革命运动的贡献。

    肖卓然半天没有搭腔。

    邱副部长说,所有参与这件事情的人,都是我的恩人,只有那个郑霍山例外。这个人极有可能是阶级异己分子。

    肖卓然说,没有郑霍山对你进行中医调养,你现在恐怕还在病床上躺着,你说话不可能这么有底气。邱副部长,我向你郑重保证,郑霍山他不是阶级异己分子,他是一个很有经验的中医专家。

    05

    邱副部长死里逃生,给第三医院带来的不仅是声誉,还有政治上的宽松。李绍宏这半年都在暗中调查搜集肖卓然等人的历史情况,事与愿违的是一直没有重大进展,都是一些众所周知而且似是而非的事情。后来邱副部长奇迹般的死里逃生,这段新闻迅速传遍皖西城,汪亦适再一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成为地委领导议论的话题。这个时候,从汪亦适的头上开刀显然是不明智的。而且不仅汪亦适暂时不能动,因为肖卓然当机立断,敢于负责,组织抢救邱副部长有功,也多次受到地委主要领导的表扬。这个时候,如果没有重要而且可靠的证据,想扳倒肖卓然也是不容易的。

    就在李绍宏心灰意冷之际,他获悉了一个重要的情况:肖卓然在前不久私自回到故乡肖庄公社,秘密调查肖庄经验的真相,对于这个人民公社的典型提出怀疑,并写了一篇叫做《肖庄公社的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的文章。

    李绍宏如获至宝。因为当下全省都在学习肖庄经验,已经成了各级的中心工作。这个时候肖卓然去搞肖庄公社的黑材料,安的是什么心?定性为什么性质的问题都不过分。既然在历史问题上暂时没有什么作为,那么如果能在现实问题上揪住肖卓然的尾巴,将更有杀伤力。

    突破口选择在程先觉的身上。有一次散会,李绍宏跟程先觉并肩走出会议室。走了几步,见前后人距离拉大,李绍宏低声说,程副院长,抽空到我办公室去一下,我有重要的事情向你汇报。

    李绍宏说得郑重其事,不像是开玩笑。

    程先觉说,李书记开玩笑,你是党委副书记,我是委员,应该由我向你汇报,但不知道要我汇报什么。

    李绍宏意味深长地一笑说,我们互相汇报,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程先觉这几天眼皮老跳,本来就心神不宁,李绍宏要找他“汇报”,他就预感要麻烦了。那天上午的后三个小时他都有点心猿意马,不知道李绍宏找他究竟要做什么。他对李绍宏一直有戒备心理,这个人给人感觉有点阴沉。在他眼里,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是好人,就像医生的眼里所有的人都是病人一样,他尤其爱抓住别人的历史问题,这一点很让程先觉犯怵。

    同李绍宏分手之后,程先觉先是到康民大厦工地跟基建办的人商量开春复工问题,结束后准备回医院见李绍宏,却横竖找不到眼镜了,心急火燎地把基建办的黄秘书叫过来问,刚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