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夫果然有一套,能让大将军听进去这些话的人,恐怕也只有你了!”朱允熥听完李节的禀报后,也不禁赞叹道。
  “人的年纪越大,顾虑就会越多,蓝大将军也不例外,我也只是利用这一点去说动他罢了。”李节则是笑着摆了摆手道。
  不过说到这里时,李节也想到了蒸汽船的事,于是向朱允熥再次道:“南京那边的蒸汽船已经北上来京了,不过他们造的是海船,走的也是海路,所以最后船会停靠在太津,到时在那里直接更换船上的蒸汽机,陛下你要不要去看?”
  “蒸汽船来了!”朱允熥闻言也立刻兴奋的站了起来,求真书院里的情况他简直再熟悉不过了,蒸汽机的研制他也曾经参与其中,现在蒸汽机开始了实用,他当然也十分的感兴趣。
  不过在兴奋过后,朱允熥却忽然又有些黯然的摇了摇头道:“太津虽然不远,但我现在是皇帝,一举一动都牵扯甚大,所以这次就不去了,到时姐夫你替你去看看吧!”
  看到朱允熥黯然的表情,李节也暗自叹了口气,相对而言,这个世界还是公平的,一个人得到一些,必须也会失去一些,就像朱允熥虽然得到了皇位,但却失去了之前就不多的自由。
  “陛下也不要太失望了,虽然蒸汽船来不了京城,但蒸汽车却应该提上日程了,到时从京城修一条到达太津的铁路,蒸汽车在两座城市之间穿梭,必定能让两城变得更加紧密。”李节这时再次笑着开口道。
  “对啊!”朱允熥闻言也再次兴奋的一拍巴掌道,“蒸汽车好像是北京这边的求真书院设计的吧,南方行船,北方乘车,现在南方的蒸汽船都已经出来了,北方的蒸汽车也不能落于人后,这件事什么时候开始?”
  “估计最快也要等到明年开春了,而且到时还需要陛下亲自下旨才行,毕竟蒸汽车好造,但铁路的修建却不是一个小问题,必须由朝廷出面!”李节再次笑着开口道。
  如果只是造一个蒸汽机带动的火车头,技术方面并没有任何的问题,相比之下,铁路的建造才是大问题,毕竟铁路不但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还需要在京城与太津城中划出一片区域,用于建造车站,这些都需要朝廷出面。
  另外除了占用土地外,铁路修建还需要用到大量的钢铁,要知道在这个时代,钢铁与盐一样,都属于管制商品,比如若是有人敢私下里将铁锭贩卖给草原人,那就是死罪一条。
  修建铁路用到的钢铁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毕竟这可是铺路,哪怕京城距离太津的距离很近,但这条路的造价也绝对十分惊人,这么多的钢铁用量,如果没有朝廷的批准,就算是他们有钱恐怕也买不到。
  如果放在以前,李节想要建议修建铁路时,他要先向老朱或朱标解释铁路的构成,以及这么做的必要性,相比之下,现在他和朱允熥沟通就容易多了,毕竟朱允熥受他的熏陶,早就明白铁路的重要性,也根本不用李节解释什么是铁路。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朱允熥也几乎立刻点头道:“没问题,只要书院那边准备好,我立刻就下旨让人征用土地,调集钢铁来修建铁路!”
  “太好了,有陛下这句话,我就去让郭正林他们去全力筹备了!”李节闻言也是十分高兴的道,说完他就准备告辞离开,毕竟正事都已经谈完了,他还想早点通知一下郭正林,让他们为修铁路的事早做准备。
  不过就在这时,朱允熥却忽然叫住李节道:“姐夫留步!”
  “怎么,陛下还有其它的事?”李节闻言也立刻停下脚步,然后好奇的看向朱允熥问道。
  只见朱允熥这时却露出踌躇的神色,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口道:“姐夫,之前二王叔的事你也知道,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不安分,所以我才不得不让傅将军领兵北伐,打了一场看起来漂亮,但实际上却没什么太大效果的仗。”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过这场仗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一是打击了残元的势力,让他们之前的积累毁于一旦,估计在短时间内,都无法与南下骚扰边境,二是震慑了各地的藩王,使得之前蠢蠢欲动的他们也全都老实了下来。”李节暂时没有明白朱允熥的意思,于是只能出言开导道。
  “这些我都知道,不过这也只是治标而没有治本!”朱允熥说到这里顿了一下,眼睛中也多了一种坚毅的神色,随后再次反问道,“姐夫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吧?”
  李节听到这里也终于明白过来,朱允熥话中所谓的治本,其实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通过这次的事,让他意识到藩王手中的权力实在太大了,朱樉在倭国也就罢了,但除了朱樉之外,边境几大藩王也全都是手握重兵。
  说起来这也怪老朱太宠儿子,大明的各个藩王虽然无法与汉初时的诸王相比,但也比其它朝代的亲王强,他们每人都有三卫兵马,而且还能节制地方上的政务,一些镇守边境的藩王,更是手握军政大权,甚至能够调动周边的兵力为自己所用。
  可以说这些藩王手中的权力之大,几乎已经威胁到朱允熥的皇位安全了,再加上朱允熥刚登基时皇位不稳,又有朱樉这样的人暗中觊觎,自然引发了朱允熥的担心,所以他也和历史上的朱允炆一样,仅仅登基不久,就已经有了削藩的心思。
  当然朱允熥比朱允炆还强一些,朱允炆是刚登基两个月,就已经开始着手削藩,朱允熥好歹比朱允炆晚了几个月,而且还能征求一下李节的意见,李节自问比黄子澄那个狗头军师可强多了,所以他可不会让朱允熥那么急切的去削藩。
第548章 削藩(下)
  “陛下想要削藩?”李节也没有绕弯子,直接道出了朱允熥的话外之意道。
  “就知道姐夫你肯定会明白,不错,我的确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又担心这么做会引各地的动乱,所以想征求一下姐夫你的意见。”朱允熥也没有回避,而是点头回应道。
  “那陛下打算如何削藩?”李节并没有急着反对,而是打算趁着这个机会,考验一下朱允熥的能力与眼光。
  “削藩这件事说容易也容易,说困难也困难。”只见朱允熥露出一副自信的表情道,“各地藩王虽然手握军政大权,但他们各自的实力都无法与朝廷相抗衡,特别是这次北伐残元之后,他们应该能认清自己与朝廷之间的差距。”
  朱允熥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当然了,也不能因此而轻视各地的藩王,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分而治之,而且前期不应搞的太大,而是需要挑几个不太重要的藩王下手,一来试探一下诸王的态度,如果有人敢反对,就可以将几个跳的最厉害的藩王下手,将他们做为典型处罚,到时定能震慑诸王,然后削藩应该会少掉许多的阻力。”
  李节听后却是暗自好笑,朱允熥与朱允炆不愧是亲兄弟,两人在别的地方可能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在削藩这件事上,却有着一致的看法,历史上的朱允炆也是从弱小的藩王开始削藩,最后逼的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因为他再不造反就要轮到他了。
  说实话,先从弱小的藩王开始削藩,也并不是一个错误的计划,事实上削藩肯定不能一下子全削了,所以要么是从弱小的藩王开始削起,要么就是从最强大的藩王开始削起,无非就是这两条路,而且这两条路都不能说错,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最终还是看怎么操作了。
  “姐夫你怎么不说话,难道是觉得的我这个计划太简单了?”朱允熥看到李节沉默不语,于是也有些急切的追问道。
  “那倒不是,其实就像你说的那样,削藩这件事说简单也很简单,特别是除了周王之外,排在前五的亲王全都去了境外,而他们也是之前实力最强的亲王,这也使得陛下削藩少了许多的麻烦。”李节立刻笑着回答道。
  朱樉在倭国、朱棡被贬去了吕宋,朱棣则在高丽,而且一心去美洲,剩下朱桢也去了交趾,努力向南洋一带发展,他们这些亲王肯定是回不来了,而且也不在大明的传统范围内,就算是削藩也根本削不到他们。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朱棣之所以同意去高丽,本来就是防止有这么一天,毕竟精明如他,也早就料到迟早有一天,朝廷不会容下他们这些手握兵权的藩王,所以他才第一个跑到了外面,朱桢也有同样的想法,而朱樉与朱棡则是走了狗屎运,被动的去了境外,却也逃脱了被削藩的命运。
  不过朱允熥听到李节提到境外的朱棣等人时,脸上却露出一种奇怪的神色,李节也十分敏锐的注意到了,这让他忽的一愣,随即就有些震惊的道:“陛下你不会是想把燕王这些人也一起削了吧?”
  “这个……嘿嘿,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四叔他们的实力可都不弱,现在大明实力强劲,自然是不用担心,可若是日后朕的子孙不肖,导致大明实力衰弱的话,到时岂不是……”
  朱允熥说到最后也没有说再说下去,当然后面的话也根本不用再说,是个人都明白他的意思,而李节则更加震惊,他没想到朱允熥竟然想的这么长远,连子孙后代都考虑到了。
  不过也正是如此,李节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感到高兴还是难过,朱允熥能考虑的这么长远,这说明他登上帝位之后,也的确成长了许多,从某些方面来看,已经算是一位合格的帝王了。
  只不过朱棣等人毕竟与一般的亲王不一样,其中朱樉与朱棡也就罢了,朱棣与朱桢却是主动杀向境外,他们手中的土地与人口,大都是他们亲手打下来的,也许前期的确是借助了大明的实力,但不要忘了,他们也是老朱的儿子,老子帮儿子打下一份基业也是应该的。
  所以从某些方面来看,朱允熥想要把朱棣与朱桢等人一同削藩,其实是缺乏道义支持的,甚至连法理上都说不过去,毕竟那是人家自己打下来的,朱允熥什么都没做,就想将两人手中的基业抢过来,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想到这里,李节也不禁面色郑重的上前一步道:“陛下的想法的确很好,只是燕王等人毕竟不在境内,就算是削藩,恐怕也削不到他们头上吧?”
  看到李节反对,朱允熥先是一愣,随即也露出失望的神色,不过他很快就恢复如常笑道:“姐夫说的也有道理,无论是高丽还是交趾,以前本就独立成国,朝廷也不方便把手伸到那里,只不过考虑到他们与我们接壤,所以朕才有此考虑。”
  “兵法有远交近攻之说,燕王等人都在境外,陛下就算是削藩,也不可能从他们削起,所以我觉得现在最好还是与他们加深交流,将他们与大明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然后再全力解决境内的藩王才是上策!”李节再次建议道。
  “也好,只是我现在有些担心,四叔他们若是看到朕对国内的藩王动手,万一有什么想法,甚至是伸手到国内怎么办,毕竟之前二叔他可就有过这种想法。”朱允熥先是点头,随后再次有些担心的问道。
  上次朱樉与朱雪晴联络,企图监视京城这边的动向,这件事也让朱允熥起了极大的警惕,估计这也是他想要削藩的引子,所以他也一直对境外的朱棣等人抱有很大的戒心。
  不得不说朱允熥的担忧还是很有道理的,毕竟若是削藩的消息一出,境外的朱棣等人肯定也会大受震动,到时说不定真的会联合境内的藩王搞事。
第549章 蒸汽船
  削藩的事最终也没有讨论出一个确切的结果来,主要还是在对待境外的朱棣等人这件事上,李节和朱允熥发生了分歧。
  不过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毕竟削藩可是关乎到大明江山的稳固,自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出决定的。
  当然李节也说服了朱允熥,使得两人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对付削藩这件事上,一定要慎重,而且在短时间内,最好是不要擅动,特别是现在朱允熥刚刚坐稳皇位,正是需要收服人心的时候,对朝堂和军队的掌控也并不稳固,所以这件事也需要时间慢慢准备。
  对于李节来说,只要朱允熥不像历史上的朱允熥那样,冒冒失失的去推行削藩就行,事实上以现在大明的国力,各地的藩王虽然手握实权,但面对朱允熥这个皇帝根本没有反抗的实力,所以只要朱允熥不像朱允炆那么蠢,稳扎稳打之下,推行削藩几乎不可能有翻车的可能。
  蒸汽船要来了,李节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可惜朱允熥不能去,所以李节只能与郭正林结伴,两人提前提到消息后,也乘车来到太津港迎接。
  随着大明海贸的兴盛,太津港这里也彻底的爆发出无比的活力,毕竟太津北靠京城,又有渤海湾这样的优良海港,虽然冬天可能会遇到冰冻,但依然让他成为北方的第一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