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万朝:金榜曝光了我的身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万朝:金榜曝光了我的身份- 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谢陛下赏识!”
  虽然没有召唤出项羽,但王莽还有一个召唤名额,内心还是有些期待的。
  金光大作,此次出现在依旧是一员身材高大的战将,其最先展露出来的一把长戟。
  当王莽看到长戟的时候,心中顿时一喜,以为项羽要出来了。
  可等对方全部从金光中出来之后,王莽却大失所望,来人不是项羽!
  “末将典韦,参见陛下!”
  四个召唤名额全部用完了,居然只是召唤了白起,没有召唤到项羽,王莽不禁有些失望。
  但当着典韦的面,他也不好表现出来,只好点头笑道:“典韦将军今后便加入狂狼军团吧!”
  “多谢陛下!”典韦拱手施礼,随后便站到一旁。
  可就在这时,空中忽然金光大作,大道之音居然再度出现:
  “十大武力榜有所改变,重新发布!”
  “十大武力榜第二名——项羽(大唐王朝!)”
  “奖励:震符丹两颗!粮草一百万!”
  “大唐王朝占据十大武力榜三个名额,特殊奖励随机召唤人物一次!”
  王莽看到这里,顿时眼睛一眯:“真是没想到,项羽居然被李世民给召唤走了!
  而且如此一来,大唐在武力榜上居然有三个名额。”
  项羽没有被他召唤出来,反而被李世民给召唤出来了,不得不说李世民的运气也不错。
  但麻烦的事情也来了,大唐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上项羽,那可谓是如虎添翼啊。
  这项羽+李元霸一起打他王莽,说不定还真有几分胜算!
  看来他接下来想拿下大秦之后碾压大唐的计划,多半是行不通了!
第434章 十大断案神探榜
  这次的召唤,虽然不尽人意,但最少也召唤到了白起,也算是不错了。
  虽然李世民只有一个召唤名额,但在时间上来说,对方召唤的比他第二个名额要早,所以召唤到项羽的概率肯定要大一些。
  他王莽又不可能是天道的儿子,什么好处都给他。
  而且项羽在大唐的话,说不定还能让大唐尽快拿下罗马帝国呢。
  把那几个国外的王朝先拿下,他们再内卷同样是个不错的选择,免得他后面打大唐和大明的时候,罗马那边也横插一脚。
  想想看,大唐把罗马干掉,他再接着干掉大唐,不就等于一下子接受了大唐和罗马两大王朝嘛。
  这么一想,心情果然舒服多了。
  “就是不知道接下来的榜单是什么,此刻的李世民召唤到了项羽,应该很高兴吧?”王莽看着变换的榜单笑着说道。
  而在这时的大唐王朝,太极殿外,李世民看着眼前身材高大,气势如渊深沉的项羽,嘴角露出了满意之色。
  “真是没想到,项羽将军居然会被朕召唤出来!”
  李世民脸上荡漾着幸福:“如此一来,朕对罗马的征伐更有信心了。
  趁着此刻大华和大秦,大元在交战,大明也在和贵霜激战,朕决定全力拿下罗马王朝!
  项羽将军,朕给了十万兵马,加上陌刀队,玄甲骑兵成为第二个梯队,前往罗马。
  对了,此次为了确保顺利,朕将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位爱卿一起调派给你,务必在年内拿下罗马,此战不能再拖下去!”
  看得出来,李世民对项羽很看重,一出手便是将自己最精锐的两支兵马给拿了出来。
  甚至为了速战速决,他还将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两位谋士给派了出去。
  项羽三人闻言顿时脸色一正,立即站出来拱手施礼:“末将(微臣)领命!”
  李世民作为战马上打出来的皇帝,他知道远征罗马的困难,所以他这次派项羽过去一方面是为了送粮草,一方面也是为了速战速决。
  他相信自己有项羽这位武力值排名第二的武将前往罗马,一定能将此刻已经快要僵持的战局给打破!
  现在的薛仁贵和李元霸虽然已经杀入了罗马腹地,但罗马王朝也不是吃素的,对方依靠城池节节抵抗,不断消耗大唐的兵马。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想要让项羽这支兵马作为一支奇兵,一鼓作气杀到对方的都城去,让罗马人被吓破胆之后再无战斗力。
  他相信以项羽的实力,以及自己麾下陌刀队和玄甲骑兵的战斗力,能做到这一点!
  此次远征罗马,项羽和李元霸都出战了,罗马拿什么来抵挡?
  李世民想到这里,嘴角不禁露出了一抹冷笑之色,只要他拿下了罗马,整个大唐的实力便会再上一层楼。
  就算王莽有四个王朝的地界,他李世民也敢和对方掰掰手腕!
  这天下,终归是他李世民的!
  当然,现在嘛,还是看看后面这个榜单究竟是什么榜单。
  从YY中回过神来的李世民抬头看向空中的金榜,发现之前的榜单已经消失,正在形成一幅新的榜单。
  同时,大道之音也在此刻出现:“接下来发布十大断案神探榜!”
  这个榜单一出,王莽顿时眼睛一眯:“这个榜单,有意思!”
  别人不知道断案神探,但他可知道不少,像包拯,狄仁杰,宋慈这些人肯定是能上榜的,但具体的排名还要看金榜怎么排。
  不过这个榜单的出现,或许是让他改变一些的官职,将对方提拔上来。
  如果他下面有人能上这个榜单,那他肯定是要将对方弄到刑部去专门管理这些事情。
  但话又说回来,就算王莽是穿越者也只不过是知道寥寥几个人能上榜而已,剩下的人他还真不知道会有谁。
  就在王莽沉思之际,空中的金榜已经形成,并放出了名额:
  “十大断案神探榜第十名——施世纶(亡国,归属大华王朝),况钟(大明王朝)”
  “奖励:粮草十万!”
  施世纶(1659年一1722年7月3日),字文贤,号浔江,是“海霹雳”施琅的次子,晋江县衙口乡人,后被编入清朝八旗汉军镶黄旗,是清朝著名的清官。
  施世纶其貌不扬,古人说他“眼歪,手蜷,足跛,门偏”,所谓“五行不全”,康熙还赐他“施不全”的外号。
  施世纶在执政期间,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勤于民事,在民间素有“施青天”之誉,被康熙帝称为“江南第一清官”。
  《清史稿》:世纶当官聪强果决,摧抑豪猾,禁戢胥吏。所至有惠政,民号曰“青天”;“陈鹏年、施世纶明爱人,不畏强御。”
  康熙帝:“自州牧荐历大吏,清白自持,始终如一。”
  陈康祺在《郎潜记闻》中写道:“公平生得力在‘不侮鳏寡,不畏强御’二语。”
  《泉州府志》:“性警敏,勤于莅事,听断讼狱,摘发如神。他郡有疑案不决者,辄移鞠之。自州牧荐历大吏,清白自持,始终如一。”
  况钟(1383-1443年1月30日)明代官员,字伯律,号龙岗,又号如愚,汉族,靖安县龙冈洲人。
  他执政期间,勤于政事,忠于职守,除奸革弊,为民办事,深得苏州人民的爱戴。况钟是明代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苏州人民称他“况青天”,是本国民间的三大青天之一。其著述有《况太守集》、《况靖安集》等。
  况钟不仅刚正廉洁,而且孜孜爱民。前后各届苏州知府都不能与他相比。他在任期间,先后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
  贪官污吏动不动对百姓处以酷刑,他先后酌情予以减免者近一千四百余人。同时,他协同巡抚周忱,悉心筹划,为百姓奏免赋税粮七十余万石。他兴利除弊,不遗余力,锄豪强,扶良善,是明代著名的清官。因此,百姓对他奉之若神。
  好家伙,一上来就是并列第十名!
第435章 前三和你们想象中的不一样
  王莽看着空中的榜单,上面那硕大的两个并列的名字,不禁露出了满意之色。
  “不错,这个施世纶是个人物,回头把他的情况给朕弄清楚,若是何事的话,朕要重用此人!”王莽对身后的李元芳交代了一句。
  “陛下放下,微臣这就下去安排!”李元芳应了一声便立即下去安排。
  而与此同时,在大明王朝内的朱元璋,也在做着同样的事。
  虽然朱元璋没有听说况钟这个人,但既然能上这个榜单,肯定是有些本事的,当即便下令将此人升官。
  这时,空中的金榜绽放光芒,后面的名额也随之浮现出来:
  “十大断案神探榜第九名——海瑞(大明王朝),袁可立(大明王朝)”
  “奖励:粮草二十万!”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主要作品:《治安疏》。
  袁可立(1562年4月25日-1633年11月12日),字礼卿,号节寰。
  他是睢州人,曾任苏州府推官、巡城御史、左通政、登莱巡抚、兵部侍郎、兵部尚书等职。
  袁可立为官刚正不阿,敢于为民请命,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抗金名臣。袁可立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帝,为“四朝元老”,诰“五世恩荣”之赏。其代表著作有《弗过堂集》、《抚登疏稿》等。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八月,苏州府推官袁可立审结了一场轰动大明朝野的江南重案,这就是明代历史上著名的“董范之变”,又称“湖州案”。董份,浙江乌程县(属湖州)人。明嘉靖进士,官终礼部尚书。欧阳一敬劾其党严嵩,诏黜为民。董份在官攀附权贵,居乡广占良田。“富冠三吴,田连苏湖诸邑,殆千百顷。有质舍百余处,岁得利息数百万。家畜僮仆不下千人,大航三百余艘”。董份之孙董嗣成本想让贫苦小民低价赎回自己的田地,以为善举,未曾想言行一出,立即引起湖州民众聚众哄抢闹事。
  董氏一案让当地主政官员大伤脑筋,“中丞惶遽无措”,召集浙江两台商议,最后决定征召袁可立前往处置。“公至,即博收讼牒往各邑理之,以杀其势”。又查得董家田产多以抵债或低价收购、接受投献而来。但董、范两家仗着万岁爷开了金口势不让人,要求官府严惩参与打砸抢的乱民。袁可立顶住压力,认为法不及众,劝董、范两家见好就收,竭力保护弱势民众,将少数为首施暴者“徐取一、二倡乱者抵法” ,“巨魁势孤就擒,一指顾间而变定”。其余均以民事分发各县衙门从轻发落,使这一轰动朝野的事件很快得以平息。
  “十大断案神探榜第八名——于成龙(亡国,归属大华王朝),黄霸(亡国,归属大华王朝)”
  “奖励:粮草三十万!”
  于成龙,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人,清初名臣、循吏。
  于成龙担任罗城县知县期间,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
  于成龙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为“清官第一”。其去世后,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
  黄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西汉时期名臣,官至丞相。
  他少有大志,攻读法律之学,一生经历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他性温良有智谋,善于领导,议处合法,深受吏民的尊敬。
  甘露三年(前51年),去世,谥号为定,后世常和龚遂作为“循吏”的代表,并称“龚黄”。
  “十大断案神探榜第七名——赵广汉(亡国,归属大华王朝)”
  “奖励:粮草四十万!”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县人,西汉时期大臣。其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颂,授阳翟县令。
  赵广汉一身正气,不畏权势,为了打击犯罪,为民除害,使奸党散落,盗贼不敢发,稳定了社会。可执法严酷,颇类法家,遭到正统儒家知识分子的批评,受到司直萧望之弹劾,判处腰斩处死,百姓非常惋惜。
  “十大断案神探榜第六名——寇准(亡国,归属大华王朝)”
  “奖励:粮草五十万!”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寇凖善诗能文,
  其七绝诗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
  “十大断案神探榜第五名——包拯(亡国,归属大华王朝)”
  “奖励:粮草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