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5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西、向北逃窜。

    

………………………………

第十四章 决心

    

    。第十四章决心

    “朕知道,千里跃进临潢府,对于禁军儿郎来说并非难题,即使民夫无力保证军资粮草的前送,朕也可以在那一段草原上完全使用禁军运输辎重,真正投入一线作战的禁军有五六万就足以横扫辽国了……难的是打下了临潢府也不能保证殄灭辽国,甚至都还不足以将其重创击垮。”

    说到这里,郭炜又扫了一眼围坐在沙盘边的一众军官,只见他们一个个神情肃穆凝重,显然自己的话已经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面去了。不过在那层肃穆凝重的表情下面,却已经没有了先前的浓浓忧色,倒是多了几分兴奋期待,可见皇帝这样客观现实的认识反倒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所以朕并未想过毕其功于一役,这一战当然只是兴师伐罪,却并非是为了彻底消灭辽国。”到了这个时候,郭炜自然就要把有限战争目标提出来了,“辽国自耶律阿保机始,经营已有六十年,而若是溯及大贺氏、遥辇氏,则经营远迈百年,草原之地与中原又是地理民情迥异,自然不是一战可灭的。故而朕此战只是要惩罚辽国的恣意妄为,只要能够给辽军以一定杀伤,给辽主以相当的教训,朕就能够满意,若是可以就此收回石氏割去的山后诸州,再从燕山北麓收取若干补偿,朕就心满意足了。”

    其实这种有限战争目标众人都不会很陌生,想当初郭荣西定秦凤、亲征淮南就是有限战争目标,那两仗都不是以灭亡后蜀、南唐为根本目标的,而只是打掉他们进取中原的基地、摧折其士气、削弱其国力。

    在当时的大周并不具备压倒优势的情况下,郭荣的这种选择显然是明智之举,而到了现在,周、辽两国对峙的形势其实和当初周、蜀与周、唐的形势差相仿佛,所以郭炜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这两个前例,而且他相信大家都能够想到。。

    当然,类比总是生硬的,当初的局面和现在终归有不小的差异,郭荣拿下秦凤和淮南之后就果断收兵,还有心中一直将北伐幽蓟放在优先位置的因素在,所以并不愿意为了灭亡后蜀、南唐而陷入一场可能旷日持久的战争之中去。不过这种考虑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国力军力均有所不逮,如果郭荣判断周军有能力摧枯拉朽地灭亡后蜀与南唐,那也不会特别留力了。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一战而灭辽国无疑是不现实的,不过从辽国的南边割下几块肉来应当不是问题,而且大周现在也有能力消化掉这几块肉,那么借着这次事件而发难当然是可以的。

    “云、朔诸州乃汉唐故土,当年被石氏割与辽国,当真令人切齿至今……若是我军一战而收复之,陛下威名之重将不下于唐太宗!如果两府通过此次出兵计划,如果辽主颟邗无识,让朝廷不得不兴师讨伐,陛下点兵之日,臣愿从运筹司到前敌去充一员先锋小将,为陛下前驱!”

    清朗的声音和内容让郭炜眼睛一亮,在座的人也纷纷转头注目发言者,却见说话的人只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应该是才从武学结业进入运筹司的最低一级军咨虞候,或许正是因为缺乏实战经验吧,他才会这么求战心切。

    原来是他啊……

    郭炜倒是认识这人,代州与三交口缘边巡检使杨业的长子杨延朗嘛~郭咏晟进了武学之后对此人赞不绝口,不过光是这一点并不能让郭炜认识他,但是谁让杨延朗长得颇有乃父之风呢?郭炜可是好生接见过杨业的。而且杨延朗在武学的成绩又是名列前茅,结业还得到了郭炜亲自授奖授衔的殊荣,所以郭炜想不认识他不记得他都不可能。ishu。

    嗯!名将之后,自己也有名将的潜质,而且进了武学之后再没有另一个时空不知书、不达吏事的缺陷了,天生的英武之气却依然未改,确实是一块璞玉啊……应该好生雕琢一番,到时候的确可以让他到禁军的前锋部队去,至少当个副都头,就是做副指挥使也未尝不可。

    当然,杨延朗从武学结业之后直接就进入运筹司倒并不是郭炜的意思,而是目前军官培养流程和杨延朗学习成绩的综合作用。

    自从郭炜建立并且逐渐完善武学与运筹司这种军校和参谋部军事体系之后,大部分军官都需要有武学的资历才能够高升,而且履历上还很重视基层军官与参谋机构之间的轮流任职,所以优秀基层军官到武学进修、进运筹司增强参谋与战略能力是一种套路,优秀武学学员经过运筹司的历练之后再下到基层任职又是一种套路,杨延朗能够直接进运筹司,就是因为他武学的成绩优异。

    郭炜笑吟吟地点了点头:“嗯,有志气!他日真要出兵了,朕会记得你的话。”

    “如果陛下只是想要收回云、朔诸州,那倒是并不难办。这些地方与幽蓟、河东虽然有群山阻隔,不过辽军依山守险的能力很差,也从来不注重守险,所以各个山口完全在我方掌控之下,我军出塞攻取山北诸州只在反掌之间。”

    说这话的却是运筹司的资深军咨虞候卢郢,自从南唐灭亡之后,当时南唐国子监的监生卢郢被郭炜激将得投笔从戎,结业时也是以文武兼优的成绩直接进入了运筹司,后来下到基层参加了灭亡北汉的战争,随后以擅长谋划的特长再一次被提拔到运筹司,他的军事水准显然比未经战事的杨延朗要高那么一筹。

    对于这一次的谋划,卢郢的推演工作显然做得很细致,不过正因为推演得很细致,他对大周攻灭辽国的前景也就不看好,所以一开始有田重霸等人的发言之后,他也就不打算画蛇添足了。然而现在听到皇帝如此明确的目标,其中并无丝毫的好高骛远,一切都显示出皇帝的冷静、明睿与现实,他终于忍不住拿出了自己推演的成果。

    卢郢握着木筹在沙盘上一点一点地指划着,向郭炜和其他军官陈述着燕山、恒山这一线南北两端的地理与防务布置,一条条地列举双方的军力对比、战斗力优劣和各自的优缺点,讲解合理的战法以及收取山北诸州以后的守御方案和补给方式,几乎是把郭炜的战略构想细化到了标准的战役方案,听得郭炜在心里面一阵阵地喝彩。

    就连一开始对进贡辽国充满疑虑的姚承赞此刻都是满心的信服:“唔~卢虞候构思精妙,尽得我军之长,越岭攻坚与守城定然不在话下,更有利用群山掩护民夫运送补给的妙着,而且还考虑到了用水泥速造坚固要塞,这事多半能成!”

    田重霸也是一脸的欣然:“只要我军不去深入草原,山北诸州成为囊中之物确实易如反掌。届时若是辽国不派大军来争,我军自然以屯田筑垒将其化为大周郡县;若是辽国倾力来犯,那自然正入我军彀中,两军在山北进行主力决战,于我军而言肯定好过了跨越千里草原决战于临潢府城下,更好过了辽军坚决避战。”

    “对!辽国国土庞大、根基较深,一时鲸吞不下,却难阻我军蚕食之。”运筹司郎中钱守俊兴奋地拍了一下大腿,“就像大唐灭高句丽、我国灭西蜀、江南一样,国力未逮之时,先以蚕食骚扰削弱之、疲惫之,一旦有机可乘,再骤起大军以雷霆之势奋击,则大事必成!”

    无论是杨延朗的奋勇请战还是卢郢的细致筹谋,那都是运筹司的光荣,钱守俊为之兴奋也是正常的,更何况这事一旦落实,运筹司确实要承担起大量的作战预案谋划工作,立功表现足以期待,他作为运筹司的主官不可能不高兴。

    郭炜笑了笑,伸手拿起一根教鞭指向了辽东半岛:“众卿的眼光也不要仅限于山北诸州,像这高句丽、渤海国的故地,大唐安东都护府治下,如今辽国的东京道,却也是田土富庶村镇密布之所,此战能取的话也要取了!”

    “陛下说的是!臣随同护高丽军进驻高丽北境的时候,就听说过那些地方的富庶了,虽然当地气候寒冷,但是其南端也不会比北京北郊冷太多,和高丽北境其实差不多的,足以靠屯田支持一支驻军守卫了。而且当地山泽之间还有许多草场,都可以辟为朝廷的马场,尽管此处北面几乎对草原敞开着,不过中间尚有辽水为阻,沿海城池可以通过海路得到朝廷的支援,形势并不会比山北诸州更恶劣,民户、收益却还要胜过了山北诸州。”

    如此凑趣的却是侦谍司虞候樊若水,这人虽然对一线军事技能掌握得不怎么样,但是在水文勘测方面却着实有些天份,现在就连洋流、海路都拿得下来了,所以他确实跟随护高丽军去过高丽北境勘测城址,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正是,军咨部就以这些作战目标好生拟定全套预案,把各种困难都想充分一些,力求实施的时候不会有任何意外超出预计。朕拿到这套预案之后再去和两府商议。”

    看自己的引导有效,而且自己的目标确实获得了相当专业人员的支持,郭炜终于下了决心。

    

………………………………

第十五章 通牒

    

    辽国的永州南面,土河西北岸边的广平甸,距离前任皇帝耶律述律经常在春捺钵钩鱼捕鹅的木叶山下三角洲平甸很近,只要沿着土河的流向再往东北走那么几十里路,就是土河与潢河的交汇处了。平甸水草丰美,虽然其间的沟汊与水泺在隆冬时节都会封冻,但是土河的中间却仍然能够看到活水,于是耶律贤就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冬捺钵所在地,十月一到就跑土河边上钓鱼来了。

    如果搁在以往,因为时候还早,水面都没有封冻而只是因为流量的减少收缩了一些,耶律贤多半会带着陪臣找个大水泺安静地享受钓鱼的乐趣,但是今天他显然已经没有了这样的闲情逸致。

    “可恶!南国的郭家子又在这里颐指气使了!朕这些年忍让他还忍让得不够吗?两国互市让大辽的银锭一个劲地流向南国,朕没有去计较;就连南边一些部族私下里往南国卖马,朕都没有去追究!如今却派来使节对朕吆三喝四!”

    皇帐之内,耶律贤黑着一张脸,右手成拳却并没有去砸面前的案几,而是在身旁的毡毯上捶个不停。尽管是在河滨扎营,不过要度过一个冬天,扎营处选择得还是毕竟干爽的硬地,这地面总不是沙滩,即便是上面铺了一层毡毯吧,拳头砸上去还是挺疼的,然而耶律贤此时一点痛苦的感觉都没有了。

    “陛下息怒!”

    尴尬中还要出声的是张景惠,谁让他负责诵读和翻译周国的这份国书呢?想起来也够委屈的,皇帝不在周国使者上国书的时候发怒。即便对方连跪拜礼都不行,完全把大辽皇帝当作藩国之君了。而且神色颇为倨傲,结果却选择周国使者已经回帐歇息的时候,轮到他给皇帝解读这份国书了,皇帝倒是发起了火来。

    但是张景惠终究还是只能腹诽两句,明知道皇帝这样的行径很有些欺软怕硬的味道,他都不能在心中多想。

    捶了一会儿地面,口中吼了两声。耶律贤这才算是稍微吐出了一点胸中郁闷。

    在周国使者面前他已经忍得很辛苦了,当时可是一直在心里面告诫自己“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实在是大辽目前尚无和周军一战之力,如果冲着周国的使者发火,甚至砍了他们,这么做确实可以当场出气。但是周国以此为名大张旗鼓地兴兵前来报复怎么办?尽管自己的斡鲁朵可以在草原上迁徙躲避周军。自太祖以来历代建立起来的城池可就保不住了,按照周主在朔州等地的做法,南边各头下军州数十年掳掠积攒下来的汉儿怕是都得要被掳掠回去。

    所以耶律贤忍得再辛苦都还是在忍着,心中一直在说服自己,这些年自己对各部族的掌控力度越来越强了,皇位越来越稳当了,而且应对周军那些火铳兵的战法也逐渐有了点眉目。再屈辱这么几年,以后即便不能南侵报复回来,那也至少可以重新回到和周国分庭抗礼的时代。

    而且随着对周军那些火铳的刺探工作深入下去,谁知道将来大辽会不会有能力仿制呢?一旦大辽的铁骑都掌握了火铳,那两军的战斗力对比可不就回到了太宗时期那么威风吗?到那个时候再去报复也不迟。

    至于眼下么……还是得继续忍辱负重,只有忍下去才能赢得时间,而自己最宝贵的就是时间。

    刺探周军的火铳奥秘需要时间。两国议和互市七年来,无数牛羊和银锭流入周国。换来了各部族的稍许安定,不过也让自己可支配的财富日益缩水。但是通过各种渠道买来了数百杆火铳,这就是胜利。尽管这些火铳据说都快要到报废的时候了。尽管配套的铳子并没有多少,但是能够武装起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