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4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显德十年的进奉使时赞在路上遭遇海风,船破倾覆,溺死者甚众,时赞仅以身免,朕实怜之。时赞归国之后可好?”

    郭炜倒是想到就问,作为天朝上国,说话时确实没有太多需要顾忌的,礼部和鸿胪寺建议的注意事项仅有寥寥数条,郭炜还不至于因为记忆力不好而去犯那些错,更不会去犯浑。

    天子的慰劳显然让高丽使者感激涕零,和占城、三佛齐使者不同,高丽使者的汉语水平非常高,在这样的场合是完全不需要通事存在的,对于皇帝的话,他们都是在第一刻就完全听懂了。

    徐熙代表整个使团又拜伏下去了:“陛下如此仁厚,几近十年尚且记得小国的一介使臣,臣等莫不感激……时赞虽然遭逢海难,却能不负使命,国王本来就不会怪罪,更何况有陛下垂恩,国王又岂敢有负君心?”

    “这样就好,这样就好啊~”郭炜轻轻颔首,欣慰地一叹,这才继续说道,“高丽国王抚有东封二十多年了吧?可真是有福之人呢……”

    郭炜在接见使者之前肯定是要稍微做一点功课的,现在的这个高丽国王王昭是王氏高丽开国者王建的孙子,后汉乾祐末年继任父职权知国事的,在大周广顺元年遣使朝贡,被太祖郭威授特进、检校太保、使持节、玄菟州都督、大义军使、高丽国王,中间几次来朝几次加官,算到现在实任高丽国王都已经有二十三年了,就是从广顺元年获得朝廷颁赐承认起算,那也有二十二年。

    王建是以军职篡位的,开国时的年龄就不会小,结果他在位就有二十六年,于任内兼并新罗、后百济,完成了半岛后三国时代的统一,趁着中原多事、契丹忙于巩固渤海与幽燕,将高丽政权稳固了下来才放心地死去。

    苦熬岁月等到继位的他儿子王武就没有那么好命,才接位没几年就挂掉了。当然,从情理上推断,王武死的时候年龄已经不会小了,倒不能算早逝,不过如果他的下几任还是这样匆匆来去的话,说不定王氏高丽早就换国号了,结果这个王昭一当就是二十多年,和他的祖父差不多。

    命长还是很有优势的……

    “承蒙陛下垂问,当道确实在位二十三年。都是托了天朝的洪福,当道习箕子之余风,抚**之旧俗,为天朝永保东裔,时时西向而拜,感恩在心,自然福寿绵长。”

    徐熙又一次拜伏称谢。今天徐熙动不动就要起身下拜,实在是受了话题的牵扯,经常不得不如此。

    郭炜抬手虚引,笑了笑说道:“东使就不必时时起身了,高丽主臣奉命唯谨,朕早就知道,如今只是平常问答,无需礼数繁冗……”

    和对方客气了一会儿,郭炜这才随口问道:“前些年朕与辽主议和,许以两国互市,在渝关等地开辟榷场,结果不仅是辽国境内的契丹人、渤海人、女真人蜂拥而至,就连远在海东的生女真都泛海来榷易,朕听说那些生女真途中还路过了贵境。然则渝关榷场为何却不见高丽商户?”

    “不敢劳陛下动问。”徐熙这一次总算是没有起身了,不过回话的时候仍然有些战战兢兢的,“敝国与那辽国多有不和,商户却是不能像生女真人那样在辽国的东京道畅行,至于泛海至登州与中国互市,以高丽民贫之状,实在并无商利可言……”

    说到这里,徐熙迟疑了片刻,终于暗自给自己鼓着劲继续说道:“外臣此番奉王命而来,既是向天朝进贡,也是向陛下请旨。”

    “请旨?却是为了何事?”

    郭炜的眉头挑了挑,没想到高丽的贡品稍微隆重这么一点,居然就是有事要求自己啊……

    “辽国自从征服渤海之后,便与敝国交恶,只是那时辽国的狼子野心尚在中国,一时无暇觊觎敝国山川,敝国才得以无恙。不意陛下奋发神威,克复幽蓟,重创辽师,迫使辽主纳款请和,那些契丹人无力向中国求索,却将贪心转向了敝国与海东……”

    徐熙鼓起勇气开了口,后面的话就越说越顺,说到底,也就是辽国已经被大周打怕了,大多数契丹贵族暂时已经不敢想南侵的事情,但是契丹人以前在中原劫掠惯了,后来又接连收取后晋、北汉的贡奉,吃中原汉人的精美产品早就成了一种习惯,突然没法抢也没处讹,契丹贵族自然是非常难受。

    当然,他们现在可以通过两国互市来享用那些中原汉人生产的产品,不过代价有些高昂,辽主又不许他们向大周贩马,那就更换不来多少货品了,于是契丹人慢慢地把视线转向了鸭绿江以南的高丽,因为高丽“地宜粳稻,风俗颇类中国”,粮食布帛什么的都有,尽管都不如中原生产的那么精美,却也聊胜于无。

    眼下辽国就是在要求高丽向他们进贡,除了绢帛之外,还要求他们贡铜,这个铜肯定不会是给契丹人吃用的了,显然是为了拿去和大周商人换取高价商品的。

    对于辽国的这种无理要求,王昭既愤怒又害怕,不想接受对方的要求,却又担心多年没有打过仗的高丽军队挡不住辽军,急切之下,就想到了向大周求助。

    !#

    

………………………………

第十八章 安全保证?

    

    第十八章  安全保证?

    郭炜静静地听着徐熙的陈述,看着对方那副痛苦的样子,还有那乞求上国主持公道的纯真眼神,心中一时百感交集。也亏得他的养气功夫早已深入骨髓,这才没有把情绪形于表面,除了双眼精光闪烁之外,脸上却始终都是不动声色。

    担任进奉使的高丽国内议侍郎徐熙,估摸着就是相当于大周中书侍郎的位置吧?总不像是六部侍郎的职位名称。看他的模样,三四十岁年富力强,这个年岁若是在中原能够爬到这个位置,那能力和人缘肯定都是没得说的,即便考虑到高丽那边风土略异,依然是贵族世袭把持政权,那这个徐熙的能力也不会差了就是——皇帝、国王只从一家选,继任者出现弱智的可能性当然比较高;贵族世袭把持朝政,那也起码是几家十几家,竞争还是蛮激烈的,一家的弱智继承人肯定会被其他家族踩下去。

    以这样的职位过来做进奉使,几个副手的职位也不低,使团的规格自然是很高的,其中体现出来的高丽国王的诚意也就不必怀疑了。不过同样的推理,以徐熙这等人的才干和政治水平,被辽国胁迫的痛苦或许有,求助大周天子的时候露出如此纯真的眼神就完全是在演戏了……

    不过这样演戏有用?别说是面对郭炜这个曾经被现代传媒业鼓捣出来的无数个影帝演技轰炸过的见习影帝了,单看明面上大周皇帝郭宗谊的履历,下过基层打过仗,那就不是宫中女子养大的继位皇帝可比的,一个小国宫廷派影帝也能糊弄得了?

    然而郭炜并不打算戳穿他。

    郭炜当然有戳穿徐熙表演的眼光和逻辑能力,但是殊无必要,这么干既违背了通常的外交礼节,也不能给郭炜带来多少智商和地位上的优越感。当然,伪装成被其感动也不可取,演技不好的话徒惹人笑,演技太好的话却又可能向对方发出错误的信号,给对方增加不切实际的幻想。

    所以郭炜就保持着平常的神情,默默地听对方讲,眼角的余光甚至还能注意到起居郎趴在一旁奋笔疾书的样子。

    这次会见,大概可以在史书上记下重重的一笔吧~

    “高丽王久慕华风,素怀明略,效忠纯之节,抚礼义之邦,辽国方才求得朕许和,却又怎敢对大周臣属生出这般狼子野心?不过……”

    郭炜听完了徐熙的讲述,首先夸赞了王昭及历代高丽国王一句,并且对辽国的无理要求表示了必要的愤怒,不过马上就说出来一句转折。

    夸赞是必要的。

    虽然高丽国王和安南那边的丁氏父子一样,都是对着朝廷一套,回到国内又另搞一套,在朝廷这里称臣称国王,在国内却是称帝建号作威作福,与后来的朝鲜王国大不相同,更不必说和一般的藩镇相比了,但是高丽毕竟不同于安南,除了极短的时间,汉唐都不曾控制过半岛的南边,那里长时间都不同于内地郡县。

    对于这样一个基本长期保持**的势力,郭炜暂时还不打算苛求其郡县化,它最终能够做到朝鲜王国对待大明的样子就不错了。

    愤怒同样是必要的。

    无论大周对高丽王国的掌控力度怎么样,它终究是大周的藩属,大周是它的上国,这一点不容置疑不容挑战。现在辽国突然冒出来要求高丽向其纳贡,虽然并没有明说还要高丽向辽国称臣,但是其实质和称臣又有多大差别?这不是想让高丽王国一仆二主么?这不是想让高丽国王一女二嫁么?如此明目张胆的撬墙脚行径,身为上国天子的郭炜怎么能忍?就算婶可忍,叔也不可忍啊!

    所以郭炜得把自己的愤怒表现出来,而且还要表现得足够充分,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

    不过……在目前周辽两国边境一片安宁祥和、两国互市贸易额蒸蒸日上、大周对辽国的经济渗透和经济控制越来越强的时候,在郭炜正准备在国内稳步推进税制改革的时候,要他抛开这些规划,放弃这些进展,为了维护高丽王国而和辽国撕破脸?这样火中取栗的事情郭炜还是不太乐意干的。

    所以郭炜只是稍微展现了一下自己该有的姿态,马上就进行了转折:“……不过,辽国四年前才在代州丧师十万,名臣宿将损伤无数,诸部只休养了四年的时间,哪里有能力真的对高丽出兵?就算辽主的亲帐损失较小,那也还要护卫辽主慑服国内,不大可能将之用于出征高丽,辽主率其亲征的可能性应该也不大……所以高丽国王不必忧心了,辽国这一次显然只是虚张声势,只要国王对朕并无二心,严词拒绝之,朕再遣使切责其逾矩,相信就无事了~”

    直接动武撕破脸肯定是不值得的,而且郭炜确信到不了那一步。

    河东的那一场大战,作为损失最小的一方,周军的战斗力恢复得最快,但是一战消耗的军资粮草也极为惊人,四年时间过去之后都只能说粗粗恢复,沿边的军储仍然不敢说完全恢复如初了,那么损失最为惨重的辽军怎么就能恢复战斗力呢?

    就算游牧部族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抢劫作战差距不大吧,就算游牧部族的战斗力恢复得比较快吧,就算游牧骑兵特别耐操吧,十万人马一朝丧尽,其中少说也有两三万的顶级精锐,还有南北院大王、南府宰相这样的重臣宿将,哪能说恢复就恢复的?就算这个耶律贤依然当得起历史的评价,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都是必须的——这是一代人成年的必要时间。

    所以郭炜真不担心辽国现在能够出动多少兵力去攻击高丽,而要是出动的兵力少了,大同江两边的山区就够他们啃的了,从大同江到临津江的高丽北面防线也不是那么好突破的,有高丽的西京(今朝鲜平壤)顶在西北端,开京(今朝鲜开城)恐怕还见不到契丹的兵锋。

    因而现在最重要的是鼓起高丽主臣的勇气来,在不作出出兵维护其安全的承诺的前提下,以足够的姿态向其展示上国的安全保证,让他们有抗拒辽国讹诈的决心和信心。

    “陛下,敝国地狭民贫、兵力微弱,却又哪里能够和上国相提并论?”徐熙却有着基本的精明,并没有受到郭炜那些姿态的迷惑,“辽国在上国天兵手下损兵折将,别说是休整四年仍然不足以捋上国的虎须,就算他们再休整十年都未必有胆!可是敝国不同啊……”

    郭炜盯了对方一眼,这一次徐熙的忧形于色倒全是真的了,大概人的确很聪明,听出来郭炜并不想动武的口风,而没有大周的武力保证,就连他都不免有些惶惑。

    郭炜突然就乐了:“高丽兵力微弱,不比我大周,这一点朕当然知道……不过高丽地狭民贫,在面对辽国讹诈的时候,却也不全是弱点吧?辽国在惨败之余,用四年时间或许能够聚起攻伐高丽的兵力来,却肯定无法将其全部用于攻伐高丽。”

    “……外臣愚钝,请陛下不吝赐教。”

    徐熙呆了片刻,或许有些琢磨出味道,也或许还没有想明白,但是他并不打算顺着上国天子的话去想了。国王交给他的使命就是来天朝求得安全保证的,没有大周明确的武力保证,他就不算是完成了使命。

    再者说来,即使辽军没有能力攻到开京来,但是只要辽军打过大同江,无论是对国王还是对他们徐家那都是失败——高丽军抵抗辽军获得大胜的可能性很低,那么国王的威望必然受损,而徐家在西京以及大同江两岸的庄园更是会严重受损,就算辽军最后被迫无奈退军而不能从高丽朝廷获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