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炜看似一点都不在意的态度,马上就让钱弘俶两人刚刚悬起来的心忽悠一下子又放下去了,这样的上下激烈动荡一点都不好受,两人只觉得胸腹之间空落落的,心里面莫名地着慌。但是要说郭炜这样的表态不好,两个人肯定是不会认可的,皇帝一点都没有强留他们的意思,那可真是分外之喜啊……胸腹之间的感觉再不好,那也是好事!
可惜郭炜的话还没有完。
“说起来,朕可真是羡慕两位卿家呢……朕亲征江南的时候,恰好经历了半个寒暑,仲夏时的江南比东京要闷热得多,朕并不喜欢,不过冬春之际的江南却是分外的明媚啊……”
郭炜意味深长地看了看两人,然后目注殿门口,似乎在遥望着南方,话却还没有停:“江南已经是那么好了,比江南更靠南上千里的泉州,在冬日里又该是何等的暖意和春意?朕曾经听定远军的儿郎们提起刺桐城的美景,着实向往得紧,还有从出使杭州的使者那里听来的咏潮词,更是让朕对中秋时候的钱塘潮神往已久,若非这些年朕一直戎马倥偬政务繁忙,还当真想在三四月间去泉州看一看满城的刺桐花,在八月间去杭州看一看钱塘潮。”
话说到这里,郭炜的意思已经是不言自明,钱弘俶和陈洪进面面相觑了半晌,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不甘,不过自己的心中却又是一派颓然。
不甘又能怎样?割据一方的日子当然好过,但是吴越和清源军这种地方也就是趁着中原丧乱的时候才能以其偏僻而独善其身,一旦中原有明主混一天下,这种自成一统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对于这一点,累代都奉中原朝廷为主的钱弘俶知道,从地方豪强上位不久的陈洪进同样知道,而眼前的这个皇帝,毫无疑问是数十年来少见的明主。
!#
………………………………
第二十四章 淑妃有喜
第二十四章 淑妃有喜
永乐二年正旦,郭炜在崇元殿接受群臣的朝贺,这是永乐年的第一个正旦,也是各地节度使到得最齐的一个正旦,看着底下热热闹闹的人群,郭炜忽然有一种不真切的感觉。
超越历史上宋朝统一成果的统一进程,就这样告一段落了?算起来可比历史上的进程快了有近十年的呢……嗯,历史上的宋朝是最后收取河东的,在此之前清源军和吴越就已经纳土了,不过前后也就是差了个一年,换到现在,郭炜相信两地主动纳土也不会太晚了。
钱弘俶、陈洪进终究是没有留在东京迎接正旦,郭炜对他们近乎于明示的讽谕给他们造成的冲击还是很大的,尽管他们在赴阙之前就已经各自有了心理准备,但是事情临头的时候,回家去和臣下商量商量消化这种冲击,那也是必然的。
对于他们动心思回家,郭炜也是不为己甚,他对自己的威势和禁军的声威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这两个人最终都是能够识时务的,所以自己在这件事情上也就没有必要表现得太过猴急了。
吴越国和清源军的纳土,郭炜相信不会晚于今年,这么算起来的话,比宋朝的统一进程是快了九年,而且还多了一个契丹的南京道,这样的成绩足以自豪。
来到这个世界将近二十四年,自己占据的这个身体也将要满二十九周岁,自己能够做到这个地步,找了个好人家是最重要的基础——如果这个身体不是郭威的长孙、郭荣的长子,有相当大的军事政治遗产可以继承,而是白手起家的话,想必自己是干不成这么多事情的。
当然,穿越者牛逼不解释。光有一个好的基础,也未必就一定能够做到现在这个程度,继位之初的断然行动以消弭内患、各种攀科技树种田、对统一步骤的周密计划部署与坚决贯彻执行……都是非穿越者而不能为的。
很多在时人眼中看起来智珠在握的过程,说穿了其实一点都不稀奇,不外乎是经历过后世造成的前瞻性,以及用大量的资源和人力造就的情报优势,除了一开始的建立机构组织和适当的提点,郭炜在其后发挥的作用其实并没有多大。
不过这种事情郭炜自己是不会去主动说穿的,让自己在时人的心目中形成特别神秘威严的形象,对于自己掌握权力和今后的政策推行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崇元殿内喜气洋洋,新年团拜会进行得正欢,看着朝臣和节度使们在那里热情地互致问候,郭炜也是非常理解的。
朝廷里面并没有太多的秘密,钱弘俶、陈洪进两人受命赴阙,然后在过了天寿节之后即匆匆返回封地,稍微敏感一些的人都知道该是吴越国和清源军向朝廷纳土的时候了。皇帝亲征平灭北汉,之后并没有在朝中的军中大肆封赏,群臣这些年来倒是都已经习惯了,不过等到吴越国和清源军都向朝廷纳土之后,那怎么也得来一次比较大规模的升赏吧?他们高兴的无非也就是这个了。
郭炜对于他们的这种追求是不在意的,这年头,吸引大家卖力的不是升官发财,难道还会是什么远大理想?高尚的理想有自己这个穿越者来把握和践行就可以了,对于手下的这些文武,显然升官发财才是通行的语言,自己需要做的就是掌控好节奏,不要弄得到时候赏无可赏,或者养出一帮子不打赏就不卖力的战场商人来。
等到吴越国和清源军都归于朝廷直辖之后,也该小小的升赏一下这些年立了不少战功的禁军将士了,还可以顺便再进行一次比较大规模的移镇,至于朝臣们嘛……三个宰相都还算年轻,而且自己对朝廷有足够的掌控力,为了施政的连续性,倒是不急着换宰相,不过新辟了那么多的领土,州县官的空缺还是有不少的,尽够给这些文官升职了。
新年团拜会在君臣的一片和谐气氛中结束,新年的假期却没有结束,群臣一个个赶着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去了,就是赴阙的节度使们也或者忙着和住在东京的家人团聚,或者邀上三五同好前去饮宴,郭炜当然也有他自己的去处。
…………
往慈寿殿转了一圈,依例向太后问安,还恰好见到了入宫看望母后的两个弟弟及王妃,兄弟几个坐下来叙了叙家常,一直等到郭熙训和郭熙让两家人告辞了,郭炜这才退出了慈寿殿,随后便吩咐步辇转向紫宸殿。
不过从玉清殿方向匆匆赶来的内侍却改变了郭炜的行程。
“陛下……陛下大喜!”
内侍的话让郭炜心中一惊,随之就是一阵欣然。周淑妃在新年前后有些身体不豫,郭炜一边叮嘱太医多多用心,一边也就不怎么去玉清殿留宿了,然则今天玉清殿的内侍跑来说这个,已经颇有经验的郭炜当然知道其中意味着什么了。
“摆驾玉清殿。”
郭炜只是淡淡地交代了一声,没得说,既然周嘉敏并不是真的生病了,而是有这样的喜事,自己肯定得第一时间赶过去看一看,哪怕是不能留宿在那里呢。
一行人来到玉清殿,就见周嘉敏已经迎出了殿门,还要跪下来迎驾,把个郭炜吓得连忙落下步辇,三步并作两步地冲到她身边,右手探前虚扶了一下,口中则是连声地说道:“爱妃不必多礼,既然太医确诊你有了身孕,那就应该好好养胎,像这样跪迎之类的就不必再做了……”
“陛下,礼不可失。”周嘉敏被郭炜的一句话说得脸庞红彤彤的,半是忸怩半是正经地说道,“臣妾可不想被人议论是恃宠而骄,君臣之仪诚不可废。”
“哪里有那么多讲究!朕怜惜的是你们有了身孕之后行动不便,哪里谈得上宠不宠骄不骄的,所有的后妃在怀孕时都可以将觐见之礼简化了,却不是为爱妃你开的特例,所以无需担心言官多嘴。”
郭炜一边伴着周嘉敏走入殿中,一边轻声地安慰着她。
大臣尤其是言官可以干涉到皇帝的后宫生活,这种规矩挺让郭炜腻歪的,可惜这种事情已经是千百年来的惯例了,而且皇帝的家事和国事也的确很难简单地区分开,所以郭炜尽管很腻歪这种事,却也没打算把自己的威望消耗在改变这种规矩的努力上。
不过郭炜确实很注意后妃们的身心健康,对于她们的怀孕生产更是相当的关注,毕竟他在这个世界上再怎么被同化,终究还是带了一点后世的影响。因为医学水平不高,婴儿死亡率相当惊人,一般的富贵人家在儿女的问题上还是采取的广种薄收的策略,更何况是皇家,不过郭炜却没有被彻底同化成这样。
宫中四五个后妃,对于郭炜来说就有些忙不过来了,心怀天下的他别说再去搞什么选秀女的勾当,就连一些比较入眼的宫女,他现在也还没有太多的心思去勾搭呢。
后妃不多,但是臣民们却都盼望着皇帝的子嗣多多益善,尤其是现在这个很有作为的皇帝,郭炜的子嗣越多,臣民们就越是放心。对于这种时代的要求,郭炜也不能太无视了,所以他既然不能满足广选秀女的要求,那么就得努力提高质量,争取每一个怀孕的后妃都能顺利生产,让每个子女都健康茁壮地成长,以此来满足臣民们的期待。
当然,周嘉敏方才的话也就是说说而已,郭炜对她那么关爱,她现在陶醉还来不及呢,哪里会当真怕人说自己恃宠而骄?在郭炜伴着她走入殿中的时候,她的半个身子差不多就已经软到了郭炜的怀中,日间听到太医诊断结果之后的喜悦和羞涩仍然氤氲在心头。
和皇后、贵妃不敢比,但是和她同日入宫的李婕妤都在三年前产下一子,周嘉敏其实心里面一直都挺着急的。既然皇后、贵妃和婕妤她们都能够生育子女,那么就说明皇帝本人在这方面是毫无问题的,而自己都要满二十周岁了,皇帝在玉清殿留宿的时日还特别多,可是自己的肚子却一直不见动静,周嘉敏确实是没法不急。
现在好了,太医的确诊证明了自己在这方面也没有问题,那么三年多来屡屡承受恩泽却不能怀孕,就只能说纯粹是运气作怪了。事实证明自己并没有白受恩宠,当真是皇天不负。
喜气盈盈地陪着郭炜进了寝殿,和郭炜喁喁私语了许久,一直到郭炜起身告辞,周嘉敏这才发觉自己有了身孕却也不全然是好事——皇帝对自己的宠爱的确依然如故,不过正因为皇帝宠爱怜惜着她,结果就肯定不能在玉清殿留宿了。
目送着郭炜从玉清殿离去,很明显转往了紫宸殿,周嘉敏一时间心中百转千回。自己终究是如愿以偿了,不过这几年里面和皇帝好得蜜里调油的生活却也因此而告一段落,皇帝再一次留宿玉清殿恐怕得等到一年之后了……
……
………………………………
第二十五章 杭州的正旦
第二十五章 杭州的正旦
和东京的喜庆热烈比起来,杭州的新年正旦就复杂得多了。
吴越国王钱弘俶年前受天子所召,前往东京助祭并且贺天寿节,之后和三年前一样得以顺利回国,国中文武都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不过钱弘俶自从回到杭州之后一直都愁眉不展心情郁郁,却也让属下费了不少心思去琢磨其中的要领,各自都有一些揣测。
结果到了永乐二年的正旦,钱弘俶趁着正旦朝贺的日子,将手下重臣和回杭州述职的几个节度使召集在一起,和他们慎重地商议向朝廷纳土,这才让众人如梦方醒。
“众卿,此事该当如何决断,还望众卿给孤详参。”
将自己在东京的经历和天子对自己的讽谕都细细地讲了一遍,钱弘俶最后期待地看着府衙内的一群文武。
通儒院学士、知政事崔仁冀抬头看了看坐在府衙上首偏东位置的钱弘俶,心中有些感叹。这个主公,在上座议事之初就把座位摆到了东偏,理由是“西北乃神京所在,天威不违颜咫尺,自己不敢宁居”,对朝廷摆足了恭顺的架势,而且上朝也不叫上朝,朝贺也不叫朝贺,总之始终谨守吴越国王和一方节度使的本分,但是在朝廷明显表露出欲收吴越的态度时,他仍然不免抵触犹豫起来。
心中微微一叹,崔仁冀开口说道:“陛下天资英武所向无敌,大王以吴越之地奉于朝廷,诚保族全名之上策也。”
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天资英武,这也没个切实的标准,不过王师的所向无敌则是有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任何心存幻想的割据势力在王师面前全都冰消瓦解,崔仁冀显然并不认为以吴越一隅能够做得更好。
王师的厉害,作为必须关心时事的知政事崔仁冀是熟知的。且不说皇帝亲征的那几仗,如北伐幽蓟、南征唐国、收取河东,都是怎样的进军凌厉和战果辉煌,即便是以部分禁军加上州郡兵组成的偏师攻击西蜀和岭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