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质的讣闻,说骇愕倒是完全的实话实说。而范质和王朴也的确是他的股肱之臣,不说对郭炜的战略决策产生重大的影响吧,起码在日常的朝廷政务方面是很让他省心省力的,事务性的事情都不必劳烦郭炜操心,让他在掌控朝堂之余还能考虑大量的战略性工作,并且一点都不耽误他的宫廷生活。
这样两个人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亡故,即使还有两个次相与枢密副使分担政务,却还是让郭炜一下子忙碌了起来。
郭炜显然并不喜欢这种忙碌,他是很在乎自己的权力,也的确是在尽心竭力地抓权,但是他并不想为了这个目的而让自己宵衣旰食,像朱元璋那样勤勉得将朝政当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可是万万不行的。
那就要尽快地任命首相和枢密使,毕竟次相和枢密副使的职权比宰相、枢密使的职权小了许多,尚不能全面地辅弼郭炜。
然而滋德殿却在郭炜说完话之后突然陷入了一阵短暂的沉寂,在场的两个次相、枢密副使和几个尚书、判三司一时间都没有说话,向来喜欢第一个发言的范质不在了,偶尔作为第一个发言的王朴也不在了,这些人还没有习惯成为首先说话的那一个。
“故司徒、同平章事、弘文馆大学士、萧国公范质宜赠中书令,给谥。”
还是王溥打破了这种沉寂,不过他也没有贸然说出自己对人事安排的意见,更不曾发挥第一个发言的人引领主题的作用,而是将自己的发言内容完全局限在自己兼管的礼部事务上面去了。
对于王溥的这个意见,郭炜只是略略一点头,这个安排并没有对范质额外加等,差不多就是惯例的水平了,他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对于有国公封爵的范质来说,给一个美谥应该能备极哀荣了,更何况还有赠中书令。
但这并不是眼下的重点啊……
郭炜还在人群当中寻找踊跃发言者,然后就满意地听到了王著的声音。
“中书骤然损失两名重臣,臣以为应当迅速将吏部侍郎、知成都府吕胤和兵部侍郎、知朗州薛居正召回,以即使弥补缺额,至于枢密使一职还照旧就是了。”
当初给一个职位推荐了两个人选的时候,王著肯定是不会想到有今天的,原先只是为了让郭炜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现在这两个人却是真的都要被召回来了。不过王著没有说出进补相位的人,对于具体的人事安排,他相信皇帝自有主张,作为他来说,举荐合适的人选以备皇帝安排就可以了。
郭炜点了点头:“嗯,上一次成象提及二人,众卿均无异议。只不过当日是从两个人当中择一人召入朝中叙补,如今却是要把两个人一起召回来了。朕有意让吕胤出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薛居正任工部尚书,守则任枢密使,宣徽南院使、度支部尚书王赞升任枢密副使,宣徽北院使判三司张崇训升任宣徽南院使、度支部尚书,知昇州赵玭入朝任左监门卫大将军、宣徽北院使判三司。”
郭炜的这些安排当中,调了三个人进京,给两个人挪了位置,却没有直接说首相的安排,只是从他预定给吕胤的位置是直接顶掉王著这个情况来看,郭炜心目中的下一个首相显然就是王著了。
“陛下意欲调入三位知州,之前只是安排了两个朝官出知地方,不知陛下对此有何裁断?”
关于相位的安排张昭是插不上话的,不过对知州(知府)的安排上他却是相当的尽职尽责,虽然即使没有郭炜的提名安排他也可以让吏部根据铨叙决定调任升迁的人选,但是先看一看皇帝的意思总是不会错的。
好在郭炜早先对这些人事已经做过足够的调查和考虑了,即使在仓促之间又多了范质病故这个变化,倒也没有让郭炜太措手不及。
“成都府、朗州和昇州的三处官缺,吏部自可根据铨叙迁补,朕前一次准备安排翰林学士承旨卢多逊和兵部职方员外郎吕端出知地方,吏部将此二人纳入一体考虑便是。至于还有一处缺员么……岭南之战进展还算顺利,朕确信全面获胜已经为时不远了,届时两路随军转运使交卸了行营转运之任,还要论功升赏,自然也可以纳入各处知州的一体安排。”
对于辛仲甫和宋琪这两个人,郭炜还是觉得他们在目前更适合到地方上去工作。这两人之前都只担任过幕府随员,很缺乏地方主官的履历,就这样直接调入了朝中只能作为一种过渡,还是得等到他们在州郡处理政务的水平能力尽显,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政务经验之后,才是他们进入中枢担任更重要职权的时候。
见张昭张嘴又要提问,郭炜马上接着说了下去:“诚然岭南之战尚未结束,两路随军转运使仍然无法交卸行营转运之任履新,不过各地州郡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有些州郡却也未必是须臾离不得知州的,有地方属吏处理政务,知州稍晚几个月任命应该也无大碍。吏部在考虑各地知州迁转的时候,定好昇州、成都府、朗州和广州的缺员,再将卢多逊、吕端、辛仲甫和宋琪四人纳入统一调配之中就可以了。”
对于张昭想要说什么,郭炜当然是心中有数的,岭南之战的胜利再怎么有保证,也不可能让朝中这边在尚未尘埃落定的时候就安排官员过去,也不可能现在就把正在担负转运重任的辛仲甫和宋琪调走。不过各地州郡显然不会都像成都府、昇州、朗州那么重要,有些地方几个月没有知州也尽可以过得下去,所以郭炜相信吏部是可以安排好这种时间差的。
…………
显德十四年的十二月初五,郭炜下诏,任命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王著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弘文馆大学士,枢密副使李崇矩为枢密使,宣徽南院使、度支部尚书王赞为枢密副使,左监门卫上将军、宣徽北院使判三司张崇训为宣徽南院使、度支部尚书。
另外,即日分遣使者急赴成都府、朗州和昇州,召吏部侍郎、知成都府吕胤和兵部侍郎、知朗州薛居正以及知昇州兼水陆计度转运事赵玭入朝,吕胤将升任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薛居正升任工部尚书,赵玭升任左监门卫大将军、宣徽北院使判三司。
同时,翰林学士承旨卢多逊和兵部职方员外郎吕端及左拾遗、知制诰李穆出知地方,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扈蒙任翰林学士承旨,右补阙、知棣州窦偁入朝任兵部职方员外郎。
而在吏部的详细任命中,知梓州冯瓒转知成都府,卢多逊知昇州兼水陆计度转运事,吕端知朗州,李穆知梓州。
。。。
更多到,地址
………………………………
第十七章 岭南战果
第十七章岭南战果
“岭南道行营大军于显德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进抵番禺城下,二十三日岭南伪主出城降于军门,大军于即日入城,然府库已为伪主付之一炬。(。赢q币,)现岭南伪主刘鋹及龚澄枢、李托、薛崇誉与宗室文武九十七人业已成擒,同縻于龙德宫;斩其宦官五百余人。岭南六十州二百一十四县共计民户十六万九千三百一十七户,账册图籍均已封存……”
广政殿中,来自岭南道行营的殿直靳承勋正在向郭炜作着军情汇报,此时已经是显德十四年的十二月初十了,京师几个重臣的亡故无疑让这个喜讯不再那么激动人心,何况郭炜对胜利早就是成竹在胸,不过该听的汇报还是要听的。
其实靳承勋汇报的这些东西,放在郭炜面前的奏章中都已经写得清清楚楚的了,不过郭炜还是更愿意听一听从第一线回来的军人直接汇报。
这个靳承勋是典型的低级军官子弟,其父是兼并湖湘时的侍卫亲军虎捷右厢第四军第四指挥的指挥使靳彦朗,在澧水之战中阵亡,是收取荆南和武平军的那场战争当中阵亡的最高级军官。战后阵殁军官的子弟三十多人都被补为殿直,并且入武学进修,时年十四岁的靳承勋就在其中。
四年时间过去了,当时的遗孤现在已经成人,从武学结业之后正好赶上了征伐南汉这一战,作为实习军官被曹彬带去岭南道行营,现在被曹彬遣来京师报信,多半是这人在战场上表现不俗吧,所以曹彬让他在皇帝面前有个露脸的机会。
郭炜当然不可能把这样一个普通殿直的履历记得这么清楚,哪怕他是烈士遗孤,哪怕他还是武学中的佼佼者,只不过是在靳承勋进殿汇报之前,他的履历就已经被人放到了郭炜的案头。
曹彬让人过来露脸,郭炜也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他也不会完全无视了这一点,所以把靳承勋的履历找来就是很正常的了。
目前看来还不错,小小年纪不光是在武学学业有成,在前线能够立功,就是在皇帝面前都还能保持如此镇定,算是有了成材的基础吧。郭炜一时间就顾着评判站在面前的少年了,对于南汉最后的结局倒是不甚关心,不过他的确有足够的理由关心靳承勋更甚于南汉的命运,因为郭炜相信从他下命令执行南征计划的那一刻开始,南汉的命运其实就已经注定了,而靳承勋这种代表禁军未来的年轻人才是需要他投入关注的。
“嗯,除了在马迳那里吃过一次小亏之外,这一战总体上是进展非常顺利的……嗯?战报后面为何不见慕容英武的名字?”
稍微走神了一小会儿,郭炜才发现靳承勋已经汇报完了,而他竟然因为走神没有听全,这时候却是作不出什么指示,又不便让对方再说一遍,于是拿过案几上的奏章快速浏览了起来。
这么粗粗地一翻,郭炜嘴上同时信口表扬着岭南道行营,却突然感觉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慕容英武这个小强屡屡从他的手指缝中间滑了出去,并且不断地冒出头来恶心自己,以前还没有察觉这个碍眼的家伙存在的时候也就罢了,自从吴越一战定远军和伏波旅在这厮手上小吃了一亏之后,郭炜可是一直都想把丫给收了。
但是郭炜自己领着禁军亲征南唐,一路斩将歼敌,最后包围金陵迫使唐国主李弘冀投降,灭国之战在他也就是翻翻手掌的事情,却没能一举把那个小强给网进去,居然让他穿透封锁线一路跑到南汉去了。
这事折面子倒是小,毕竟郭炜虽然命令了属下对逃亡的慕容英武严加盘查,却也不是太大张旗鼓的,所以慕容英武成功地逃跑了也不算很伤面子,问题是这人真的是能够自己添麻烦啊……像岭南道行营大军这一次在马迳吃的那个亏,可不就是因为慕容英武么!
这个小强跑到哪里,哪里就会有大杀器扩散,这就是郭炜最难以容忍的事情了,毕竟他除了具备一点历史的先见这种优势之外,可还指望着靠大杀器吃饭呢,怎么能够让其他势力有仿效自己的机会,即使这种仿效比较低级,比较拙劣。
所以郭炜在指令运筹司制定南征的具体计划的时候,还特意考虑了一下切断慕容英武外逃道路的方法,虽然还不算是在军中明确宣布了吧,但是岭南道行营的中高级军官差不多都应该是心中有数的——这一次南征除了灭亡南汉之外,击毙或者俘获慕容英武也是一个硬指标。
然而岭南之战的最终战报上面,却根本就没有涉及慕容英武下落的文字!
这人逃到了南汉,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不说之前郭炜遣使向刘鋹索要这个战犯的时候,对方是拒绝了郭炜的要求,而不是矢口否认南汉有此人,就是马迳一战的种种迹象和相关人员的供述都能够确证,慕容英武的确就在南汉,而且已经得到了刘鋹的重用。
但是在马迳被岭南道行营大军攻下来之后,那个慕容英武却完全不知所踪了。
虽然在南汉灭亡之后,慕容英武即使能够跑掉,基本上也可以说是走投无路了,但是郭炜仍然很不希望这种事情的发生。这个对大周、对郭家满怀着切齿仇恨的人,谁知道在成功逃生之后还会采取什么手段来向自己报复啊……或许在上一次脑袋发昏不去契丹反而南逃之后,这一次却又智商无下限地转而北逃呢?又或许特别没下限地跑交州(今越南北部)去呢?就算是流落到南洋,只要他掌握着在南唐和南汉行之有效的火器技术,那都是一个祸害呀……
“慕容英武?陛下是问那个岭南伪命内中尉、知军器监事么?那人多半已经死了,只是曹帅对此难以确认,这才没有在奏章之中写明。”
靳承勋却似乎对这个情况很清楚,郭炜只是在那里一问,他马上就答了上来。
“多半已经死了?但是难以确认?”郭炜闻言不由得皱了皱眉头,“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且细细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