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一起向南压了过去。

    南面南汉军的阵地上已经是满目疮痍,兵器甲仗散落了一地,前面一堆大象的尸骸和摔死摔伤的南汉军士卒,后边则是零零落落被数百头大象践踏而死的南汉军士卒散处在残破的旌旗之间。

    更远处,败逃的南汉军士卒跑了个漫山遍野,除了西边的始兴江没有人去,南边的官道上挤满了人,东南面的莲花峰都不乏人钻山入林,全歼敌军显然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不过这样的敌军肯定也是无法再收拢的。

    至于那上千头曾经威风凛凛的大象,这时候早就跑没影了。

    中军的鼓声不疾不徐,周军的步阵还是不紧不慢地缓步向南推进,并不因为敌军的溃散而撒丫子狂追,只有原先在后阵待命的几队州郡兵的马军越阵而出,远远地吊着南汉军的主将大旗追了下去。

    …………

    李承渥打马狂奔,为了给坐骑减轻负担,他的甲胄和兵器全都扔了个干净,就这样他还是不时地回头张望,一脸的张皇失措。能够将自己的象阵打崩的周军固然可怕,却也不会让他逃得如此不顾一切,毕竟周军出来和他对垒的都是步阵,但是那些失去控制回头胡乱践踏的大象才真正可怕,即使他这样奔逃,象群也逐渐跑散了,紧追在他身后的大象却还有十几头,天知道会不会撞到他、踩到他。

    在他侧后方的那个身材魁梧的掌旗官倒硬是要得,大纛依然在他手中高高飘扬,给慌不择路的败军指引着逃跑的方向,身上的甲胄也还齐全得很,只是他身下的马儿却已经累得直喷白气了。

    不过除了掌旗官和两三个亲兵之外,竟然就再也没有人跟着他李承渥跑了!哪怕掌旗官手中的大纛如此鲜明,在天地间高高矗立。只是看到紧随在身后百步左右的那十几头大象,李承渥就只好叹口气转头继续催马了,有这样十几头失去控制的大象,再怎么紧跟的队伍都会被驱散的。

    …………

    韶州城的南门城楼上,韶州刺史辛延偓和监军谏议大夫卿文远并肩站在栏杆前,正在向南远眺。

    “看南边尘头大起的样子,似乎是援军出动了象兵,而且步军少说也有四五万人的光景,韶州有救了!”

    …………

    “不对头啊……怎么尘头转向南面了?象兵与步军混在了一起,队形还越来越乱了……就这样撤军了?不会败得这么快吧!”

    “……北面也有尘头,大概也就是一万多步军,顶多还有小股的马军,这样的周军怎么就能够获胜?!”

    随着辛延偓及其属下的观察和猜测,不光是辛延偓的眉头越皱越紧,卿文远脸上的神色也是由喜转忧,心头越来越沉重。越过大庾岭的周军左右不过是两三万人,怎么就会如此犀利呢?

    “报!北军自营中倾巢而出,正在猛攻东城!”

    一个传令兵跌跌撞撞地冲上了城楼,那带着哭腔的嘶喊让辛延偓只感到一阵头晕目眩。

    “不好了!南边过来了大股的敌军!”

    城楼上的一行人正转头注目着那个传令兵,还没有从东城被猛攻的打击中缓过气来,一个指挥使又指着南面声嘶力竭地喊了起来。

    “我军休矣……”

    辛延偓看着从南边越来越近的那支军队,人数一眼扫过去大概也就是一万上下,但是旌旗林立衣甲鲜明,竟然不像是刚刚才打完一场恶仗的军队,当下不由得眼前一黑,身子就这么向后栽倒。

    …………

    显德十四年的九月十四日,曹彬率韶州道行营大军于莲花峰下大败岭南伪命韶州应援使李承渥,五万南汉军溃散无遗,李承渥仅以身免。

    同日,王廷义强攻韶州东城,曹彬率军回攻南城,半日即下。

………………………………

第二十九章 急攻贺州

    

    显德十四年的九月十四日午时,贺州城内外一片安谧,何继筠已经从南乡镇战场赶回了大营,只不过周军还在等待着贺州城守军的决定,所以并未对贺州城发起强攻。而且出击南乡镇的一万多人也还没有返回,此时围城的只不过一万多州郡兵加上一两万民夫凑数而已。

    至于贺州城的守军,原先就已经被周军打得不敢冒头,龚澄枢奉旨宣谕之后就立即溜之大吉更是让全城上下怨声载道,更没有什么人肯主动出城挑战,周军不来扑城他们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更何况此时贺州城的主要守将都集中到了府衙。''

    “诸位,北军送过来的东西都已经看过了,现在有何打算?”

    贺州刺史陈守忠淡淡地说道。

    自从龚澄枢在临敌之际飞速逃离之后,陈守忠就一直是在尽力撑持而已,城内军心摇动让他对长期坚守甚至挫败周军已经不抱什么期望了,他唯一能够期待的就是从兴王府过来的援军罢了。

    然而周军今早送进城来的东西,让陈守忠对援军的热切期待一下子就凉了一大截——一个装着贺州应援使伍彦柔首级的木盒,几面浸满血污的残破旌旗,还有一封周军主将的劝降信。

    五万援军这么快就全军覆没了,陈守忠实在是有一点难以置信,那可是皇帝许诺的五万援军!是龚澄枢在他面前反复证明和保证过的!而周军一共才两三万人而已,就算这几天城外的营寨里面都是用民夫充数来恐吓限制自己的行动,那能够用于打援的军队顶天也就是两三万,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全歼了五万援军?

    别说是五万援军了,就是五万头猪都杀不了这么快的吧?

    但是贺州应援军的旌旗应该不假,伍彦柔的首级更是真真的。陈守忠和伍彦柔在军中是共过事的,伍彦柔的首级他不可能会认错,而皇帝之前的宣谕和龚澄枢对他的打气安慰都说得很清楚,贺州应援使的确就是伍彦柔。

    现在援军主将的首级就摆在了面前,援军的旌旗更是以鲜明的战场痕迹摆在了面前,陈守忠再怎么不愿意相信,他的心中也不得不承认,至少这一路援军他是不必再去指望了。

    不过要他就此向北朝俯首称臣,陈守忠一时之间却还是做不到的。这一路的援军虽然是失败了,但是兴王府还有足够的兵力,贺州西北面的桂州还有老将潘崇彻,他接替吴怀恩的桂州管内招讨使一职,在桂州经营着一支大军,此时绝不会袖手旁观的,所以贺州城远没有到绝望的时候。

    当然,在强敌围攻之下守城,需要上下齐心,周军既然公开送信劝降,那么援军覆灭的消息就肯定是瞒不住属下的,所以陈守忠干脆就召集主要将领一起来商议对策了。

    如果大家在看到了援军覆灭的充足证据之后仍然坚持固守不降,那自然是最好的,上下一心众志成城,陈守忠不敢说把贺州城继续坚守多久,至少再守一两个月等待兴王府再组援军与潘崇彻大军合击还是有希望的。

    如果大家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低头,多数人都放弃了坚守的打算,那么陈守忠当然也不能拿自己的人头给这些人当作投名状,要向周军投降那也得是大家一起,还是由他领头。

    “真的是伍将军的首级!真的是贺州应援军的旌旗!这才过去几天的时间啊……五万援军就这么没了……我们贺州到底还能够守得住多久?”

    这个指挥使同样是认识伍彦柔的,以他对伍彦柔领军作战能力的认识,对上一次皇帝许诺的五万援军的期待,这样的打击真的是非常强烈,虽然他还没有直接说出接受周军劝降的话来,其原先坚守城池的意志显然已经崩溃了。

    “五万援军如此迅速覆灭,确实令人震惊,不过援军肯定是与北军野战败了的,而且多半还是中了北军的埋伏之类计策,与我军的守城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贺州城城防尚算坚固,兴王府驻军仍然充裕,陛下仍然可以向贺州续派援军,何况桂州的潘招讨使也会领军向东南,贺州解围仍存希望,就此降敌似有不妥。”

    这个指挥使考虑的事情和陈守忠不愿意马上投降的理由倒是差不多的。投降,终究不是武人可以轻松选择的选项,但凡有一丝希望,没有谁是多么喜欢投降的,而他们对南汉朝廷、对潘崇彻、对贺州城防无疑还抱有相当的信心。

    “是啊,在座的都是家在兴王府之人,只是恰逢轮戍贺州而已,若是不能力敌为北军所擒也就罢了,这主动开城降敌,朝廷归罪于你我家人怎么办?”

    这个指挥使才算是说出了众人的顾虑。大伙儿的家眷可都还在兴王府呢,都是掌握在南汉朝廷手里面,要说朝廷再也派不出援军来的可能性有,潘崇彻同样打不过周军的可能性还很大,贺州城也未必能够守得住多久,但是众人失利被俘是一回事,援军一覆灭就主动献城投降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两种情况下家眷的待遇肯定是大不相同的。

    …………

    “大帅,敌将的首级和大帅的劝降信都已经送进城去大半天了,城中既没有开门出降,又没有驱逐使者,末将以为守将心中已生降意,只是尚存几分侥幸,还在指望着番禺那边继续有援军过来。值其军心不定首鼠两端之际,我军合当急击之,以断其侥幸,促其早降,而且说不定趁着守军军心混乱之际就一举破城了。”

    入城劝降的使者迟迟都没有出城,城中也一直都没有什么动静,贺州道行营的将领们也忍不住了。不过何继筠一向统军严厉得很,在众将面前相当威严,此时他还安坐在大帐内静静地等待着城内的回音,就连副都部署王继勋都不便出头请战,于是众人就撺掇了潭州衙内都指挥使何承矩出面。

    何承矩虽然是何继筠的儿子,此时代表众将出面向父帅请战,却也是一副公事公办的口气和神态。

    何继筠平静地注视着刚刚二十出头的儿子,目光既不严厉也不温和,说话的语气也是淡淡的:“哦!在你看来,此时急攻比等候敌军开城投降更为有利?”

    “大帅,守军眼下是首鼠两端,因为援军迅速覆灭的事,其心中已生怯意,却又尚存几分侥幸。不过看使者入城大半天都没有消息,敌军这一次却是不会出降了,他们要降的话,在见到伍彦柔的首级之后就应该拿定主意了,此时还没有回音,多半是他们自以为贺州坚城可恃,所以敌军是不会出降的了。此时正应该趁敌军军心混乱之际发起急攻,时间拖得越久,他们的军心就会更为巩固,破城就更加不易了。”

    面对父帅的考问,何承矩倒是一点也不怵,这些话当然未必都是他自己想到的,毕竟是众将一起撺掇他出面,肯定是群策群力了一番,不过何承矩对眼前局势的思考和众人也是一致的。

    “嗯,急攻更为有利……只是现在午时已过,今天就只剩下三个时辰可用,此时攻城还来得及么?”

    何继筠当然知道儿子的背后还有一大帮将领,他只不过是代表众人出面而已,然而现在站在他面前的就只有儿子一个人,此时倒是不妨趁机考校一下儿子。

    “大帅,援军一战覆灭的消息刚刚传入城内,城内的敌军此时肯定是群情汹汹军心不定,有三个时辰的急攻,完全有可能在今日破城!末将愿意领军扑城。”

    面对父帅的考校,何承矩信心满满地请战。

    “好!既然众将皆有此意,那就全军立即向贺州城发起急攻,以战促降!”

    部下都有这样强烈的求战**和蓬勃的士气,何继筠又有什么不满意的?城内的敌将都已经拖延了大半天没有回音,确实是不太可能主动投降了,正像何承矩说的那样,时间再拖下去,守军的士气就会从这一次援军覆灭的冲击下逐渐恢复过来了,不如尽早发起急攻,将守军的士气迅速摧垮。

    …………

    “北军又要干什么?”

    城外骤然响起的密集号角声和鼓声让陈守忠的心猛地一跳,虽然知道在座的诸将也不可能了解情况,他却还是不由自主地问了出来。

    不过陈守忠的疑问并没有持续多久,几乎就是在几息之后,一个传令兵从府衙外面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报!北军突然大举攻城!”

    “什么?!”

    在座的众将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间都是大惊失色,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了。

    周军的主帅写了劝降信进来,有一举歼灭五万援军的战绩为依仗,那不是应该慢慢地等着自己这边议定了之后出降么?怎么才给了半天时间考虑,没有收到答复就断然攻城了?那么这封劝降信岂不是比最后通牒还要最后通牒?

………………………………

第三十章 再下贺州向贺江

    

    贺州城北门。

    周军阵中的鼓点连成了一片,根本就听不出一点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