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周嘉敏有些思想转变的迹象,郭炜当然要加强教育说服工作。
周嘉敏却是有些将信将疑:“哦?”
“淑妃不信的话,且听朕与你细细说来……譬如那个写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的人,论作诗弹琴绘画当然是绝顶之辈,但是此种人放到朕的面前,朕也是万万不敢让他执掌军旅的,枢密院和政事堂更是不予考虑;李太白有诗仙之名,诗作风格遒劲,想象力天马行空,并且终生以怀才不遇为憾,朕驾幸江南的时候都曾经到他墓前祭扫,但是这种人朕也是不会用在朝堂的,哪怕他以‘东山谢安石’自诩,最多是让他做一个知制诰而已……”
郭炜连着提了大唐的两个著名诗人,却是让周嘉敏无话可说。
确实,李白的诗名就不用提了,那在千古之下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但是从他投李璘一事来看,在政治方面与谢安的差距简直不可以道里计;王维的诗、画、琴等都是第一流的,但是他对卫青和李广的评价肯定是有很大问题的,在这一点上周嘉敏确实宁愿相信屡战屡胜的郭炜。
见周嘉敏微微点头,郭炜说得更起劲了:“至于说天子,隋炀帝杨广领军灭陈之后,并不以军功自伐,反倒是自诩比文章也该是他来做天子,结果确实如何?就是以淑妃成长的江南来说,李昪与李景相比,谁的文才更出众?那又是谁的国主做得更称职?就是同一辈的李弘冀与李从嘉,谁的文才更出众?谁更适合做国主?”
“……陛下见识高妙,臣妾心悦诚服。”
郭炜提起的这几个人,杨广虽然隔得远了,那名声却是一直传布了下来,尤其是南唐以扬州为东都,那就是杨广当年巡幸的江都,他的事迹肯定是流传甚广的,周嘉敏都是听说过了;而南唐先后的三个君主和李从嘉,周嘉敏更是熟悉得很。
杨广的文才确实不错,就连周嘉敏这种数百年后的女子都知道,而杨广做皇帝的失败,那更是家喻户晓。
至于南唐李家的祖孙四人,周嘉敏固然不方便评论得太直接,但是郭炜提出来对比的事项过于分明了,她都完全不必犹豫就已经有答案了。
“李弘冀虽然败给了朕,却不是因为他无能,与西蜀孟氏、荆南高氏、武平周氏相比,他已经是相当的不错了,在朕手下做一个节度使那也是绰绰有余的;而李从嘉么……实在只是一个翰林学士之才耳~”
郭炜在结束关于治国理政与文才的关系这个话题的时候,还是忘不了在言谈之间踩一下李从嘉,周嘉敏的心中对自己诗词文章方面的少许遗憾,除了在正面为自己辩解之外,把对她影响颇大的李从嘉踩上一踩肯定是不会错的。
不过……郭炜只能承认自己无暇分心于诗词文章,自己没有这种才能的话那是坚决不能承认的。
“就是要作诗,朕也不是不能作的,只是诗词文章须有感而发,如此方能言之有物,而不至于堕入矫揉造作无病***的境地。而且朕确实没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捷才,心中念念的又是一统天下和治国安邦,所以对眼前的雪景确实吟不出好诗来,不过朕月前与钱王多次会晤,其间说起钱塘大潮,听钱王说得雄壮,朕后来倒是填过一阕《酒泉子》……”
文抄公就文抄公吧,男人在女人面前是一定不能承认自己不行的,哪怕违背自己小小的准则抄一点也是顾不得了。这一次抄一点,隔个一两年再抄一点,有天子分工这块挡箭牌,差不多就可以让周嘉敏满意了吧……她要是满意了,我也就满意了嘛~
周嘉敏这回却是谨慎了许多:“陛下填的词,臣妾真的想听呢,只是别又来几句有趣的话逗弄臣妾了。”
说到这里,她不由得抿嘴轻笑。
“嗯,这回朕可是认真的了,再不同方才那般的玩笑,淑妃听好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词其实在周嘉敏的欣赏水平来看也就是处在一二流之间,但是郭炜前面的打油诗和现在的这首词反差实在太大了一点,这词一出却是让周嘉敏一愣,眼中渐渐地放光。
“钱塘大潮果真有这般声势?如此声势之中居然还有弄潮儿敢于出没?臣妾还真是想去亲眼看一看呢……”
………………………………
第二十八章 承诺
第二十八章 承诺
周嘉敏的反应果然是一如郭炜所料,虽然他抄袭的这首词还算不上第一流,但是有了前边那首打油诗的铺垫,先抑后扬之下,收效却是颇佳,看样子她一直耿耿于怀的那一丝缺憾差不多已经补齐了。
宠幸她的皇帝虽然是日理万机,却仍然愿意为了她而挤出时间来填词作乐,夫复何求?即便是水平及不上姐夫吧,那也不算差了。
只不过她想要去亲眼看一看钱塘大潮的愿望,恐怕就是不容易实现的了。不比郭炜穿越之前的世界,现在可没有那么发达的交通工具,哪怕是官宦显贵之家,出一趟远门也是颇为不易的,而周嘉敏现在作为淑妃,更是不能轻易出宫,想要去吴越一带游玩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当然,如果郭炜巡幸东南,那倒是有可能选择中秋附近去看一看钱塘大潮的,那时候带上几个妃子随行还不是很难。只是这种行动在眼下却是完全不现实的,慢说吴越国尚未纳土,就是吴越国纳土了,郭炜需要处理的事情还是太多,巡幸……尤其是巡幸并非战略重点的东南,是很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
可惜这个时代没有电影和电视,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端坐电脑前游遍天南海北的宅男生活完全不存在物质基础,不是自己跑过去一趟,那就根本看不到实景。至于说用攀科技树的办法攀到电影、电视出来,郭炜还没有那么狂妄,中间缺少了太多的科技环节,他知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是别想看到的。
不过正因为不是亲临就无法领略实景和氛围,周嘉敏此时倒是对郭炜的想象力佩服起来了——不是因为他念的这首词怎么高妙,而是因为就她所知,郭炜是根本没有去过钱塘江一带的。
没有去过那地方,只是听着他人的描述,却能够用几句词就把当时当地的情状描摹出来,而且描摹得确实是栩栩如生,这分功力可不算差了。
周嘉敏当然不知道郭炜只是做了一下文抄公,也不知道郭炜在穿越之前是去看过钱塘大潮的,更不知道七八十年之后的某个人可以仅仅凭着一幅画,就把洞庭湖和岳阳楼写得天下闻名。
和范夫子相比起来,郭炜还差得很远呐!
不知道这一切的周嘉敏很满意、很幸福,靠在郭炜的身边,环视着变成了一片白茫茫原野的金明池,还有池边隐约可见的亭台楼阁,想着郭炜为了陪伴她而专门腾出一天时间来不处理朝政,想着郭炜为了她而稍微用心于诗词,那幸福感简直要打心里面满溢出来。
拢着周嘉敏的肩背,郭炜想着的却是另一个时空的事情……
眼前的金明池,可真像冬季变成了滑冰场的北海啊,只是此时的金明池是皇家专属,没有北海的滑冰场那么热闹。当年就是在北海的滑冰场第一次碰到后来的老婆,生长于江南的女孩一方面因为生疏而在冰面上笨拙娇怯,一方面又因为新奇而充满了热情,郭炜能够顺利地结识她,乃至于最后成功地将她拐骗到东北的海滨城市,那一手帅气的冰上功夫可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真想重温一下在广阔的冰面上滑翔的感觉啊……
复制出冰鞋倒是不难,工业时代里面自我夸耀的手工皮鞋,能够手工得胜过了现在的手工?或许因为制革工艺与各种材料工艺的差距,皮靴做不到那样的轻便结实,也没有因为人体工学的应用而实现的舒适度,但是御用物品的不计成本,最后的产品总不会差了;冰刀所需的优质不锈钢确实造不出来,也很难将冰刀的造型设计得完善合理,不过冰刀的基本原理郭炜是懂的,不计成本地用坩埚工具钢还是搞得出来的吧,就是在使用寿命上会短很多。
其实更大的困难是在于冰面的成型吧。
首先一个,东京比北平府靠南了许多,金明池的这层冰面可就不见得有那么结实了,而且当初自己去的那些个滑冰场都是冬天抽干了水之后重新喷水冻起来的,可不是水面上的一层冰。
再说了,天知道现在的气候相比于那时候是更冷还是更热啊……别听公知舆论老是讲什么温室效应、气候变暖,甚至还有“人类碳排放引起的地球变暖导致气候寒冷”之说,郭炜可是很清楚地知道,夏商和汉唐盛期的气温与降水都高于他穿越之前的那个时代,商朝时候的东京这一带是有大象奔跑的,而汉唐的关中则有大片的竹林,但是到了南宋和明朝的中晚期,太湖一带都会结冰封冻的,比他穿越之前的那个时代冷得多了。
总不能说是商朝和汉唐时期的人类碳排放比郭炜穿越之前的年代还要高吧?而且在历史上还像是发疟疾一样的高低震荡。
郭炜只是知道,他现在所处的这个时期,正是东亚大陆的气候从温暖潮湿逐渐走向干冷的过程当中,之前比他穿越前的时代更为湿热,之后则比他穿越前的时代更为干冷,但是现在这个时候相比于他穿越之前到底是冷还是热,那他就不知道了。
另外一个呢,滑冰场对冰面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纯粹自然冻结起来的冰面有太多的高低起伏的小疙瘩,根本就满足不了滑冰的要求,真正的滑冰场是需要经常洒水平整的。
眼前的金明池,以前是水军的重要训练基地,现在也还是武学的水军学生操练的场所,更是春夏时节东京百姓的游乐场,所以既不可能为了短短的冬季里滑冰所需而抽干了水做冰面,又不可能有那么多人来维护,郭炜也就只能想想而已。
“嗯,这首观潮只是一般,毕竟朕也没有亲临其地,纵然是有感而发,终究还是差了一层,说不到极致。朕的志向也不在风花雪月而在一统天下,或许等哪天朕亲征朔漠得胜归来,自然而然地倒是有可能吟咏出佳作来。”
对着金明池的雪景胡思乱想了一通,郭炜的心思重新回到身边人的身上,看着她小鸟依人般的陶醉神情,郭炜终是忍不住作出了一点许诺。
作为一个工科出身的军史爱好者,郭炜是真没有记住多少风花雪月的诗词文章,想要做文抄公来满足周嘉敏的憧憬,那么点记忆内存可是很难找得到应景的。不过军史爱好者当然也有他的专长,在长枪大剑铿锵有力的诗篇方面,郭炜倒是记下来不少,其实平蜀灭唐之后就很可以嫁接几首过来夸耀武功,但是这些很明显并不方便在周嘉敏面前展示,虽然她其实并没有什么亡国之痛吧,那也要尽量地回避一下。
然而如果在将来还有亲征北狄的机会,郭炜对胜利当然是充满了信心的,那么挟北伐大胜之威,到周嘉敏面前抖一抖王八之气,那却是无妨的,想来其中的爽快感就犹如雄孔雀开屏啊!
当然,亲征朔漠、横扫北庭,这些个武功还是以汉唐时期为人称道,充满豪气的军旅诗词更是以唐诗为最,宋人的诗词多是或者慷慨悲凉,或者凄切哀婉,读来总是少了那么一点盛朝气象,并不方便郭炜来抄。至于明朝么……徐达的北伐和成祖的几次北征自然是扬眉吐气的,但是郭炜并不记得几首明人相关的诗词作品,却又是无从抄起。
不过郭炜自己创作诗词的能力是没有,移花接木的水平却是根本不缺的,想当年和同***句,一个个都能够将“停车坐爱枫林晚”、“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落红不是无情物”之类的诗句化端严为淫荡,有这种本事,把其他地方的军旅诗词嫁接到北伐方面来,难度其实不算很高。
郭炜这一点小小的承诺,却是让正陶醉在感动之中的周嘉敏更加的感动了:“陛下说得不错,天子自有天子的使命,运筹帷幄治国安邦对心力的耗损,远非墨客骚人玩弄辞藻可以相比的,而且诗词文章写得好也不过就是愉悦数人而已,陛下要做的事情却是关系到千万百姓的生死存亡和幸福安康,轻重判若云泥,陛下实在无需以不擅诗词为憾……”
周嘉敏这话明着是在安慰郭炜,其实也是在说服着自己,不过说话间美目流盼,还是不曾忽略了郭炜的承诺:“不过陛下的学识、才情都有,只是未曾在诗词方面花费心力而已,真要是横扫朔漠归来,有亲历亲为的情景,有得胜归来的豪情,说不定无需殚精竭虑就有千古名句油然而出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