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2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慕容英武是北人出身,早年习惯的是中原的气候,而中原在仲夏三伏天气里炎热固然是很炎热,但是因为此时的水汽不算重,所以并不会显得很闷热,然而这个时节的兴王府是相当潮湿闷热的,如此看来慕容英武受不住气候而出现异状也是难怪。

    然而慕容英武已经在南唐生活了十多年了,鄂州、洪州和金陵那边的夏日或许要比岭南短暂一些,但是其潮湿闷热的程度却绝对不会下于兴王府,慕容英武在这三地已经历遍寒暑,身体早就适应了这一类的天气,因此断不至于跑到兴王府来之后才热坏了。

    他是被刘鋹给吓得……

    其实刘鋹在召见慕容英武的时候也没有怎么吓他,只是因为一见之下对他的才识能力大为赏识,所以向他提出了一个寻常的要求而已。

    陈延寿收了慕容英武的财物之后,并没有黑着良心昧下来,正如他自己估算的那样,把慕容英武实际引荐上去,对自己来说显然比黑下来这点钱更为有利,所以陈延寿还真的从那些财物里面取出来一部分,拿去打点了卢琼仙和樊胡子及其左右,以便让她们在必要的时候为慕容英武说说话。

    陈延寿将慕容英武引荐给刘鋹的过程也是相当的顺利,刘鋹确实十分信任陈延寿,这个宦官是伴着他长大的,两人知根知底;这人为他管理内宫,作诸般奇技淫巧取悦于他,忠心是没有疑问的;这人还给他引来了国师辅佐,可见眼光也是不错的;国师在作法之后代传玉皇的话,玉皇也说陈延寿是上天派来辅佐他的,可见两人君臣一场的确是天命。

    所以陈延寿这一次又跑来说发现了一个奇才,刘鋹是很相信的,随后召见慕容英武,双方经过亲切的交谈之后,刘鋹更是觉得陈延寿既忠心耿耿又明眼识人了。

    等到内侍取来慕容英武献上的火铳和千里镜,刘鋹在他的指导下观摩了一下千里镜的妙处,又在后苑看着慕容英武演示了一番火铳的威力,这时候刘鋹对慕容英武的喜爱已经达到了天际。

    后面的事情就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了,有心留下慕容英武加以重用的刘鋹向他提出了一条基本要求——下蚕室处理一下。

    刘鋹的理由是相当充分的。

    首先,那些没有断了子孙烦恼根的文武百官都是心念自身的家族,很难保证他们对皇帝的忠心,所以刘鋹也无法充分信任他们,只能将他们看作“门外人”;而肯为了他切除子孙烦恼根的人,自然是全心全意地忠诚于他的,所以这些人都在实权很重的内朝为官。

    其次,内朝除了这些内官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女官,而女官又都是刘鋹的嫔妃宫女,新进重臣要和这些人共事,不经过蚕室处理的话,刘鋹也没有办法放心的啊……秽乱宫闱可不是闹着玩的,不经过蚕室处理的人,偶尔入宫觐见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频繁出入宫闱以备顾问则绝对不行。

    所以慕容英武应当而且必须接受蚕室处理,这是刘鋹器重信任他的表现,慕容英武当然就得有所回应。

    但是慕容英武此前哪有这样的精神准备?刘鋹曾经让官员、士人下蚕室,这种事情慕容英武在来到兴王府之后确实听到过一耳朵,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会成为南汉朝廷的一条基本规定,那不是还有一大批很正常的文武百官吗?

    现在他知道了,那些能够保留全身的文武官员是没有得到刘鋹器重信任的,只是在朝中处理寻常杂务的,而他慕容英武则不同,他已经有幸获得了刘鋹的器重,现在就需要他拿出值得刘鋹信任的行动来。

    只有得到刘鋹器重的人才有资格入蚕室,想要获得刘鋹信任的人必须入蚕室。

    刘鋹的这一个小小的要求,登时就让慕容英武变得面如土色汗流浃背了。

    为了向周朝和郭家复仇,慕容英武这些年来确实是忘情于生死,几次阵前逃生也不是为了苟活,而是为了留下命来坚持复仇。照理说一个连死都不怕了的人,却又怎么会害怕从身上切下那么一点肉呢?

    然而慕容英武真的是怕了,这是一种本能的莫名的恐惧,好像比怕死更甚。

    “内相,陛下真的要让我下蚕室?这……就不能通融一下?”

    刘鋹在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是直接命令陈延寿带着慕容英武去蚕室的,其间并无一点和慕容英武商议的意思,就完全没有征求一下他的意见,似乎这很理所当然,皇帝这边吩咐下去,这个人才照办就是。

    陈延寿也是一点都没有犹疑,听到刘鋹的吩咐就领着慕容英武出来了,却是同样没有去想一旦慕容英武抗拒起来应该怎么办。

    倒是慕容英武本该是当场就表示不同意的,不过他在那一瞬间脑袋懵了,只是感觉到十分震惊,满怀的难以置信,就是没有直接抗声。

    一直到浑浑噩噩地跟着陈延寿出了水阁,被外面的海风一吹,慕容英武这才省起来自己将要面临的是什么,一旦进了蚕室,再出来就会和身边这个陈延寿一样了……

    一个无惧于死亡的人,在这个时候感到害怕了,虽然面前这个陈延寿活得好好的,虽然慕容英武知道他们在南汉确实是权势熏天,但是他的内心就是万分抵触自己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陛下让你下蚕室,那是器重于你!只有下蚕室之后,才好时时出入宫闱,这又不是对你施加刑罚,怎么说出‘通融’之语来了?”

    陈延寿听到慕容英武在呼了一口气之后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不由得转头看了过去,双眼瞪得溜圆的,似乎是对慕容英武的话感到万分诧异。

    器重……好吧,慕容英武相信刘鋹的确是非常器重自己的,这个从觐见之时刘鋹的神态语气中都可以推测得出来。而且不光是刘鋹,当时在座的那个女太傅和女国师看着自己的眼神也都是热切和欣赏的,的确应该说是器重自己。

    但是……皇帝为了不让近臣有秽乱宫闱的可能,于是对每一个器重的准备任命为近臣常备顾问的人都下蚕室处理一番,这还说得过去,但是用那么热切和欣赏的眼光看着自己的女太傅和女国师,也喜欢自己下蚕室了?

    “可是……可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慕容一族被郭氏所灭,仅剩下我避难江南,这些年来我一直笃行于复仇,却忽视了家室香火。如果我现在就下蚕室了,慕容一族先祖的血食怎办?”

    慕容英武“可是”了两声,脑海中突然就反应了过来,自己为什么会对这事感觉到特别的害怕和抵触,于是话也就越说越顺。

    的确,对于家族延续来说,这入了蚕室和马上死了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差别,虽然宦官都有领养子嗣的规矩,但是那和亲生毕竟不同。而且同样是无后,死也就死了,眼睛一闭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这入蚕室之后给人的折磨则是犹甚于死。

    这事可不能随便就答应了,需要及时反悔一下,最好是争取刘鋹收回成命。

    “家中的香火可以领养子嗣来承续啊……”

    听到慕容英武这样说,陈延寿的脸就是往下一沉,只觉得被他的话戳到了心底最伤痛之处,登时就万分地不耐烦起来,哪怕他向自己进献了那么多财物。

    “你可想好了,要想得到陛下的重用,要想有机会利用我大汉国力向北朝报仇,这蚕室你是一定要去的。如果你实在不愿意去,我可以在陛下面前为你转圜几句,想来陛下也不会加罪于你,不过到那个时候你连‘门外人’都做不到了!”

    陈延寿转头直盯着慕容英武,神情严肃地说道。

    这都什么人啊……好容易给他争取到一个获得皇帝青睐的时机,结果就想这么白白地放弃掉了,说不定还有招来皇帝的雷霆大怒,可真是难伺候……算了,看在他进献了那么多金银珠玉的份上,到时候还是帮他说几句话,总不能让他不愿意切小头结果却被切了大头吧。

    听到陈延寿这样和自己说话,慕容英武也知道对方是够推心置腹的了,不过真的是不下蚕室的话,最后连普通的朝官都会做不成吗?甚至会有性命之忧?要想给岭南增添一点对抗周军的力量,就必须付出那种代价?

    切,还是不切,这真的是一个问题。

………………………………

第十章 纳妃

    

    第十章 纳妃

    慕容英武在兴王府纠结于切还是不切的问题,为选择报仇的理想还是家族传承而烦恼的时候,郭炜已经回到了东京,正在宫中大肆播种……呃,尽享天伦之乐。

    从显德十二年的十月十二日离开东京,到显德十三年的六月十二日回京,郭炜和随从官员离开家整整有八个月之久,大多数人差不多也是素了八个月,那些四五十岁的文武官员还好,二三十岁的人还是憋得比较辛苦的,尤其是并非作战部队的人员。

    郭炜在这个世界上的身体年龄,也就是郭宗谊的岁数是二十四周岁半,自然也是属于血气方刚之列,不过他倒是有很多移情的手法,沉迷于战略规划以及军事进展就是平稳度日的主要手段,倒是没有产生什么焦虑。

    不过从李弘冀投降开始,整个战局就已经很难让郭炜激动起来了,别说是心潮澎湃的感觉,就连稍许的兴奋都难得有,也就是在澄心堂中连轴转地进行占领区的善后处理才能给他分一分心。

    等到大多数的事情都已经敲定下来了以后,郭炜终于品味到了归心似箭的滋味。

    周军尚未能控制南唐全境,除了进军速度的限制之外,偶尔还有像江州守军这样死心眼的州县守军出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禁军自然是不能全部撤回东京的,郭炜最后就只是带了殿前军和锦衣卫亲军回师,而把南征的侍卫亲军都留在了当地,交由昇州西南面行营都部署柴贵统一节制,着其根据各个知州接管当地州县的进程而逐次撤军。

    侍卫亲军司、殿前司和锦衣卫亲军司之外,渔政水运司的定远军和伏波旅自然是回到他们的几个驻地之中,随着南唐的覆灭,扬州驻地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少许下降,沙门岛就此重新成为两军的主要驻地。

    当然,在杭州驻扎的军队并没有因为南唐覆灭而撤离,当初因为南唐兴师侵犯吴越而获得机会插足进去,郭炜才不会在这个时候又轻轻抽走呢,哪怕是钱弘俶主动要求撤军都不行——当然,钱弘俶显然也是不会提出这种要求来的,他可是谨慎小心得很,就连郭炜让他秋后赴阙,他都一口答应了下来。

    殿前军护卫着行宫,锦衣卫亲军押解着南唐君臣,两支军队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从金陵回到了东京,这个行军速度还是不算慢的,尤其是在夏至前后这样的炎热天气里面。

    一回到了东京,郭炜立即将献俘典礼扔给了礼部和太常寺去筹备,然后就迅速解散了百官和禁军,让他们各回各家,各回各营,自己则一头扎回到了宫中。

    皇帝回家,郑王郭熙训的权大内都点检自然得以交卸,不过已经出阁了的亲王就不好再回宫了,兄弟俩倒是在广政殿上见面叙礼了一番,然后郭熙训自是回到他在宫外的王府去,而郭炜则直奔慈寿殿向太后问安。

    郭熙训出阁之后,符昭琼倒是没有怎么寂寞,虚岁十三岁的曹王郭熙让独享了原先两兄弟享受的宠爱,当然,还有符昭琼亲生的两个小长公主稍稍分润了一些。郭熙让在见到皇兄的时候,却是不像郭熙训那么依恋,而是始终照足了礼数,就连虚岁已经有九岁和十岁大的两个妹妹在郭炜面前都是端严有礼的。

    不过真正让符昭琼过得充实的,还是在这几个月里面调教周嘉敏和李芳仪的工作,经过了这八个月的时间,或许正好是在发育期,又或许是面食比米食更养人,两个人转眼间就长开了不少,直看得郭炜是食指大动。

    八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南唐已经如愿平定,李弘冀却是幸而不死,郭炜在李芳仪面前都少了几分尴尬,让他自觉得差不多是时候纳妃了,现在让周嘉敏和李芳仪入宫,既不会有什么尴尬不便,也不会伤害到郭炜自身的洁癖。

    然而在眼下当然是不能留宿在慈寿殿的,纳妃的步骤走下来还是要一段时间的,而且她们在之前也会被安排到新的居所,至于目前能够给郭炜救急的人,显然还是得回到他的紫宸殿去寻觅。

    紫宸殿、仪风殿……处处都装饰一新,在等候着郭炜的临幸。久别胜新婚,夏至后的炎热根本妨碍不到他们热情的喷发,倒是养眼的夏装更能激发起郭炜的兴致来,积蓄了大半年的精力让他很是享受在两边来回的生活,更何况闲下来还有一子一女等着他来宠爱呢。

    胜哥已经是五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