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不等百官吭声,便继续说道:“现在,开始议事吧。”
“张顿今日上朝了吗?”
刷的一下,文武百官的目光,都看向了张顿。
张顿抬步走到殿中间,躬身微微作揖道:“京兆府少尹臣张顿,向陛下复命。”
李二侧了侧身子,从屏风后面探出半个脑袋瞅了他一眼。
算算时间,三个月没见他了。
这小子……圆润了不少。
看来他这一趟去河东道,没遭什么罪,
李二咧嘴一笑,在龙椅上坐直身子,语气欣慰道:“回来就好。”
“你在河东道做的事,朕已经知道了,做得很好!”
“若不是你,此次河东道受灾,还不知会再出多少灾民!”
“朕听说,你此次从河东道回来,上万名河东道百姓,为你送行,还给你了一份万民书,有没有这回事?”
你消息倒是挺灵通的……张顿心里默默说着,然后瞅了一眼长孙无忌和杜淹所站的方向。
不消说,消息肯定他俩透露的。
这是给自己身边,安排了两个探子啊!
“陛下,确有此事。”
张顿说着,手掌深入袖子中,将在晋阳县外、那名年迈老者送给自己的万民书拿了出来,朗声道:“就是这个东西。”
李二笑吟吟道:“拿上来吧。”
下一秒,李二的笑容,就僵硬在了脸上。
因为,张顿竟然举着万民书,朝着自己走了过来!
李二登时就坐不住了,神色大变。
他这是干什么啊?
朕说的是让太监拿上来,谁让你自己往这送了?!
第322章 封爵七等爵开国县伯
李二心都慌了。
真要让他走到自己跟前,那自己是他“二叔”的身份,不就被他发现了吗?
张顿要是知道,“二叔”原来是当今天子,他会怎么想?
李二不敢想象,心中一紧,不行,不能让他上来!
“你站住!”
李二声音都变了。
张顿脚步一顿,手里捧着奏折,困惑的看着他。
李二看着他都快上到台阶上了,赶忙说道:“奏折,让朕身边的人拿上来就行。”
说着,他挥了挥手。
站在台阶下的那名中年太监,赶忙从张顿手中,接过奏折。
张顿有些失望,多好的机会啊。
就差几步,就能看到李二长什么样子。
可惜!
早知道刚才就快点上去。
手中的“万民书”,已经被太监拿走,张顿只能退走到大殿中间。
“咦?”
当他转身的时候,不由一愣,在文武和武官当中,有几个大臣,竟然同一时间,全都转身背对着自己。
干啥呢这是?!
张顿心里一阵纳罕,李二见不得人也就罢了,怎么这几个穿着紫色官袍的,也见不得人?
好像故意不让自己看他们长什么样子似的。
张顿啧了一声,说得好像自己想见他们长什么样子一样,我才不稀罕!
而此时,背对着张顿的几个穿着紫色官袍的大臣,见到张顿看也不看他们一眼,已经退了回去,登时松了口气。
好险!
差点被他发现了!
那几个人,正是房玄龄、杜如晦,以及李靖、李道宗、豆卢宽、段纶等人。
四人心里暗暗骂了一声,这可是在早朝,陛下你说话的时候,一定得跟他说清楚啊。
这不差点露馅了吗!
而此时,李二坐在屏风后的龙椅上,也暗暗的擦了擦头上的汗。
要是张顿刚才动作再快点。
他的身份,就曝光了!
幸好!
自己反应快!
李二收回思绪,低头将万民书打开,里面的内容,通篇都是在夸赞张顿的功绩。
在最后,便是上万名河东道百姓的签名,以及按得手指印。
很好!
李二满意点了点头,有了这个东西,看看百官还有什么好说的!
“来人,宣旨吧!”
伴随着李二的声音落下。
站在台阶下的那名中年太监,微微作揖应了一声诺,旋即将御案上的圣旨拿了起来,打开大声念道:
“圣旨!京兆府少尹张顿,御史大夫杜淹,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此次以钦差身份前往河东道,解朝廷之所急,忧灾民之所忧,劳苦功高,朕心甚慰!”
话音甫落,站在文官队列的杜淹和长孙无忌,也赶忙走了出来,冲着李二的方向躬身作揖,异口同声道:“这是臣等该做的事。”
那名中年太监继续念道:“三位爱卿为朝廷劳心,为百姓劳力,焉能不赏!”
“吏部尚书长孙无忌,赐良田百亩,增食邑百户,赏黄金百两!”
“御史大夫杜淹,赐良田百亩,增食邑百户,亦赏黄金百两!”
“臣谢陛下圣恩!”
长孙无忌、杜淹再次躬身作揖,声音洪亮道。
“京兆府少尹张顿!”
那名中年太监声音提高了几个分贝,道:“此次河东道之灾,张少尹位居首功,焉能不重赏!”
“即日起,封张顿为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另赏长安城宅院一套!钦此!”
中年太监的话落下瞬间。
文武百官抬起头,神色凝重了几分。
开国县伯!
七等爵!
比他们想的还要高啊!
昨日,他们都在猜测着,陛下会封他什么爵位。
朝堂上大多数大臣,都猜测会封他为八等开国县子,以及九等开国县男。
但结果,却出乎所有人意料!
张顿愣了愣,开国县伯?
这可是七等正四品的爵位啊!
“陛下,臣封德彝有本要奏!”
还不等张顿接旨。
忽然,封德彝大步走了出来,手持木笏,神色凝重的冲着屏风后的李二躬身作揖,大声说道。
来了!
文武百官心神一凛,目光齐齐放在了封德彝身上。
果然!京兆府尹唐俭心头一沉,和自己想的一样,以密国公封德彝为首的百官,不会这么轻松就让张顿得到爵位!
“臣京兆府尹唐俭,有本要奏!”
唐俭毫不犹豫的手持木笏,从文官队列中走了出来,作揖朗声道。
霎时,百官的目光,错愕的看向了唐俭。
封德彝眯起眼眸,偏头看了一眼唐俭,问道:“唐府尹,你要上奏什么事?”
唐俭也偏头看了他一眼,反问道:“封密公,不知你要上奏什么事?”
封德彝冷哼了一声,不再看他,抬头望向李二的方向,大声道:“陛下,臣以为封张少尹为开国县伯,不合适!”
唐俭毫不犹豫大声道:“陛下,臣要上奏的,就是驳斥封密公!臣以为封密公所言,极为不妥!”
屏风后,李二拧着眉头,侧过身子露出半个脑袋,瞅了一眼他们二人。
一个是发难的密国公。
一个是护犊子的京兆府尹。
他属实没想到,这两个人竟会掐起来。
李二沉吟了两秒,道:“封密公,你为何觉得,朕封张顿为开国县伯不合适?”
封德彝沉声道:“陛下,京兆府少尹之官职,乃是从四品!”
“而开国县伯,乃是正四品!故而臣以为,不合适!”
不等李二开口,唐俭便怒声驳斥道:“封密公,本官觉得你这话就不对!”
“刚才圣旨之中,已经说了张少尹此次在河东道,是解朝廷之所急,忧灾民之所忧!如此功绩,陛下没有擢升张顿之官阶品级,而是为他封了七等爵开国县伯,这有什么不妥的?”
“难道封密公的意思,是让陛下在封爵的同时,还要为张少尹加官吗?”
“若是如此——”
说着,唐俭手握木笏,对着李二方向大声道:“陛下,臣以为张少尹在河东道的功绩,做京兆府尹绰绰有余,臣请为张少尹加官!”
封德彝眯起眼眸,直勾勾盯视着他,吐字道:“老夫,可不是这个意思!”
“唐府尹,你误会了!”
唐俭冷哼道:“那请问封密公,你刚才之言,究竟是什么意思?”
第323章 出乎意料的结果臣有意见
封德彝淡淡道:“老夫的意思是,张少尹还年轻,现在就封爵,还不到时候。”
“还应该在朝堂上,再历练历练。”
“等到他的资历足够了,再为他封爵也不迟。”
说着,封德彝抬起头,望向了李二的方向,微微作揖道:“陛下,张少尹是个人才,正因如此,才更需要历练,否则满朝文武,都有意见,请陛下明鉴。”
“封密公!!”唐俭的声音忽然提高了几个分贝,道:“这话,本官就更听不懂了!”
“唐府尹!”
不等唐俭再开口,萧瑀忽然站了出来,瞪视着他大喝道:“那要怎么样,你才能听得懂啊?”
“封密公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你还说听不懂,你是真的听不懂,还是不想听懂?”
陈叔达也站了出来,淡淡道:“唐府尹,封密公之言,无非就是在说,张少尹资历不够,至少是他为朝廷做的功绩,还远远不足以封爵。”
唐俭冷哼了一声,丝毫不杵道:“那还要怎样做?请诸位丞相明示!”
“如果你们还有什么意见,现在就可以在朝议上提出来!但要说张顿的资历不够,这一点我不同意!”
唐俭声音震震道:“张顿入朝为官才多久?在他没有入朝为官以前,就已经帮朝廷解了国库空虚之燃眉之急。”
“入朝为官后,更是帮着朝廷,又追回了百官欠款!”
“这一次去河东道三个多月,更是让灾民得到妥善安置,河东道那边才没有发生大乱!”
“如此功绩,封个开国县伯,你们都有意见?”
“你们是不是要逼着张顿,辞官还乡,你们才肯罢休啊?”
太极殿内,响彻唐俭的不忿之声。
几名国公脸色都不愉的看着他。
他们看出来了,唐俭这是要铁了心的维护张顿。
该死!众人暗骂了一声。
平日里唐俭,都是和百官一条心,这次竟然会为了张顿说话!
封德彝语气冷冰冰道:“唐府尹,你说这话,就是大错特错!”
“什么叫我们想着要把张少尹逼的辞官还乡才肯罢休?”
“张少尹于国有功,谁敢有这个念头?”
“现在争议的,一来是张顿身为从四品的京兆府少尹,其官身不足以封为正四品的开国县伯!这叫名不副实!明白吗?”
“二来,是张顿还年轻,才十八岁,若是冒然擢升进爵,对他不是一个好事!”
“老夫,还有满朝的同僚,是在为张顿着想,怎么到了你口中,就成了我们是在逼着张少尹不当官了?”
说完,封德彝不等唐俭反驳,便直接冲着李二躬身作揖,掷地有声道:“陛下,老臣拳拳之心,还望陛下明鉴!”
李二瞅了一眼唐俭,见他急的想要驳斥封德彝,摆了摆手道:“好了!唐卿也少说几句,听朕先把话说完。”
说着,他在屏风后缓缓站起身,沉声说道:
“诸位爱卿,朕是听明白了,你们都对朕为张爱卿封爵有意见。”
“但是,朕要告诉你们,朕封张顿为开国县伯,是有原因的。”
“你们看看这个!”
说着,他叫来贴身太监,让他拿着那份“万民书”,递给百官们看。
等到百官们翻看时,李二继续说道:“看到了吗,这就是河东道百姓,托张爱卿上呈给朝廷的万民书!”
“其中的内容,朕通过和杜卿、长孙卿上呈的奏折相比对,没有问题!说的是张爱卿,在河东道做的事。”
“除此以外,就是河东道上万名百姓,签的字和手印。”
“朕问你们!”
李二的目光透过屏风,扫视了文武百官一眼,一字一板道:
“若是朕下旨让你们作为钦差大臣,去河东道解决问题,你们能解决得了吗?”
“你们就算能解决,能不能带回一份,这样的万民书啊?”
听到李二的话。
文武百官,低着头一声不吭。
此次河东道出事,在他们看来虽然棘手,但也不是不能解决。
难的是在解决的同时。
还要带回一份,签了上万名百姓名字和手印的“万民书”!
这根本就办不到!。。Com
所以,在刚才听到李二提及万民书时,百官心里不免咯噔一下,感觉这次不好谏言了。
有这东西,那就足以说明张顿的功绩,非任何人能够比拟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