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从前方战场撤回来一群鬼子败兵。为了提振士气,前线指挥官特意让他们去“雷江军官俱乐部”消遣。他们将惨败于中国男人的怒火和失去同伴的伤悲发泄在柔弱的中国女人身上,梅霞和瑞萱受尽非人的**~
据后来有人向犬川次郎报告:整夜,梅霞大字捆绑,一丝不挂,嘴里喷着血沫,含混地一直骂着;瑞蕙绑在一旁,这是的她也完全明了了女儿的贞烈心迹,明白了女儿最后和她说话的真实含义。
尽管她也受尽**,但还是凄凉地喊着:“你们来蹂躏我吧,放了我女儿吧,她还是孩子呀,还是一个姑娘呀~”即使身不由己被绑缚在刑架上,瑞蕙还是出于一个母亲的本能,无助地试图呵护着女儿~
犬川次郎还得到了一组梅霞母女受难时拍下的照片。那是那帮兽兵在淫乐折磨他们母女时拍下的“纪念照”!
那些照片淫秽不堪!如同流落出去,日本**妇女的兽行将大白于天下,会受到全世界的严厉谴责。出于内心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犬川次郎只留下了那张梅霞母女临受难前捆绑在一起的那张照片,而将其他照片的连同底片全部焚毁。
同时留下的,还有梅霞那件素底苏绣红梅旗袍嫁衣和那双藕荷色绣花缎面布鞋。
经军医仔细检查,犬川次郎下部已经严重受损,基本丧失了一个男人的正常能力,这令他沮丧不已,也造成了他更加变态。
更令他担惊受怕的是,回国后如何对他皇族妻子交代。尽管她已经不是什么内亲王了,但他现有的一切很多都是他妻子带给的。既然能给予你,肯定也能收回去!
………………………………
第51章 卧冰湖畔
卧冰湖畔。(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无弹窗广告)王祥墓旁。背靠巍巍青山,面对一脉流水。
一个巨大的四方土坑早已挖好,“打墓”工作看来早已经完成。从墓穴大小来看,乡亲们是要让瑞蕙母女两具棺椁合葬在一处,瑞萱心存更多的感激和宽慰。
坑前事先也聚集了不少人,这些人是城外闻讯赶来送别瑞蕙母女的。晓林连忙上前施礼:“对不住了,被小鬼子堵在城门口了,让各位乡亲久等了!”
一位穿着道袍的老者走出人群,身体干瘦,须发俱白,但脸色红润,目光炯炯。梅三叔公一看,顿时激动万分,连忙蹒跚上前,拱手施礼:“哎呀!陈老道友,老地仙,怎敢劳您大驾!”
陈老地仙连忙回礼:“我听说你们梅家出了贞妇烈女,舍身救乡亲,感佩万分。我没有其他能耐,唯一所长就是勘查风水,所能做的,只是为她们寻一处阴间福地了~”
晓林瑞萱也忙过来见面行礼:“鲁家和梅家是连襟,现在又是姻亲,我们一并谢过陈老地仙。”
陈老地仙说道:“我祖上与你鲁家祖上是至交,更无须多礼!时辰不等人,我们还是先忙正事吧!”
一个徒弟递上一包土,陈老地仙亲手打开在梅老太爷和瑞萱夫妇面前。土色发紫,并微微带有一点青白。
陈老地仙解释道:“土色分为黑、黄、红、白、青、紫等。受水浸湿之土,必黑而湿泥;受风吹之土,必青黑而散乱;受砂脚冲克之土,必干枯而带石子;受水止而润泽之土,必红中见黄;受堂气之归纳之土,必聚五色;受山抱而气藏之土,必紫中见青白。从土色看,此处地穴,应为藏风蕴气之处。”
一个徒弟又拿过三个粘着新鲜泥土的鲜鸡蛋,另一个徒弟捧着一只碗。陈老地仙对梅老太爷和瑞萱夫妇说:“现在虽不是三伏天,但也是夏末秋初,昨天下午埋进土的,你们看!”
打在碗里鸡蛋还是黄白分明!
陈老地仙说:“这就证明此处生气蓬勃,再加上藏风聚气,应为是雷江的风水宝地了”。
虽然瑞萱对陈老地仙说的这些风水是懂非懂,但她明白,雷江人把最好的福地,给了他们最好的女儿……瑞蕙母女。
陈老地仙拿出四张柏木做的木牌,上面刻着“元亨利贞”四个字,他把木牌交给一个年轻徒弟,嘱咐了几句。
徒弟跳入深坑,把四个木牌,按照西北方“元”、西南方“亨”、东南方“利”、东北方“贞”的次序,放进坟的四角上。然后,在下面接棺木。
瑞蕙那口阴沉木大棺材被缓缓放下。陈老地仙徒弟按照罗盘方位,将棺木仔细落定;随后,梅霞那口简陋棺材也缓缓而下,两个棺材整齐并排放在一起,一大一小,如同梅霞依偎在瑞蕙怀中。(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无弹窗广告)
小徒弟在两口棺材的四个角各放一个馒头,然后爬出深坑。
陈老地仙说:“请亡者亲人们填土吧!”
梅三叔公、晓林瑞萱以及梅成梅香等一应众人,拿起了铁锹。
泥土伴着细雨、眼泪和白花,纷纷散落在瑞蕙母女的棺椁之上。
等棺椁完全被土覆盖,梅三叔公上去对大家三鞠躬,说:“谢谢大家来送梅家母女,请大家撒点土,祝他们安息吧!”
一把把泥土,伴随着乡亲的不舍个感激,纷纷落在棺椁之上。
等乡亲们洒土完毕,八个精壮的汉子,将一担担新鲜的泥土倒在墓穴里。很快,一座新的坟茔已隆起。
雷江大地母亲,用自己厚实的胸脯,接纳并庇佑着自己的女儿。
一块汉白玉的石碑也已经立起。上面是行书写着:“贞妇王瑞蕙烈女梅霞合葬墓。”瑞萱认出了熟悉的笔迹,目光在人群中搜寻。
陈老地仙最后说:“请亡者的晚辈‘喊月台’。”
这下大家都面面相觑。瑞蕙膝下只有一女,梅霞更是未出阁姑娘,没有后人。
尽管梅香认了瑞萱为干娘,但她毕竟自己是墓中主人是主仆名分,又是女儿身,所以一直顾虑重重。
瑞萱只得上前说:“我是瑞蕙的姐姐,梅霞的婆婆,让我来‘喊月台’吧!”说罢,来到墓碑前,就要跪下去。
一双纤巧的玉手坚定地搀住了她。
瑞萱一看,正是自己寻找的人,和瑞蕙、自己都情同姐妹的方太太,现在的了因师太。
两个人紧紧抱在一起,姐妹在瑞蕙墓前相见,更是百感交集,涕泪纵横。
良久,了因师太对瑞萱说:“姐姐你是长辈,如果你‘喊月台’,我想亡灵都会不安的。我儿正武现在年方十二,承蒙你和瑞蕙妹妹多方照顾,就让他做你的义子,让他去‘喊月台’吧!”
瑞萱感激地点点头。
方正武披麻戴孝,跪在碑前:
“鸣呼,姨母瑞蕙,年仅四十。义姐梅霞,年方十八。孝侄义弟,跪在坟前,虔具素礼,以示祭典。
姨母贤淑,人人敬仰,义姐善良,有口皆碑。为救乡亲,以身伺虎,冰清玉洁,被敌荼毒。号天泣血,泪洒沾尘。兰心惠质,芬芳千秋,梅香霞影,万世不朽!感天动地,英名永存。魂游冥府,百喊不闻。哭断肝肠,仇何以伸。今日祭典,略表寸心。继承遗志,奋发图强,驱除敌寇,还我安详!九泉有灵,来尝来品。鸣呼哀哉,尚飨!”
眼泪如飞。
翠云山顶。炮楼里的鬼子用望远镜目不转睛地盯着送葬人群的一举一动,不时用电话向犬川次郎报告情况,炮楼顶部的远程重迫击炮炮口随着人群移动在缓缓转向。
渐渐的,雨过天晴,霞光铺地。似乎是瑞蕙母女在天上向乡亲们做最后的告别。
地上,明堂平坦,水流轻缓,不远处桑树、龙松浓荫蔽日,陈老地仙叹息道:“此墓艮宫出现高峰,其家必然出贵丁,高峰三丈县团级,卦有旗角出公卿。可惜瑞蕙母女没有后人,不然,会飞黄腾达,至少官至县令!”
瑞蕙根本没有心事理会这些,心里默默地说:“瑞蕙,梅霞,你们如果真的有在天之灵,就请保佑多灾多难的雷江少受点苦难吧!保佑鬼子早日滚出中国,保佑那些残害你们的禽兽受到应有惩罚!”
那天,送葬队伍中,很多雷江的青壮男人没有回来,他们趁着夜色潜出雷江,投奔了各类抗日组织,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不能再让善良的雷江女人为他们牺牲!不能再让纤柔的中国女人再受野兽蹂躏!
此次事件以后,瑞萱以其果敢和干练,使她以及整个鲁家更加受到雷江百姓的敬重。雷江百姓也将对瑞蕙母女的感激之情全部寄托在瑞萱身上,在没有国民政府的雷江,她实际成为了战乱时期雷江百姓的主心骨。
但是,她也犯下了一个大忌讳:日本鬼子绝对不能容忍在他们的占领地方,出现一个能与侵华日军分庭抗礼的人物。瑞萱不知道的是,犬川次郎从葬礼后,就开始着手秘密调查鲁家和瑞萱的情况,一张无形的网正向她和整个鲁家铺洒过来。
………………………………
第52章 不速之客
民国30年初夏,雷江正是香樟树换叶的季节,清风怡人,满树橙红的香樟叶随风而逝,默默地铺洒成斑斓的地毯,一抹抹嫩绿的新芽在树梢上绽放,空气中缭绕着浓郁的樟脑清香。
随着时间的推移,瑞萱也渐渐从瑞蕙母女蒙难的伤痛中慢慢拔了出来,正在内室看近来粮铺的账目。雷江附近经过战火蹂躏,土地荒芜,劳力流失,农业生产大受影响,米价连连攀升,而且,无论是鬼子,还是国军,以及趁乱蜂拥而起的打着“救国军”、“义勇军”等等各色武装,都大量需要粮饷。文明的收买,野蛮的抢夺,鲁家的粮食货源明显减少。
更为要命的是,战乱期间,货币极不统一:在雷江市场上流通的,既有原国民政府的“法币”、又有南京汪伪政府的“中储劵”,还有鬼子的“军票”,甚至还有宜城七县发行的“兑换券”,这就给商品流通带来极大困难。在这些林林总总的“货币”中,最坚挺的硬通货,就是“袁大头”,中国人几千年的银子情节在战乱时更是彰显无遗。
自从雷江沦陷以后,鲁家米铺粮食采购成本翻了几倍,采购量减少了七成,生意就清淡了很多,基本上只能保证雷江本地居民的粮食供应。对于乡里乡亲,瑞萱不忍心将粮食的高昂成本摊销在他们头上,这些年来,鲁家米铺都在亏本经营。
更让瑞萱心烦的是,收进来的纸币多,但采购却只能用银元“硬通货”。所幸的是,日本军票和“中储劵”能够用来缴纳各类苛捐杂税,才给这些劣币找到了一种出路。即使这样,几年下来,面子上鲁家看上去还是庞大繁荣,但里子里面,却已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的窘态了。
瑞蕙遇难以后,梅家绸布庄生意完全停止。日本商人乘机占领雷江市场,高价倾销日本的机制洋布。雷江百姓穿着方面成本迅速上升,如果鲁家粮铺再垮了话,那么,肯定雷江粮食也会短缺,乡亲们生活会更加艰难。这也是瑞萱咬紧牙关,将鲁家粮铺维持下去的关键原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瑞萱再精明能干,面对这一桩桩难题,也是一筹莫展。正在思量该如何努力减少成本时,忽然,管家鲁宁慌慌张张跑了进来,说:“太太,来了几个日本人,点名要见您!”
自从瑞蕙葬礼以后,瑞萱就知道日本人肯定会找上门来。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鲁宁的通报,她心里不免还是一沉:该来的终于来了!
她放下账本,款步来到前厅。前厅里果然有几个荷枪实弹的日本兵,中间站着一个矮胖的军官,是她最不想见的人—“孩太君”犬川次郎!靠着榨取雷江的丰富资源,犬川次郎养尊处优,每天大鱼大肉,几年下来,已经从一个瘦削的特工变成了一个大腹便便的军官。 q i s u w a n g 。 c c ' 奇 书 网 '
“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孩太君’大驾光临啊!里面请吧!”瑞萱大大方方地说。
武汉战役后,日本在中国战场长期直入的攻势得到了遏制,中日两国都进入了最为艰苦的抗战相持阶段。作为一个海洋岛国,日本的钢铁、石油、橡胶等战争资源也消耗殆尽,急需开辟新的资源供给来源。日本海军早已眼红日本陆军在中国取得的辉煌战绩,正准备近期在太平洋上跃跃欲试。因此日本大本营极其重视中国作为战略后方基地的作用。
南京汪伪政权成立后,日本当局特别提出要改变战争初期那种“恐怖威吓”做法,大力宣传“日中亲善”,和中国当地士绅等中产阶级、知识精英搞好关系,达到“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目的。在这种大背景下,犬川次郎也不得不将自己的残暴收敛一些。尤其是日本军队内部一些平民出生的少壮军官对平步青云早就不满了,已经向南京大本营打过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