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案迷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案迷踪-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是盟国的各位著名记者!雪华有眼无珠,多有得罪!请到指挥部叙话!”鲁雪华知道这是些手眼通天的人物,丝毫不敢得罪。

    “中校,先让你的士兵强行拿走的照相机奉还给我们!那些照相机都是顶级的美国货,一但搞坏了,那我要找你们蒋夫人去赔~”瘦高个口气极为强硬。
………………………………

第259章 刁钻采访

    “这个好办,我马上落实。'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超多好看小说'”鲁雪华一口应承。

    很快,士兵们就把扣留的相机交了上来,清一色美国“柯达”相机,配以德国“莱卡”长焦镜头,标准的战地记者装备。

    相机回到了记者手中。“瘦高个”还是一脸的不悦,显然,他对刚才被中国哨兵扣留一事还在耿耿于怀。

    “请问各位记者要具有采访些什么内容?我好做安排。”鲁雪华谦和地问道。

    “no,no!”廋高个晃动着左手食指,一脸不屑,“不需要安排!我们需要的,就是真实!真实,就是记者的生命,也就是新闻的价值。”

    “那就请各位记者自便,随便走随便看,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出,我们将全力予以配合。”鲁雪华尽量显示对记者的尊重。

    记者们分头下去了,有的去了工地,有的去了营房,还有的去了伙房,“廋高个”显得特别活跃,拿着豪华相机,对着正在烈日下施工的日本战俘和周围警戒的士兵一通狂拍,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时而蹲下,时而立起,和鬼子战俘谈笑风生,忙得不亦乐乎。

    周围担任警戒的中国士兵看到“廋高个”和鬼子战俘那么热络,不免心里都犯嘀咕:这位到底是我方记者还是日方记者?

    鲁雪华就站在指挥所门口,默默地看着记者们忙碌着。'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超多好看小说'

    一个小时以后,记者们三三两两回到了指挥部。

    “大家采访辛苦了!要不先进指挥部休息一下,用点便饭?”鲁雪华客气地说。

    “不用!我们现场采访完毕,现在对你个人进行采访”。“瘦高个”用不容质疑的语气说道。

    “我会全力配合各位采访,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鲁雪华满口答应。

    然而,接下去的采访内容,却让鲁雪华无论如何都没想到~

    四个记者围成一圈,鲁雪华坐在中央。

    “瘦高个”首先提问:“你们这里有多少日本战俘?有多少是中国军队俘获的,有多少是盟军俘获的?”

    “1037名。其中,221名是我军从密支那战场俘获的,816名是澳大利亚军队转交过来的。”

    鲁雪华如实回答。

    “这么说,你们主要是替盟军履行看押战俘的任务,而不是管理自己抓获的战俘,对吧?”

    “瘦高个”阴阳怪气地说。 q i s u w a  n g 。  c c  '   奇 书 网 '

    鲁雪华眉头微微一皱,还是面带微笑地回答:“可以这么理解。”

    “那日本战俘每日做些什么工作?每天工作几个小时?”来自澳大利亚的记者问道,

    “鬼子战俘主要从事墓穴开挖工作,每天早上7点出工,12点休息,下午2点出工,6点休息,中间避开高温时间。”鲁雪华脱口而出。

    “ok!考虑得很周到”。澳大利亚记者称赞道。

    “日军战俘的伙食标准如何?医疗伤病如何保障?”来自加拿大的记者接着问。

    “鬼子战俘伙食按照日军二级后勤标准供给,每天的粮食定量是550克大米、250克面粉,总卡路里约为1300大卡;副食为500克自己种的鲜菜。附近开垦了菜圃,战俘们自己种菜;在俘虏中间,有日本军医,日俘患病后,轻者可以免于出工,在营房里休息,重者则可住进伤病兵收容所,并享受伤病营养餐。”鲁雪华胸有成竹。

    “wonderful!”来自加拿大的女记者对鲁雪华的详实回答也非常满意。

    “那日军战俘住宿条件呢?”英国记者继续提问。

    “鬼子战俘以班为单位,12人一个帐篷。上下铺。每10个帐篷设置一个公共厕所;考虑到缅北天气炎热,我们还设置了一个沐浴房,供他们沐浴。”鲁雪华对答如流。

    “great!”英国记者对鲁雪华的了如指掌伸出了大拇指。

    “鲁中校,我能提几个问题吗?”看到鲁雪华的话打让其他几个记者都非常满意,显然不符合“廋高个”的预期,于是他说道。

    “please!我很乐意为阁下效劳。”鲁雪华依然客客气气地说。

    “鲁中校!你刚才说,日本战俘早上7点出工,12点休息,下午2点出工,6点休息,这已经超过每天工作8小时,不符合《日内瓦公约》有关战俘工作时间的规定~”

    还没等鲁雪华解释,“瘦高个”继续发问,“就住宿条件而言,你们为什么将日军战俘军官和士兵关押在一起?为什么将他们的宿舍翻弄得这么糟糕?”

    鲁雪华刚想张口,“瘦高个”不容分说,连珠炮似的提问:

    “你说鬼子战俘伙食按照日军二级后勤标准供给,据我所知,日军二级后勤标准为:一天主食为干米饭650克或者饼干600多克,副食为一个250克的牛肉罐头或鱼罐头,还有干蔬菜,腌制的鱼肉,鱼干,干萝卜丝,福神渍,干海带,酱油,味增,清酒等等。这些你们中国军队都提供了吗?为何不优待俘虏?”

    “咚!”听着“瘦高个”一连串无理指责,鲁雪华终于按耐不住,狠狠地捶了一下桌子,猛地站起身来:

    “记者先生,你究竟是来采访还是来审判?你知道吗?这些鬼子战俘在被俘前,都曾在中国战场服役作战过,有的参与过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案,有的是“烧光、杀光、抢光”政策的制定者或执行者。

    他们残杀了多少放下武器的中国战俘,虐杀了多少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淫辱并杀害了多少中国良家妇女,抢劫掠并毁坏了多少中国财富,他们还是战俘吗?他们不再是战俘,他们是罪犯!是杀人犯!是强奸犯!是抢劫犯!是强盗,是**!他们首先应该受到我国法律的制裁,难不成这些罪犯也享有外交豁免权?我这从没有优待俘虏那一说!”

    “廋高个”自鸣得意地“嘿嘿”笑了,他再一次运用自己刁钻娴熟的采访技巧,让鲁雪华上了钩。他那连珠炮般的发问,目的就是要激怒鲁雪华,让他说错话,以便抓住把柄,大做文章,他目的达到了。“如果你们也虐待日本俘虏,那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不是一样的残暴吗!”廋高个皮笑肉不笑地说。
………………………………

第260章 不欢而散

    鲁雪华闻言,顿时觉得义愤填膺,一时语塞。。更多最新章节访问: 。

    见到鲁雪华一脸窘态,“廋高个”感觉在同行面前炫耀了自己的采访本领,于是翘着二郎腿,得意洋洋地看着鲁雪华。

    泪水慢慢地充盈了鲁雪华的双眼。沉默了好一会,他两眼噙着泪,缓缓地说:“记者先生,你刚才所说的‘中**队和日本军队一样的残暴’,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时间和空间,使我们在对待日本鬼子残暴本性的认识上,产生了巨大的沟壑。

    记者先生,你肯定记得,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中**民在几乎没有任何外援的条件下,从37年到41年这4年,独自抗击日本法西斯长达4年之久。当中**民用血肉长城拼死抵抗日本最精锐的部队时,你们美国,还隔着遥远的太平洋,做着孤立主义的春秋大梦。

    在这四年,还有我们现在,中国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最主要的战场,我们有多少勇敢的兄弟英勇牺牲了,有多少无辜的百姓被残忍杀害了,有多少温良的姐妹被野蛮糟蹋了,有多少美丽的家园化作断壁残垣,又有多少文化古迹被毁于一旦!日本法西斯的铁蹄至今还在中华大地肆虐,作为每一个有切肤之痛的中国人,我们怎么能忘却这些痛苦和耻辱!

    记者先生,中国是礼仪之邦,信奉的是儒家“忠恕”哲学,尽管日本军队在中国犯下的烧杀淫掠罪行罄竹难书,但我们还是以德报怨,对待放下武器的日本战俘,还是给于了足够的宽仁。(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好看的小说)关押在这个战俘营的鬼子俘虏,很多是18师团和56师团的老兵,这两支部队几乎参加了在中国所有的大战,可谓血债累累,如果按照他们在中国犯下的战争罪行和反人道罪行,枪毙10次都不为过!”

    鲁雪华拿起一只大卷宗,倒出一叠照片:“这些就是从这些战俘们身上、床铺下搜出来的,这些是他们在中国的‘壮举’,想做为永久留念的~”

    照片在记者们手中传阅。

    “mygod!”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照片让记者们目瞪口呆,连连发出惊叫;一些淫秽不堪的照片,让那位女记者看得面红耳赤。纷纷举起相机,将这些鬼子罪行凝固在底片上。

    只有“廋高个”不以为然,“照片只能说明过去;而且,现在摄影技术可以制作出任何你想要的影像,这个不具有说服力。”

    2“那好,我就让记者先生看看现实的东西,”鲁雪华对外面喊了一声:“抬进来!”

    几个士兵抬进两只大竹筐,里面满满的全是从鬼子战俘搜查到的物品,摆在记者们面前。

    鲁雪华起身,将筐子里的那些金银首饰一一陈列在记者面前:“各位记者,你们看!这是从鬼子隐秘处搜查到的。这些首饰、珠宝、镯子,很多是传家之物,中国女人视若生命,绝不会轻易交给旁人;这些怀表、手表,则是男人的珍惜之物,还有这些金牙,它的主人更不会放弃~可以说,这里桩桩件件物品,上面都附有有中国无辜百姓的冤魂!”

    面对着这些物品,除了“瘦高个”,其他的记者都站起身来,不断地拍照,记录下鬼子掠夺的铁证。

    “各位记者,你们以为这些鬼子战俘在集中营,真的认罪服法了吗?真的安心改造了?真的放下屠刀了吗?”鲁雪华一边说,一边将另一筐那些磨得锋利的石块,尖尖的铁丝、还有锋利的半片剪刀等凶器一一陈列在桌子上:

    “各位记者,请看看这些!这就是你们刚才见到的,看上去在阳光下老实改造的鬼子战俘,在阴暗角落里悄悄准备的,这些都是暴狱工具,如果他们真的对自己过去犯下的罪行幡然悔悟,那他们准备这些做什么?”

    散光灯在不停地闪动,记者不断地拍照,记录下鬼子还想继续犯罪的铁证。

    鲁雪华越说越激动:“各位记者,你们去鬼子战俘营的伙房、宿舍采访的同时,能不能也去看看我们中国战士的宿舍,伙房?我可以负责地说,我们中**队的吃穿用度,基本和日军战俘差不多,有些方面甚至更差!”

    “廋高个”听鲁雪华这么一说,鼻子轻轻地“哼”了一声,脸上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

    鲁雪华继续说,“我理解这位记者先生的意思,是不是觉得美国政fu给中国驻印军提供了较好的物资条件,我们在故意哭穷,博取同情?不错,我们新一军的待遇的确良好,但我们知道,国内的弟兄们,还在前线还在和日本鬼子在浴血拼杀,我们新一军的将士,自觉地节衣缩食,让有限的物资,优先保证前线作战的弟兄。“鲁雪华说得入情入理,博得了在场三位记者深深理解和同情,“廋高个”又陷入孤立,理屈词穷。

    显然,这不是“廋高个”希望的结果,他毕竟是老江湖,眼睛一转,话锋马上一转:“刚才,听中校先生说战俘营共有战俘1037名,实际上没这么多吧?”

    “战俘人数我核实过,应该不错。”鲁雪华回答得很肯定。

    “廋高个”笑了,他总算找到了攻击鲁雪华的王牌:“据刚才,我们来采访时,就亲耳听到枪声,亲眼看到你们未经审判,就地处决战俘!”

    鲁雪华心头猛地一缩,“廋高个”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直接打中了鲁雪华的要害。

    “‘中**队未经审判,擅自枪杀日军战俘’这个标题,想必中校先生没什么异议吧?”看到鲁雪华神情由刚才的激越顷刻间变得黯淡,“廋高个”不禁有几分胜利者的得意洋洋。

    “悉听尊便。鄙人还有公务在身,不能奉陪,卫兵,送客!”鲁雪华不想再和“廋高个”纠缠下去,用了一句外交辞令,结束了这次不愉快的采访。

    载着记者的吉普车渐行渐远。鲁雪华还呆呆站在指挥部帐篷外,看着吉普车消失在丛林深处。

    “长官!要不要将这帮记者拦截下来?”旁边有个中**官请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