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案迷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案迷踪- 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步兵将大树下部枝条和灌木全部砍光,伐下的枝条正好可供工搭设帐篷使用;工兵开挖排水沟,厕所,平整宿营地。辎重兵负责架设简易帐篷;为了防止毒蛇和蚂蟥、毒虫袭击,医护分队在宿营地周边洒上硫磺粉和雄黄粉,将蚊香点燃装于铁盒里面,用透气孔来散发蚊烟,驱除森林里大量的飞虫。

    帐篷是美制野战帐篷,使用的新型材料--尼龙,又轻便有防潮。每个班一顶,能住12个人。

    炊事分队抓紧时间,用固体酒精,烧了一些热水和麦片,经过一天丛林行军,每个人都精疲力竭,这些热水和麦片粥让所有官兵的精神都为之一振。

    分队指挥官基尼森上校是个瘦高、精干的美国军人。出生于美国传统的军人世家,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30多岁,最初是在菲律宾美国服役。日本攻陷菲律宾后,7万美菲联军被迫投降,当时的基尼森少校也成为其中之一。在残暴日军押送下,进行了著名的“死亡行军”。在亲眼目睹了日军对美菲战俘种种令人发指的暴行后,基尼森少校忍无可忍,和几位战俘趁夜色越狱逃脱。

    怀着对日本鬼子的刻骨仇恨,基尼森少校返回了部队,参加了瓜岛战役,战功卓著,荣升为上校。因其有丰富的热带丛林作战经验,参与组建“麦瑞尔突击队”,作为史迪威将军手中唯一一支地面美军力量,和中国、英国军队并肩作战。

    “鲁,你带中国步兵分队,上半夜警戒;午夜12点,我们准时交班,我带美国步兵分队,下半夜警戒。让工兵和辎重兵好好休息。”基尼森上校安排道。

    黑夜对莽莽森林里的每个人都是恐怖的。鲁雪华布置好双重岗哨,为了防止瞌睡,鲁雪华听从了侦察连长“小四川”的建议,每个中国士兵都带了一把印度小辣椒,这个辣度足以赶走任何的瞌睡。第一天热带丛林宿营,所有的哨兵都时刻睁大眼睛,看着前方,竖立耳朵,听着周围,防止日军的突袭。

    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像无边的大幕,竖立在哨兵面前,令人毛骨悚然。但恐惧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蚊虫袭扰,战士们只能将衣服扣子紧扣,戴好防蚊罩,外露的手上涂满防蚊药水,抵挡蚊虫的叮咬。

    与蚊虫战斗了了半夜,零点刚过,基尼森上校带着美国士兵和中国士兵换岗。

    鲁雪华将鞋子脱在帐篷外面,袜子挂在光着脚,系于帐篷两端细绳上,赤脚走进了帐篷。

    新式帐篷内,清洁干燥、空气流通。

    他从背袋里拿出军用睡袋,取出后应摊开一会儿,用手轻轻拍打,让睡袋尽量膨胀开,然后钻了进去。

    睡袋轻柔暖和,而且防雨防潮防虫。听着丛林里各种轻微的声音和身边战友的鼾声,鲁雪华也很快进入了梦乡。

    经过漫漫的长夜,天终于亮了起来。凄厉的起床哨声响了,每个战士都迅速整理行装,不约而同地抖抖衣服和背包,以免森林里昆虫躲藏其中。

    部队继续穿越在莽莽丛林。

    经过了一天一夜的熟悉,大家视乎对穿越丛林有了更大的信心。
………………………………

第223章 迷失方向

    部队在丛林里穿越了半个月后,进入了芒库大山。

    每个人似乎都长长松了口气,因为地图上标明,芒库大山是此次突击队丛林行军的最后一关。翻过这座大山,就是行军目的地-密支那郊区。

    部队上下都热情高涨。半个月来,在幽暗密林中的穿越,使所有官兵都觉得无比憋闷,都希望能好好见到蓝天白云,晒晒热带火热的太阳,甚至幻想,可以吃上一顿美美的热食。

    然而,他们不知道,看似满目苍翠、平静安宁的大山,却像一个披满伪装的绿色妖魔,正张着大口,准备这支3500多人的突击队吞噬。

    甚至,三十多年后,鲁思侠在录音带中诉述这段历史时,他都一反一直的平和语气,声音都微微发抖。于心远听得出来,鲁思侠回忆这段历史时,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首先发现情况不对的,是先头侦察连连长“小四川”。

    “长官,按理说,我们行进速度和路线,应该已经穿越芒库大山,接近平地了,怎么转来转去,还是上上下下,在山岭里穿来穿去?连树林稀疏的感觉都没有,是不是我手中的指北针是不是坏了?”宿营时,“小四川”拿着指北针,找到鲁雪华,诉说了心中的疑问。(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好看的小说)

    “指北针怎么可能不对呢?”鲁雪华自言自语,他掏出自己的丛林指北针,和“小四川”比对。

    果然,“小四川”的指北针有偏差。

    “你的指北针可能消磁了,那你用我的吧”,鲁雪华将自己的指北针交到“小四川”手上,“离到集结点规定时间不多了,我们还是要快速到位。部队的粮食储备也只剩下几天了,不能快速到达集结点,我们也得不到空中补给,一但没有热量补充,这么艰难行军,部队肯定坚持不下去”。

    “小四川”回答了一声,拿着鲁雪华的指北针就要出帐篷。门口,差点与刚进来的基尼森上校撞个满怀。

    “长官!”“小四川”连忙敬礼。

    “陈上尉,我正想问你,我们还有多久才能到达指定位置?” 基尼森上校看到“小四川”,用英语问道。

    还没等“小四川”回话,鲁雪华回应道:“陈上尉的指北针坏了,最近几天,可能没有走捷径,我把我的丛林指北针给他了,接下去应该很快能到达指定位置。 q i s u w a  n g 。  c c  '   奇 书 网 '”

    基尼森上校闻言,马上从上衣口袋拿出一个精致的八角木盒:“这是美国最精良的torch指北针。陈上尉,你用这个,尽快将部队带出这该死的丛林,我觉得,自己都要发霉了!”

    “小四川”接过torch指北针,打开一看,石英盘面里,金黄色指针非常清晰。“小四川”满心欢喜,顺手将鲁雪华的丛林指北针还了回去:“鲁长官,你的指北针还~”

    话没说完,突然,“小四川”突然愣住了,眼睛死死瞪着两块指北针,呆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基尼森上校和鲁雪华见状,连忙聚过来一看,顿时两人也脸色煞白。

    “小四川”手中的指北针指向也不对!

    指北针可能受到地磁干扰,完全失灵。如果这样,那在芒库大山深处,部队就找不到正确方向,会陷入绝境。

    “鲁,马上通知所有军官,带上自己的指北针,我们找一个指向目标基本一致的。”

    当所有的指北针放在一起时,所有的军官都面如土色:没有两只指北针所指的方向一致!所有的指北针都失效,最大的可能,是脚下这座大山,蕴藏着巨大的铁矿石,产生的强大磁场,干扰了指北针。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基尼森和鲁雪华。

    “上校,我们向基地发报吧,请他们空投新的指南针,还有粮食补给!”军官们纷纷建议。

    “不行!打破无线电静默,就会打草惊蛇,日军肯定会加强部署,突袭行动会遭到失败。我们,以及我们另一支友军这么多天的艰难跋涉将会付之东流”。基尼森上校坐在弹药箱上,思考良久,“退一步说,即使我们发报,我们也不知道现在具体位置,空军怎么空投?说不定还会引来日军搜索队,给我们制造更大的麻烦。”说到这里,基尼森上校站了起来,目光如炬:“我们要坚定信心,利用中午太阳以及树木年轮等,重新找到正确的道路!从现在起,所有口粮减半,充分利用森林里一切资源,补充部队的食物。记住:严禁开枪,防止暴露目标!”

    尽管所有参会军官都守口如瓶,但部队迷路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一夜就传遍了整个部队。

    第二天一早,减半供应的早饭让部队上下都确实相信了部队已经迷路,在一片迷茫和恐慌中开拔。不知道是口粮热量不足,还是士气受到极大打击,部队行军速度明显迟缓。

    中午,再次减半的口粮使得官兵们饥肠辘辘,不得不靠挖野菜,采摘菌子和野芭蕉来充饥。食物中毒事件开始出现。

    靠着中午一点太阳和砍伐树木观察年轮导航,部队行进速度缓慢,队伍有时一天只能行进五公里。

    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好像一座巨大的迷宫,让突击队始终找不到方向。按照鲁雪华的吩咐,“小四川”在开路行进时,一路在树木上作上箭头标志,并刻上日期。但令“小四川”绝望的是,他数次找到了原先自己刻的标识,其中,最远的标志上标识的日期是10天前,这也就意味中,十天后,部队还在原始森林中打转,根本没有找到出路!

    没有了午餐肉罐头、压缩饼干和巧克力等高热量口粮,在丛林中艰难跋涉的特遣旅官兵体力明显下降,生病的人数急剧增加。固体酒精早已用完,队员们只能喝丛林里的溪水,肠胃道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整个突击队士气低落,失败的情绪像瘟疫般在部队蔓延。

    鲁雪华遇到从军以来的最大考验。

    然而,这还仅仅只是开始,令鲁雪华更为惊心动魄的考验还在后面。
………………………………

第224章 麻烦丛生

    又是一个傍晚,

    天气显得异常闷热。气压很低,整个营地周围笼罩着一种朽烂木头般的腐臭。但行军一天的队员们正解开背囊,准备尽快宿营,缓解一天的疲乏。

    突然,营地四周传来一阵密集的嗡嗡声,远远看去,一大股烟霭从丛林向营地飘来,到近一看,每个队员不禁都其了一身鸡皮疙瘩:那是亿万细小毒蚊组成的灰黑雾阵。由于队员们长期没洗澡,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难闻的酸臭,毒蚊们顿时找到了目标,向突击队员疯狂袭击。

    所有的队员都被这种小蚊困绕,被叮咬得抱头乱窜,狼狈不堪。这种小蚊身体极小,连防蚊罩这样的细孔都畅通无阻,但毒性极大,被叮咬的部位立即红肿,奇痒难熬。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基尼森上校紧急召集鲁雪华以及几位高级军官商讨对策。这些久经沙场的将军,面对这些微小的“敌人”,却个个一筹莫展,无可奈何。而且,即使是气氛严肃的作战会议,“敌人”还乘虚而入,军官们都不顾军姿,不停地挠背抓面,狼狈不堪。

    正束手无策之际,“小四川”带着几个老兵进入帐篷,来找鲁雪华,“长官,这是几位当年中国远征军的老兵。他们有情况向你报告!”

    看到几个中国士官进来,本来就心烦意燥的基尼森上校更加烦躁:“我们正在开军官作战会议,你们出去!”

    几个士官看了一眼基尼森上校,欲言又止,悻悻地退了出去。“小四川”眼神中更满是着急和无可奈何。

    鲁雪华觉得不妥,连忙跟了出去:“‘小四川’,如果不是急事,等我开完会议再去找你~”

    “啥子不是急事喽!整天坐在一起商量个锤子,弟兄们都要被虫子咬死了~” “小四川”还是那个火爆脾气。

    “我们不是正在商量办法吗?”鲁雪华说的也很没有底气,自己脸上、脖子上也都是红红的大包,疼痒难熬。

    “办法?什么办法?还是让这几位老哥说说~” “小四川”一指身后的几位老兵

    其中一个年约50岁左右、体形干廋的老兵站了出来:“长官,这种蚊子在我们滇南有个名字,叫 “瘴蚊”,常集于水洼潮湿之地,一般不会主动出击。或是要突然变天,尤其是在大风大雨之前,就会迁徙。一但遇有人畜惊动,便群起攻之。毒性极大,能盯得死大水牛,我们老家是用干野艾草熏制,能够有效驱赶。”

    鲁雪华刚刚一喜,但马上面露愁容:“我军在丛林中行军有十余日,那里寻找干野艾草?“

    这时,旁边又上来一个老兵,手中拿了一大把干草:“长官,我们行军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上次远征军前来缅甸,我们就是用艾草,白天作为行军伪装,晚上作为铺垫,防虫防蚁”。

    “那为什么不马上熏蚊呢?”鲁雪华赶紧追问。

    “还不是那个**上校说的,不能有火,没他命令,谁敢点火把哟。” “小四川”牢骚满腹、

    鲁雪华马上说:“你们等一等,我马上去向上校汇报!”

    一会儿,鲁雪华出来了:“上校同意了。允许今夜动火。你们马上去制作火把,在营地之前熏制防瘴蚊”。

    “长官!如果将艾草熬成水,擦洗身体,能够很好清除仗蚊的火毒,止痒防烂肉。”一个老兵建议道。

    “那好,以各班为单位,生火,煮艾草!可是,没有锅~”

    老兵们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