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案迷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案迷踪-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的纵火和精神震撼效果,并能粘在其他物体上长时间燃烧。

    有了这两种新锐武器的加盟,搜索连如虎添翼:

    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火箭筒分队和喷火分队潜出阵地,在50米距离上,“巴祖卡”火箭筒能精确地将火箭弹射入日军地堡的射击孔,一个个坚固的地堡在一声声爆炸中灰飞烟灭。(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无弹窗广告)

    龟缩在火箭筒射击死角的地堡中的鬼子,还没来得及庆幸,更大的噩运就降临在他们身上:只见眼前猛地一阵明亮,一条条火龙就沿着射击孔飞了进来,那是m1a1型火焰喷射器喷射的复仇烈焰!狭小的地堡里顿时烈焰熊熊,伴随着撕心裂肺的惨叫,一些“火人”不顾一切冲出碉堡,被扑面而来的弹雨击倒。

    纵深地堡中的鬼子目睹者同伴的惨状,面对沿着地下交通壕迅速蜿蜒过来的“火蛇”,日军士兵的恐惧完全超过了他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很多士兵扔掉武器,跃出地堡,狂叫着狼狈逃窜,日军苦心经营的印缅边境防线顷刻瓦解。

    前哨战初战告捷,中国驻印军无论是遭遇战,还是攻坚战,都完胜日军,首次创造对日军以少胜多的奇迹,从战法上和意志上,中国军队都取得了绝对胜利。

    当前方胜利捷报传来,孙里仁将军大喜过望:

    “鲁雪华!将前方胜利消息通报全师,并上报史迪威将军和重庆政府!”

    胜利捷报通过无线电迅速传达到全军。顿时整个新38师军心大振。

    印度兰姆迦基地。所有受训官兵都在狂饮美国啤酒,高唱《大刀进行曲》等战歌,群情激昂,庆祝中国驻印军的首战胜利,这是史迪威将军特别安排的。此时的史迪威,手中紧紧攥着孙里仁的报捷电报,瘦削的脸上荡漾着轻松的微笑。

    重庆各大报馆,一律灯火通明。所有的编辑,排版、印刷人员都在通晓加班,第二天,《中央日报》、《新华日报》和《扫荡报》等主流媒体都在头版用醒目标题标注着这一胜利消息,在报童“卖报卖报,中国军队缅北首战大捷!”的稚嫩叫卖声中,行人纷纷买报驻足观看,每个人一扫失败的阴霾,脸上都荡漾着胜利的喜悦。

    如果说搜索连的遭遇战还有几分偶然因素,那新38师112团先遣营在新背洋北部加拉苏高地战斗,就充分显示了中国驻印军的真实战力。

    先遣营三个连分成“品”字形,在山谷间小心、迅速穿行着。他们两侧尖兵在丛林里穿行,端着美制m3冲锋枪,搜索着可疑的目标。

    然而,似乎遇到了幽灵,两侧一个个走在最后面的尖兵突然不见了,湮没在莽莽绿色中。

    两旁的丛林里闪动着一只只幽幽的饿狼般的眼睛。

    那是比饿狼还要残忍的、披着丛林伪装网的日本鬼子。

    不是几个、几十个,而是1千多人,一个齐装满员的日军精锐步兵大队!

    当被搜索连击溃的日军大队长狼狈逃回114联队时,等待他的,是怒气冲冲的18师团中将师团长田中新一。

    田中新一这个骄狂的贵族子弟,怎么能接受这样惨重的失败?结果不言而喻,他勒令逃回来的日军大队长当作114联队所有军官的面,剖腹自杀,向天皇谢罪。

    当失败的鬼子大队长将锋利的战刀捅入自己小腹时,田中新一瞬即拔出了战刀,从后面一刀将浑身血污、垂死的大队长人头枭下。

    他亲自充当了大队长的介错人。

    失败者的污血溅了周围每个军官一脸。血腥场面让每个人都不寒而栗。

    他们明白,逃跑只能是死路一条。于是,连夜布置,在中国军队最可能通行的山间设伏,歼灭中国主力,捍卫大日本陆军无往不胜的荣誉。
………………………………

第215章 坚如磐石

    1千多鬼子,依靠极其严苛的军纪和出色的单兵素养,真正象一片落叶一样隐藏在缅北的密林山岭中,几天几夜,一动不动。

    中美联合航空队几次低空抵近侦察,还有火力侦察,都一无所获。

    先头连越走,越觉得不对劲。

    寂静!死一般寂静。静的听得见彼此的心跳。

    两边护卫的尖兵班也不见了踪影,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在先头连每一个官兵身上,每个人都紧张得汗毛都竖了起来。

    一个士兵看到右边丛林似乎有人影晃动,为了壮胆,他举起m3冲锋枪,对着丛林,打了一个短射。

    “哒哒哒!”枪声在幽静的山谷中久久回荡。

    枪声使气氛更加紧张起来,所有士兵都纷纷举着枪四处张望。有的甚至跟随着无目地地放上几枪。连长顿时气急败坏,提着美制左轮手枪骂道:“是谁在乱打枪?不知道此次是秘密行动吗?暴露了目标,老子枪~”

    话未落音,连长脑袋突然爆裂开来,如同碎裂的西瓜,红色的**四处飞溅,惨不忍睹。远远传来一声枪响,连长无头尸体应声栽倒在地。

    士兵们还没在震惊之中清醒过来,更多的枪声响了。

    不是几支,而是几十支,上百支。

    整整一个大队的鬼子,都把早已瞄准好的子弹射向山谷里的中国士兵。

    弹雨泼向先头连,紧接着,响起一片爆炸声,那是鬼子居高临下扔下的手雷。山谷中的士兵们无处可藏,无险可依,纷纷中弹倒地。

    这时,先头连官兵才知道自己已是身处绝境,凭着士兵的本能,拼命用手中武器向两边山梁还击。但众寡悬殊,鬼子又是居高临下,先头连在下面沟里,暴露在两侧的鬼子密集火力下,200多名官兵不幸全体以身殉国。

    一个战士慌乱中的一次射击,却在无意中,挽救了先遣营后面两个连5百多名战士的生命。

    后面的两个连听到前面山谷里爆豆般的枪声,立即知道情况有变。营长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兵,马上命令两个连就地分头抢占左右山头,像受了伤的刺猬那样,蜷紧身体,固守待援。

    “铁锤铁锤,拳头遇到核桃!”求救电报一封封向师部发送,孙里仁面色凝重。

    如果先遣营被歼灭,不仅会阻碍新38师继续向缅北挺进,而且,会摧毁刚刚建立的中国军队必胜信心。

    “命令112团第2营紧急驰援!务必保证先遣营安全!”看着地图,慎重思考后,作出部署。

    “师座,让我跟随2营一起去前线吧!”鲁雪华请求道。

    孙里仁不由得一愣。4年前,似乎鲁雪华也提出过这样的要求,不过,那时他还是个楞头的列兵,现在,却是经过重重考验的少校。

    孙里仁略作思索:“雪华你去也好,方便与美军航空队联络。这样,我给你配一部电台,给你一个通讯联络组和一个炮兵观测组,配属团重迫击炮连,随2营马上出发,代表师部担任前敌总指挥,全力扭转战局,打通进军通道!”

    救兵如救火!在空中p40战斗机的掩护下,第2营乘坐吉普车,摩托化开进,火速赶到战场,迅速抢占周围山头,与1营成犄角之势,稳住阵脚后,立即在空中火力掩护下,对当面之敌组织反攻,试图强行打开通道。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山谷,但这却是印度进入缅甸的最佳通道,也是以后中印缅公路的必经之路,中国驻印军势在必得。

    日军如果牢牢守住加拉苏这一关口,就可确保密支那安全无虞,缅北战局将不会出现转机,为此,18师团不惜再增援一个大队,以两个步兵大队的优势兵力,对新38师两个营进行,试图一举予以全歼,将中国军队拒之于缅甸国门之外。

    两个老对手,在异国的丛林深处,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围绕着几个无名山头,展开了浴血拼杀。

    这是鲁雪华作为指挥官,第一次正规的上战场作战。也是他作为军人的终极大考。

    中国军队在试图突破未果后,及时改变战术,牢牢拖着当面日军,尽量杀伤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使敌人无暇他顾,掩护修路部队安全施工。

    中国军队占据着山头,拥有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两个营拥有60毫米、81毫米口径迫击炮约60门,轻重机枪110挺,112团4门团属107毫米重迫击炮,射程远,杀伤力大,几乎主宰了战场形势。

    相比而言,日军希望的,是速战速决,利用日军优秀的单兵素质和武士道精神,再次打垮中国军队,彻底扭转战局。由于盟军牢牢掌握了制空权,日军后勤补给极为困难,近2千士兵缺吃少药,身体素质急剧下降,非战斗减员严重。日军本来在火力密度上面明显处于劣势,加上炮弹供应严重不足,火力准备稀疏,还经常被中国军队重迫击炮火力压制,因此进攻屡屡遭到挫败。

    中国军队阵地坚如磐石。

    作为前线指挥官,鲁雪华没有这么轻松惬意过,不需要躲入阴暗掩蔽部,时时防备日军的炮火和空袭;而是可以住在帐篷里,除了每天联络盟军航空队,上报一下需要补给物品后,其他时间,就是悠然地用望远镜观察一番敌情。由于牢牢掌握了制空权和制炮火权,鬼子的前沿离指挥部很远,冷枪冷炮对鲁雪华无可奈何。

    每个晴朗的下午,盟军c47运输机会在p40战斗机护航下,翩然而至,在中国阵地上空,投下大大小小伞包,悠闲地一个转弯,扬长而去。看着洁白的伞花在蓝天绽放、从天而降,是前线中国官兵最快乐的时光。

    打开伞包,从武器弹药到口粮药品,应有尽有,甚至还会不是投下刮胡子刀片、袜子等生活用品。

    让鲁雪华意想不到的事,每次空投,也是对面鬼子翘首以望的时候。因为缅北地形复杂,运输机高度不能太低,空投散布面积大,总有一些伞包会落到日军阵地,那些来自美国的军需物资,成了日军难得的奢侈品,每次鲁雪华从望远镜里观察,日军得到这些零星伞包后,都会手舞足蹈,甚至会对中国阵地做鬼脸。

    鲁雪华看到这一切,不禁心生一计。
………………………………

第216章 下书挑战

    又是一个晴朗的下午。'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超多好看小说'一架c47运输机如约而至。不知是飞行员喝多了酒,还是山谷里风速突变,从机腹部飘落的降落伞,竟然远离空投地“十”字信号旗中心,全部落到日军阵地。

    中国士兵气得跳脚大骂美军飞行员,不仅仅是心疼这些本该属于他们的军需物资,更担心鬼子得到这些给养后,会发动新的攻势。

    哨兵气急败坏地报告了鲁雪华。鲁雪华却气定神闲,端着铝制茶缸,慢悠悠地品尝美国速溶咖啡,等军用茶缸见底,鲁雪华站起身来,拿起桌上望远镜,对指挥所所有人员说:“走!一起去看看去!”

    望远镜中清晰可见:对面的鬼子蜂拥而出,纷纷爬上大树,从树梢上割下降落伞,面对这十几只从天而降的大礼包,个个欣喜若狂,正围拢过去,迫不及待地想打开一探究竟。

    突然~

    望远镜中连续出现一片耀眼火光,紧接着,断臂残肢,伴随着漫天树叶,飞上半空。爆炸威力巨大,犹如重磅航空炸弹。

    剧烈的爆炸声传来,望远镜中,鲁雪华看到鬼子连滚带爬,向自己阵地逃去~

    “这是怎么回事?”鲁雪华身边的军官们看到眼前这一幕,纷纷惊诧不已,既兴奋,又不解。

    “这是我和盟军空军共同商定的计策,”鲁雪华放下望远镜,“今天故意让运输机发生空投错误,将伞包投到鬼子阵地。这些特制伞包里面,全是烈性炸药,外面有多重引信,一但触发,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一幕。经过这次教训,我相信鬼子再也不敢贪图小便宜了。放心,明天运输机会送双倍给养补充我们”。

    在场军官们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鲁雪华的勇气他们听说过,今天,他们又亲眼见识了鲁雪华的谋略,在这些久经沙场的军人心中,对这位来自师部的年轻参谋又增添了一份尊重。

    第二天,运输机在中国阵地空投了更多的给养。偶尔有1、2个伞包误落鬼子阵地,鬼子也不敢轻举妄动,唯恐上当。

    同中国军队的这种立体优势正好相反,日本人的后方供应则时时遇上麻烦。美国战斗机象兀鹰一样四处活动,专门搜寻和袭击敌人的运输车队,日军只能通过骡马和人力运输,在密林和黑夜的掩护下,少量输送补给。这种困境很快在战场上表现出来:弹药粮食缺少,攻击乏力;官兵士气下降,营养不足,生病增加等。'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超多好看小说'急躁、悲观的情绪,像瘟疫一样在日军中蔓延。

    “鲁长官!前沿抓住一名鬼子,说是奉命前来下战书!”正当鲁雪华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