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妙毕竟不懂这方面的东西,听了之后也是懵懵懂懂,她总觉得,太阳能发电应该价格比较低廉呀,怎么这么折腾来折腾去的,发电成本还比传统发电项目要高呢?
当她向陈明洛问起这件事情的时候,陈明洛就笑着回答道,“你们平时所能够接触到的那些资料,都是属于科普性质的,带有理想化色彩,实际上,如果太阳能发电项目那么容易搞的话,现在的传统发电项目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哦——”林妙听了之后,点了点头。
太阳能发电确实很不错,但是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电能的储藏问题,假如说世界上真的有那种科幻小说中可以储存能量的神奇晶体的话,那么一切问题都简单了,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那种储能晶体,所以研究人员们就不得不自行寻找一个比较合理的改进方法,以便可以持续地利用太阳能发电,满足人们的日常用电需求。
“其实,我理想当中的太阳能发电项目,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工程。”陈明洛对林妙说道,“太阳能最为充足的,自然首推青藏高原了,那边儿地广人稀,特别适合建设太阳能发电项目,假如占个几万平方公里的地面用于开发太阳能发电项目,处理得当的话,每年烧掉的煤和油气什么的就都可以节省下来了。”
“但是,这样的话,估计投入费用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林妙想了想,觉得陈明洛的构想虽然听起来很好,但实践起来的难度太大,尤其是投入方面就难以估算。
陈明洛笑了笑道,“其实没有那么难的,一旦规模化之后,一个单位的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加起来也没有多少钱,算下来,也不过相当于建设几个三峡工程而已,可是获得的收益,却是远非三峡工程可以比较的。而且,最大的好处是没有系统性风险嘛。”
“三峡工程——”林妙听了这句话之后,就嘀咕了两句。
如今正在开始修建的三峡工程,可以说是规模浩大,投入数千亿元之多,其中所牵涉到的方方面面,非常复杂,而根据规划中所描述的宏伟蓝图似乎可以让人们感觉到,一旦这项工程建成之后,国内将拥有充足的、价格低廉的电力,大家都对此报以殷切的希望。
可是陈明洛是过来人,自然知道这里面是怎么一回事儿。
别的不说,就说工程质量本身吧,开始的时候宣扬的是可以抵御万年一遇的大洪水,到了几年后就表示可以抵御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后来又降低了预期,说是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到了最后更加干脆一些,说不能指望大坝本身在这方面有多大的作用。
就从这几方面来看,大家心都凉了,至于说发电效能什么的、产生的电力总量什么、对于缓解电荒的作用什么的,比起宣传中的种种,实在是差距巨大,不能给人以任何的欣喜。
“但是,在没有投入使用之前,谁也不能保证这项技术是成功的。”林妙也提醒陈明洛道。
“这一点,我自己也是明白的。”陈明洛点头表示同意道。
事实上,也确实如同林妙所说的那样,现在虽然在实验室中取得了成功,可以要推向实用的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了造价,包括了实用性问题,包括了是否可以找到合适的地方进行建设,是否可以得到国家的支持等等,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问题。
虽然说国家对于新能源也是表示支持的,可是毕竟多数情况下都是局限在书面上的,一旦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的时候,总是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阻挠和人为设置的障碍。
就好像是当年的大飞机项目,可以说是功败垂成,科学家和工作人员们努力了几十年终于获得了成功,但是因为某些利欲熏心的官员们的釜底抽薪,终于让试飞成功的样品机成了展览品。
类似的事情,其实不在少数,除了一些商业方面的利益纠葛之外,也不排除外国政府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利用这种见不得光的手段对新兴的国内科技及技术的打压。
几乎可以预见到,一旦自己的这项新技术打算投入运作的时候,肯定也会遭到各方势力的围剿,这一点绝对是不可避免的。
“唉,为什么想做一点儿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事情,总是会这么难呢?”陈明洛有鉴于此,也不由得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
林妙看了一眼怅然若失的陈明洛,忽然发现这个时候的他,让自己很动心。
………………………………
第五百三十九章 双管齐下
第五百三十九章双管齐下
将校团委的工作托付给林妙之后,陈明洛就开始潜心研究阳朔重机的问题。(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奇 书 网 )
他手中所掌握的资料,已经可以在阳朔重机掀起一阵腥风血雨了,只不过这些资料应该如何来利用,还是需要商榷的。
在陈明洛看来,无论是官场也好,国企也罢,性质都是一样的,都讲究一个水至清则无鱼,吃吃喝喝拿拿送送什么的,都是不可避免的,否则大家怎么可能有向上的积极性?
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干部们并没有什么股权激励或者现金奖励什么的,这就制约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毕竟管理工作和生产工作的区别是很大的,对于生产方面而言,你只要是简单地生产加工出产品来,就算是没事儿了,但是对于经营管理者来说,他所要考虑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显然是管理者更加重要,市场调查、选择生产项目、产品推广、经营方向调整、利益分配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耗费精力来做工作的。
虽然国企中的领导似乎天天都是在酒桌饭局中渡过的,但是那是因为国企处在垄断经营当中,这些管理什么的都是比较死板的,可是一旦企业被推向市场之后,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继续这样混日子肯定是不行的。
一家没有优秀的经营管理者控制的企业,显然是没有多少好日子可以过的。
因此陈明洛认为,在企业内部的领导们,小毛病是难免的,也不需要太过计较,只要不是太过分太嚣张的话,在经营管理方面有比较强能力的领导们,还是可以容忍的。
毕竟,就像是阳朔重机这么大的一家国企,职工人数超过十万人,它的存在不但为国内提供了很多重型机械产品,同时也养活了多大数十万的职工及家属,同时它的附属产业更是影响到周围近百万人的生活质量。
对于这么大的一家国企,稳定发展就是最大的问题,至于小吃小拿什么的都是细枝末节,就算是领导层们每年贪污个几百万上千万的,只要是企业搞得蒸蒸日上,那么这点儿损失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陈明洛在苏锦文的陪同下,对阳朔重机的其他几个分厂进行了深入调研,计划等到西岭大学这边儿放手以后,就在元旦之前对阳朔重机展开工作。
原本他是打算即刻进行改制工作的,但是因为阳朔重机的老总穆思远仍在京城活动,没有回到阳朔,所以陈明洛就在考虑一个问题,是不是这老头儿不欢迎自己?
如果是那样的话,陈明洛现在去阳朔重机,就很有可能遭到众人的抵制,毕竟上级派人来重组企业,本身就会面临很多障碍和变数,而派过来的又是陈明洛这么一个年轻得不像样儿的毛头小子,那就更会让人感到不能接受了。
陈明洛可以肯定,只要是有人制造稍微一点儿的舆论,立刻就可以把自己给撵走。
强势入主阳朔重机,以秋风扫落叶的姿态解决多年沉积下来的问题,固然是大快人心的,但是现在看起来不是那么可能,但是拖拖拉拉的话,之能事耽误时间。
现在陈明洛也沉下气来,心想你穆思远不可能一直躲着不回来吧?
假如到了元旦之前,穆思远还不回来的话,陈明洛就决定以此为理由,要求撤换此人。
当总厂领导的,而且还是一把手,居然常年在外,几个月不在厂子里面工作,这样的领导,要跟不要又有什么区别呢?
不过陈明洛虽然没有去阳朔重机就任,可是私底下并没有闲着,该调查该走访的并没有耽搁,现在厂子的基本情况他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又有了白胖子提供的情报,对阳朔重机的人事情况心中有数,就开始有针对性地对某些个人进行约谈。 q i s u w a n g 。 c c ' 奇 书 网 '
苏锦文对此感到有些忧虑,“直接约谈的话,以什么名义呢?”
如今陈明洛已经正式向萧名学提出了借调苏锦文担任自己秘书的要求,萧名学在这一点上自然也没有什么不同意的,本来让苏锦文陪同陈明洛去阳朔重机调研走访,就是打的这个算盘,此时准女婿提出了要求,未来老丈人自然是要大力支持的。
苏锦文也了解到了陈明洛如今的真实身份,很是感到有些震撼,只是他在阳朔重机也呆了多年,对于厂子里面的事情也多有认识,知道这些人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企业里面的人,怎么说呢?比较容易抱团儿,也就是形成小势力团体,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工作性质也不同,所以跟政府层面的职员有很大的区别,相对而言对政府方面的压力更容易无视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企业工作难做的缘故。
因为企业改制的事情,各地都发生过性质相似但是程度不同的对抗行动,造成的影响都极其恶劣,这其中虽然不乏有人进行挑唆,但是跟工人们的生存环境和职业习惯也是有关系的。
长久以来,企业工人的一个传统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所以是不怕闹,闹不怕,怕不闹,从来都不会顾忌会有什么严重后果,法不责众这一条默认的规则,几乎是所有人所信奉的,而且也屡试不爽。
苏锦文很担心,约谈的事情容易办,但是如何来谈,谈些什么?谈过之后,会不会被对方把自己的情况泄露出去,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这些都是需要重视的。
陈明洛对此倒是早有安排,只是笑道,“这个不用担心,你只需要按照名单上的顺序,帮我搞到对方的住址就行了,我自然会上门找他们谈话,他们是不敢泄露半个字的。”
陈明洛早就想好了,自己这一次过去,就以国安的名义出动,这个大牌子压下来,估计没有几个人敢于对抗的,毕竟国安的名声实在是太吓人了一些,没有人敢对他们说半个不字。
苏锦文见陈明洛主意已定,便也没有再说什么,现在充当陈明洛的临时秘书,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如果陈明洛这事儿办好了,自己的前途自然是一片光明,此时此刻,还是严格按照他的意思去办事儿就好,不需要顾忌其他,这也是萧名学特意吩咐他的。
毕竟,如果陈明洛没有什么本事的话,怎么可能获得萧名学的重视,桑明达的提拔,乃至洪总理的肯定呢?想想这三位大人物都看好陈明洛的前途,苏锦文觉得自己实在是没有必要去杞人忧天,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很快就到了一二九纪念日,这对于学校而言,是一件大事。
西岭大学对于这一次纪念活动也非常重视,校学生会和校团委双双联合起来,举办了一场大型演出,校团委围绕这个活动主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在当今时代中,依然要有忧患意识,并且有所作为,并顺势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
陈明洛对此是非常支持的,毕竟林妙提的这个建议,从大方向上来说肯定是正确的,虽然看上去似乎有些不合时宜,跟现在提倡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向钱看的论点有些不搭调儿,但是陈明洛认为这事儿还是要提出来,并且认真解决的。
一个国家,如果只注重发展物质文明,而罔顾精神文明建设的话,到头来势必会形成非常恶劣的影响,罔顾信义、没有道德底线、高度腐败、犯罪率提升等等恶劣后果是难以避免的。
尤其对于这些即将走出社会成为新的社会中坚力量的大学生们,他们也这样堕落下去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彻底没救了。
虽然陈明洛认为自己现在还没有能力去影响整个社会层面,也无法改变某些领导人的执政观点,但是在学生层面上提出这个鲜明的观点,并且通过努力提高整个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尤其是对于一些特别恶劣的社会丑恶现象,那就必须予以揭露并迎头痛击,否则的话,这个社会将会越来越坏。
林妙跟陈明洛就这个问题也进行过深入交流,两个人都认为自己必须做点儿什么来改善这方面的条件,因此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