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这个大明太凶猛-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简单的客气几句,毛承志就直接抛出了这句话来。
  他之所以如此直截了当,正是因为德世子真的见他了。
  其实,就是毛承志在决定过江来拜访德世子时,心里也是没有底。
  虽说南京与江北就是一江之隔,可是很多事情传过来的时候,不知道会被人演绎成什么模样,毕竟人传话必定会传多,传变。尤其是朱国强把桃源知县砍头这事儿,传到南京后,立即在六部掀起轩然大波,大明朝开国以来,什么时候有过这么跋扈的人,就是皇帝杀文官,也不能说杀就杀啊。
  可传到毛承志这,他却大叫着“杀得好”,从那之后,他就关注起了德世子的举动,在听说他杀将、杀逃兵的事后,南京各地到处都是“德世子嗜杀”之类的话语。南京六部官员,无不是纷纷上书弹劾,就是南京的太学生中间,也这么流传着,而赞同德世子杀官的毛承斗,自然也就成了其中的异类,甚至还因此与同窗发生争执!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承志作出了一个决定——带少爷来江北,投靠德世子,这并不仅仅是为了少爷的将来,同样也是为了老帅。
  可不管他心里怎么想,最终,能不能在德世子受到重用,关键还是要显示出自己的本事,武将出身的毛承志并不会绕弯子,直来直去的他说出这句话后,心里就越发的不安了起来。
  他这是唱的那出戏?
  原本好奇对方东江旧将身份的朱国强,好奇的打量着毛承志,作为毛文龙的义子,当年能抛弃官职,到毛文龙老家将故主之子养大,别的不说,这样的忠义之士确实极为难得,尤其是当时毛文龙可是钦犯的身份。
  “那你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回世子爷,承志是个粗人,不会弯弯绕绕的,所以只有一句话,为什么毛帅活着的时候,建奴从来不敢入寇,毛帅被姓袁的擅杀后,建奴立马就破墙入关了?”
  这还用解释吗?
  皮岛的位置就说明了一切。
  “当年毛帅于东江,虽然实力不足以消灭建奴,但是其部队足以牵制努尔哈赤军队,虽说不足但牵制绝对没有任何问题,此项功劳足以保障中原暂无外敌侵入,所以只要东江镇在,建奴就绝对不会入寇,东江镇一去,建奴就再没有后顾之忧了!哎,可惜了,若有东江在我大明何至于被建奴入寇千里!”
  尽管朱国强并没有提到毛文龙,但是能一语道破其中的关键,仍然让毛承志长揖道。
  “世子爷英明!在下代东江上下谢世子正名之恩!”
  说罢,他就起身说道。
  “世子爷,方才在下说,要是世子爷只为败阿巴泰于淮南,那么以世子爷麾下的精兵强将,想要败阿巴泰自然是轻而易举的事,可之后呢?即便是建奴在淮南受重创,他日势必还会再次入寇,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建奴视我大明为猎场,习惯于我大明劫掠。所以,以在下看来,即便是世子爷只为败阿巴泰于淮南,恐怕也难以阻止他日建奴再度入寇,大不了,他们不入寇那么远,不再孤军深入就是了!那就抢京城,抢天津卫,入个几百里,抢完就走,我大明还能迁都不成?”
  毛承志的话,让朱国强的眉头微皱。确实,这样抢一遭就走的话,确实不太好对付啊,不等大明调集兵马,他们就撤回去了。
  “哦,那么以你看来,应该怎么办?”
  “在下有个办法,虽说不一定比得上败阿巴泰以淮南的赫赫军功,但至少可以保证,自此之后,建奴再不敢入寇中原!”
  “哦?”
  别说是朱国强,就是毛承斗也有些疑惑,原本大兄不是说,要送一桩泼天大的功劳给德世子嘛。
  “说来听听,”
  朱国强笑看着面前的两人,刘汉仪也是颇感兴趣的看着这人,这人的口气好大啊!“世子爷可知道建奴有多少人马?”
  “十一万,最多十三万!”
  明年的松锦之战,建奴动员了十一万大军,几乎是尽发老少丁壮。
  “顶破天了,十二万,就这已经是倾巢而出了!”
  对建奴内情极为了解的毛承志,随后又说道。
  “这次建奴入寇中原,按邸报上说的是有十万大军,这肯定是夸大其词,皇台极不会那么蠢,他最多是发一半的兵马,也就是六万上下,然后他自己还会领兵在锦州一带牵制,为了制造声势浩大的假像,他还会尽发举国之兵,如此一来,在下敢拿脑袋保证,现在辽东腹地必定极为空虚,甚至无人防守,他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没的后顾之忧,不需要担心后方安危。如果世子爷能直捣黄龙的话,辽东之地必定无人可扫世子爷所率大军!”
  “辽东那么远,难道还能飞过去不成!”
  朱国强并没有理会刘汉仪的反问,而是盯着毛承志直接问道。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是想让我走海路去辽东,对吧!”
  “世子爷英明,建奴之所以敢尽发举国之兵,就因为不需要担心后方安危,如果世子爷以海路入辽东,糜烂辽东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让建奴自此之后,再不敢入寇中原,他欲入寇,我亦可以从海路入辽东,”
  毛承志抬头答道,
  “要是世子爷愿意,在下愿为世子爷先锋,为世子爷领路!在下原就是东江镇水师参将,辽东海路全在末将脑子里!”
  “世子爷,此计不行,风险太大了!”
  “是啊,千里海路,这风险可比行军打仗更甚上几分!”
  面对众人的反对,眉头紧蹙的朱国强在沉默良久之后,只是默默地说道。
  “诸位,记得早前读《左传》,我曾看到一句话,我能往,寇亦能往。现在的局面,正是如此。”
  扫视厅内众人,朱国强掷地有声道。
  “奴能来,我亦能往!”


第156章 直捣黄龙
  掷地有声的一句话道出之后,帐中众人顿时陷入沉默。
  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理由反对,而是因为他们不能反对。
  号称“众正盈朝”的崇祯朝中,那些“正人君子”们是怎么把大明朝给玩崩的,说白了,就是玩政治正确,就是道德绑架那一套了!
  而大明朝最大政治不正确是什么?
  就是议和。
  议和,哪怕是策略性质的议和也成了明朝不能碰的政治正确。
  而利用政治正确和道德绑架,也正是“正人君子们”最擅长的君子秀表演。可他们除了表演之外,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甚至到了李自成兵临城下的时候,在皇帝是否南迁的关键问题上,政治正确依然左右着大明朝政。
  天子守国门……不能逃!
  好吧,然后崇祯就吊死在歪脖子树上了。
  再然后,就没有大明了。
  议和是大明最大的政治不正确。
  所以当朱国强抛出一句——“奴能来,我亦能往!”后,这就是涉及到政治正确的问题了。
  当然朱国强的这个政治正确并不是黑人牙膏改名、强生下架美白产品的“政治正确”,更不是“正人君子们”的君子表演秀。
  而是这个主意确实不错啊!
  走海路直辽东螨清腹地!
  这确实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尤其是现在——清军腹地空虚至极!
  或许在外人看来,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建议。可在朱国强看来这是极其可行的一招。
  “建奴入寇,已经尽发举国之兵,现在其军队兵分两路,一路陷于大明腹地,一路陷于锦州,这也意味着其腹地如沈阳等地实际上是无兵防守,如果我挥师入海,以海路北伐辽东,效仿清虏入寇之事,非但从根本上破坏建立的战争潜力,而且还能解锦州之围,更重要的是从此之后,只要螨清敢入寇中原,甚至敢调大军攻打辽西锦州一带,就必须要考虑腹背受敌的影响,所以……”
  盯着刘汉仪,朱国强加重语气道。
  “这件事非但可行,而且可以说大有可为!”
  或许这个建议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确实有些石破天惊,但另一个世界的眼光来看,这却是再正常不过的建议,估且不说在另一个世界有太多的跨海远征的例子可寻,就是历史上不到十九年后,郑成功就趁清军主力集中于西南的机会,从厦门出发,海路北伐至南京城下,如果不是中了管效忠的缓兵之计,也许大明真的会从此中兴。历史也会改变。
  当年郑成功可是率领十万大军啊!
  既然二十年后的郑成功能够做到,那么现在自己同样也能做到,唯一的问题就是……
  “世子爷,这事没有那么容易,首先,船从那里来,况且动静这么大,咱们一走了之,万一事败,让阿巴泰他们探得消息后,咱们可就成了孤军深入了。”
  葛世振也跟着说道:
  “世新说得确实有道理啊,若想从海路进辽东,势必要解决船的问题,还有大军保密的问题,还有就是兵马粮草……”
  “船的问题好办,不说其它地方,沿江各地别说是遮洋船了,就是鸟船、福船又岂止千百艘,只要世子爷有用,自然可以直接征用,至于粮草,建奴南下时又何曾考虑过粮草,他们入寇千里为的就是就粮于敌,就是为了抢老百姓的口粮,把人杀了,粮食自然也就有了,奴可杀我,我为何不能杀奴?岂有作战前反将自己手缚住的道理?”
  毛承志的话让朱国强赞同道。
  “以战养战,当是如此!”
  君子斗不过小人,文明斗不过野蛮,除非文明用野蛮对付野蛮,否则必然是被征服的命。文明对野蛮的征服,必须是以野蛮的手段才能征服野蛮。一旦说起道德文章……无疑与虎为谋!
  陆宇燝也跟着摇头说道。
  “世子爷,船好办,沿江、沿海的船多,可大量征召的话,势必会建奴所警,要是再有奸细泄露,只恐怕我军深入辽东时,建奴酋首已经在辽东待我多时,这样的风险,不能不考虑!”
  “所以,关键是要保密!”
  万寿祺并没有像他们一样出言反驳,而是直截了当的道出了问题的核心。
  “只要做好了保密,这件事也就成了一半……”
  “几万大军行动,怎么可能保密的得了?”
  “是啊,况且还要征用至少几百艘船,一旦事泄,到时候孤军深入,可真就是自投罗网了!”
  听着他们的争论,朱国强并没有说话,现在他们争论的,不再是是否出兵的问题,而只是保密的问题:如何在征召到足够船只的情况下直捣黄龙!
  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自然也就不会反对了,在这一点上,朱国强同样也是赞同他们的观点,毕竟,自己不是郑成功,不可能像他一样,拥有数千艘大小海船,而且手下熟悉海战。这是他实施北伐,而且可以保密的根本原因,他走海路有天然的优势,相比之下,自己这边,确实没有什么优势。
  说罢,万寿祺把目光投向世子爷,然后说道。
  “在保密世子爷,我倒是有一个建议!”
  “说来听听!”
  “世子爷,不妨接受史部堂的军令!”
  万寿祺的建议让朱国强一愣。
  “哦!”
  “介若高见!”
  闻言,刘汉仪便跟着赞同道。
  “世子爷,此计绝对可行,如果世子爷到了扬州,这件事差不多也就成了一半了!”
  这时候,另一个声音却响了起来。
  “你们的意思是世子爷到了扬州之后,用扬州当地的船吗?可是即便是如此,动静这么大,又如何能够保密。”
  出言反对的是葛世振,只见他出言说道。
  “世子爷,现在最重要的是求稳,这样孤军深入实在是兵家大忌!”
  刘汉仪打断了他的话:
  “就因为是兵家大忌,所以此事才大有可为!因为无论是谁都想不到,世子爷会领大军从海路直捣黄龙,此事要是事成,天下人心必定尽归世子爷……”


第157章 黄台吉接招吧!
  江畔,江风凛冽。
  置身于江堤上,身罩白袍的朱国强,面沉似水,来江畔的一路上,他始终一言未发。
  在他的身后,站满了手持兵器的官兵,麾下三万官兵都是身着白衣,三军素缟。
  素缟三军!
  是谁死了?
  闻迅而来的士绅举子百姓无不是愕然的看着眼前的一幕。
  “德世子此番全军素缟,到底是为了什么?”
  围观的人群里立即有人在窃窃私语:
  “你知道吗?朝中有奸臣,见德世子连战连捷,怕他打败了东虏,到时候朝廷没有面子!”
  “哎,什么奸臣啊同,分明就是皇上自己个,害怕德世子抢了风头。”
  “听说是南京的史部堂,不让世子爷守六合、守江浦,把世子爷赶到了扬州……”
  “去扬州?那咱们这边怎么办?”
  “怎么办?史部堂他们可不问咱们老百姓。”
  “你们知道什么呀?其实这件事不是主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