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玉儿手中铜茶壶,不仔细看的话,朱国强还真没注意到,这个充满天方风格的铜茶壶花纹居然是佛教纹饰,这简直就是……突然,他看着远处的寺院,然后释然地笑道。
  “是挺漂亮的。”
  看着店里的天方工匠,朱国强笑道。
  “喜欢的话,我们就买一个吧,店家,有银质的茶壶吗?同样纹饰的。”
  他们不是难以抵挡蝇头小利的诱惑吗?
  那就用现实告诉他们——只要改变了,就会有收获。什么假的改变?很多事情,说着说着就成真的了,当初在弯刀下被迫改信的人,有多少人不是怀揣着假改的念头。
  内心不变?他的内心或许不变,可是他的子孙后代呢?改着改着就成了真。
  无论如何改,可以相信的一点是,他们肯定会日益受到华夏文明的影响。
  至于会给大明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无非就是南北差异,变成东西南北差异罢了。
  顶多就是网络上从咸党甜党粽子之争,变成……会不会出现酸党?或者辣党?
  想到这,朱国强不禁对那个未来有那么点好奇了。
  不仅仅是好奇着那个未来的改变,更让他好奇的,甚至期待的却是另一个多姿多彩的华夏文明,而这个华夏文明是互相竞争的,而不是故步自封,因为在这个文明之中,既有大明,也有诸多的诸侯,在这种文明内部竞争的环境中,才会有所谓的“百家争鸣”存在。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大明的强势存在,华夏文明内部的秩序将是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而不是一个战乱四起,大国兼并的时代。
  在这样的竞争之中,会诞生出什么样的文明呢?
  会催生出什么样的科技?
  在未来的几百年中,人类会走多远?
  朱国强不禁有些好奇。
  在好奇之间,他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鞭炮声,在鞭炮声中,还能听到锣鼓喧天的声响,那里在干什么?怎么那么热闹?
  顺着锣鼓喧天的声响走去,从路人的口中朱国强得知了,今天是绥远城的发电站投入使用的日子,甚至在路边,他看到了改为电灯的路灯。虽然不多,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乾圣五十一年,西历1695年,巴比伦进入了电力时代。
  “……在圣经里,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人间有了光!可是人间还有黑夜,谁能驱散黑夜?上帝?不,他做不到,但是上帝做不到的事情,科学却能够做到!”
  终于,来到了发电厂附近,置身于人群中,朱国强看到了李来亨,他同样也已经老去,白发苍苍的他穿着一袭大明的三品武将官袍,置身于台上的他,正在发表着演讲。
  “科学家说——我们要驱散黑暗,于是有了电!有了电灯!今天来自华夏的电与电灯,将会驱散这片土地上的黑暗……”
  听着李来亨的演讲,朱国强笑了起来,他笑的很轻松,也很开心,因为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全新的未来——一个看重科学的未来。
  既便是像李来亨这样的人都重视科学,更何况是其它人。也就是在心里这么感叹的时候,朱国强看到他的目光投向了自己这边。
  “巴比伦的人们,今天华夏把光明带到了这片土地……”
  突然李来亨不再讲话了,在人群中他似乎看到了什么。
  怎么可能呢?
  尽管只是看了一眼,但他还是觉得那个人有点儿面熟,似乎有点儿像是……
  当他再次把目光投去时,那人却已经不见了。
  他去那了?
  “爹,怎么了?”
  见爹突然不说话了,站在他身边的李文锦连忙轻声问道。‘
  “眼,眼花了……”
  李来亨自言自语道,可没错啊,三年前,他还曾乘座“东方快车”去过南京,去觐见过陛下。
  陛下不应该是在南京吗?
  突然,像是想到什么似的,有些心不在焉的李来亨说道。
  “文锦,今天的仪式你来主持吧,为父要去另一个地方。”
第1136章 这个华夏太稳健
  火车站里,人来人往。
  绥远是铁路的交汇中心,列车将会从这里驶向君士坦丁堡,或者开罗。
  在几名护卫的护送下,李来亨来到了“东方快车”的月台上,然后他进入了车厢,他之所以会赶到这里,是因为他有件事要办。
  那个人真的是陛下吗?
  陛下不是一直深居于宫中吗?
  怎么会到这里呢?
  难道自己真的看错了?
  就李来亨的心里这么寻思着的时候,他沿着通道,朝着这列火车最豪华的车厢走去。
  下一瞬间,他看到这道里站着的两个人,多年的行伍,让李来亨一眼就看出了这两个人的不同,他们的面孔和周围人不一样,他们的表情平静,但是目光中带着杀气。
  是了,肯定是在这了!
  李来亨心想到,他示意身后的随从止步,然后朝着那两人走去,轻声说道。
  “下官巴比伦宣慰使,求见贵主。”
  那人打量了他一眼,然后点点头,侧开身说道。
  “老爷在等着您。”
  他在等我?
  在包厢门前,他轻轻敲门说道。
  “请问,是朱老先生吗?”
  门外的敲门声,让朱国强叹了口气,说道。
  “进来吧!”
  没想到在这里暴露了,从李来亨的目光落在人群中的瞬间,朱国强就知道自己暴露了。
  进入车厢的瞬间,李来亨就睁大眼睛,是陛下!
  没错!
  在他刚欲行礼时,就听陛下说道。
  “免礼吧,我是微服出宫,就不用行礼了。”
  “礼不可废!”
  李来亨毕恭毕敬的行礼道。
  “臣参见陛下!”
  “坐吧,”
  朱国强指着面前的沙发,然后说道。
  “不要那么拘谨,这可不是你的性格。”
  其实,朱国强对李来亨一直是印象颇佳,究其原因是他不曾背叛过民族大义。如此也就够了,至于给崇祯报仇?李自成都已经死了。
  至于给被拷掠的百官?幸好李自成动手了,要不然朱国强自己也得动手。
  “陛下,臣,臣不知道陛下圣驾……”
  不待李来亨请罪,朱国强就摆手说道。
  “不要请什么罪了,我已经出宫一年多了,你是第一个发现的人!”
  出宫一年多了!
  睁大眼睛,李来亨失声道。
  “陛下,那朝廷……”
  下一瞬间,他才想起来,这些十几年,一直都是太子监国,至于陛下这边,似乎已经有三四年没有出宫了。
  “现如今大明的天下如此之大,我总归是要出去看看的!”
  朱国强笑道。
  现在他已经习惯了自称“我”了,而不像过去那样自称“朕”。
  “这一年多,我游历了南洋各国以及南洋、天竺各国,一路上的景色之美,绝不是在宫中所能体会,我打算去埃及行省,看看那里的金字塔,方尖碑,在尼罗河上泛舟……”
  听着陛下的讲述,李来亨直接说道。
  “陛下,臣请护驾。”
  “护驾?”
  朱国强疑惑的看着李来亨,他的年龄可比自己还大上两岁,他来护驾?
  瞬间,朱国强就明白了他的想法。
  李来亨那里是要护驾,分明就是以自己为人质。是为了表明他的坦荡,毕竟,他是流寇出身,万一……要是有什么万一,只有他先死了,才能洗脱罪名。
  “随你吧。”
  朱国强随口道。
  见陛下没有拒绝,李来亨笑道。
  “臣一直想去开罗看看,多谢陛下成全。”
  得了,居然弄了一个年近八十的跟班,这是妥妥的“夕阳红老年团”啊。
  “和你儿子打声招呼,省得他着急。”
  “陛下,臣晓得。”
  “不要喊陛下了,就喊老兄吧。”
  “臣不敢逾越。”
  “那就喊老爷吧!”
  “是,老爷……”
  ……
  “我们的任务是护送列车安全抵达安曼。”
  杜明威中尉说,
  “明天傍晚,我们就可以到达那里了。”
  他讲这话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火车开动前,在月台上他又一次对部下重复着他们的任务。
  “我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护送火车安全抵达。任务很简单。”
  杜明威中尉说。
  其实,在他看来,这不过只是一次正常的任务而已。
  一阵寒风呼啸着朝月台刮来。战士们都哆嗦了一下。杜明威中尉朝着的手表瞥了一眼,然后说道。
  “全体都有,上车!”
  加挂在快车后面的车厢,是一辆装甲车厢,所谓的装甲就是十毫米厚的钢板,足以抵挡最新式的步枪射击,而且车厢顶部还有一挺水冷机枪。
  这只是一次很普通的任务。
  终于,在杜明威的念叨中,列车再次启程了。
  在列车启程后,朱国强在车上和李来亨两人把酒言欢,聊了很长时间,甚至还聊了一些和李自成有关的旧事,直到深夜时,略带些许醉意的朱国强才回到的包厢里。
  不过他却一直睡不着。
  夜色已经非常深了,尽管是豪华的车厢,可是车厢里还是咣咣作响,让忧国忧民了一辈子,刚给自己放了一年多假的朱国强,躺在车厢那张1。5米大床上睁着眼睛睡不着。借着车厢外的月光,他定定地望着天花板。身边的玉儿也醒了过来,她上了年纪的陛下还在那沉思,兴许还在忧国忧民吧!
  其实,现在太子爷主持国事,不也好好的吗?
  现在忧国忧民一辈子的陛下是时候享受一下人生了,当然,更让玉儿满意的是,现在陛下是她一个人的!
  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小心思。
  其实那怕就是朱国强,也有他的小心思。
  比如说,在平国——那是崇祯皇帝长子朱慈烺的封国,在天竺那边,经过朱慈烺几十年的经营,已经开拓了千里江山,治下百姓数百万,现在的平国倒也颇为富庶,甚至早些年有不少崇祯遗老遗少去追随他。
  在平国的时候,朱国强还真的认真考虑过自己的身后之名。虽然他是以外藩继大统,可他可是真正受命于危难,而挽狂澜于既倒的一代雄主,等驾崩之后,庙号肯定是圣祖——他当圣祖可是名至实归的,倒不是说他是圣人。
  而是因为他中兴了大明江山,还把国势推到了鼎盛,大明国土辽阔远超历朝,百姓安居乐业远胜历代。这样的文治武功,那怕就是汉武唐宗,都不能和他相比。
  汉武帝,把国家打烂,也不过是打败了匈奴,开了西域,
  唐太宗呢?也就是一个开元盛世而已。
  搁自己这——堂堂“乾圣盛世”又岂是吹的?
  先解决了建奴,然后又赶走了流寇,让百姓安享太平,用海外移民,从根本上解决了大明的粮食危机和人口压力。而在激进的海外扩张中,对奥斯曼帝国的军事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大明的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而工业革命更让大明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成为世界工厂,确立经济霸权,在大明霸权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被称为“大明治下的和平”——这是一个大明治世的时代。
  这样的“乾圣盛世”,历朝历代,谁人能及?
  所以他的庙号也只有“圣祖”了!
  圣祖皇帝……
  这个名号也不错啊!
  可另一方面,朱国强却深知人性。
  或许眼下会有不少百姓觉得对让自己这样的圣祖皇帝统治,那是大明百姓几世修来的福气。
  可是再等上几十年,或者一百多年,他们中会有人觉得,他以外藩登极是名不正言不顺,到时候,会不会有人推出平国王室,来说什么正统?
  正统?
  朕力挽天下于将倾,难道比不上一个名义上的正统?
  正统?
  有谁比朕得天下得的更正统?
  可万一要是将来有野心家,拿这件事说事呢?
  野心家……世上难免会有野心家啊!到时候,会不会在诸夏内部掀起一场波澜呢?
  已经跟了陛下多年的玉儿那里知道陛下的心思,她把一只手搭了过去,低声笑道:
  “爷怎么还不睡觉呢?是不是还在忧心着国事?您不是说,有太子在,您放心吗?”
  朱国强看了身边这个和自己一起“离家出走”的女人一眼,然后又叹了口气道:“太子在,我是放心,可我还是不放心不下啊……世人皆言我是大明中兴之君,可实际上我汉光武帝那样的创业之君。而且我所开创的这份基业,远超历朝历代,那怕就是他铁木真也远不如我。朕打下如此大的基业,看似功业,可是将来,万一要是出了什么乱子,那可是不堪设想啊!”
  为什么会不堪设想?
  因为他打下的江山太过辽阔,而且他还搞了个诸夏体系。
  为什么要把那些宗室,还有自己的儿孙们封建到海外?
  其实,就是为了给大明,给华夏一个容错空间。
  仅仅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