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同样也是如此,在将要进入官邸时,正迎面碰到一位年青的中国军官,他礼节性让他们父女先过,他的眼睛却望着凯瑟琳。今天的凯瑟琳一身娇艳的袒领襦裙,这种大胆开放的袒领襦裙,刚传入欧洲,就深受欧洲女子的欢迎。不用说,此时凯瑟琳的丰姿,把文明开化后英格兰少女的身姿之美,展示得淋漓尽致,足以让这名年青的海军军官看得目瞪口呆。
  当两人擦身而过,他下意识地多看了两眼,随后又愕然地向她背影投去一瞥。随即若有所思地用手理了一下身上的军装,然后走进了舞厅。
  在简单的应酬之后,年青的凯瑟琳就和一群同龄的少女聚在了一起,她们都穿着款式相近的袒领襦裙。在那些女孩欢迎着她的到来,称赞着她今晚是多么迷人的时候,那个年青的海军军官已经朝着他们走了过来。
  彬彬有礼的军官对凯瑟琳微微垂首时。凯瑟琳只感到一抹红云爬上了脸蛋。这个人的意思,不用问她也明白。而更出乎意料的是,海军军官脸上浮出一丝笑意,竟用一种带异样口音的英语,清楚地说道:
  “能不能赏光跳个舞?”
  很快,凯瑟琳和明国海军军官踩着优美的旋即,跳了起来。在跳舞时,她打量着这个年青军官的模样,他的相貌很英俊,尽管肤色给烈日晒得有点儿黑,但轮廓分明的他仍然非常英俊,比她见过的任何一个英格兰人都更加英俊。
  这名海军军官,带着她在人群中迈着轻松的舞步。还不时在她耳畔,说些赞美之词。
  面对这些温文尔雅的称赞,凯瑟琳在报以一丝羞涩的微笑的同时,她的心跳在加速,她发现自己似乎已经爱上了这名英俊的军官,对于年青的男女来说,舞会正是他们结识彼此的机会。
  紧张不已的她,把目光投向舞厅的四周,想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是她知道,这期间,这名军官的眼睛,一直在关注她的一举一动。终于,她把视线收了回来,然后用情意绵绵的目光迎上了军官的眼睛,这一瞬间,他们之间似乎闪现了一团莫名的火花。
  他们就这么看着彼此,
  就在这时,音乐声突然停止了,诧异之余,人们朝着台上看去,只见那位年青的总理大臣站在那里,他的神情显得极为严肃。
  “诸位来宾!”
  面对着舞会上的来宾,郑森神情肃穆地说道。
  “我想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奥斯曼居然扣留我大明使节,并虐杀多名使团成员,本人身为大明驻英总理大臣,全权处理泰西外交事务,得知此事之后,立即派员对消息真实性加以查证,经查证……”
  郑森顿了顿,然后说道。
  “这个消息是准确的!”
  在这一瞬间,郑森的脸上闪过一丝怒容。
  “大明使节是皇帝陛下派遣天使,奥斯曼帝国之行径,非但违反外交礼节,而且有辱我大明之国格,我想,我有必要告诉他们什么是‘犯我大明天威者,虽远必诛’,本总理已经将亲率驻英格兰陆海军部队前往伊士坦布尔,另外将以驻欧全权大臣之名征召属国部队助战……”
  能够听懂官话的凯瑟琳一听,不由的一把握住了身边的海军军官,看着他紧张地说道。
  “不……不,不可以……”
  对于刚刚对她萌发出那么一丝爱意的凯瑟琳来说,她当然不希望在自己还不知道这个中国人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他就要上战场了。
  要知道她甚至已经打定主意,要让这个男人成为她的未婚夫,到那时,整个伦敦的年轻女孩儿都会羡慕她,羡慕她能够找到一个如此英俊的中国军官作为未婚夫,到时候他会成为所有朋友羡慕的,甚至嫉妒的对象。
  可是,可是现在……这该死的战争却改变了这一切。
  即便是害羞如他也能够感受的到身边的这个中国军官,在听到那位总理大臣的话语时,目光中所散露出的激动之色。
  对于军人来说。相比与女人,他们肯定是渴望战争,渴望在战争中成就自己的功业,至于女人……根本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凯瑟琳的手,不由自主的紧紧握着这名中国军官的手,她希望就这样握着他的手,然后阻止他上前线。
  可是,她能够阻止他吗?显然,没有一丝可能。
  “在此之前,国王殿下曾问我,对奥斯曼的惩戒将会如何结束,我告诉他,当索菲亚教堂内,再一次响起基督徒的祈祷声时,一切就会结束……”
  对于与凯瑟琳来说,他压根儿就不关心总理大臣说了什么,同样也不关心所谓的中国使节的安危,至于什么君士坦丁堡从也不在她考虑的范围内,他只是紧紧地握着这名中国军官的手,看着他。然后满面通红地说道。
  “你,你可以在离开之前陪陪我吗?”
  看着他,凯瑟琳只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她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胆大,但是她很清楚,如果错过今天的话,也许他会后悔一生的。
  “当然。”
  年轻的军官看着女孩笑了笑。
  “这是我的荣幸……”
第1001章 胡姬见花知我怜
  “……向着东方出发吧!不要犹豫,不要彷徨,为荣耀我主,去吧!把十字架染红,作为你们的徽号,你们就是‘十字军’,主会保佑你们战无不胜!”
  尽管大明的官兵绝对不是“十字军”,尽管他们没有什么人信奉所谓的“我主基督”。可是当大明将向伊斯坦布尔进攻的消息传到贝尔法斯特港,传到爱尔兰的时候,整个爱尔兰陷入了某种狂热之中。
  这个时代的爱尔兰人的情感是复杂的,从十二世纪入侵爱尔兰,到1542年,英国国王亨利五世成为爱尔兰国王,在过去的几百年间,英格兰和爱尔兰就是相爱相杀的几百年。在英国内战期间,爱尔兰人、诺尔曼移民和保皇派的英国移民于1642年成立了基尔肯尼同盟,其目的是成立一个天主教的、保皇的爱尔兰,尽管他们曾被克伦威尔击败,人民被杀害、城市被摧毁,但是在查理二世的复辟后,保皇的爱尔兰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回报。
  但是这一切并不妨碍,爱尔兰人陷入某种宗教狂热之中,曾几何时,对于国王将贝尔法斯特湾租借给中国人,爱尔兰人是怀揣着抵触情绪的,毕竟对于爱尔兰人来说,中国人不仅是外国人,而且还是一群异教徒。
  但是现在,当得知中国人将向伊斯坦布尔进攻后,尤其是中国驻英总理大臣通过报纸下达征召令,招募一支“十字军”的消息传出后,整个爱尔兰都陷入了狂热之中,事实上,将近五百年前,在英王亨利二世,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狮心王”理查德发动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就是很多爱尔兰贵族和士兵,数以千计的爱尔兰人死在东方的土地上。
  但是,爱尔兰人从不曾后悔过。似乎对于爱尔兰人来说,宗教信仰超出一切。其实,如果没有了天主教或许他们和英格兰人就没有多少区别了。
  “……向着东方出发吧!不要犹豫,不要彷徨,为荣耀我主,去吧!把十字架染红,作为你们的徽号,你们就是‘十字军’,主会保佑你们战无不胜!”
  在爱尔兰的教堂中,神父们主持弥撒的时候,会引用着乌尔班二世教皇的演讲,年青的爱尔兰青年在神圣义务的鼓动下,他们离开了家乡,朝着贝尔法斯特港赶去,他们将在那里聚集到大明的旗帜下,成为“新十字军”。
  不得不说,作为驻英总理大臣的郑森,以极为敏锐的目光做出了一个决定——以夷制夷!
  他以“十字军”为由,煽动着爱尔兰人、法国人,煽动着那些基督徒们拿起武器,在“十字军”的旗帜下向伊斯坦布尔进攻,当然是在大明的指挥下。
  这不仅能够弥补驻英明军军事力量上的不足,同样也可以拉近他们与大明之间的联系,甚至让他们变得更加亲密。
  事实上,从郑森有意无意的把对奥斯曼的“惩戒”与“十字军”联系在一起之后,在英格兰,在爱尔兰就掀起了一阵从未曾有过的狂潮。原本就因为多金且帅气而深受欢迎的大明官兵,立即感受到民众们几乎有些狂乱的热情。
  尤其是在贝尔法斯特,对于爱尔兰人来说,或许他们承认查理二世是他们的国王,而是他们也曾为其而战过,但是他们在情感上,却坚信自己是爱尔兰人,但是爱尔兰有什么呢?
  爱尔兰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己,他们没有自己真正的国王,在他们的历史上,这片土地上曾有过很多“国王”,也曾有过很多的贵族,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死于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对于爱尔兰人来说,许多与爱尔兰有关的历史,都与十字军东征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在许多爱尔兰的故事之中,总是有很多于十字军有关的故事,许多爱尔兰的贵族就是死在那片土地上,为了天主,为了圣地而死。
  而这一切也注定了,他们对圣地,对十字军有着异样的情感。
  当他们听说大明将要远征伊斯坦布尔的时候,立即陷入了一片欢腾之中,曾几何时,对于他们而言,十字军远征,不过只是存在于历史中传说里的故事而已,但是现在他们却能够像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前往东方。参与一场新的十字军远征。他们甚至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成为爱尔兰人口口相传的那些故事里的主人公。
  在那些年轻的爱尔兰男人纷纷争先恐后的加入这支雇佣军的时候。热情的爱尔兰人在碰到明军士兵后,会不停的往明军士兵怀里塞礼物,为他们祈祷着。
  而那些年青的爱尔兰女子会将鲜花送给他们,她们的目光是火辣辣的,是大胆的,甚至让人无法控制内心的想法。
  当闻讯而来的神父,向他们献上了祈祷,以主的名义为他们祈祷,保佑他们百战百胜,愿主的庇护他们的时候,那些大明的将士们压根就没有功夫听他们放屁,他们一个个的全都应接不暇的回应着周围爱尔兰少女们大胆的招呼。
  其实,过去,多金的大明官兵在贝尔法斯特也深受爱尔兰少女们的欢迎,只不过那时候的爱尔兰少女,并不像现在这么大胆,这么狂热,她们甚至会主动的挽起大明士兵的手,用生硬的汉语邀请他们到某个小树林里或者小河边的低矮灌木丛边。
  “谢谢你,主的战士!”
  这些大洋马是热情的,在充满感激的语气中,她们不仅会献上自己的拥抱,甚至还会毫不顾忌的亲吻着明军官兵,面对如此热情的异域女郎,即便是意志最坚定的明军士兵也不得不沉浸于大洋马似火的热情之中。他们会下意识的顺势搂住了大洋马的小蛮腰,然后在那小树林中,在那些低矮灌木丛的遮挡下,就那样天当盖头,地当床的享受着胡女的温情。
  在接下来的几天之中,贝尔法斯特、伦敦以及海峡对岸的诺曼底等地,到处都是一片春意,大明士兵在那里与当地的女子留下诸多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比牛郎织女还要感人。
  不过,即便是再感人的爱情,也要让位于现实,战士们总是要出征的,在他们出征的时候,那些热情的当地女子会挥舞着手帕,大声的呼啸喊着情人的名字,而船上的情人,则伤感回应着她们的呼喊。
  而在这一瞬间,那些读过书的战士们,似乎终于明白了国语课本中的那首岑参的诗了——“愿得青鸟衔此花,西飞直送到我家。胡姬正在临窗下,独织留黄浅碧纱。此鸟衔花胡姬前,胡姬见花知我怜。千说万说由不得,一夜抱花空馆眠。”
  这首诗诉说的不正是岑参和与他相恋的胡姬千里相隔,彼此不能相见的苦涩吗?而现在,他们同样感受到了其中的苦涩。
  在这一瞬间,他们就对这首诗有了最为深刻的体验。而与此同时,他们的心里同样也对那些土耳其人充满了敌意,如果不是那些该死的土耳其人,他们又怎么可能会离开这里呢?又怎么可能会离开那些柔美多情的爱尔兰女孩呢?
  只要一想到就这样离开那些柔美多情的爱尔兰女孩儿,他们的心里就充满了不舍之情。
  离开自己的情人,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极为苦涩的事情。但是作为军人,他们并没有什么选择,毕竟作为军人,他们只能够服从命令。只能这样,忍着内心的苦涩离开多情的胡姬……
第1002章 地中海攻略
  相比于本土,从贝尔法斯特等地出发的明军出发的更快,从得到消息,到郑森这位驻欧全权大臣作出出兵的决定,再到全军出发。前后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其实上,原本他们可以出发的更早,但是从爱尔兰以及北法等地招募“仆从兵”和雇佣船只都需要时间。
  一个月后,1665年10月12日,这支以明军为主、英格兰人、爱尔兰人以及法兰西人为辅的“多国部队”搭乘着一百余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