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这个大明太凶猛-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朝人丁兴旺,实在不是现在的大清国所能敌啊!
  只要能有二十年时间生聚!
  盯着城外远处田地间劳作的包衣阿哈,有二十年,这些掳来的汉人阿哈,就是真正的旗下包衣了,到那时,大清国也能和南朝一决胜负了!
  就在这时,侍卫走近身旁:
  “皇上,从中原返回来的细作求见。”
  皇太极道。
  “朕正思中原事,便来了中原人,传众各位王爷、贝勒、三院的大学士们到清宁宫。”
  即便是有范家等人主动提供明朝的情报,但是皇太极仍然向明朝派出了奸细,他们都是几年前掳来的汉人,不过主动投主子,现在主动潜入中原为大清探听消息的。
  他们一个叫汪一年,一个叫孙起先,都是明朝的生员。二人此刻正在清宁宫外等着接见。皇太极看人已到齐,对侍卫道:
  “传他们进来吧。”
  二人进来后,叩拜了皇上和众位,皇太极急切地问道:
  “近来南朝的情况怎么样?”
  汪一年连忙说道:
  “启禀皇上,自从张献忠五月于湖广谷城再举反旗后,就有各路反贼前去与其会合,奴才回朝时,反贼又分东西两头流串,至此南朝‘抚局’可谓破产,明朝内地再度陷入干戈扰攘之中。现在明国兵部尚书杨嗣昌已经领皇命南下督师。目前南朝各种大军,已经集结于湖广等地,网剿反贼……”
  略微点点头,皇太极笑道:
  “这么说,北直隶确实空虚了?”
  “回皇上,非但北直隶空虚,山东等地也是空虚非常,就奴才控得的消息,北直隶除边军外,内部空虚至极,至于山东,虽说有卫所,且又有新练万余乡兵,可也是不堪使用。”
  “范先生,你看现在要是我大军入关时机成熟了吗?”
  “皇上,臣以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目下正是再好不过的时机,明国绝对想不到,我大清会接连入关,这次势必也能打个一个措手不及,以臣之见,可以绕开北直隶、山东,一路南下直取淮安,再糜烂南直隶,如此,必定可以达成皇上残明之策。”
  残明策略,是去年制定的策略,就是通过入关明国,通过杀掳百姓糜烂地方为手段达到使明国伤筋动骨的目的,最终迫使明国北方经济崩溃,进而选择和谈。
  范文程的话,让皇太极沉思良久:
  “范先生看得透彻,去年征明,我等助了西匪反贼一臂之力,看来助得还不够,我们对明国的打击还不狠。朕去年治八字治国方略:残明、联蒙、优汉、易俗,今年也是如此,既然要残明,那就不妨动作更大,朕要发动一次更大规模的征明。”
  众人听后无不感奋。而多尔衮当即站起身来,大声说道。
  “皇上,臣愿出征,一洗去年之耻。”
  见多尔衮主动请缨,皇太极笑道:
  “睿王,这次征明不同往常,朕要求你们要深入到中原腹地,是要过黄河的,而且北直隶去年经睿王一路奔袭之后,已经是一片赤地,按照明臣的说法‘自京郊庆都、新乐、真定、栾城、柏乡、内丘,至顺德,行程千里,一望荆棒,四郊瓦砾’,整个畿南郡邑,‘民亡之十九’。这一次,北直隶可不一定有人管你们粮吃啊!而且这次是要为将来进入中原作战做准备,那黄河好过,可万一要是明国大军袭来,到时候,睿王又该如何脱身?听朕这么说后,尔等有没有这个胆量?”
  面对皇上的问题,多尔衮笑道:
  “皇上,难道我堂堂大清八旗还不如南朝民夫?别说是过黄河,就是过长江又何惧哉?”
  多尔衮之所以会这么急切,是因为年初他刚被削了几个牛录,现在他急欲凭借入关关内,重新壮大自己的势力——关键是要多掳汉人,毕竟,他早就听说皇上准备编汉军八旗,汉军自然也是从包衣阿哈中调选,被削的牛录回不来了,可是汉军牛录,那也是兵啊!
  心知多尔衮为什么这么积极的皇太极,当然没有拒绝他的要求,这同样也是打击多尔衮的机会,于是便哈哈大笑道:
  “有睿王在,何愁我大清国不盛,今年入关于去年一样,我大军分左右两翼仍绕道蒙古,先入京畿,后入中原。两路大军会合后,听睿亲王全权调遣。”
  随后皇太极又大声说道:
  “尔等深入南朝腹地,目的就是要尽量掠杀南朝百姓,糜烂南朝,只有如此,南朝才会主动与我议和,不过凡主动归降者,也可尽量吸纳。”
  “臣等记住了。”
  在多尔衮等人应声后,皇太极又说道。
  “尔等出发后,朕亦将亲率大军征明,以为诸位侧应,朕便静侯诸位佳音了!”


第101章 瞻前顾后的崇祯皇帝
  “也不知道杨嗣昌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午夜的御书房内,崇祯心烦意乱的想着前几天哭拜离京剿匪的杨嗣昌。
  “从此靖……从此靖,但愿他能不负所托吧!”
  那天在平台饯行时,崇祯曾经赠给杨嗣昌一首诗,而“从此靖”就出自于诗中。
  头天在作这首诗时,崇祯的心里充满了对他的的期许,期望着他能扫尽天下流寇,还百姓一个太平世。
  现在,与其说是在想着杨嗣昌,倒不如说是在想着流寇四起的乱局,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够恢复心中的太平世。什么时候才能中兴大明。
  念叨着“中兴大明”的愿望,于心一声长叹后,尽管心烦意乱的,可是崇祯仍然拿起桌上的奏折,打开一看,眉头不由皱紧,又是山东来的折子。
  不用看,崇祯都知道折子里的内容。
  又是问题朝廷要兵的。
  可是,现在朝廷还兵可派吗?
  不过就是几个山贼,他宋学朱,就不能就地募兵清剿吗?
  这个念头闪现的同时,崇祯自然又想到了几个月前,宋学朱的第一道折子递过来时,就有给事中们立即弹劾称“宋学朱与德藩勾结,意欲效仿‘宁王旧事’”,听起来似乎有那么几分道理,可即便是崇祯自己也知道,给事中们是鸡蛋里挑骨头,他们之所以去“挑”,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德藩,还是因为德藩的世子。
  不过最后,内阁还是同意山东以旧制募练乡兵。毕竟,乡兵是不需要朝廷出银子的,尤其是在济南左右卫都毁于建奴之手,朝廷无兵可调的情况下,不必花银子的乡兵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其实,这本身也没什么,只是德世子搁在那,确实让人心魂不定啊!
  “火神下凡……”
  心里头念叨着这几个字眼,崇祯忍不住寻思道。
  “要是你果真是火神下凡,为何不助我大明把辽东的建奴统统烧个干净,要是如此,便是朕认你是火神,把你当成神仙供奉起来,又有何妨?”
  当然,崇祯也就是心里想想而已。其实,对于德藩,他现在的心情可谓是复杂至极,一边是因为德藩能坚守济南,没有丢宗室的脸面,让他着实松了口气,而另一边,却因为“火神下凡”,让他对德藩世子心存忌惮,甚至不满,身为宗亲,自称“火神下凡”,置他这个皇帝于何处?难道他想篡位不成?
  “响马、盗匪横行数百里,万千百姓被杀,山东响马盗匪患已呈愈演愈烈之势……”
  想着之前奏折上的奏板,崇祯的心里不禁犯起疑惑。
  “这到底是真是假?山东地界上,真败坏如此吗?”
  其实,最近一段时间,对于山东的响马盗横行,除了宋学朱的折子外,崇祯还收到布政使以及镇守太监的折子,甚至就连同山东籍的官员,都上折哭奏家乡遭响马盗洗劫,更有甚者还有官员举族被杀,这样的暴行,简单就是可比流寇了。
  可崇祯的心里仍然放心不下啊。
  毕竟,就像给事中们说的那样,当年宁王不就是勾结土匪为祸,然后借机恢复府卫吗?
  他宋学朱莫非也是打着这个心思?
  崇祯的心里犯起了疑惑,可是往常宋学朱的折子里,只是向朝廷请兵清剿,除此之外,别无他求,而且前阵子京城粮荒,也多亏了宋学朱忧心国事,从济南等地粮商手中借粮,朝廷才得已平抑京城粮价,没有闹出乱子。
  现在,这样的忠臣可真不多啊!
  “宋学朱倒也是个忠臣!”
  至于德藩,这几个月也是极为老实。德王挂起了免客牌,不见任何访客,至于那位自称火神下凡的德藩世子,也避到了长清县修王陵去了,看起来德藩上下似乎也还算老实。
  “至少,德藩这边没有请旨要建府卫。”
  不过即便是这么想着,可是崇祯的心里还是忍不住想到镇守太监的秘折中提到的什么“火德真君赐仙梁”,什么“火德真君大战太上老君”之类的听起来尽是鬼神,但却让人心烦意乱的愚民妄言。
  “这个朱慈(火)颖可真是……”
  尽管明知道,许多事情不过只是愚民妄言,可是崇祯的心里仍然对德藩世子心存忌惮。可也就是仅此而已,毕竟,作为皇帝,他总还得要点脸。
  “要是响马盗厉害,干脆直接抢了王陵,把他杀了算了……”
  这个念头于崇祯的心里不过只是一闪而过,就是他自己也知道这不过是妄想,那些响马盗那里来的胆量去抢王陵?毕竟,朱慈颖可是名声在外啊。
  “哎,山东邻近京畿,不能任由响马盗横行,万一要是势大威肋京城,那可就坏了!可是这兵从那里派?”
  心里这么寻思着,崇祯看着手里折子,然后自言自语道。
  “这宋学朱倒也是个忠臣,有他在山东,应该不会出问题的!”
  展开宋学朱的奏折后,崇祯瞬间就傻了眼。
  “什么?建奴意欲再次入寇?这怎么可能?”
  盯着奏折上的内容,崇祯还是不太敢轻言不信,第二天就召集阁臣商讨此事,毕竟去年岁末年初,建奴入寇糜烂千里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
  不过,阁臣们对于山东那边探听的消息,却是争论不下。
  “消息是从山东商人那里探听到的?”
  “商人怎么能从东虏那边探来消息,其势必暗通东虏,指不定是东虏细作,这所谓再度入寇,不过只是东虏调虎离山之计。”
  “臣附议!东虏年初刚撤兵,尚未休养生息就再次大举入寇,实是让人费解,十之八九是为了调虎离山,在朝廷调边军于京畿时,图谋宁锦……”
  “可臣以为,即便是空穴来风,也不能轻视。”
  面对阁臣们的分析与争执,有片刻工夫,崇祯默不做声。其实,他自己也倾向于东虏是绝对不会起兵大举入寇的,毕竟,东虏年初刚撤兵,这才几个月就要再过来,还真把大明当成他家的厕所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辽东要紧,”
  想了一会,他才慢吞吞说道。
  “不过此事事关京畿,务令边墙各地好生防守,不容有失……”


第102章 看家护院大杀器
  这阵子朱国强倒也不怎么清闲,因为要备战啊!
  崇祯信不信自己送过去的情报,朱国强不在乎,可是他自己不能不信。
  万一要是真的打过来呢?
  朱国强可不想像斯大林那样,德国人打来的时候,还在那里说什么“不可能,阿道夫肯定不知道”。
  太过自信,最后总是会吃亏的。
  这句话用在那边都很合适。
  就像现在,已经拥有数千万身家的朱国强,当然没有沉迷于吃喝玩乐上,堂堂世子自然不屑于干那些事,他必须确保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把上,要有别于其它的富二代,要集中精力干事业,况且自己在那边的世界,那可是大事业。
  因为有些物资敏感,甚至受到管制的原因,所以只能通过贸易公司定购,而为了把敏感的物资隐藏起来,贸易又不得不扩大经营范围,贸易公司也就成了事业。
  做这些对于朱国强来讲毕竟是轻车熟路的,虽然从公司辞职了,可是原来的熟人都还在,只要有企业、有货源,生意总是可以做的,更何况,朱国强压根就不在意公司的利润。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给别人看。
  不过即便是如此,作为老板的朱国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仍然忙得脚丫子朝天,几乎没有休息,也就是在动车上,在飞机上打个盹,半个月内,往返六七个城市,敲定几笔业务,再到家时人已经累得迈不动腿了。
  “这下戏应该做足了吧!”
  躺在沙发上,看着手机上的飞行轨迹,只感觉分外“充实”的朱国强自言自语道。
  “即便是有人查账的话,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发现吧。”
  现在公司的业务种类是五花八门的,甚至作为老板,朱国强都弄不懂他们是从哪个旮旯里把那些稀奇古怪的定单挖出来的。没法子啊,为了装个样子出来,不过杂七杂八的也赚了十来万,算了算居然勉强维持了公司的开支平衡。
  当然,最重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