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这个大明太凶猛-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石磊如此大表忠心,知道这些王府锦衣卫和府官一样,地位极为尴尬,所以才敢用他们的朱国强正色说道。
  “四石,如果我要你把王府的锦衣卫拾掇起来,往后替我负责情报上的事宜,你可愿意?”
  闻言石磊一愣,然后不加犹豫的长揖道。
  “卑职愿为世子爷驱使。”


第95章 王府内卫
  “卑职愿为世子爷驱使。”
  在长揖领命时,石磊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自己的好日子终于来了!
  锦衣卫!
  在王府里一直都是后娘养的,尽管历代王爷对他们极为客气,但是从来没有真正拿他们当成自己人。毕竟,无论是谁,都不会轻易相信一群脑门上写着“监视你”的“家人”。
  这其中的苦楚,只有石磊这样的锦衣卫才知道。
  因为对于锦衣卫而言,王府世袭锦衣卫……也不是自己人!
  谁会相信在世代在王府长大的家伙会出卖王府?
  所以监视藩王,一直都是文官的事情,至于王府锦衣卫,没人相信他们!
  朝廷不信,王府不信!
  当了这么多年后娘养的杂种,现在终于他娘的要翻身了。
  朱国强赶紧双手相搀,摆出一副喜得贤臣的模样,一时间二人倒也是皆大欢喜。
  接着,朱慈烺在石磊聊天时发现,这家伙头脑灵活,思路清晰,而且见解有独到之处,确实是个不错的人才,对情报搜罗也有他自己的见解,这也难怪,毕竟他们家可是从永乐年间就干这行了。
  “……府里一共有锦衣卫世职三十六人,不过,因为这个世职也就是个摆设,没埋没祖上功夫的,也就十几个人。但想来肯定也有些生疏。”
  听着石磊的介绍,朱国强说道。
  “嗯,生疏没事,练练也就熟练了,四石,往后我的这个情报系统就交给你来运转了,往后,你和我直接联系,对了,我这里有一些东西,你带回去学一下。”
  打定注意后,朱国强就将自己整理出来的资料交给了石磊,其实也就是另一个世界,有关情报搜集、密码等方面的资料。或许这些资料看起来很初级,但是对于这个时代,无疑是划时代的存在,
  “世子爷,往后卑职应该做些什么?”
  接过资料后,石磊小心的问道。
  “你说呢?”
  看着石磊,朱国强反问道。
  “这……”
  犹豫片刻,石磊看着手中的资料,然后猛然咬牙说道。
  “回世子爷,以卑职看来,往后府里情报应该分为三部分,首先是监视本地官府,如巡抚衙门、布政司衙门以及镇守太监,这些人受命监视王府,他们无不以打压宗藩为已任,应该对他们进行监视,以防万一,而后就是监视京中大臣,京中大臣常伴君王,他们要是向君王进言,只恐怕对王府也是凶多吉少,所以应该加强监视,甚至收买、或暗查,掌握他们的把柄,如此才能绝除后患……”
  说出这些话的时候,石磊的语气带着试探的意思,毕竟这样的传出去可是会掉脑袋的,在看到世子爷微微点头后,他才继续大胆的往下说起来。
  “再一个就是辽东,辽东建奴屡屡破墙入关,上次济南更是险些遭其破城,要是不能掌握辽东建奴的动向,卑职担心将来,建奴还会再次威胁济南……”
  随着石磊的讲述,朱国强忍不住打量了这家伙几眼,这家伙倒是给了朱国强那么点惊喜。而更让他惊喜的还在后面。
  “最后也还剩下一个,就是流寇,自从先帝起西匪就为患天下,几年前甚至中都皇陵还被流寇烧毁,以卑职看来,天下流寇迟早是我大明的心腹之患,甚至就连山东,也是盗匪不断,所以,非得掌握他们的动向不可……”
  好家伙!
  这家伙不错嘛!
  尽管石磊的分析并不算深入,但无疑正是自己需要关注的几个重点,对些朱国强心底自然是一阵惊喜,夸了他几句后,朱国强自然同意了他的建议,而交给他的任务就是秘密发展自己人,并暗中查一些济南和京城的大臣,以掌握他们的把柄,从而让其为已所用。
  “四石,这几年,建奴也好,流寇也罢,之所以能够把咱大明的天下当成茅房,想来来想走走,说到底,既有朝廷兵备不力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耳目不灵,往后你就是孤的耳目了,孤和德藩上下的安危、将来可就看你这耳目灵与不灵了!”
  最后又叮嘱一番,临了时,朱国强倒也没有忘记一件更重要的事情——直接从衣袖中取出一叠银票,递给石磊说道。
  “这十万银子你先拿过去用,一开始开支肯定不少。先把架子搭起来,用人方面不要有顾忌,除了府里的人,外面的人,只要是有用的,尽管笼络,情报工作,说起来关键还是要靠人,在靠人建成网,只有成了网,才能搜罗尽可能多的情报,不要怕花银子……”
  十万两!
  盯着世子爷递来的银票,石磊只觉得一阵目眩,这可是大通银号的银票啊,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济南出来的最新鲜的东西就是银票,这银票不同于宝钞,它可是凭票既兑现银的“银票”,看着是纸,可是却是十足的真金白银啊!
  “皇帝不差饿兵,做情报这行的风险也是很大,自然不能亏待了他们,薪俸嘛,嗯,入门就以锦衣卫小旗为准!”
  锦衣卫小旗的官职是从七品,一个月的俸禄为7石。七石米的官俸,如果没有克扣的话,在这个时代算是颇为丰厚的收入,尤其是搁现在米价昂贵,七石米可以折成几十两银子。足够一名情报员全家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心知世子爷绝不会克扣俸禄的石磊,忍不住在心里寻思着,那些家伙碰着世子爷,可真是上辈子交好运了,随后他又见世子拿出了一个腰牌。
  “往后每个月,除了米粮到成德米庄领取外,你直接派人到拿着这个腰牌到大通银号去领五万两的经费……”
  接过铜制的腰牌,石磊看到腰牌上写着“内卫”两字,心下顿时明白,往后“内卫”就是他主持的衙门“官称”了。
  “请世子爷放心,卑职一定尽心办好差事!”
  将铜牌放入衣袖中,稍作沉思石磊又说道。
  “世子爷现在在王陵那边办事,身边不能没有侍卫,卑职犬子今年虽说只有十六,可自幼练武身体倒也还算结实,不妨就跟在世子爷身边牵马坠蹬……”


第96章 旱情
  这一次回济南,朱国强只呆了几天,期间顶多也就是济南城内外转转,作为世子的他,虽说比藩王自在一些,可总归还是宗室,更何况,这阵子不知多少眼睛在盯着自己。
  在离开济南之前朱国强,并嘱咐石磊这些日子多留意一下京城的动静之外,一旦有什么异动就尽快到王陵那边向他禀报,然后,这才带着几名亲卫返回王陵,毕竟现在名义上,他是在那边修王陵——围墙。
  相比来的时候,朱国强的身边又多了一个人,石唯忠!
  虽说石唯忠只是个十六岁的少年,但身材却颇为高大,不过看起来文质彬彬的,这一切倒不太符合侍卫的外形,不过对此,朱国强并不介意。,
  他是石磊的儿子,石磊之所以会送他过来,就是当人质的,就是为了向自己表忠心。
  不过对此朱国强并不在意。毕竟,在史书上,弃质子与不顾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儿子,可以再生嘛!
  但这也是石磊表示忠心的办法,所以,也就只能笑纳了。
  对于石唯忠,朱国强另外有自己的打算,比如,可以让他和那些少年一起学习。
  有时候,想要获得一个人的忠心,还有其它的一些办法,比如给他儿子一个更好的前程!
  一路上,朱国强等人骑着马沿着官道一路小跑。在从济南到王陵沿途几十里,虽然偶有山岭起伏,但是在山丘之间分布着大片的田地,田地之间,散布着一些大小河河流。
  作为王府仪卫司的老人,梁鸣礼手拿着马鞭指着那些地告诉朱国强。
  世子爷,您看这些田差不多都是咱们德王府的,咱们仪卫司军户的地也就是在这里,甚至告诉他,仪卫司的军户,远远好过卫所,因为济南左右卫的不少土地,在过去的百多年里,先后被卫所的世袭军官侵占,军户们大都沦为了佃户,只能租地来种。
  “……咱们仪卫司,说起来,也是托的历代王爷的福气,卫所里头担心大家伙在德王那里告状,毕竟,仪卫司是王爷的眼前人,所以大家的地才保全了下来……”
  当然,王爷的招牌也不是白用的,作为王府的卫军,他们每年都要交一笔粮食到王府里,也算是王府的半个佃户,不过相比于卫所里的寻常军户,却不知道好到那里去了,毕竟,那些人甚至连自己的地都没有了!
  “地都让卫所的军官给弄走了?”
  朱国强的眉头跳了跳,尽管对明代军户的生活有一定了解,可猛的一声,难免还是有些惊讶。于是便问道。
  “他们人呢?我是说那些军官!”
  这群家伙,可不能轻易放过!
  “人呢?差不多都死了……”
  抿了抿嘴唇,梁鸣礼讽刺道。
  “建奴入寇的时候,虽说卫所兵不堪一用,但是世袭卫所官兵却也是守土有责,左右卫卫所衙门所在,绝不能轻弃,可又怎么样?平素拿军户当牲口,建奴打上门,还能指往他们卖命不成?一天不到的功夫,左右卫所就被东奴给破城了,人自然也没活下来,只是可惜了那些所里的弟兄了……”
  确实是可惜了……
  想到济南城附近的那处左卫残留的城墙,朱国强心底感觉倒是极为可惜,当然并不仅仅只是那些枉死的军户,
  还有那些军官。
  要是他们还活着,那绝对是肥羊啊!
  不对,山东又不是只有济南卫,这岂不还有一群肥羊嘛!
  想着那群肥羊,朱国强甚至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奶奶的,你们他么的贪了这么多年……猪养肥了是过年!
  早晚有一天,得对你们动刀子!
  不对,早晚有一天,老子要杀猪过年!
  杀猪过年,那是早晚的事。
  可是眼下,眼下的形势并不乐观呀!
  朱国强下了马,向着河边的田地而去。当朱国强走过一些田地时,只见田地旁的沟渠干涸,周围的田地上面竟然裂开了一道道口子,看着让人触目惊心。
  看着周围因为没有水而变得干裂的田地,朱国强叹了口气。
  这或许就是史书之中所谓的大旱吧!
  不过朱国强也知道,这段时间正是历史上的小冰河时期,这样的糟糕气候要一直持续几十年,直到满清入关后才会得到缓解,历史上就是这样极端的气候也间接或直接的加速了大明王朝的崩溃。
  走到河边,朱国强发现的河里的水位确实很低,已经露出了河边一大片的河床。虽然河边倒是有一些凭借人力或是畜力的龙骨水车、水车之类的引水工具,但这些千年前就出现的灌溉工具只能将水源引到河边一些较低的田地上,稍远及地势稍高的田地,就无能为力了,只能靠一些人力或畜力进行肩挑手背,可这对于那么大的一片田地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根本就起不了什么作用。
  在地里逛了一圈后,朱国强总算是明白了。在小冰河期,可说到处是赤地千里,这种大旱的后果就是百姓种田也会颗粒无收。大量的良田不得不废弃,原本安居乐业的百姓沦为流民,而流民又沦为流寇。内乱四起加上北方的满清不断入侵,这才导致了大明王朝的崩溃。
  “……不过这几年,年景不好,大旱不断,即便是河边的水浇地,也因为河水少变成了半旱地,大伙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起来。”
  听他这么说,朱国强的眉头皱了皱,然后又朝地里看去。
  “那今年的年景怎么样?”
  今年的年景是毫无疑问的,必然也是一个大旱之年……


第97章 皇太极的野望
  月色皎然。
  批阅了一夜的奏折后,皇太极走出房间的瞬间,即便是他,也感觉到了一阵寒意。
  “这才七月的天啊!”
  仰望着夜空,皇太极的忍不住轻语一声。
  往年的七月里,天气还很炎热,可是现在,还不到八月十五,这夜空就呼呼的刮起瑟瑟的秋风。
  兴许,等到八月十五的时候,这天上没准就开始飘雪了!
  天上明月一盘,月光照在宫城的瓦霜上,泛着像水一般的白光。
  感受着瑟瑟的秋风,皇太极的脸色显得很是难看。
  “今年到了三月底地里的粮食才种下去,原本就是大旱之年,收成就不好,现在天气这么冷,万一要是没有收成,这可怎么办?”
  作为大清国的皇帝,皇太极并不关心那百多万尼堪(汉人)阿哈们的生计,那些尼堪不过就是旗下的包衣,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