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这个大明太凶猛- 第4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爷,他们该不是想趁机挑起事端,逼明朝朝廷下令北伐吧,毕竟,那些明朝上下可都看重军功。”
  “这……”
  沉默片刻,多尔衮说道。
  “嗯,给南边传旨,告诉他们,要不惜代价防止与明朝发生战事,就……量大清之物力,结友邦之欢心吧!”
  友邦?
  大明什么时候成了满清的友邦了?
  从来都不是,但多尔衮做梦都想……都想当大明的友邦,就是称臣那也是可以的……
  大明爸爸不认我?没关系,我认就行……
  有时候人就是这么贱,被打了,打了几年后,被打服了,也就想认爹了,认爹……不挨打。


第719章 割地赔款祖传的手艺
  身为大清国内秘书院大学士杨方兴,从接到王爷的旨意,奉命南下以来,他就已经在脑海中设计了种种可能——如何尽可能的不卑不亢的与明国谈判。
  他杨方兴是大清的奴才的不假,那怕就是死那也是大清的奴才。可这并不代表他在明朝人的面前就低他们一等。
  他杨方兴是谁?
  是当年劝进皇太极的汉臣之一。
  反正他绝对不会堕了大清国的威风!
  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他一个堂堂大清国的大学士,甚至都没有资格进入榆林城。
  所以,他和一众奴才只能呆在城市外,这一呆就是三天!
  这三天里,他们风餐露宿的不说,甚至榆林守将都没有给他们粮草、肉食,就连汉民也不卖给他们。
  这可不是下马威,而是为了保护他——谁让他是满清的人,进了城,不拿下来,不砍头,有违国法!
  所以,他只能在城外呆着,一呆就是三天。
  “多尔衮想要和平处理此事?呵呵,行啊,那本官就开价了。朕的条件简单就三个,第一是割地!你们得把榆林关前一百里之地割让给我大明!二是赔款,我大军为了搜寻失踪的兵士开支甚多,现在失踪的兵士人生死不知,既然是你们那里丢的,你们就得赔银子!三是驻军,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你们从鄂尔多斯撤出去,我们有在鄂尔多斯的行动权……”
  在榆林城外的帐篷中,面对满清派过来的使臣,李云直接和他讨论起了和平的条件。
  不是讨论,而是开价。
  至于开出的条件嘛。
  对大清国而言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就是割地、赔款,再加点特权而已的……这都是大清国拿手的!
  子孙后代拿手,当祖宗的也擅长。
  李云知道只要拿到了这三样,鄂尔多斯差不多也就算是被大明给蚕食了,到时候那还有什么一百里不一百里的。
  这场谈判就会变成一场“胜利”!
  至于大清国为什么肯割地、赔款,肯丧权辱国,这事就像陛下说的那样,其实就是一个试探,试探他们的底线在什么地方。
  历史上大清国混得最凄惨的时候,虽说也割地、赔款了,好像也是打输才这么干的话……也不对,好像和俄国人之间就没打过仗,直接割地了事。
  没错吧!
  人家有遗传!
  答打祖辈起起,就擅长当孙子。这种事情换成其他人还真不一定像他们那么麻利的看出来。但是对于所谓的满洲人来说,没事儿。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惯,没什么大不了的。要不然当主子,要不然当奴才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个赔偿损失好说,王爷说了,既然人是在我们大清国的地盘上丢的,那赔偿损失也是理所当然的,可是这割地……割百里之地,这可不行啊!”
  杨方兴一脸为难,赔银子没什么,只是多少而已,大明应该不会狮子大开口的要个几百万应,十万几十万两的,总能掏出来的。
  可是割让榆林关前的百里之地就有点难以接受了!虽说现在大清朝早就把眼光盯在西域那边了,可就这么把这么大块地割让给明朝,不定会引起什么后患,况且,大清还不能在鄂尔多斯驻兵,这岂不是说,等于把鄂尔多斯拱手相让?
  “将军大人,”
  一旁的王田新也跟着说道,
  “鄂尔多斯是八旗要地,断无割让之理,况且这里只是草原之地,不适合农耕,汉人要了也没什么用处。不如将军开一个赔款的数字,只要合理,我相信王爷必定会同意的。”
  “哼哼!”
  李云冷笑道,
  “你也算是明白人,咱不妨就挑明了说吧!这地非割不可,没有百里之地作为缓冲,这觉我就睡不踏实,老子奉命镇守榆林,这刚一上任,你们就抽了冷刀子,要是让你们在鄂尔多斯驻兵,不定那天就打过来了,老子要这地,是为了你们,南京那边不知多少人希望打过长城去,眼下你们自己把理由送上来了,要是你们割了地,朝中的诸臣才有可能按下这件事……”
  什么?
  割地还有这样的好处?
  杨方兴和王田亲互相对视了一眼,都有点将信将疑。不,不是将信将疑,而是完全相信了!
  大清和大明之间结了多深的仇的啊!
  倒杀了多少汉人!明朝的皇帝又怎么可能会与大清和睦相处?况且大清也不一定愿意啊。眼下两家之所以没的大打出手,不就是想争取几年时间,稳定一下局面嘛。
  大清国想靠着西征,集西方百国之力南下,至于明国那也是想把明国内外整顿一番,再北伐报仇。
  说白了,大家早晚要打仗。
  虽然有这样的心里,可明朝的文官不一定这么想,身为读书人的杨方兴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文官们想什么?
  他们必定是不愿意打仗的,打仗的军功和他们没关系啊。
  他们宁愿边关和平,只有天下太平了,皇帝才离不开他们那些文官,而不是依赖武将。他们不愿意打,而且边关的武将也不一定愿意打,为啥?
  好好做生意能捞着银子啊!
  要是烽火连三月,眼前的这位爷可就挣不到银子了!
  王爷果然是高明的!
  瞬间,两个大清使臣在心里面佩服多尔衮来了,毕竟,王爷可是说了“量大清之物力,结友邦之欢心”,为啥,就是为了争取时间啊!为了让明国不派兵啊。
  想了想,杨方兴开口了,
  “这个事关重大,不是我能答应的,这些条件需要禀报王爷才能决定,还有再就是,将军能不能签下这样的和约呢?”
  杨方兴的发问,让李云哈哈大笑道。
  “老子签了字,自然还要禀报南京的,反正还是那句话,你们不答应,老子就没办法和南京那边交差,签不签你们自己看着办。”
  “不知大明想要多少赔款?”
  王田新将话题转向了赔银子的事儿。
  鄂尔多斯……其实还真不重要,这地方是蒙古人的地方,不是大清国的地方,割不割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暂时可不能和明军打仗!
  来的时候,王爷可都已经告诉他们了,现在西征在即,不能因小失大,要尽可能的安抚明国人,让他们不至于派兵北上。其实就是眼下割让鄂尔多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再过几年,等到王爷征服了罗刹,还是会再打回来的!
  相比于割地,赔款数额就是个大问题了!
  想了想,李云伸出一把手来:
  “五十万两……我也不多要,这个数目不多吧?”
  五十万两还不多?
  杨方兴的脸都黑了!
  当年大明朝一年才收多少银子的税啊,你们丢一个兵,就狮子大开口要五十万两银子!
  “不行,不行!我朝不可拿不出那么多银子。”
  “这不可能……太多,太多,我大清国又不产银子。”
  李云笑着摆摆手:
  “不产银子,也没关系,没银子,那就给价值100万两银子的上等羊毛,一切都以新安的羊毛价格为准!”
  瞬间,杨方兴上就明白了——眼前的这位是盯上了大清国的羊毛了!
  他是借口失踪士兵来薅大清国的羊毛啊!
  什么新安的羊毛价格,那个价格和榆林悬殊好几倍呢。
  他们两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这个谈判透露出来的消息可不少啊。
  而眼前的这位……可真够贪的啊!
  李云又笑着说道:
  “二位,我提出的这些条件,想必得让多尔衮来决定,你们只管禀报他就行了!今天的谈判就到这了!”


第720章 g就是拿来卖的
  “这可是好事啊!”
  当多尔衮接到八百里加急送去的“榆林事件解决条款”时,那怕是上面又是割地,又是赔款,只差没让他磕头认罪了,他仍然激动道。
  “有了这个解决条款,咱们大清国也算是能光明正大的和大明打交道了,这银子……值!”
  看着洪承畴,多尔衮的语气显得有些沉重。
  “洪承畴,你知不知道,当年皇兄在世的时候,他想的是什么?就是能得大明光明正大的打交道,就是想让大明认可大清,其实,皇兄当年都寻思着,只要大明愿意承认大清,退皇帝位也是可以商量的。可是朱家天子倒好,压根就不认大清,更不愿意谈判,这可真是……”
  摇头轻叹之余,多尔衮又说道。
  “要是他崇祯认了大清,又怎么可能会落得那步田地?他德藩又怎么可能以远藩主中国,这可真是,真是……唉。”
  一声长叹后,多尔衮的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阵,如何换得大明的承认——对于大明周围的土酋来说,这是他们崛起过程中所面对的第一道门槛,那怕就是蒙古人,和大明打了两百多年,到最后,每次入犯边关要的还是大明的认可,大明认可了好啊,不但发金印,让他的权力得到大明的背书,而且还可以互市。甚至就连同和土尔扈特人前来面见他时,献上礼物之中就有明朝永乐年间册封的汉文印信。
  那个土尔扈特人保存了两百多年的大印,就是历代土尔扈特首领的权力象征,这个象征还是大明赐予的。
  而土尔扈特人把它献给大清,就表明对大清国的臣服,当然,多尔衮又另外赐了一个大印给他们。
  可内心深处,多尔衮也挺想……想得到一枚乾圣皇帝赐予的大印。
  比如说——大清国大汗的印鉴。
  有了这个大印,他就能够光明正大的取代大清国的皇帝,反正他那个皇兄都已经死了,现在是他侄子当的皇帝,可两家现在屁联系都没有,为了大清国的将来,自己继位当大汗多好,也省了那么多麻烦。
  其实,一直以来,多尔衮都挺想篡那个位的。不过,怎么样,光明正大的串这个位哪?
  这个事情就只能靠大明来帮忙了。就是大明的一方印。
  “先帝糊涂啊!”
  洪承畴感叹道,要不是先帝糊涂,他又怎么可能落得这步田地,孔林是谁烧的?坟是谁扒的。
  都是那小子干的的,然后栽脏给他洪承畴,可先帝偏偏信了,到最后……看,让那小子夺了天下了吧。
  见王爷闭着眼睛半晌都没有再说话,洪承畴自然想到了王爷多年来的心结,于是便试探道。
  “王爷,要是能趁此机会与大明重结为友邦,如此我大清非但可以少一劲敌,而且将来西征也能无后顾之忧,甚至将来还可以和大明结为兄弟之邦,如此,岂不好过两国互为生死之敌?”
  洪承畴为什么会提这样的建议?
  因为这不仅多尔衮有利,对他同样也有利,将来大明与大清一笑抿恩仇的时候,是谁促成这一切?是他洪承畴啊!
  当然,王爷的心里也有这个意思,毕竟眼下……王爷只是王爷,可是王爷早就不想当这个王爷了,什么大清国的睿亲王,什么摄政王,这些都只是王。
  王爷想的是什么?
  是大清国的皇帝……当然,篡位的事情,王爷是不会干的,但是大清的大汗呢?
  这个封号当然不能自己封,最好的选择是什么?
  是大明封!
  要是大明能封他为大汗,嗯,就是大金的大汗也成。那可就名正言顺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大明皇帝不一定乐意啊!”
  多尔衮想了想,然后说道。
  “那小子我见过一面,他可是记仇的很,我估计就是拿出四五百万两银子来,他也不一定乐意的,当年崇祯皇帝在位的时候,仗打到那份上,他不也是咬着牙口不和大清结为兄弟之国嘛,至于眼下……”
  多尔衮皱了皱眉。
  大清国不占上风啊。
  “大王,当年大清占着辽东,在崇祯皇帝看来,辽东是大明的祖业,他是要复辽的,当然不可能和谈,可眼下不一样,辽东早就不在咱们手里了,甚至就连同咱大清都西狩万里了,咱们和大明之间议和的障碍早就没有了,要是……”
  想了想,洪承畴压低声音说道。
  “他们不是想要羊毛嘛,咱们就把蒙古全都割让给大明。这么一大块肥肉,我就不相信他们不心动!”
  洪承畴的建议让多尔衮惊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