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这个大明太凶猛-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总是会充满期待的把目光投向远处的棚子,那里面坐着一个个头顶红布的女子——那些女子就是他们的新娘,尽管对于新娘的相貌、脾气都不清楚,可他们仍然乐呵呵的傻笑着。
  当新人们满怀期待的等待着的时候,在栅栏外围成人墙的人们,也是一个个喜不自禁的张望着,他们中的不少人,甚至都已经爬到了栅栏上面,坐在栅栏上不时还对着棚子里那些头顶红盖头的女子指指点点。那眸子里尽是羡慕的模样。
  这气氛比想象的还要热烈上几分,而这喜庆的情绪也感染了朱国强,作为整个婚礼的筹划人,尽管他查阅了很多资料,甚至还在另一个世界找婚庆公司给自己出了一个方案,但是他还是绷紧了神经——毕竟,群体活动的规模越大,环节愈多,出问题的可能性就愈大。更何况,他压根就没有主持婚礼的经验。
  “世子爷,吉时到了!”
  宋学朱的提醒,让有些紧张的朱国强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开始吧!”
  他的话音一落,木台边的士兵就挥了下手中的角旗,原本就喧嚣不已的大校场上立即暴发出一声尖利的唢呐声,数百人的“乐队”立即演奏起了曲乐,号称百乐之王的唢呐首先起了调,然后锣啊鼓啊,都开动起来,吹奏的旋律并不是朱国强所熟悉的,而是这个时代的喜乐,尽管听不懂,可是听起来,却也颇为欢庆。
  与此同时,高台两边早已挂起的上万响鞭炮也跟着“劈里啪啦”的爆响起来,鞭炮是朱国强专门从另一个世界买来“地毯红”——鞭炮用厚红纸裹成,炸碎之后遍地碎红纸,好看喜庆不说,瞧着就像是一层红毯一般,在禁放之前,一直都是喜庆日子里不二的选择。
  这边随着鞭炮声的响起,穿着宫装的宫女们,搀扶着棚子下新娘们朝着前排走去。在她们走出棚子的瞬间,围观的人群就沸腾起来。
  新娘子来了!
  新娘子来了……
  人们在那里大声的喊叫着。
  此刻这些家人被残杀的孤女们,穿着一身盛大的行头——尽管衣裙并不是大红的吉服,但是却也是上好衣料制成的宫装,这些宫装都是王府里找出来的,只有盛大的喜庆日子时,宫女们才会换上这样的衣裙。现在,这些衣裙成了新娘子的嫁衣。而遮住新娘子相貌的红盖头,就成了她们新娘身份的象征。
  集体婚礼,一切从简,这也是没有办法,毕竟,即便是有另一个世界的生产力作为支撑,朱国强也不愿意把“运力”浪费在新人的吉服上。不过现在看起来,一切似乎都还不错,刚刚好。


第52章 王府就是她们的娘家
  “这些人可真是好命啊!”
  “可不是,就给世子爷当了一个月的兵,非但给他们赏了地,还赏了新娘子,这么好的事情,咋就没轮到咱哥们的身上……”
  “你呀,你想得美,这话传出去,就不怕你家婆娘往死了收拾你……”
  “听说胡家胡同的方老六也在这些人里头……”
  瞧着新娘子在宫女们的引领下朝着新郎走去的模样,围观的人们忍不住用充满羡慕的语气。
  世子爷作媒、巡抚大老爷为他们主婚……
  这样的事情,即便是等到将来儿孙满堂的时候,那也是值得炫耀的。这样的好事儿,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的,只有那些曾经参与守城的壮丁才能轮到。
  只不过在婚礼的过程中,作为媒人的朱国强却在淡化着自己的角色,倒不是说他愿意如此,而是为了“避嫌”,毕竟,他是宗藩,如果太过张扬的话,肯定有人参上一本。
  所以,有时候,还是谨慎小心一点的好。事实上,婚礼是由身为山东巡抚的宋学朱主持的,而他朱国强更多的只是一个旁观者。
  不过谨慎归谨慎,该做的事情,总归还是要做。毕竟,工作做了这么多,要是不把人情捞回来,又怎么能对得起自己的付出。
  只不过,这个人情可以换上一个方式。
  在“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的喊声中,于小宝整个人都恍惚着,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手中牵着红绸彩球的他,眼睛直直的盯着那红盖头,想象着盖头下那人的模样。
  “送入洞房……”
  随着这一声喊,于小宝才轻飘飘的牵着红绸布条与新娘一同朝不远处的“洞房”走去,所谓的“洞房”,实际上就是一座帐篷,一排上百个帐篷被装饰的花团锦簇的,上面镶嵌着什么百年好合、凤凰于飞……林林总总的都是些吉利讨喜的欢庆话。
  在送入“洞房”后,于小宝紧张的看着这间没有床的“洞房”有些不知所以的站着。
  “新郎官,还傻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挑开盖头,世子妃还在那边等着见你们呢!”
  喜娘的提醒,让于小宝“哦哦”的应着,然后接过喜秤,在挑起红盖头的瞬间,他就看傻了眼,映入眼中的是一张俏丽可人满面羞红的脸蛋儿。
  他就是往后自己的丈夫吗?
  在红盖头被挑开的瞬间,尽管羞涩难当,但翠儿还是忍不住含羞看了他一眼。
  相貌谈不上英俊,便绝对不丑,还好不是缺鼻子少眼的,还好、还好……心里暗自庆幸着的时候,一旁的喜娘又催促道。
  “翠姐儿,一会见着世子妃,知道该怎么行礼吗?可不能失了礼数。”
  “知道的,谢谢姐姐提醒。”
  女人慢慢地答道。
  这是于小宝第一次听到她的声音,她的声音很好——不尖、不娇,单从声音就听出来她的脾气不错。她的头发整齐光滑,瞧模样,最多也就十七八岁吧。她就是自己的媳妇。
  “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点喝交杯酒,怎么和傻子似的,想看等回了家,自己看个够,后面还有人等着呢!……”
  喜娘的话让旁边的翠儿“噗嗤”轻笑一声,主动的端起了酒杯。把交杯酒喝了之后,于小宝就在喜娘的提醒下,先从帐篷的后门走出去,新娘还要换身衣裳,毕竟这身宫装回头还要给其它的新娘子穿。
  终于,再一次出来时,他看到翠儿已经换上了一身布衣,虽然如此可在他的眼里仍然和仙女似的。然后他们就随着其它人沿着花棚通道走进了一间房子里,在房子当中,作为世子妃的李静芸端坐在那——那怕没过门的世子妃,也是世子妃。
  因为身份的关系,于小宝压根就不敢抬头,甚至不敢大口喘气,只是紧张的和其它人一同见着礼。
  “你们都往前走两步。”
  端坐着李静芸,这会已经不那么紧张了,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为替世子施恩惠。
  “民女见过世子妃。”
  翠儿和姐妹们一同走到世子妃面前,低着头,将手合在腰间道福。
  “今个是你们嫁人的好日子,你们都是苦命人,往后要好生的过日子,知道吗?”
  “民女们知道。”
  随后又简单的说了两句,李静芸又说道。
  “新郎官都上前一步,站到新娘的身边。”
  等新郎们走上去时,李静芸又说。
  “这些女子虽然都是苦命的女子,孤苦伶仃的没有一个亲人,可是既然是世子爷做的媒,是我亲自送出去姑娘,那就是德王府的人,往后这德王府就是她们的娘家,她们都是好姑娘,你们千万不要负了他们,要不然,到时候,我必定是不会轻饶你们的!”
  “草民不敢……”
  一众新郎一听,那里敢说个“不”字。
  这话倒不是随便说说,在新郎们唯唯诺诺的说不敢的时候,然后李静芸又对那些新郎说道:
  “既然你们都嫁人了,往后就要守着妇道的规矩,要听丈夫的话,给他生几个儿子,多给他生几个。把头生孩子都抱来给我看看,到时候,世子爷自然会有礼物赏赐给你们的孩子,毕竟,你们算是王府出去的自家人。”
  “是,民女绝对不敢辱没了王府的名声。”
  和其它的新娘一样,翠儿也是恭顺回答着。
  所有的一切都是头天教给她们的规矩,她们不是孤苦伶仃的孤女,而是以德王府的宫人身份嫁出去,这意味着德王府就是她们的娘家,而这同样也是朱国强特意安排的,这意味着他在济南将会有数万“家人”。
  “好了,去吧,你们去吧!”
  李静芸高兴地说道。
  “往后只管好生过日子就行了。要是受了什么委屈,只管回来,我会给你们作主的。”
  和其它的新郎一样,于小宝慌慌忙忙鞠了一躬,转身走了出去。翠儿跟在他后面,看着他的背景时,她的脸上也是一带含羞带笑的模样,这男子似乎还不错……好像自己的运气也还不错,


第53章 识时务的质子
  几家欢喜几家愁。
  当济南的军民沉浸于集体婚礼的欢快中的时候,在辽东的沈阳城内,也就是满清所谓的“盛京”,却是满城白幡飘飘,满城上下尽是一片哭声,铺天盖地的哭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回响着,甚至惊动了城内的“沈阳馆”。
  所谓的“沈阳馆”,实际上就是“质子馆”。三年前,皇太极率领十万军队攻打朝鲜,朝鲜兵败,国君李倧被迫向满清称臣。满清变成宗主国,根据双方盟约,朝鲜世子等人应作为人质到盛京居住。
  为了迎接质子的到来,满清共准备了四个馆所,其中沈阳馆供世子、大君及辅佐人员居住,质子馆供三公六卿子弟居住,东馆和西馆是接待朝鲜使臣之用。尽管早在几年前,满清就将沈阳改称为盛京,但是,朝鲜依然称之为沈阳。因而,世子在盛京的质子馆被朝鲜人称为“沈阳馆”。
  当年为了彰显“我鞑清”的武功,皇太极特意将“沈阳馆”修在德胜门附近,以便向往来者显摆,而现在,当多尔衮领兵从关内回来时,损兵折将近两万的代价,却让整个沈阳城内立即沉浸于一片悲痛之中,家家立起了白幡,户户设起了灵堂。
  听着馆外传来的哭声,作为质子的李溰显得有些疑惑,不待他说话,那边就听到有人兴冲冲的边跑边喊道。
  “邸下(1)、邸下,大喜,大喜啊。”
  兴冲冲的跑进房中,申得渊见礼后就激动地说道,
  “邸下,臣方才得知,此次胡虏入寇天朝,为天朝天兵重创,损兵折将不下两三万,就连多罗贝勒岳托也被天朝天兵斩杀于阵中……”
  “呀,多罗贝勒居然死了!”
  世子李溰听闻后,面上非但没有显露喜色,反倒感叹道。
  “不曾想,去年秋狩后,于多罗贝勒一别,竟成永别……”
  提及多罗贝勒岳托时,李溰的神情中尽是一副惋惜模样,申得渊见状,便说道。
  “邸下,丙子胡乱岳托残杀我朝鲜人岂止万人,现在为天朝天兵斩杀,实为可喜可贺之事,邸下为何为一个蛮胡酋头可惜。”
  宰臣的话,让李溰长叹道。
  “宰臣你我皆为清国阶下之囚,如此庆幸,万一让清国知道,只恐皇上会不高兴的。”
  尽管满清禁止朝鲜世子私交清朝亲贵,但是皇太极每年都邀请世子与其兄弟凤林大君参加试射、打猎、阅兵这类活动,并问世子的感受。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李溰内心早就为清国的兵威折服,两年前,清太宗更是两次分别率领世子和凤林大君亲征明朝,亲眼目睹了一切的李溰在目睹了清军壮盛的军容,内心里早就坚定朝鲜投降的意志。也正因如此,才会为岳托的死感到可惜。
  “邸下,什么皇上,不过只是胡虏酋首而已,难道邸下忘记春秋大义,忘记天朝于朝鲜的再造之恩了吗?”
  作为世子馆宰臣的申得渊即便是负责沈阳馆与清国的联络,但是他却一直能够恪守本心,又岂能眼见世子弃大义于不顾,立即厉声训斥起世子来。
  “宰臣,既然我国已经向清国称臣,那么理应遵众君臣之义才是,至于明国,明国衰败已是必然,宰臣又何必如此固执。”
  李溰的回答很直接,似乎看起来也很公正。
  在另一个世界的历史上,作为质子的李溰在满清当了八年人质,日子过得其实还不错,他甚至与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交上了朋友,正像皇太极当年所希望的那样,在见识到了满清的“实力”后便抛弃了春秋大义,成为了“亲清派”。
  然而李溰毕竟图样图森破。
  他以为自己高瞻远瞩,识时务者为俊杰,却不料朝鲜的臣民,依然怀揣着对大明天朝的强烈感情。明朝灭亡的消息让国王和满朝大臣都哭得跟死了爹娘一样,专门到郊外去哭了一天的丧,回宫还在抽泣。
  看见世子李溰跟满清官员如此亲密的进入京城,谈笑风生,还强迫大家都来迎接,不少朝鲜人已经开始咬牙愤恨。结果世子回国两个月,就莫名其妙的死亡。有人认为是病死,而有人则认为是被人下毒害死。下毒的主谋,从偏激的反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