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这个大明太凶猛- 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吗?阿姨,他没带女同学来过家里?”
  走进客厅的时候,老妈和她已经聊上了,看他们亲密的样子,完全是一家人,朱国强反而成了外人。
  “老头子,快点过来,小强的女朋友来了……”
  什么?
  女朋友!
  她不是!得误会了!


第379章 宝船
  误会,太多的误会。
  先是韩冰凌被老妈当成了自己的女朋友。
  然后更大的误会是什么?
  更大的误会是,老妈还喊了朱国强的好友也是大学时的同学文一过来,他一个人在省城生活,所以经常来这边蹭饭,其实几个月前朱国强也是一个人在省城,爸妈也是刚搬来几个月而已。当他看到韩冰凌在时,直接拍了张照片到校友群里。
  瞬间,群里就炸开了花。
  他们两个人居然在了一起,而且还见了家长。
  一时间,微信不断,内容都是各种羡慕。
  好吧!
  都只是误会而已!
  大不了解释一下就是了。
  不过,不得不说,韩冰凌确实很会讨长辈喜欢,一顿饭下来,老爸老妈和她就已经很亲近了,看他们亲密的样子,就像认识很长时间一样。
  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朱国强的心里甚至想,要是有她作为女朋友可能也不错。人漂亮,工作好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婆婆和媳妇的关系是家庭和谐的首位。
  其实,也就是想想而已。毕竟,自己在那边有静芸、有惠美,还柳如是、陈圆圆、李十娘、李香君……有了这么多的女人,就没有必要在这边和其他女人有什么的瓜葛了。
  ……
  在另一边呆了差不多半个月,朱国强又一次回来到了济南,除了几万瓶奎宁之外,还带回了一些给静芸营养品,当然还给柳如时、李香君她带了些礼物,甚至就连玉娘、大玉儿、小玉儿她们也都带了些礼物……呃,这些礼物,有香水、有化妆品、有口红,有丝袜、有乐器……反正都是些女人喜欢的礼物吧。
  其实,男人也挺喜欢的。
  在济南又呆了几天,尽管心里有百般的不舍,但是朱国强还是返回了大连,毕竟,他的将军府在那,甚至按法度来说,他都不应该回济南的。
  当然,跋扈如他,压根就不在乎这些。
  回到大连时,得知京城里有言官弹劾自己,也就是微微一笑。
  要是我给那些弹劾自己的言官送个礼,也不知道他们会是什么模样?
  会不会吓死?
  言官之所以敢弹劾他人,都是因为自觉安全,往往是邀直买名而已,不一定会有性命危险,可……德世子不讲道理啊!
  其实,朱国强压根就不关心他们,回到大连后,先接见了府中的官员和几位总兵,然后自然还要处理一些家事,把礼物送给那些女人们,玉娘、大玉儿、小玉儿她们见到自己居然也有礼物时,礼所当然的是激动,当天晚上她们三人理所当然的极尽讨好,其中的滋味恐怕只有朱国强自己才能体会。
  这个时代女子的风情绝不同于另一个世界。
  朱国强甚至不自觉的想要沉沦其中,不过这些总归只是生活闲趣,次日闹腾了半夜的朱国强,还是早早的起了床,作为一个上位者,他得有别于其它好美色的君王,好美色归好美色,可是不能耽误正事。
  处理了半天的事务,临近中午时,朱国强特意去李英府上,当然去他那并不仅仅是给未来的老丈人和惠美送礼,同样也有正事。
  去的时候,非常不巧,惠美并不在家,她在船上,似乎是想要兑现给他的承诺似的,现在惠美大多数时候都在港口,在船上,训练水兵。
  先在一块用了午饭,又拉了一会儿家常后,李英便请世子爷进了书房,虽说李英是主人,可主坐还是朱国强的,毕竟地位尊卑搁在那里,坐下以后,朱国强就和他说起了移民的事情。
  “老泰山,”
  朱国强说道。
  “现在内地的流民遍地,只是靠着咱们赈济肯定是不行了,这次我回山东也就只弄了五百万石粮食,这些粮食瞧着多,可是北方流民岂止千百万?这点粮食压根就不够吃的,现在粮食不单单是流民的命,也是咱们的命,要是流民无粮造反,到时候,连咱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盯着李英,朱国强直接说道。
  “所以,无论如何,咱们都要把这些流民送到台湾,甚至送得再远一点。”
  “再远一点?还要送多远啊?”
  李英有些不解的直接问道。
  “最远可以到……亚美利亚,就是欧洲人口中的新大陆!”
  朱国强说道。
  “不过,现在咱们还不用考虑那么远,咱们先盯着家门口,台湾只是一个去处,还有高棉、交趾的那边的河口三角洲,得往那里派人,到那里种田,到那里开垦土地,反正当地是无主之地,咱们不占也是便宜其它人,咱们占了,那就是几百万人的活路!”
  “河口那边啊!”
  李英愣了愣。
  “那地方可真不近啊!”
  作为纵横四海的老海商,李英当然去过广南国的会安等港口,也知道河口指的是什么地方。
  朱国强看了他一眼,
  “远,不远!欧洲人都能到新大陆去殖民,咱们还只是在家门口,远什么远?”
  “这个……”
  想了想,李英说道。
  “确实也是如此,只是这运人过去不容易啊!这几个月咱们费了那么大的劲,也不过运过去十几万人,再远了,就更难了!”
  朱国强点头道。
  “是啊,说起来,咱们的船还是太少了!”
  “不但船少,而且船还小!”
  李英直截了当地说道。
  “其实运的人少,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船小,一条船拼了命,也就是运个三百来人。要是船能再大一些。肯定能运更多人,可惜咱们没有那么大的船,哎,我小时候,曾听人说过,说成祖皇帝那会,咱们就能造四十多丈长的大宝船,可惜了后来居然全都给毁于,真是可惜了,那么大的宝船,要是用来运人的话,那得能运多少人啊!”
  宝船!
  李英的话让朱国强的眼前一亮,
  宝船!
  那可是老大的船了!
  根据史书上记载“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这种九桅十帆的大型宝船,可以说是风帆时代的史前巨兽。
  尽管在后世对下西洋的宝船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而且称其并不是下南洋的主力,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样的大船用来移民,确实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船大!
  能多运人啊!
  “宝船,咱们还有宝船的图纸吗?”
  朱国强突然说到。
  “要是有图纸的话,咱们就重新把宝船给造出来。用那些大船移民。”
  船越大运的人也就越多。要是宝船真的像传说中那样是万吨“船”的话,那可就真是这个时代的海上巨无霸了。这样的海上巨无霸一次可以运多少人?
  最起码也得5000起步吧!
  要是有几十艘宝船的话,那每年往南洋移民上百万人,完全不是问题,只需要几年的时间,靠着这个庞大的移民船队,就可以把上千万流民移民到南洋,到时候那里可真就成为“古以来就属于华夏”的土地了。
  在这个时代只要有足够的人,就不愁拿不下那些土地,而现在大明不缺人,缺的是船!
  缺的是可以把流民运往南洋的移民船。
  当然,眼下的问题就只剩下了一个——宝船的图纸还在吗?
  “图纸?什么图纸?”
  李英有些疑惑的问道,他压根儿就不知道什么是图纸。
  “就是造船的图纸,有了那些图纸。咱们就可以把船造出来……”
  “世子爷说的是图样?”
  李英说到。
  “估计京城那边应该有宝船的图样。应该和那个下西洋的海图在一起吧。”
  “京城……”
  想了想,朱国强说。“既然如此,就派人把它们都拿过来。”


第380章 郑和海图
  决定做出了,就是执行。
  作为“内卫司”主事的石磊,在平虏大将军府中一直都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很多数时候,外人甚至会忽视他,不过他却是少数每天不需通报就能在第一时间见到世子爷的人。
  任何一个现代人都明白情报工作的重要性!
  情报工作甚至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命运。这正是朱国强重视情报工作的原因。当然,情报机构不仅可以用来搜集情报,也可以完成一些其它的任务。
  搜寻郑和宝船以及海图的任务就落在了“内卫司”的身上。不过只过了三天,京城那边的情报站就收到了命令。
  收到命令后,一直潜伏在京城的李三倒也不担心,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任务罢了。
  和往常一样,近晌午的时候,李三便提着食盒进了兵部衙门,给衙门里的大老爷们送饭,这送饭菜也分先后,先送位高的,然后再送位低的。
  “宋老爷,您定的饭菜。”
  看着桌上的饭菜,宋玉笑道。
  “李三啊,今个的饭菜瞧着卖相不错,一看就是用了心的。”
  “给大老爷们的饭菜,当然得用心。”
  李三笑着问道。
  “宋老爷,听说您管着兵部库房?”
  宋玉笑道:
  “嗯,就是一闲差,这库房既没的兵器子药能拿出去卖,也没有典籍秘藏供人抄写,就是藏着些文书老档,实在是清闲的很。”
  因为识字率高,大明的出版业极为发达,书坊无所不印,印书不愁销路,就是缺书稿,尤其是好稿子。在缺书稿的情况下,为了书商就把盯上了藏书众多的官府,尤其是文渊阁,虽然那里不对百姓开放,可有钱能使鬼推磨,书商们自然有办法。
  京官清贫,书商有钱,于是高价请官员代抄,再加以刊印,早就形成了一个完全的产业链。甚至,这都成了一些京官们谋生的本钱。
  不过,这种事显然与宋玉无关,库房就是的档案馆,谁会需要那些文书老档?
  李三说道。
  “宋老爷,前几天,我们酒楼里来了个浙江那边的人,说是想在兵部库房这边抄些东西,那人说要是事成必有重谢。”
  “哦?是吗?”
  “那人说愿意出五百两银子。”
  当天下午,宋玉先翻阅了一些资料后,便一个人去了库房。
  库吏见过礼后,便问道。
  “不知宋主事要寻什么文书?”
  宋玉笑道:
  “三宝太监的航海图,就是《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再加上《宝船营造纪要》。”
  库吏疑惑了好一会,才说道。
  “主事稍等,让我寻寻。”
  成化年间,有太监建议仿效永乐,下西洋获取珍宝钱财。谁知兵部尚书项忠率人翻了几天几夜,所寻资料却丝毫不见踪影。一番调查之后发现,原来是兵部车驾郎中刘大夏将这些资料藏起来了。对此,刘大夏理直气壮地反问道
  “三宝太监下西洋,所费钱粮数千万,军民死者亦万计……案虽在,亦当毁之……”
  这话是说,就算航海图还在,也应该毁掉。
  可传着传着就成了“取而焚之”,说刘大夏把航海图给烧了,刘大夏因此成为后世互联网上的民族罪人。
  其实烧个毛啊。按大明律,焚毁制书那要掉脑袋重罪,借刘大夏八个胆子都不敢私自销毁,顶多也就是一时藏起来而已。
  郑和航海图,至少在崇祯年间还好好的呆在库房里。茅元仪编写《武备志》,就将其将录入其中,足足录了几十页!
  即便航海图被毁掉,也是在满清焚毁和文渊阁里几百万册藏书一同烧毁的。
  库吏按照索引寻了一会,很快就把航海图找到。除了全名为《自宝船厂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之外,还有几百册类似航海日志的文字资料,记录沿途各国风土人情以及各国的特产等内容。
  宋玉直接叫来几个书吏,将这些资料全文抄摹,航海图也临摹一份下来。
  几天后,当宋玉命把抄摹的海图和书册送到酒楼里,拿到银子时,瞧着白花花的银子,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五百两银子,这海商可真是阔气啊!不过,这海图又有什么和?”
  ……
  “爷,有了这些海图,我保准能到达海图的每一个地方,爷,你看这里……”
  盯着桌子上的海图,李惠美显得有些激动。
  其实,这阵子她一直在学习怎么用六分仪以及钟表测经纬度,不过那些都需要计算,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这可不是几个月就能学会的,况且仅仅只懂得测量经纬度,并不意味着就能航海,毕竟,海上航行还需要面对包括洋流风向在内的各种问题。
  而郑和海图的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当然,更重要的是,这种以后世人看来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