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遗爱却是嘴角抽了抽,从来想不到自己要对这等买卖关心,想知道在长安,他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啊!
问明总值,大约能有三千贯左右,房遗爱叹了声气。
这几日见的都是数以万计的贯数,心气高了,房遗爱莫名的看不上区区三千贯了。
不过,想到大唐皇家钱庄的困局,房遗爱还是淡淡的开口“知道大唐皇家钱庄吗?知道,那好说了,额的意思,你把灵芝抵押给大唐皇家钱庄,暂时一解眼下的困境,然后想法通过大唐皇家钱庄的关系把灵芝卖了,再偿还贷款,反正也就一分利,实在卖不出去,大不了大唐皇家钱庄收了你的灵芝,总比你坐困愁城强。”
纨绔的思维是比较天马行空的,所以可行性是比较低的,奈何耿博兄妹已经走投无路,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拦着几车灵芝去了大唐皇家钱庄。
高履行有些哭笑不得。
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的房遗爱,确实绽放出别样的风采,就是这主意有点……
好吧,真不行,大不了想法让几家真骨分摊了。
第一笔放贷业务,金有财格外认真,亲自上阵参与估值,七折八扣的,大约估得三千贯钱,然后按比例折算,只能贷出二千贯钱。
“会不会少了些?”房·门外汉·遗爱插嘴。
金有财笑眯眯的回话“三掌柜,你应该学习一下大唐皇家钱庄的相关规程了。按抵押物估值打七折放贷,这是铁律,也是免得货物砸手里,留一点弥补损失的余地。”
房遗爱脸一红。
好吧,只顾得游手好闲了,堂堂三掌柜连自家的规程都不晓得,真是闹笑话了。
“按规矩,促成了这单业务,三掌柜你应得提成两百文。”金有财笑眯眯的把两百文钱排到房遗爱面前。
从来不将区区两百文钱放在眼里的房遗爱,生平第一次觉得呼吸急促,心跳在加速,比第一次被青楼姑娘勾引还跳得猛烈。
这两百文,是额第一次不凭借家世、亲手赚回来的!
额,房遗爱,不是废人!
这两百文,额一定要留给后人当传家宝!
拿到足足两千贯钱,耿博兄妹也定下心来了。
货物抵押给大唐皇家钱庄,即便真卖不出去,也有大唐皇家钱庄兜底,这种有底气的感觉,真好!
货物摆在大唐皇家钱庄的厅堂内,那些陆续来存取的真骨贵族多数视若无睹,少数却兴致勃勃的询问起来。
毕竟,不知道什么原因,市面上的灵芝供应似乎有点不足,而贵族家里一般都人口不少,就算是一家补一点也得很多数量了。
更重要的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既然决定买了,对于真骨贵族来说,买一根与买小半车,有区别么?
一日时间,灵芝销售过半,耿博兄妹直接将贷款提前还了。
三日,灵芝售罄。
大唐皇家钱庄放贷利息低的消息不胫而走,加上耿博的消息被传得神乎其神,能旺人都是很低调的说法。
于是,大量商户不顾别人的劝阻,跑来大唐皇家钱庄告贷。
要我不去大唐皇家钱庄告贷,可以啊,你家钱庄给出那么低的息钱,我也可以不去大唐皇家钱庄告贷啊。
问题是,别的钱庄存贷两头吃钱,看似吃得很爽,可这也限制了他们不可能把规模做大,利润率看着很高,可利润不高,再降息,喝风么?
有意见?
上面的回答简单粗暴憋着!
想玩小手段?看看人家的牌子再说话!
一切竞争,都必须上得了台面!
见机快的,立刻跟风大唐皇家钱庄的规程,虽然利润低一些,好歹能够维持下去,规模竟然也略为扩展。
抱残守缺的,面对的自然是客户群体凋零,然后无以为继、黯然转行的命运。
典当之类的,还是可以做下去的。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是蠢就是坏
长安。
朝堂上,关于突厥举族内迁的呼声越来越响亮。
李世民不知该如何选择。
内迁,是自汉以来一项招揽草原势力的政策,优缺点同样明显。
首先是土地问题。
要安置突厥人,土地从哪里来?唯有让土地上的原主人搬迁。
这对于土地的原主人很不公,但在朝堂上,对于他们没有多余的怜悯,只要不死即可,一切是为了大唐。
至于说隐患,哈哈,只要完成内迁就能在史书上大书特书,至于以后,谁顾得了?
难怪《左传》上说“肉食者鄙”。
其次,内迁之后,这些游牧民族会不会安分下来,会不会给大唐的安全带来隐患。
当年历史上最黑暗的五胡乱华,何尝不是因为自汉以来,内迁胡人过多,以至于晋时汉人自相残杀过度,胡人趁势而起?
李世民自信能把突厥人摁得死死的,可后世子孙呢?
朝堂上,支持与反对者成了两个阵营,但终究支持内迁的意见占了上风。
“王端正呢?”李世民突然发觉,某个善搅者的身影没有出现啊!
百官之首的房玄龄出班“王少卿与将作少监阎立本去了司农寺,说是要试试新犁。”
这个不务正业的!犁与他鸿胪寺何干!
“主要是这犁为王少卿设计,所以阎立本一定要拉他去看看效果。”
房玄龄的话让李世民噎了一下。
好吧,还真有他的事。
更何况,阎立本这个人,建造、绘画都出类拔萃,脾气也出类拔萃,惹恼了他,皇帝又如何?说不画就是不画,你总不能因此砍了人家脑袋吧?
“去看看。”
李世民发话,高力士安排仪仗,群臣无奈地对视一眼,只能准备骑马随行了。
这个时代,坐轿子是会被人耻笑的,除非你有高士廉、萧瑀这等岁数。
但是,连高士廉、萧瑀都在骑马,谁还能有怨言?
司农寺的土地极多,牛马人力自然不缺,王彪兴致勃勃的摆弄曲辕犁,让掌固把一头牛牵来,套上犁。
一声吆喝,牛缓缓前行,犁头入土,轻轻松松划开坚实的土地,那牛看上去也颇为轻松。
“兄长厉害!”
纵然平日不喜与人攀谈,王彪还是笑出了声,对王恶大为赞叹。
王恶蹲到犁印后面,刨开一块印子,伸手丈量犁印的深浅。
直辕犁的耕田深度,大约只有一掌的五至七成,属于浅耕;
直辕犁的深度,大约能到一掌的七至九成,属于深耕。
深耕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增产的原因一是疏松土壤,加厚耕层,改善土壤的水,气热状况;二是熟化土壤,改善土壤营养条件,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三是建立良好土壤构造,提高作物产量;四是消除杂草,防除病虫害。
“试试转弯。”王恶满意地拍手,对王彪喊道。
“好嘞!”王彪让掌固牵牛转向,把握犁辕调整了一下角度,曲辕犁轻松的转了过来。
“兄长,成咧!”
王彪的脸上绽放出一丝笑意。
有这犁,庄民们日后要轻省得多。
阎立本对王恶拱手“王端正制出此犁,功德无量!”
哈?这犁不是你制的?额只是画了画图纸。
大队人马的到来让王恶有点懵。
额们就是试个犁而已,又不是干甚坏事,至于吗?
群臣出现,皇帝出现,这阵势有点大啊!
“臣阎立本恭迎陛下。臣为陛下贺,为大唐贺,蓝田伯王恶研制出新犁,比原先的直辕犁轻便,转向方便,耕种层要深许多,大唐兴旺在即!”阎立本躬身拱手,不顾衣袍上的泥土。
对阎立本来说,能够参与此事就足够了,完全不用揽这名声,阎氏兄弟真要升官,需要这功劳么?不需要。
更何况,阎立本是个骄傲的人。
李世民道声免礼,自顾自的走到曲辕犁旁边,从王彪手中接过犁。
作为农耕社会的皇帝,虽然不可能是经常劳作,但每年春时会亲至藉田扶犁亲耕,对耕田的活计,虽说不是很纯熟,至少不至于完全陌生。
《礼记·祭统》就有记载“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
帝王躬耕,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主要是对天下子民劝耕。
但再象征,你也得略懂。
李世民恰恰在略懂的行列里头。
犁头嵌入土地,掌固牵牛前行,尉迟恭在旁边护驾,李世民扶犁前行。
往常的直辕犁笨重,一头牛拉着吃力,而今同样是一头牛,轻轻松松的样子,让人颇为惊奇,扶辕的李世民更能直观地感觉到,即便是自己也省了不少力。
“可以转弯。”阎立本骄傲地提醒皇帝。
会不会翻哦?
李世民小心地转向,却发现流畅之极,以自己二把刀的耕田技能就可以轻松驾驭。
止住耕牛,放下曲辕犁,李世民脸上浮现出满满的笑容“二位爱卿劳苦功高,此犁可有名字?”
王恶刚想张嘴告知曲辕犁的名目,阎立本抢先回话“回陛下,研制时日甚短,未曾考虑过,不如,请陛下赐名?”
王恶张大了嘴。
阎立本,额以为你是刚正不阿的君子,额错了。
阎立本狠狠地回瞪一眼,纯屁话,要不是为你考虑,老夫需要晚节不保么?
想不到骄傲的阎立本竟然如此知情识趣!
李世民笑得后槽牙都露了出来“此等神物,虽是农耕之物,却不逊于攻伐利器,既然诞生于额贞观朝,且令后世子孙受益,不如叫‘贞观犁’如何?”
王恶腹诽,李世民真是好大喜功,你怎么不取名世民犁?
然而,王恶还是得与群臣一道拱手“陛下圣明!”
李世民嘚瑟的摆手。
“朕观贞观犁耕迹似乎比寻常的犁要深啊!”李世民这话说到了点子上。
王恶把深耕的意义细说了一遍,李世民听得很认真。
“既然如此,何不多费点劲,深挖个三尺?”李世民异想天开的说道。
后世中国的农民听信苏联生物学家‘特罗菲姆·李森科’的伪科学农业革新实行深耕深达一两米)。他们相信最肥沃的泥土在深处,而这些泥土有助于让植物长出超大根系。但是,无用的石块,沙子被翻出,而肥沃的表层熟土却被埋到了下面。
所以,王恶立刻劝阻了李世民这不靠谱的想法。
“王端正,朕与群臣前来,是因为突厥内迁之事,朝堂内众说纷纭,意见不能统一,朕想听听你的意见。”李世民抛出了问题。
“臣以为,不准!”王恶态度很坚决。“其一,他们内迁,大唐境内的百姓何辜,要为他们背井离乡?这岂不是有了新人忘旧人?其二,五胡乱华的教训犹在眼前,陛下对异族难道一点防范之意都没有么?陛下可以压制他们,陛下的子孙呢?其三,大唐纠纠雄风,正应当考虑开疆拓土,不移民去草原都是过错了,为何还要内迁?”
“最重要的是,草原就摆在那里,突厥弃了之后,薛延陀难道会不趁机占此草场,扩大实力么?内迁,就是把肥肉拱手相让,就是在资助薛延陀!待薛延陀强大起来,又是下一个突厥,如此反复,大唐荡平突厥的意义在哪里?”王恶的话很尖锐。
房玄龄出场解围“可是,朝中有不少支持内迁的意见啊!”
王恶冷笑“那些人,不是蠢,就是坏。”
这一杆子有点狠,连房玄龄都被打到了。
“朕视天下各族为一家,异族的话,卿就不要说了。”李世民微微摆手。
嗯,你这政策,到李隆基那儿更加发扬光大,只信胡儿,不信汉儿,天下近七成的番将,虽然重点是因为藩镇制尾大不掉而翻车,但这过分亲胡的政策也不是没有责任的。
至于说其他的,李世民记在心头,却是要仔细思量。
皇宫。
御书房。
李世民与长孙无垢在一边,重臣在一边,前方是那巨大的舆图。
李靖的竹鞭在舆图上移动“从这里到这里,都是突厥的土地,而上方这一片是薛延陀的土地。因为土地争端,李思摩阿史那思摩)与乙失夷男大战过,然而却失败了。”
“这固然有突厥士气涣散的缘故,却更说明了薛延陀实力的飙升。如果将突厥内迁,留下这一大片草场让薛延陀继续提升实力,将来对大唐会是巨大的威胁。”
“最多十年,薛延陀就会成为大唐卧榻之旁的猛虎,让人寝食难安。”
“而且,大唐如果不转变思路的话,草原上起一霸主,大唐打一次,再起再打,如此永无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