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范说到这个程度,任晖和姜离都苦笑起来。他们和邓范合作好几年了,每次邓范这么循循善诱,一定是打算让大家跟着他冒险。
不过,此前在交州,面对的终究只是些蛮部,纵使轻兵急进杀个七进七出,也没什么特别可怕的;此番众人面对的可是魏王曹操亲领的数十万大军,稍有不测,那可就是灭顶之灾!
雷将军确实对邓范有些偏爱,但自己是不是要因为这份偏爱,而支持邓范的军事冒险呢?
邓范见任晖、姜离面露难色,立时又道:“雷将军为我军主,主将,尚且敢于以精兵突袭,长驱而取排山。我们这些为人部属的,怎么能坐视着雷将军承担风险,而满足于完成最,最,最基本的任务呢?”
任晖深吸了口气:“士则别绕圈子了,直说吧,你打算怎么做?”
邓范回过身,看看其余将士们各忙各的,都在稍远处。
他踏前半步,凑近任晖、姜离二人,缓慢地沉声道:“听说,当年雷将军在灊山,以二十骑冲突曹军数万之众,还向曹操射了一箭,遂使曹军进军的速度放缓,为淮南豪右联盟的撤退争取了时间。我常想象当年雷将军的英风锐气,心向往之。”
这一番话,说得字字郑重,不打半个格愣,显然是邓范思忖许久的。此言一出,任晖、姜离脸色都变了。
任晖额头忽然冒汗。
姜离倒抽一口冷气,也不知怎地,有点牙疼。
两人简直无法相信,邓范竟有这样的胆量。这何止胆大妄为?根本就是胆大包天,不可思议!
“士则所谋划的,是不是稍嫌凶险?”
邓范很兴奋,两眼放着光。
他道:“蔡阳以北,诸多河道彼此平行,最终汇,汇入淯水。如今雨季涨水,驻扎其间的曹军南下容易,彼此支援配合却难。何况,我们还能以召堰、马渡堰、上石堰等诸,诸多湖泊为依凭,自如转战,斗折进退。”
南阳邓氏世代显贵,自商以后,宗族便聚在荆北,至今千余载。邓范自幼居住在宛城、新野之间的棘阳县,论及周边地势和气候影响,任晖、姜离都远不如他。
两人稍稍意动,又听邓范继续道:“此事若成,非止有助于荆襄战局,更足以使交州军的勇名遍传天下。我等躬逢其盛,功在当下,名垂千秋!”
姜离咬了咬牙。
他看看任晖,再看看邓范:“我是强弩都尉!”
“什么?”
“我是强弩都尉!若有向曹操本队射击的机会,那得我来干!”
第九百六十四章 直驱
雷远直属部下诸将,都是久经沙场历练出的武人,各有所长。
郭竟性格沉稳周密,虽然渐少亲临前敌,却有指挥若定的大将之风;贺松刚毅勇猛,作战风格更是硬朗之极,敢于舍死而当敌之锋;丁奉看起来总是一副轻率样子,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审时度势,并不徒仗匹夫之勇;任晖则是正经的汉军宿将出身,用兵稳健,殊少破绽。
而邓范则与雷远有些相似,两人都在战略上宁愿保守,但战术上激进异常;同属于对己方将士的能力、对自己的判断信心超群的类型。
或许雷远并没有清晰体会,但他对邓范的信任,仿佛是对自身信任的延展。而这种信任的基础,则是他坚信自己多年来积累训练出的精锐将士,足以支撑种种大胆的军事计划。
当下三人计议已定,立时整顿兵力,预备出发。
他们的四千兵马本来就是少携沉重装备的轻兵,否则也没法在雨后的泥水中跋涉半日。这时候为了便于后继行军奔走,各部再一次抛弃不必要的辎重,只携三日粮食和必须的食水。
三日之粮,是交州军日常行军作战时,步卒自带粮食的数量。通常来说,交州军将士每人携一条干粮袋,一条水袋,分别挎在腰间左右。
每个人的干粮袋都是自家专用的,大些小些随意。袋子里按照各人喜好,装的是炒米或者炒面。食用的时候加水煮成粥糜入口,紧急时也可以用手掬了直接吞咽。水袋则是统一规格,行军时经过干净水源,军官会派人收集水袋,奔去汲水,取回来后依旧人手一个,不必挑拣。
除了干粮袋和水袋,各人平日里还需背负武器、备用武器、皮甲或铁甲、衣物、被褥他、杂物乃至拆开的营帐配件、军旗金鼓等。平均下来,一名将士负重六十余汉斤甚至更多。
交州的郡兵对负重行军有专门的严格训练,皆因诸军常常要背负这等重量,连续翻山越岭行军数十上百里。非此,不足以犁庭扫穴,对叛逆的地方势力予以毁灭性的打击。
经历了交州西南部那种湿热多雨的气候,荆襄的雨季虽然也恼人,却远没有到无法承受的地步。将士们踏着泥水行军半日,体力也尚未尽竭。
这时候听到轻装命令,他们顿时把把衣物、被褥、杂物尽数抛弃在地,有许多人激动地擦拭刀剑,虚引弓弩,跃跃欲试地道:“要打大仗了!”
何以将士们如此好战?
皆因过去多年来,打仗就有实打实的功劳;有了功劳,就有钱财、田地、官身的赏赐,就能为自己乃至家人后代挣来前途。
自光武以后,世间的察举科目、做官晋升的渠道尽数掌握在世家大族之手,祖上出过官的,后世才有机会当官;祖上是平民百姓的,你再怎么竭尽全力习文练武……当然,有这个条件的,就不是寻常百姓了……也没机会改变命运。
哪怕乱世如此残酷,将种种道德、法律、社会秩序一遍遍地荡涤,这一重压在普通百姓身上的枷锁也没有半点放松,反而越勒越紧。
直到汉中王政权中,由雷远在宜都尝试,由关羽在荆州推广,及至荆、交、益、江四州逐步恢复军功爵制,拿出实打实的经济、政治利益给有功将士。于是无数军队中的智勇之士便有了改变命运的可能,有了荫庇家族未来的希望。
尤其是交州军,由于数年来对周边蛮夷征战不断,将士们普遍获得了好处。而一旦获得了好处,人们又难免和同袍之间有所比较。比较的结果,便是人人咸欲立功,渴望征战。
邓范和任晖商议过后,又派遣心腹部下,在行军途中鼓动宣传。
战前宣传工作,也是交州军中行军司马负责的重要任务之一。长史马忠会同部属早就设定过诸多题材、话术,专门用在各种环境。
比如,若敌强我弱,则要渲染战后的奖赏之丰厚,以坚定战斗决心;若敌弱我强,则要激起将士们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奋勇向前不落人后。
数千人鼓舞斗志,趟过泥水泛滥的洼地和湿滑土岗,快速前进,傍晚时赶到了瀴水上游的一处堰堤。
此地唤作拒柳堰,是新野县境内的召父渠的配套工程,用于抬升瀴水水位,调解召父渠的流量。前汉时召信臣在此修渠作堤,灌田万顷,南阳能为天下第一大郡,这些水利设施功莫大焉。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人工堰堤恰好扼守各处水道,在堰堤上又是良好的道路、桥梁架设之所。此番曹军南下以来,在各处堰堤都布设了武人驻扎,似乎也是看中了其军事价值。
拒柳堰上便驻有曹军一部,额外还有一座民夫营地,位于地势较低处。
邓范带着本部少量精锐,藉着一道土岗迫近至民夫营地,发一声喊,冲进去横冲直撞,又以茅草纵火。民夫们猝不及防,当场大乱,自相践踏而走。好些营帐、竹棚、草棚被点燃了,火势虽不甚大,却冒起浓浓的黑烟。
堰堤上的曹军军校发现下方营地混乱,连忙自高处探看。
邓范和部下们在泥水中跋涉一日,个个都像是泥猴子一般,看不出甲胄旗号,故而曹军初时以为是民夫们营啸暴动。
待到派了几名执法军校下来弹压不住,守将这才发觉不好,连忙点起精兵数百,狂奔下堤。
这守将也算谨慎的,带出来的将士们武备甲胄俱全。他自己则身披鳞甲,手持大刀,威风凛凛。
距离民夫营地数百步处,由堰堤下来的道路两旁,密密麻麻的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茅草,素日里都是鸟兽盘踞之所。此时天色昏暗,放眼看去只见黑乎乎的一片。
然而黑乎乎的背景中,仿佛又有什么东西偶尔闪烁光芒。
那曹军守将觉得哪里不对,连忙高举右臂向全军示意止步。
他不举手还好,手臂一举,登时成了伏兵的目标。
忽然间,他的右肩好似挨了重重一拳,整个人都被带着往后摔倒,仰天砸在地面。他怒骂了两声,才感觉到剧烈的疼痛从肩膀传来,垂首一看,只见那处的甲胄被射了个透穿,有一杆长大的重型箭矢直贯入甲胄的缺口,箭头从身体后方刺出,箭尾犹自微微震颤不止。
曹军守将大吼:“敌袭!快趴下避箭!”
就在他大吼的时候,如雨点般的箭矢漫天而来,覆盖了道路前后。
邓范骂了一句,把手中的强弩扔给扈从。方才他仔仔细细地瞄准了很久,绝对是对准了那曹将的胸膛,结果却偏到肩膀了。这一下此人趴在地上还能指挥,给之后的战斗平添了麻烦。
他又想到,姜离这厮仗着资格老,一向说话没啥顾忌。早先军中比武,自己的箭术就被姜离嘲笑过,这一下敌在三十步内,结果瞄了半天却未中的,怕是要落他话柄。
邓范连忙抽刀,大声喝道:“跟我上!宰了他们!”
一边向前冲,他一边继续想:宰了那曹军守将后,便取箭矢在他咽喉搠个洞眼,就当是自己一箭毙敌。
第九百六十五章 混乱
以邓范起身冲锋为信号,他身边的将士们把弩矢密集地放空,带起一阵阵惨叫声。
荆州军配备的连弩,交州军也有配备,另外还有细分出的数个品种,或者弩臂的力量更强,或者更轻便易于携带。
种种强弩,在雨季跋涉、将士少着重甲的环境下,简直就是收割人命的利器。弩矢所到之处,曹军将士像是被收割的麦草那样一排排地倒地。
他们的惨叫声尚未平息,便见数十名手持短兵利刃的敌人猛冲过来,践踏过满地的血泊和死尸,将他们原就混乱的阵型撕扯到四分五裂。
邓范的个人武勇其实并不出众,仗着身边有精锐亲卫簇拥,闷头向前猛冲猛打。他一刀砍翻了眼前的对手,再反手握刀,从对手脖颈下方甲胄的缝隙猛扎进去,鲜血瞬间溅了出来,扑在邓范的脸上。
他横刀于胸前,擦了擦脸,抬头看去,只见眼前只有连绵空旷的茅草,原来已经冲破了敌阵,杀了个通透。回头看,剩下的敌军已被截作数段,大部分已然溃不成军。某几名格外骁勇善战的敌人,都被己方将士猛烈围攻,须臾间身受重创,摇摇晃晃地扑卧在地,鲜血染红地面。
只有最大的一股敌兵依托地形结成紧密的圆阵,将手中盾牌高举,尚在顽抗。邓范的部下们冲了两次,都遭彼辈困兽般死斗迫退。
邓范骂了一句,大吼道:“让枪矛手上!枪矛手呢?”
两军在堰堤下的蜿蜒道路接战,弓矢覆盖过后,便是短兵相接,故而大半士卒都持刀剑等武器。但仍有数十人持枪矛在后方压阵。
这时候听得邓范召唤,将士们瞬间哗啦啦散开,让出空间。枪矛手们沿着狭窄道路列队疾步向前。因为道路湿滑,半路上连续有数人摔倒,滚地葫芦般带翻了好些同伴,但凭着素日里的严格训练,这座钢铁刺猬依然撞入了圆阵里。
猛烈的撞击声、枪矛尖端从盾牌表面划过的摩擦声、锋刃刺入人体的闷响和人的惨叫声几乎在同时爆发出来。这座简易的盾阵在巨大的撞击力下瞬间崩溃,当交州军将士手持弓弩,紧靠在枪矛队列的侧面不断射击时,这批曹军立刻就死伤殆尽了。
邓范快步折返回来,手里攥着一把弩矢。他冒着呛鼻的血腥气,努力地辨认着横七竖八的尸体。
偏偏这时候,姜离和他的部下们从民夫营地赶到。
邓范面不改色地将弩矢揣回身后的皮箙,大声令道:“尽快找到敌将的尸体,取下首级!再挑几名精干将士,快快换上敌军的戎服!”
拒柳堰上的营门处,曹军副将焦急地来回踱步。方才主将领兵出战,他只听到一阵阵厮杀声,看到下方茅草起伏,却分辨不清战斗的详情。
不过,己方营垒遭到袭击,来者不善,乃是事实。此际山下胜负未明,天色又渐渐昏暗,他只能带着剩余的士卒固守营垒,坐等结果。
这时候,外面的道路上传来激烈的脚步声和喘息声,副将跳上土垣探看,只见十数个狼狈的身影踉跄着迅速迫近。
守兵们警惕地举起刀枪对准他们,便听得众人七嘴八舌地连声叫嚷:“是我们!自己人!劳将军死了!我们败了!快守住营门,敌军马上就要杀上来了!”
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