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鼎余烟- 第5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不是攻城的好时候,地面和墙头都太湿滑了。攻方的前进速度会变得缓慢,云梯之类也容易被推翻。今日上午,焦触已经连续击退了三次进攻,迫使敌方在城下抛弃了两百多具尸体。
  但城外贺松所部凶悍异常,照常整顿将士部伍,再度攻城。
  上千人分作四路,向堡垒的两侧包抄过来。望楼高处负责观察敌情的士卒随即急摇旗帜,己方的弓箭手纷纷登上城头,开弓搭箭乱射。而当敌人愈来愈接近,当他们的咆哮声灌入耳膜的时候,守军将士也情不自禁地大声吼叫起来。
  对新兵来说,这种吼叫是压制恐惧的最好办法,对老兵来说,则是为了提振精神,预备厮杀。在本方将士怒涛般的呼喊中,身上哪怕只有三分力气,也能发挥出十分。
  焦触没有喊。他的战斗经验足够丰富,深知哪怕在即将白刃相格的城头,也需要将领保持冷静。当然,更有可能是经历的战事太多,整个人早就麻木了。
  当两方的箭矢飕飕飞过时,他甚至还有心思回头望一望,看看飞越墙头的究竟是何品种。
  就在这数日里,焦触见到了应用于长梢弓的长箭,箭簇加重的破甲箭,箭杆铁制而短小的弩矢。他见到己方将士哪怕穿着厚甲,一旦被迫近到百步之内,甲胄就会被轻而易举地穿透,破甲时噗噗的闷响、鲜血滋滋的喷射声和人的惨叫就混合在一起,此起彼伏。
  他又注意到,城下敌军此番杀到,正对着前次一度突入城头的薄弱处,那一段城墙上的木栅被推倒后,尚未来得及修理。
  他挥了挥手,扈从连忙射出鸣镝,示意重点防守的位置。在城内组织后继兵力的将校随即大声呼喝着,令辅兵们多携土囊上城,立即堆叠出阻遏进攻的矮墙。
  编县是废弃后又重修的军事堡垒,小而坚固。故而守军的调动非常容易,各项守御的准备也充分,若非如此,这一仗就很不好打了!
  他挥手的动作引起了城下弓弩手的注意。
  好几支箭矢从城下各处飞来,来势又快又猛。扈从们来不及示警,扑上来将焦触推倒,箭矢贴着他的面门划过,再掠过身后木制的望楼梁柱,打得木屑飞溅。
  扈从们自然是救主心切,怎奈焦触年近六旬了,筋骨不似年轻时柔韧。被扈从们这一扑,脚踝扭了一下,痛的他脸色发青;头盔砸在地上,后脑也疼。
  他扶着墙头勉力站起,喝骂了两句。转而再看城下动向。
  城下的贺松放下手中的角弓,望着焦触的身影连连冷笑。
  适才射向焦触的箭矢,有一箭就出自他的手中。他在雷远麾下诸将之中,并不以善射著称。何况身为统领全军之将,却迫近到双方箭矢相及之处,与敌对射,实在有些危险。
  但这举措更多地出于鼓舞士气,将领大胆,部属们才会舍死忘生而战。
  “将军放心,编县城头的木栅、望楼已经被我们推翻多处,打下去,一定是我们有利!”一名部属道。
  贺松微微点头。他对自己的部下们很有信心,所以并不焦躁。
  曹军的底蕴摆在这里。这个统合了天下八州的庞大政权,麾下雄兵百万,战将千员。放在最前沿军堡的兵将,又怎么会是弱者呢?
  贺松仔细打听过,焦触虽然不是名将,却毫无疑问是宿将,这等人物就算没有特出才能,但用来带领本部坚守一座小型城堡,那是绰绰有余。何况守城的还都是焦触的本部,不仅忠诚,更是耐战,便如一根硬骨头,想要啃下来,就得做好崩飞几颗牙的准备。
  “嘿嘿……”
  想到这里,贺松又冷笑几声。城池小了以后,守御固然容易,却失去了周旋的余地。而贺松所部攻城再难,无非拿人命硬碰硬地往上填,总有守军撑不住的时候。
  贺松麾下的几名司马、曲长都有经验,自会按部就班地猛攻,并不需要贺松多操心。
  此时,斥候首领风尘仆仆从后阵赶到,贺松便问:“宜城的曹军到了哪里?”
  那斥候首领面露苦色,摇头道:“将军,他们没有动。”
  “没有动?”
  贺松吃了一惊:“确实?”
  “宜城的曹军营地戒备甚严,白日里无法抵近侦查。但夷水、祁水上游的几处渡口,直至蓝口聚一带,我们都紧紧盯着。敌军确确实实没有往编县来。”
  编县距离宜城才四十里,此地攻城战打得如火如荼,宜城那头不可能不知。可他们居然能耐住性子,就这么看着?
  营司马彭裕沉吟道:“编县的守军看起来只有千把人。会不会曹军在宜城、鄀县等地,都没有重兵?”
  贺松摇头:“那不至于,之前小石亲自带领部下往北,抓回来好几个俘虏,一一都查问过。另外,关君侯那边,也有诸多线报汇总,编县、鄀县、宜城这一带,一万人是必定有的,或许会到一万五。”
  这三座城池都是坚固军镇,而且兵力充沛。己方若用大军去攻打,至少也得出动四五万人,耗费十天半个月。己方的目标是襄阳、南阳的曹军主力,如果在这三座县城虚耗实力,那真是笑话。所以关君侯才设了引蛇出洞之策。
  先以少量兵力打一座县城,其姿态与此前偏师拉锯并无不同,则曹军必定快速出兵支援,己方在野战中击破曹军,接下去或者乘胜而取空城,或者调度精锐混在溃军中进入宜城、鄀县两地,可用的办法很多。
  然则,曹军竟然不动?这是打定主意,任凭己方友军分散各城,而送给荆州军、交州军一口口的吃掉?不可能,就算上头的将军想这么做,下面普通将士的士气也维持不了。
  彭裕想了想:“还有另外一个可能。”
  彭裕在投入交州军前,本是江东武射吏的骨干军官,因为被张鲁劝说才投靠雷远。其人颇具才能,故而数年内屡次得到提拔,贺松很信任他的判断。
  “什么可能?”
  “曹军看破了我们的计划,另外做出了应对……说不定,我们以曹军的援军为目标,他们则以我们打援的兵马为目标。”
  “你是说,他们要打的,是坦之将军?”
  “虽无十分把握,却不可不防。”
  贺松转念一想,笑了起来:“那不是好事么?我方要的,就是曹军主动野战,说到野战,坦之将军难道会吃亏?”
  彭裕皱眉思忖片刻,待要说什么,前方将士们齐声高喊,再度逼近了编县城下。贺松催马向前,不再讨论。
  彭裕的猜测,对了一部分。
  宜城曹军迟迟不来救援,确实是因为看破了刘备军的计划。
  但据守宜城的朱灵并没有带队行动。他之所以不动,是因为骁骑将军曹彰的虎豹骑赶到了。


第九百三十二章 主动
  焦触派出的求援急报,昨天半夜就到了宜城。
  朱灵立即传令各部戒备,又点起兵马,预备凌晨出兵营救。可临到出行,他又犹豫。
  这么多年来的戎马生涯,教会了朱灵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自己的任务是什么。
  魏王给朱灵的任务是,在宜城、鄀县、编县三地,适时与汉军展开野战,并在野战之后,逐次放弃城池,以吸引荆州汉军北上。
  这其中的意思很清楚,魏王确信汉军会发动攻势,而朱灵无需与之多作纠缠,只消有序后退,自然而然地将战线引到襄阳周边。
  但这个任务难就难在这里。一不当心,退兵就会变成败战,而败战所带来的损失又难以预料。在朱灵看来,以魏王对自己的疑虑和不满,万一宜城等三县丢得难看了,他绝不会吝于用后将军的脑袋,来提振各军的士气。
  朱灵可不希望自己的脑袋被高高挂到杆子上。
  他更不希望自己时隔十年再度掌军的机会,被一场羞辱的败战所打断。
  朱灵在邺城闲居了将近十年,这十年里吃尽了苦头,看多了人间冷暖。他深深知道,一个手里没有兵权的空头将军,在这乱世里毫无价值。尤其是眼前,两朝即将嬗替而魏王的年纪似乎渐渐上去了,外界的强敌又虎视眈眈,此等微妙时刻,只有手里掌握着兵力,才能让自己有价值,才能够维持自家基本的安全。
  既如此,这一仗该怎么打?
  朱灵和焦触也是老朋友了,他确信焦触纵无杰出才能,以千余人守一牢固军堡,还不至于立刻就出事。救援是要救援的,但动用多少兵力,什么时候行动,需要细细盘算。
  朱灵这么想着,慢慢走在已经准备好的将士们当中,往中军帐方向去。
  他是几乎孤身上任的将军,上任以后也还没有打过仗,故而对将士们首先施以恩义,并不常动用严苛军法。将士们对他也很亲切,并不特别畏惧。
  这一支兵力当中,还有些青州人,更是松散惯了。眼看着朱灵从面前过去,不少将校依然站立得松松垮垮,有些将士们起身施礼,还有些将士自顾自说些闲话。
  朱灵也不介意,入得帐中,召集部将。
  “诸位当知,编县遇敌。”他道:“两军对峙一个多月来,这还是江陵方面第一次发动成规模的反击,据报,敌方动用了四五千的兵力,领兵的。是交州猛将贺松。若放任不管,编县坚持不了多久。但是,以我估计,江陵方面首次反击,绝不会只是简单地攻城,一定会有后继的手段。若我们倾师去救,很可能落入敌方的谋划之中。”
  众将闻言思忖,都觉有理。
  朱灵接着道:“再看我军情形,眼下我军聚集一万余人,兵力看似雄厚,要守卫夷水、祁水、汉水的水道,要守卫两座县城,处处分薄,用于机动的力量有限。故而,救援不能急躁,更不能莽撞。”
  众将都问:“那么,将军可有什么妙法?”
  “可由郭祖校尉领兵两千,今日天色大亮后,行大路、大张旗鼓,快速行军,伪作五六千人在前。”
  此前数日,郭祖的军营里被江陵方面的斥候骚扰,以至于行军司马都被抓了去。这是重罪,这会儿朱灵让他为前部,便是要他戴罪立功。
  郭祖慌忙出列领命。
  朱灵继续道:“我自领中军精锐四千人押后,沿水畔小路行军,广布斥候、哨探,详查风吹草动。若沿途无事,我们接应焦触将军所部便回,若敌军果然有什么奸谋施展,郭校尉立即就地驻扎坚守,无需动摇慌乱。我领本部精锐,必定将你部拔出。”
  诸将听罢,都觉甚是妥当,纷纷道:“敌军若只是围攻编县,郭校尉所部足以及时救援。若敌军有什么谋划,便如螳螂捕蝉,而将军的中军本部,便是那个黄雀。此计甚妙!”
  当下朱灵便分派众将,自去准备。
  提前集合的将士也姑且归营,待天亮后再作行动。
  朱灵自家坐在帐里,又反复盘算几遍,觉得这般安排确实没什么破绽。
  适才诸将称,朱灵的中军本部乃是黄雀,那说的没差。但在朱灵看来,若刘备军果然动用了庞大力量,至多吃掉焦触和郭祖这两个蝉。己方这个在后的黄雀颇有估算利弊的余裕,除了如黄雀之迎敌以外,也可来个断尾求生,或者回城,或者北返,可作的选择很多。
  想到这里,他稍稍放松,起身走到帐外,看着将士们陆续散去。
  就在这时,忽有守城校尉奔至。
  “何事?”
  “骁骑将军领兵南来,大军将至宜城。”
  朱灵吃了一惊:“曹子文来了?来通报的是谁人?”
  “骁骑将军领百余骑,亲来通报,就在城下等待。”
  朱灵骂道:“你是蠢的吗?快去开城,我立即去迎接!”
  数年前曹公在江陵、汉中两地先后战败,兵势一时大沮。为了稳定各地局势,遂使三子皆掌重权、为臂助。其中,五官中郎将曹丕督关中,骁骑将军、鄢陵侯曹彰镇豫州、南阳,而才气横溢的临菑侯曹植常代曹公处置邺城政事。
  当时此举引起不少人的私下非议,都说,仿佛当年袁绍试诸子之才。然而曹公的明断毕竟远迈袁公,就在去年,曹公以五官中郎将为魏王世子,终结了延续将近十年的争夺。
  虽然如此,骁骑将军曹彰依然是执掌豫州到荆北一带兵马的重将,就连身在襄阳的乐进也要受他节制。
  听得曹彰提兵赶到,朱灵不敢有丝毫失礼,连忙亲自出迎。
  城门启处,曹彰纵马而入。
  这数年来,曹彰在军中的声望愈来愈高。若将他与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夏侯氏、曹氏的亲族名将相比。曹彰的恭谨仔细不如夏侯惇,剽悍长驱不如夏侯渊,沉毅耐战不如曹仁,但他有他独特的优点。
  他的性格跋扈飞扬,敢担重任,敢作决断,勇于攻战。分明是魏王次子,身份尊贵之极,却战必先登陷阵,不惧艰险。同时又轻财重气,遂得将士们效死。这数年来,曹军对荆北的掌控始终稳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