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下乡(完)
“好主意!”雷远拍了拍阎宇的肩膀。
两人来到溪边取了水又回来。
雷远凭着印象,在竹版上画了简单的图样。接下去究竟如何将之化为实物,就得匠人去操心了。
这时候,原在研究翻车的本地管事宋水和徐简等人发现了雷远在此,慌忙登上坡地拜见。雷远随即细细询问了近期的事务。
宋水当场为雷远指示说明,哪里是最早恢复的熟田,哪里是新开辟的田亩,哪里是预备引水的沟渠,哪里是预留出来种植桑柘的高地,另外还有几处地势更高的小块空地,是特地留给齐五用来种橘树的。
对百姓来说,抵达乐乡的头两个月是最忙碌的。当时那些依附百姓们,几乎已经被雷远驱策到了极限。他们无论男女老少,都需要为主家提供无休止的劳役。除了田地以外,举凡道路、堤坝、桥梁、城池、营寨莫不是百姓们辛苦劳作而来。有时候雷远甚至怀疑,若换到某个太平盛世,大概已经够得上官逼民反。
但现在是乱世,百姓们能够活命就很好了,哪有奢求的余地。站在雷远的角度,又能怎么样呢?他必须首先确保庐江雷氏的安全,确保自己牢牢地掌握这片土地,然后才谈得上其它。
好在一二月开了个好头,进入三月以后,各方面的事情都上了正轨。既然所有人都已经安顿下来,并且重新纳入了农业生产的组织之中,那么百姓们也可以稍许喘息了。诸如桑麻果木的种植、沟渠水利的兴修之类,只要按部就班的一点点追加即可。
虽然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但每做一点,每个人也就更安心一点,这里就似乎距离所有人心目中的那个家园更近一点。
勉励了宋水几句,雷远便离开西围。樊宏等扈从牵马跟上,随他继续沿着道路巡查。
雷氏宗族的坞堡、庄园,与寻常百姓们的乡里大致交错着,总体来说,县衙所掌握的百姓们占据较开阔的平地,而雷氏宗族占据高地、要隘和深险之处。这样子分配法,双方都觉得很满意。
此时正是春季百草丰茂之时,放眼四望,可见起伏的原野间阡陌交错,河渠中水流淙淙,蜿蜒的道路将星罗棋布的村社连接起来,道路上有提着水罐和农具的农夫三五结伴,闲聊着去下田。
这样的场景在乱世来临前本该是很常见的,然而如今乍然见此,竟有人间仙境的恍惚之感。这是过去数月里所有人辛苦劳作的成果,是所有人筚路蓝缕、从无到有的建设成果,能够与这些百姓们一起,安然享受这平静的生活,便是雷远眼下的快乐之源。
正在观望时,一头壮硕的黑色公牛不用人牵,自己哞哞叫唤着,从道路前方过来。
由牛背上的烙印可知,这牛是官牛。淮南数万人众在乐乡县落脚时,左将军府从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紧急调动了物资予以支援,其中就包括了耕牛若干。雷远毫不客气地将之分割为两部分别管理,归属县衙管理的那部份,由专门吏员将之分配到各个乡里,由地方上的乡吏和里吏统一调配使用。
看来此地里吏饲育耕牛很用心,即便在农忙时节,也没有苛待这宝贵的资产。
“都让一让吧。”雷远向从骑们招呼了一声,策马让到路边的草坡上。
公牛慢慢从骑队边上挤挤挨挨地过去,宽阔的牛背上坐着个光屁股的小孩子,咬着手指盯着骑士们看看,露出好奇的表情。
樊宏从马鞍边的布兜里掏出个饼子:“吃不吃?吃不吃?”
小娃儿馋涎欲滴地伸手,身体在牛背上晃来晃去。
樊宏哈哈大笑,远远探出手臂,将饼子递给那娃儿。
转过头他又对雷远道:“今天倒是连着看到几个小孩儿。不知为何,看到他们,心情便好了许多。”
“能说出这话来,你便不是小孩儿啦。”雷远笑着答了一句。
樊宏的年纪比雷远小些,不久前还带着些少年意气,部曲中经验丰富的军官们通常把他和李贞都当做小孩儿看。只不过,这数月来樊宏也经历了太多悲欢生死的折磨,以致骤然老成了许多……如今看到孩童,他竟然生出些长辈般的关爱情绪,着实让雷远觉得有趣。
一行人看着公牛悠然而过,在不远处下到某处田埂,往稻菽田地里走去了,这才继续上路。由此刻所在的位置转头回望,就可以看到乐乡县西部的连绵群山。大岭便在这些起伏山峦的最前方,山势并不险峻,但是颇有巍然气象。雷远不禁想到,此刻身在山中的父亲和兄长,如果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应该会愉快吧。
雷远所关注的,始终是眼前这些黎民百姓的生活,他所憎恨的,也始终是那些对百姓举起屠刀肆意侵夺的人。他并不觉得自己身为穿越者,就一定要如何如何。想要碾压当世英雄,也真的不那么容易。
有时候雷远甚至觉得,在这个乱世中,有志于天下的英雄太多了;正是这些英雄人物彼此的斗争,才造成了普通人更多的痛苦。
目前看来,玄德公毕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领袖,而以玄德公为首的军政集团,也确有欣欣向荣的气象。在雷远的记忆里,这种一帆风顺的局面至少还能持续好几年,那就让百姓们过几年安生日子吧。
再之后的未来会如何,眼下哪里能预测呢。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轻抖缰绳,沿着道路加速向前。
……
进入三月以来,左将军、荆州牧的上下僚属们格外繁忙。
自从玄德公回到公安以后,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越来越忙碌。过去没多久的战争使得原本被视为乱世乐土的荆州荒残了,一切事务都要从头开始,近来又新增了各处军屯、民屯的春耕安排。于是几乎每个能够招募到的士人,都被征召了来,和左将军简单谈几句,然后就接手了一大堆繁杂事务,开始东奔西走。背后还有玄德公和孔明先生时刻督促,没有任何人敢疏忽大意。
很多曾经在刘景升幕府的吏员甚至感慨,这种忙碌有序的场景,很久没有见到了。他们因此对玄德公的未来,对自己的未来都有了许多期盼,因而虽然忙碌,气氛通常都轻松愉悦。
除了今天。
马谡从外院的一处厢房里出来,手里捧着的高高一摞书简几乎完全遮挡了他的视线,可他走得还很快,几乎冒着摔倒的风险一溜小跑。
好在马良和马谡两兄弟都是荆楚名士,往来人缘很好。沿途都有人提醒他:
“小心脚下!”
“幼常,缓一缓,抬步!”
“等一等,等一等!”说话的人箭步上来,替马谡把侧门打开。
马谡顾不得道谢,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往商议要事的正堂疾走。而开门的吏员和同伴们就在侧门边聚集着,看着正堂方向。每个人都有些心神不定。
第一百六十八章 扰乱
今日凌晨的时候,由孱陵和桂阳两地各传来紧急的消息,两桩消息立时震动了左将军府:
孱陵那边,是有曹军俘虏大举暴动。
孱陵城的南面有一处驻扎曹军降卒的军营。距离赤壁之战一年多了,这些降卒早已重编完毕,沙汰老弱以后,精壮又陆续分拨至各路将领麾下,现在军营中尚余两千许人,有时被调动去做些修桥补路的苦力活儿。
谁也没想到的是,昨日晚间军营里忽然大闹了起来。据说起因是负责管理俘虏的军官欺压虐待俘虏,恶意打死数人;因为事发仓猝,当值军官又处置不力,最后酿成了一场暴动,进而蔓延周边几处营地,引发更大规模的骚乱。
俘虏们煽动了已经降服的同伴们,继而抢夺兵刃、瓜分粮秣物资、攻杀看守的将士、纵火焚烧军营,甚至还一度攻入孱陵城,导致城中百姓大量死伤。好在驻扎在孱陵另侧军营的老将黄忠及时出兵弹压,后半夜陈到又领三百甲士从公安城过来襄助,这才勉强控制住了局面。
然而,眼下数以千计的降兵漫山遍野地逃窜,如果他们聚啸于复杂地形持续对抗,只怕会成为荆南各地的大患,成年累月都不得消停。
桂阳那面的事情更加荒唐,也更加严重。
此前刘备收取荆南四郡的时候,以赵云领兵平定桂阳。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望风而降,在协助接收的过程中也很配合。赵范甚至提出将自己的寡嫂樊氏许配给赵云,被赵云委婉拒绝。后来赵云担任桂阳太守,稳定局面以后,因为赵范在当地经营多年,根深蒂固,行事又很配合,刘备遂召回赵云,仍由赵范代行郡中事务。按照玄德公的意思,待到桂阳彻底安定下来以后,可以将赵范召入军府中枢,另外授以二千石以上的高官以示荣宠。
没想到就在前日凌晨,赵范忽然纠合了桂阳郡府的属吏、下属几处乡县官员和家眷合计数百人,乘坐快船逃亡!由于是整个郡府上下合谋串通,他人事先竟没有发现半点征兆。
这场叛逃对荆州牧府的地方治理来说,简直可以用地动山摇来形容。要知道玄德公完整领有的郡国,唯有零陵、桂阳两郡,再加上长沙一部、武陵一部分、南郡一部分,勉强凑成四个郡的规模。现在,其中四分之一的郡府官吏,就这么毫无缘由地大规模背弃了主君!
如此一来,莫说是桂阳郡的地方行政瞬间崩溃,就连其余各处地方官吏,也瞬间人心惶惶。他们唯恐玄德公会大举更替各地官员,一时间不知何去何从,俱都惊惧骇怕。
这样的情形使左将军上下大为震动。刘备立即召集大员们商议应对策略。
当马谡接近正堂的时候,只听“砰”地一声拍打案几的大响,一具盛水的瓷盏随即丛案几上震落,砸在地面摔得粉碎。破碎的瓷片在厅堂里叮叮当当地跳了几下。
马谡尽量平缓呼吸,脚步轻捷地从边门进入,将卷宗一件件地按序摆在厅堂中央的案几上。然后躬身施礼,小步趋退到官吏班位末席,肃然端坐。今日诸葛亮、殷观、廖立、潘濬、伊籍、马良、陈震、习祯这几名重要的僚属、长吏都应召来此商议,还有偏将军赵云在场。以马谡的身份,在这种场合也只能奔走做些杂务了。
又听刘备厉声道:“诸君所言极是!那些降兵也是汉家子民,就算不能为我所用,也莫要……驱使劳役也要有个限度!更不能胡作非为,肆意凌迫!我早就提醒过,可那些人,一个个都不明白!”
堂上众人一时静默。
赤壁战后,刘备所部追击曹军,抓捕了大批俘虏。后来经过年余时间的不断拣选收编,其中较精锐的部分已经充实到了各部将领属下,另有一些划归地方郡县管理,充作苦役。
这时候留在孱陵的,其实是俘虏中特别桀骜不驯的一部分。换到曹公那边,面对这等死硬之辈,必然尽数诛戮了事,也就没有麻烦。然则玄德公不愿担负杀俘之名,所以才迁延至今未能处置。谁想得到因为军吏凌迫的缘故,这批人竟会突然暴动,还闹出了这么大的影响?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缓缓道:“事情发生到这种地步,有司此前没有重视,如今难辞其咎。其后当仔细核查有关官吏的责任,如确有行事乖谬,必定严惩,以为后来者戒。”
“正该如此。”刘备连声叹气,却欲言又止。
这适才大吏们议论,都觉得在这件事里,难免要追究几个人的责任,甚至砍几颗脑袋示众。皆因如今左将军下辖的兵力中,曹军降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彼辈投靠至多不过一年,纵以恩义相结,终究未必归心;此事一出,难免物伤其类。必得严惩苛待俘虏之人,否则恐怕会使降兵动摇,也对本方的仁德之名大有妨碍。
然而刘备素以宽厚待人,极少苛责部下。这些负责看管俘虏的军吏,有好几个都是跟随刘备多年的涿郡旧人,因为没有其它才能,才担任这种非紧要的职务。刘备虽然痛惜局势,却委实不愿因此诿罪于他们。
他越是骂的凶狠,越是有意为之开脱,可厅堂上的大吏们似乎没有谁领会他的意思,他本人也始终想不出一个足以安抚局面的办法。
正在头痛,却听诸葛亮继续道:“然而我以为,引发事件的责任固然要追查清楚。然而事有轻重缓急,当前要务乃是稳定局势,不能因为一时的乱子,动摇我们自己的阵脚。”
刘备连忙道:“军师有何高见,快快讲来。”
诸葛亮起身来到堂中,伸手按在马谡搬运来的卷宗上:“陈叔至报称,两处军营已被焚毁。所以,我请幼常取来了孱陵各营降兵、俘虏的名册副本。须得遣人携此名册,前往孱陵清查。对那些遵循军律、未曾参与暴乱者,立即予以厚赏,择其可用者擢升军职。如有因为拒绝参与暴乱而遇害的,更须厚加抚恤。所有这些得到奖掖和抚恤之人,都要写入文告,颁行各营大事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