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苏俄再起- 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后发表态度的就是法国了,现在法国对苏联做决定的时候是最矛盾、罪纠结的,法国现在比英国等国家过的舒服一些相比并不担心过高油价就是因为苏联在大力的向法国输送着‘低价’石油,如果这个时候得罪了自己身后的大金主谁知道会出现怎样的事情。但是地中海在法国的国家战略当中也是占据有重要地位的,如果就任由苏联在地中海地区进行各种试探的话那么以后法国在地中海还会有什么影响力存在?

    经过多番讨论之后密特朗政府决定选择了地中海,过高的石油价格暂时还能够忍受,但是失去地中海可是任何法国人都无法忍受的,两者之间的战略意味并不是一个重量级上的。有了决断之后的密特朗政府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密特朗亲自和周天策通了电话,在电话中密特朗表示,苏联在地中海存在的军舰严重影响到了地中海沿海国家的稳定,希望苏联能够尽快将军舰调往其他‘需要的地方’。

    而且密特朗还表示,如果苏联在地中海地区遇到了什么需要武力解决的问题,首先应该和地中海沿岸的国家进行沟通,不应该自己动手。

    “我国尊重苏联在地中海的行动,但是希望贵国不要做出超出规格的事情来,地中海沿岸地区需要的是和平稳定。”

    密特朗隐隐约约的有些想要警告周天策,他也意识到苏联的军舰继续存在于地中海绝对有了军事上的目的,可能会有着一次苏联发起的战争也说不定。

    面对法国、希腊、以色列等国家的相继警告周天策十分的不屑,“让我们有了机会,谁会放弃。”

    “命令总参谋部做好作战方案,我们需要在第一时间就解决对方的主要战斗力。命令总后、装备发展协调委员会等部委做好配合工作,要提供所有的协助。”

    “命令远程轰炸机大队做好出击准备,战略火箭军做好作战准备,在战争开启之后格洛纳斯系统将会配合洲际导弹系统开启第一波战略打击。”

    “要求前线指挥部,15天内解决战斗”

    +++

    没灵感,纠结的很。还在调整,自己都头疼,大家发表一些书评给小兵一些建议、灵感吧。

    。。

………………………………

第639章 向埃塞俄比亚开火

    

    第639章向埃塞俄比亚开火

    一直以来在苏联国内存在着一种争论,苏联是否应该在近期内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实际战争,当然了战争对手不要选择美国、英法这样的强国,最好具有一定的军事实力但是又不是那么强大的国家,这样的国家还是比较多的要想开战的话找个理由还是可以的。

    至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争论主要原因在于苏联自从二战结束之后基本上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真正的战争,有的也仅仅是类似于当年出兵捷克斯洛伐克这样的军事行动,这样的军事行动对于本事实力的检验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军方高层对于现在军队的战斗力已经没有了一个客观明确的评估。而且现在苏联军队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建设,正在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为了验证所有的道路是否正确、是否有强大的效果军方不少大佬认为应该进行一场战争。而周天策本人也有这个倾向。

    只有战争才能实际的检验军队改革所走的道路是否正确,只有战争才能实地的检验国家军队建设的功效如何,只有战争才能够……

    可是发起一场战争又岂是说说就行的,周天策很清楚一场战争发动的成功也就算了,如果失败的话造成本国消耗过大,就如同当天苏联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一样,拿绝对是一种失败,是周天策所不能接受的,因此在发动战争这件事情之上周天策还是非常谨慎的。

    不过现在机会来了,在埃塞尔比亚的克格勃特工向情报安全中心反馈消息称埃塞尔比亚国内正在发展化学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性杀伤性武器,苏联特工已经掌握了具体的确切消息。大规模性杀伤性武器这个事情世界上上规模的国家或多或少的都在搞,只不过是发现没发现的问题了,现在掌握了埃塞尔比亚的‘小辫子’,而且又有想开启一场战争的想法,所以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阅兵式结束后外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北方舰队的主力战舰不返回基地依然停留在地中海就是为了这次的战争做准备,当然了还有着其他的一些原因在内。只是让周天策和苏联决策层的大佬们有点郁闷的是,自己这边还没发动行动呢以色列、法国这些地中海沿岸国家就展开了反对自己的行动,给自己制造麻烦。

    “坚决的回击他们,我们不是在挑衅这些国家的国家利益”有了周天策这个苏联最高领袖的指示,下面的人就清楚该怎么应对了。

    7月24日,苏联外交部、国防部同时对外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两部门的发言人再次重申,苏联在地中海的军舰停留并不是对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威慑,只是一种正常的国家行动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苏联释放的信号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并不相信,这年头那个国家嘴上说的话是可信的?不过他们自己本身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反对苏联,对此也只能积极的奔走采取行动了。好在很快美国就用自己的行动让地中海沿岸不少国家放下了心,美国宣布自己国家的一个航母战斗群已经快要抵达地中海了,此航母战斗群将会在地中海地区驻扎以防止出现‘不愉快’的事情出现。

    美国的航母战斗群自然不是因为专门针对苏联停留在地中海的各大军舰而来的,他们还没有闲到那种地步,对付苏联军舰只是顺便的一件事情。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给以色列撑腰向阿拉伯联军施加压力,最好让阿拉伯方面能够考虑一下放开对西方世界的石油出口,现在美国上下的压力很大啊,虽然开启了国内的油井但是石油产量不是一天就能提高到多高的,这是需要一个时间去提升。再说了国内的油井即使开启也是有限的几个,美国决策层和财团的头脑们可不会现在就开启太多的油井,那是对后人的犯罪。

    7月29日,美国人的航母战斗群已经进入了地中海的土耳其沿岸,苏联国防会议就此进行了多次会谈讨论是否继续展开对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以及开启战争之后可能会面对的美国的压力等等问题。

    经过深思熟虑,周天策最后还是拍板——打为了他的地位稳定他需要一场战争的胜利,为了未来军队改革不再受到各种各样的阻力需要一场胜利的战争,为了检验军队改革的成效也需要一场战争。

    既然都有需要,那还犹豫什么,该断不断必受其乱

    1984年8月2日,苏联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埃塞尔比亚涉嫌生产、制造众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详细证据,苏联向安理会提议要求制裁埃塞尔比亚现政府,要求对方立刻无条件放弃在这个方面的研究、生产,在安理会力量的监督下销毁一切已经生产的成品、原料等等。并且将主要发起人驱逐出本国境内,对涉嫌主动领导此项行动的官员进行处罚。

    苏联的这一提议在安理会受到了来自中国、阿根廷等理事国的大力支持,美国表示反对并且启动了一票否决权,让苏联的提议直接完蛋。

    “美国人是在用他们的行动包庇埃塞尔比亚的恶性,他们是在挑衅人类生存的底线,我们不会坐视埃塞尔比亚现政府在美国的包庇下继续进行这样危险的实验,无论怎样埃塞尔比亚现政府都要受到制裁”苏联外交部部长、书记处书记基里连科在听到美国动用否决权的消息后对世界如此表态,“我们会寻求和平解决埃塞尔比亚的大规模性杀伤性武器的问题,但是当和平解决这个事情的道路遭到阻碍无法达成目标,我们将会毫不犹豫的采取武力行动来制裁那些给人们带来威胁的国家,将会为保卫北非地区的和平稳定做战斗。”

    “如果有国家要阻止我们的行动的话,苏维埃会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他们苏维埃的意志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其后周天策也发表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讲话。

    没多久经互就通过决议暂停同埃塞尔比亚的一切经济活动,等埃塞尔比亚接受了国际力量的监督开始销毁本国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后才会恢复以往的经济交流活动。总部在吉隆坡由苏联倡导成立的‘吉隆坡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也相继宣布短时间内将会停止和埃塞尔比亚的各项交流活动,一直等到埃塞尔比亚‘回到正常国家’阵营之后才会再次开展和埃塞尔比亚的各项活动。

    而和埃塞尔比亚有着不下仇恨的利比亚更是宣布除冻结和埃塞俄比亚所有合作之外,同时宣布将会配合苏联的行动共同维护北非地区的稳定,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北非地区的泛滥。利比亚军队随后就开始向利比亚与埃塞尔比亚的边境集结,埃塞尔比亚随后作出反应同样集结军队在两国边境,不过这仅仅是一个添头罢了,所有人都清楚,真正的关键所在还是要看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已经牵涉进来的超级大国的。

    美国在苏联表态之后就表示,要和平解决埃塞俄比亚的问题,任何国家不应该私自动用武力。美国的航母战斗群也接到了来自五角大楼的命令如果苏联军队强行对埃塞尔比亚进行攻击的话那么要做好一定的准备

    可是苏联会让美国参与进来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很快一件事情的发生将美国的注意力吸引到了以色列境内,美国的航母战斗群更是直接脱离了和苏联混编舰队的对峙开始全速开往以色列沿海地区。

    。。

………………………………

第640章 贫铀弹?很好用!

    

    第640章贫铀弹?很好用!

    再次开战之后本来以为通过休战那段时间的整补恢复了大部分实力的以色列能够像前面的几次中东战争一样击败对面的阿拉伯联军再次奠定其在中东地区的yin威,可是没想到的是在苏联人支持下的阿拉伯人军事装备、以及军事素养有了明显的改变,尤其是在高层军官的军事素养上可以说是质的飞升。

    以色列人不怕阿拉伯人买了多少先进的武器,哪怕对方拥有了比以色列还先进的武器以色列军方将领都不害怕,以阿拉伯军方高层那僵硬的大脑、那还停留在二战前期的作战素养完全无法发挥那些装备的优势,最后多么好的装备也只是一个摆设。当年伊拉克军方将强大的坦克部队埋在沙子中当固定炮塔用就是最好的证明,有的时候以色列军方都有点不相信自己的对手中居然存在那样的人,不过有这样的对手也是幸福。

    不过让以色列人特别担心的是阿拉伯人在自身军事素养上的提高,因为对方没提高一分就意味着自己要战胜对方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提高一分,这对于国小人少的以色列来说太痛苦了。就拿坦克埋在沙子中当固定炮塔用这个例子来说,如果伊拉克军方真的懂得了怎样运用大规模坦克战的话直接给以色列来个钢铁洪流,以色列的损失那还不痛死人?

    可是怕什么来什么,阿拉伯联军高层也很清楚自己这些人在军事指挥能力上和以色列将领有着‘一点差距’,所以他们大胆的启用苏联高级军官组成的顾问团为他们出谋划策,在这些苏联军事人员、雇佣兵的帮助下再次开战以来阿拉伯联军将双方之间的战争稳定在了以色列境内。

    虽然在这段时间内以色列方面大胆的采取了多次突袭、包抄等手段,甚至还应用了特种战、斩首战等战术但是在阿拉伯联军高层的信任支持下、在苏联军官顾问团的努力下、在苏联雇佣兵的奋斗下,战争形势还是按照阿拉伯联军高层所预想的那样发展着。

    这种态势让以色列军方恼火万分,前面的几次中东战争何尝出现过这种局面?以色列军方又何曾被阿拉伯人压着打过这么长时间?恼火之下以色列军方的手段就更多了,摩萨德潜伏在叙利亚、约旦等以色列邻国境内的特工开始在应用激光引导技术引导以色列的空军战机、导弹频频突袭阿拉伯联军的补给基地、机场等重要军事目标。但是在苏联军官顾问团配合领导下的阿拉伯联军爆发了前所未有的能力,这些突袭除了有数的几次因为阿拉伯联军的粗心而造成了一定损失以外根本没有动摇阿拉伯联军的基础。

    倒是随后阿拉伯联军对以色列人展开的报复性轰炸中以色列人吃了大亏,这个亏还是吃在了苏联人的身上。

    阿拉伯人有钱,苏联很多研发出来的装备造价太高短时期内无法装备自己国内的军队,但是财大气粗的阿拉伯人就不怕这些了,只要你有而且效果不错就购买了过来。俱乐部…k集装箱导弹就是其中的一个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