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来之后阿列克谢耶夫将一叠报告送到了周天策的办公桌上然后就在周天策的注视下说道,“崔可夫同志,我就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几个主要工程对您汇报一下,首先……”
在其后的10多分钟之内阿列克谢耶夫就高速铁路和互联网建设以及其他几项重要工程进行了汇报。高速铁路已经开始进行试点改造了,这点是结合苏联的铁路情况作出的决断,先进性改造上的试点如果这个可以耗资小的话就改造就线路如果不行就直接建新的,不过一些重要地方可能还是要改造毕竟一些核心地点就那么一两条路开新的通道那个工程太大了。
至于早在去年就开始的互联网建设进展就快多了,到目前为止莫斯科地区、列宁格勒地区、白俄罗斯地区等莫斯科邻近地方都已经完成了基础建设,剩下的诸如乌克兰、高加索地区等地方骨干线路的建设也进行的很快,照现在的情况计算明年中旬可以完成除西伯利亚地区、远东军区外的大部分铺设任务。以后就是重点攻关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以及进行细节性的建设了。
对如此迅速的建设速度周天策很是满意,对辛苦建设的参战单位周天策给予了表扬,并声称骨干网络系统建设完毕之后所有参与单位都会根据功劳大小进行奖赏!
可是接下来周天策的好心情就消失了,在计算机发展方面装备发展协调委员会就显得有点慢了,当然这个慢是相对于周天策的个人想法在其他人看来已经是够快了。尤其是让周天策不能接受的他多次提醒装备发展协调委员会领导层、电子工业部等相关单位要在超级计算机、个人小型通用计算机两方面共同推进,但是他们却还是过多的注重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对于个人计算机方面明显的有些不重视,研发速度方面就是最好的证明,在苏联和中国这样的国家研发速度可是在一定程度上和上面领导注视成正比的!
思考了一阵之后周天策给阿列克谢耶夫下了死命令,“在以后个人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必须保证一年cpu处理能力翻一番、成本下降最少30%!如果完不成任务那么即使其他方面干的再出色我还是会毫不犹豫的换人的。”
见到自己的直管领导下达这样的军令阿列克谢耶夫脾气也上来了,“崔可夫同志,面对您的命令作为一名军人我只能无条件服从,但是请允许我在执行以前发表一下我的个人意见。我承认超级计算机的研发占用了其他各大计算机研究所和生产集团的同志的精力,剩下的同志及时工作都非常努力但是在核心人手不够、设备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还是进展缓慢,这个我们在以后会调整。但是有一点我必须提出,在数控机床、精密加工等方面我们受到很大的限制您的这个命令可能开始的一两年内我们能够调动所有力量完成但是之后我们就无法满足了,到了最后可能是我们设计出来但是国家的生产技术却不足以生产出相应的产品来。”
被手下这么一反驳周天策也明白自己有点急功近利了,在电子工业方面苏联和西方确实还是有着一定差距的,沉吟了一段时间后周天策才说道,“超级计算机方面就不用放弃了,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且以后也要加重对那个方面的投入。至于个人计算机方面,放弃现在这种模式,推入市场让市场的需求刺激个人计算机的研发速度,而至于个人计算机研发方面人手欠缺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计算机研发单位有点各自为战了,每个生产集团都想制造所有设备这并不好,我们不是制定了个人计算机标准吗,让他们自己选择专门的制造某一个方面的设备专心做好这个,这样技术发展上就会有不少的提升。而且软件和硬件研发部门可以分开,**运行。最终的一切还是让市场去检验吧”
对于计算机行业乃至整个军工系统大致商业化运营的改革周天策一直在计划,可是现在大规模的改革以目前军区合并改革的局面来看是根本不可能了,现在计算机行业的影响还并没有后世那么庞大进行试点改革最好不过。而且这样一来也确实会提高计算机的研发速度,双赢的做法为什么不实施呢?!
“我知道你还有一些忧虑那就是个人计算机的商业应用方面,这个你就不用担心,在进行研发的时候莫斯科计算机研究所就研发了不少的游戏,以后让他们把游戏研发**出来并召集更多的人手进行制作,其他方面还可以做支持电脑播放电影、音乐的多媒体系统,总之让个人计算机变成一个贴近人们生活的娱乐工具,那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推动他的商业化运作。这里面涉及的东西太多了,你回去之后和各调研组的成员商议一下拿出一个切实的报告上来我批准。”
“是,崔可夫同志”
“哦,对了,互联网管理中心那里你们也可以和他们合作,网络是以后个人计算机普及的一个推进器。”
“是”从周天策那里出来的时候阿列克谢耶夫还是晕乎乎的,崔可夫同志真的是一个神话级的人物啊,没什么能难得到他。
。。
………………………………
第485章 年轻化、党员优化、减副、书记处调整
第485章年轻化、党员优化、减副、书记处调整
结束了和阿列克谢耶夫的谈话之后周天策和电子工业部部长科兹洛夫通了电话,两人就刚刚周天策和阿列克谢耶夫谈的计算机工业商业化改革的内容进行了一下深入交流,对于周天策的改革计划科兹洛夫还是比较支持的,不过科兹洛夫也担心苏联的计算机最新科技因为这个而流落出去,在周天策的劝解之后他才有了信心,对方保证支持阿列克谢耶夫的改革事宜坚定的完成崔可夫同志的指示。
下午3点15分周天策提前了5分钟来到了26大准备会议的会议室,此时会议室内已经有几个人在等待了,因为这次准备会议只是苏联高层的一个思想沟通会所以来的人大多都是最有实权的政治局、国防会议、政务院高层的那么几个人,大家也认识了所以互相打了一个招呼就在各自的位置上等待起来。
3点20分整勃式非常准时的走进了会议室,坐在主位上环视了四周的苏共大员们一圈后勃式威严的声音在会议室内回荡了起来,“26大最后一次小规模准备会议正式开始,此次会议是最后一次准备会议了,事情多、难度大,但是我们不能再拖了今天不管谈到什么时候谈到什么状态都必须拿出一个结果了!”
听着博士铿锵有力的话不少人的心理就是一动,看来总书记同志的意志是不容改变了,今天必须要出成果了。希望今天讨论的那三项议题能够比以前吹风会上提及的难度一样。可是后面中央办公厅主任帕夫洛夫的话却让他们失望了。
“同志们今天讨论的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关于领导干部年轻化……”帕夫洛夫开始不紧不慢的按照手中的文件念了起来,总结起来今天就只有三项议题。
第一项议题就是前几天就传的沸沸扬扬弄得人人皆知的领导干部年轻化,在此次的会议上各位成员要对领导干部年轻化的具体实施办法做出一个明确章程来,对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的年龄结构、国家元首的年龄限制也要拿出一份行之有效的文件出来,不过这个议题虽然重要但并不是此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第二项也是此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议题是勃式向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一项提议,那就是削减党委、政务院、国防会议下属各单位各机构领导层的副手人数,从而达到集中力量、提高效率的本意。这个议题可以说是此次会议上第一重要的议题了,毕竟要削减副手人数就意味着要有人让位,丧失手中的权力可不是谁都能看得开的。而此次会议除了讨论这个提议是否应该提交26大表决外还有一个重要事情就是商议书记处这个机构按照此项提议进行改革的话应该怎么明确人数、划分各位书记的分工!
相比起来第三项提议在此次会议上的难度最小但是对于以后的影响却也是非常大,那就是对现在苏共的党员素质进行优化提升、对表现不佳的党员进行淘汰,塑造一个新的有活力、有代表性的苏联,完成新时代情况下赋予苏共的各项任务。当然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也可以说最最艰难的一个议题了,可能其他事情都顺利的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还没有完成开始的规划!
听着帕夫洛夫介绍不少成员的脸色凝重了起来,这三个议题在以前的吹风会上勃式也有所提及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会这么艰难,尤其是那个减副计划会减看这个样子上来就拿书记处开刀啊,总书记同志这次是要强力推动了!
书记处书记安德罗波夫同志看向勃列日涅夫的眼神都有点变化了,怪不得上一次的党代会上只是让崔可夫这个小家伙补选了书记处书记没有给书记处再添一个人凑够10个书记处书记,原来就是为了今天的情况作准备,毕竟少一个人就少了很大一番功夫,亏得当时自己和其他人还以为这是总书记同志为小家伙揽权而这样做的。
安德罗波夫只是感慨勃式的布局深远、改革坚决,书记处书记齐米亚宁、波诺马廖夫两人就感到担忧起来了,两人在书记处的分工是‘最没’权力的那种,在地方上的支持力量其他中层人员看起来也是权势滔天了但是他们自己却清楚和总书记同志的势力一比他们算不上什么,就连那位崔可夫同志现在单独发展起来的势力也比他们两人联合起来强了!如此一来书记处减副的话他们将会是最可能受波动的那些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去处的话两人所代表的势力将会因此受到严重的损失,可是相同职位的坑就那么几个他们能去哪呢?谁又能给他们让出来,当然他们也可以去待遇非常不错的中顾委,不过不到万不得已谁会去那个地方养老呢!
相对来说另外一个也可能受波及的书记处书记沙波什尼科夫就轻松多了,不管怎么波动他是不太担心自己后面的安排的,谁让他早早的就投靠了当时并没有现在这样耀眼的崔可夫同志呢!而他就是靠着这个当时被很多人嘲笑的选择从一个‘不起眼’的中联部副部长走向了现在书记处书记,成为中央大员。此次要是书记处减副因为分工因为年龄因为能力等问题他固然可能受到波及被削减下去,但是他相信他的靠山崔可夫同志一定会给他一个非常不错的出路,因为他沙波什尼科夫对这位年轻的领导人足够忠心这5年的检验就是最好的证明。他沙波什尼科夫还‘比较年轻’还可以为崔可夫同志奋斗8、9年,这样足够崔可夫同志培养出可以替代自己的人!
这些位高权重的书记处书记们心神不宁下面那些重要部委一把手的中央委员心里也不好受,一来自己单位也会随之被减副到时候谁上谁下就是一番令人头疼的问题,当然在这个方面他们起到的作用并不会大但是事情也不会少;二来就是中央减副了那么那些被削减下来的大佬怎么安排直接退休的话最好,要是不退调往其他单位呢,他们这些人中某些人所在的职位相对来说还是一个还算可以的补偿!
就在众人的各种心思之下勃式再次开口了,“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议题,关于党员的优化。同志们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
看来勃式也深知先易后难之道先把这项最简单的事情拿出来表决,这个事情因为只是一个大框架式的纲领文件并没有详细的党员优化、吸纳方法所以可供讨论的地方并不多,遭人质疑的地方那就更少了,心思并不在这个地方的大员们本着负责的态度提了一些小幅度的改进意见之后也就同意了这项方案,反正这个事情以后执行的时候还要具体讨论,今天也就这样了!
“第二项议题,关于领导干部年轻化的事情。在这里我首先说一件事,同志们可能也看一些翻译过来的外国报纸,外国报纸上是怎么讽刺我们的政治局的,他们称我们是一个老人活动中心,是苏联的僵硬大脑。虽然这句话不好听也不切合实际但是有一点是贴近事实的,那就是我们领导层的同志普遍年龄比较大,政治局各位成员的平均年龄也达到了68岁(换人后降低了5岁!),虽然年龄大的同志拥有更多的经验对待事情发展的时候更加冷静能更好的把握切入点,但是不得不承认人老了精力上……”在领导层年龄结构上勃式讲了不少,他讲话的时候很多人的点头赞同,确实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一个过于老化的领导层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所以,为了苏维埃的稳定发展为了苏维埃不因为我们这些领导者的个人原因而发生不比较的波动,我提议以后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