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当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当兴-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对于刘备而言,最主要的便是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
    既能攻破雒城,又要极大地保存有生力量。
    甚至在这两个前提中,下雒城可以排在优先级第一顺位,哪怕因此有些牺牲,只要是在合理范围之内,刘备也是可以承受的……
    但问题很明显的摆着,不正是因为找不到这样的办法才会让局面一直僵持下去吗。
    而且刘备还不能停止对雒城的进攻,粮草方面的消耗暂且不提,若是给刘循喘息的空闲,那岂不是再次加大攻城难度吗
    本来就打不下来,再给人休整的时间,刘备还不如干脆一点,直接打道回府到荆州养老等死去吧……
    只是以为的消耗兵力也不是办法,所以近些日子刘备并没有派遣荆州兵出阵,而是让原本的益州军上去消耗磨练一下。
    这样是有不小的弊端,毕竟同为益州人互相残杀,很容易引起本阵士卒的不满情绪。
    但有弊便有利,能持续消耗刘循是一回事,顺便让益州兵增强战力又是一回事。
    至于情绪方面的问题,有李严吴懿等人的开导,再有荆州军的弹压,相比应当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只不过此法不可久用,人是有忍耐限度的,时间长久了,就算有人开导有兵力镇压,恐怕也会闹出兵变这种天大的麻烦事来。
    所以在性此法的同时,还是要回归那个老话题,便是尽快想出破城的法子来。
    既然凤雏加法正张松不行,那在加一个卧龙进去,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提升,刘备还就不信这群智囊在一起还想不出个主意…………

第九十三章 遇事不决
    诱敌出城不行,夜袭破城不利,强攻破城不智,西进绕袭不便……
    种种法子都想出来,可真正到了实际运用的时候,却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阻碍和意外出现。
    诸葛亮参与到出谋划策的团队当中,却也想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里。
    毕竟庞统加张松法正三人也是不弱,他们三个集思广益之下都试过那么多种了,结果却是一个都没有奏效,再加诸葛亮上来也是白搭。
    显然刘备的希望又处在了半破灭的状态下,只能说是困难越大希望越大,到最后不成功的失落也就更大了。
    但为什么说是半破灭的状态,而不是彻底的失去希望,实际上也是因为诸葛亮……
    法子不是一个都没有,只不过诸葛亮想出来的这个用时太久且后果实在是有些过分。
    按照他的意思,既然久攻不下,那边死死的围城不让其有丝毫出入的机会。
    将雒城下的护城河给断绝,并且将入城水源处给掐死,再加上少雨时节天气的配合,耗费时日便可将雒城内的水都榨干。
    等到那时,就算雒城内粮食满仓库禀充沛又是如何,人吃生米可是不行,且也不可能滴水不沾的过活……
    只要将此进行多日,待城中无水后,刘循逼不得已之下定然会冒险出城打开水路,如此一来便有了破绽可寻,机会把握得当的话,雒城自是可破。
    而且就算是刘循死活不肯出城来,他能镇压的了一时,难道还能镇压的了一世吗。
    士卒们无水可饮便是无战斗力可言,城中百姓更甚于此。
    如果他死活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到时激起民怨愤恨,刘备可能都不需要出手,他刘循就得被城里的百姓给活生生的撕成碎片……
    但计划是如此,条件却也一样的苛刻。
    这首先,便是要从断绝水源开始,此过程最是耗费人力,也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因为刘循自然不可能任由刘备这么断他的生路。
    而且这护城河也不是说断就能断的,此非一日之功,没个十天半月恐怕无法尽全效……
    其次,就算是这护城河水被断,雒城失去了外来的水源,但谁又能保证刘循没有早早的做好准备工作呢。
    万一他已经提前让人安排好一切,哪怕是城中水源断绝了,也一样有后续的补充支持,那样为此计增添了许多时间不说,且变数也在成倍的增长着。
    此时季节少雨是不假,但只要挺过这段时间,便是进入到了多雨阴绵的潮湿集结。
    那时候还谈什么水源的问题了,难道诸葛亮还有那个神通将天上的水也给掐断了不成……
    只要天上下雨,雒城接到了,那这计划便是全盘崩塌。
    雒城得天降甘露可以续命,士气必然高涨,反之则城外刘备方苦心积虑已久的计划失败,士卒们有无战意不说,刘备他们就已经感到心里憔悴了……
    甚至于,哪怕这些意外的因素都不曾发生,刘备顺利的断了雒城之水,也没有什么天降大雨一说,的的确确将雒城给变成了一座旱城,那城中里竟如此长时间的缺水状态,又是个怎样的场景啊。
    作为益州本地人的张松,就极力的反对诸葛亮这个计划,甚至连诸葛亮自己在说出来的时候都有些不太自然。
    虽然身为谋主,为主公出谋划策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也要遵从自己的本心行事,于性格相悖逆的计谋就算想出,有没有那个狠心去用也是两说的……
    不过有人反对就会有人赞同,哪怕说出这个计划的诸葛亮本人都站在反对方,可也架不住他跟张松加起来也只有两票,正好跟赞同此计的庞统法正同比分。
    虽然这一次又是让孔明占了先机,可庞统却更在意主公刘备的大业,一时之长短无关紧要,只要益州拿下,将来的机会不好多的是吗……
    而且此计在庞统眼里正正好好,虽然有很大成分的在赌,可这人生一场不就是一次痛痛快快的赌博吗。
    行此险招,若是成则益州下,若是不成那便另想办法,总好过在这里干耗着要强……
    至于法正,他本身便不是益州人,再加上又被益州人排挤了这么多年,说实在的他根本就在乎什么益州人的死活问题。
    只要计划可行,只要有成功的几率,那边去做,损失代价如何,算出来总会有一个承受限度,只要在这个限度当中所获取的利润足够,那么就有理由去用这个计划。
    哪怕是可能牺牲掉这一座城池,但是用此来换取一个偌大的益州,在法正看来简直是一笔巨划算的买卖……
    两票对两票,虽然没有争吵,毕竟大家都是聪明人知道这种时候无谓的吵闹只会让主公更加头疼,于全局无利。
    可要说哪一方会先低头,却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大家都在据理力争,言辞之间虽然锋利了一些,却还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而且论说口舌之利害,张松诸葛亮俩人的战斗力可绝对是要比庞统加法正强太多的……
    至于真正能够拿定主意的刘备,其本人也比较倾向于不用这个办法。
    可倾向归倾向,现实还是很沉重的,沉重到有的时候不得不做出一些违逆本心的选择,这便是一种无奈……
    眼下自己身边的谋臣们都出现了分歧,刘备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决定才好。
    行仁义之道,是刘备一生到此的为人准则。
    可此计若用,仁义之名化为泡影一辈子的形象便因此尽毁;可若是不用,那又拿什么去把雒城给打下来呢。
    明白知道是一回事,行动去做又是另一回事,真是两难两难,知行两相难啊……
    无奈之下,刘备只能将此事暂且革职,先让跃跃欲试的三弟打两天看一看,如果真的能发生什么奇迹呢,毕竟自己那三弟可不是靠着嘴上功夫才闯出那万人之敌名号的。
    只要张飞能搞得定,刘备这边自然就无需过多的纠结了,手下这帮谋士们也就无从争辩,因为他们接下来的目标就应当是换到成都上了…………

第九十四章 问阿斗
    第一天,张飞登上了城墙,一阵腥风血雨蛇矛翻飞之下,被刘循用塔盾士硬生生给挤下了城。
    第二天,张飞连城墙都没上去,虽然作为人形猛兽,却也一样抵不过人家刘循有准备的防御。
    第三天…………
    第四天…………
    接连几天下来,张飞是一次比一次离城墙上更远,一次比一次距离自己的目标更远。
    打到最后张飞别说登上云梯了,就是靠近城墙下面就得被一群石头招呼着。
    刘循可是早就叮嘱过手下人,只要见到他这个络腮胡子出现,便立刻将防御警备提到最高,手头上有什么便招呼什么,不要担心浪费,不要节省器物,只要做到不让张飞靠近城墙,就已经足够了……
    打了小半辈子的仗,张飞什么样的场面没经历过,万军之中驰骋纵横,一人一骑独挡曹操虎师。
    可这攻城之时被人这么照顾却还是头一遭,也让张飞明白自己并不是天下无敌的存在,最起码这个雒城城墙便是不他想登就能登上去的……
    眼见三弟受挫,刘备无奈的摇了摇头。
    从第一天的充满希望,到现在的无语叹息,刘备想明白了,这雒城就不是那么轻易能被攻打下来的。
    三弟张飞何等的勇武,一招便拿下老将军严颜的是他也知道,可却奈何不了一个小小的雒城。
    或许只有二弟三弟再加上子龙一起上阵,才能够有些成效吧……
    可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除非刘备不想要自己的根基荆州了,否则二弟关羽便是扎根钉死在那个地方不能挪窝。
    三个人眼下只有两个,而且子龙还要兼着护卫的职责,这一点是不能改变的事实。
    前人教训历历在目,古往今来死在刺客手里的人还少吗?
    不往太远了说,就是江东小霸王孙策,多狠的一个人,在江东之地杀的那叫一个天翻地覆。
    可结果呢,仗着自己的个人勇武,不带护卫不把旁人当一回事,被刺客刺杀重伤,最后不治而亡。
    如此血淋淋的教训怎么能不铭记,反正刘备自从知道孙策死亡的原因之后,赵云就一直护卫在其身边左右,毕竟说到个人勇武,刘备虽然也有一手高超的剑术,可跟小霸王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些。
    所以非到必要的时候,赵云是根本不会被派出去的,这幻想中的三猛将夺城的戏码,终归只能是在刘备的脑中出现而已……
    现在,三弟张飞也失败了,刘备又一次将先前的计划提上了日程,虽然没有明确的执行时间,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留给他做选择的时间也是不多了,再这样拖延下去,就算是想施行,恐怕也过了最佳的时机。
    此正当是做出选择之时,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刘备心里头那叫一个纠结啊……
    “父亲?”
    正当刘备抱着脑袋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宝贝儿子刘禅掀开帐帘走了进来。
    “啊,是阿斗啊,有何事找为父啊?”刘备强行挤出一点笑容问道……
    “儿听闻父亲今日到现在都没有进食,故而过来看望父亲……”
    “进食?”
    刘备楞了一下,进而又看到了刘禅手中的托盘,肚子一下子不争气的叫了起来。
    “咳咳咳……为父因事思虑这才忘了时间,还是吾儿乖巧,知道念着为父的身体……”
    赶忙冲了刘禅招招手,刘备想着雒城虽然始终是个麻烦,但自己也不能因此不吃饭而坏了身体啊。
    如果因为打不下雒城而茶不思饭不想,到最后雒城没打下来刘备自己却先累到了,哪还提什么占领益州了……
    军中吃食没什么讲究,无非便是饼一类的干粮,哪怕刘备是主君,有时候能多出一碗面条来就是很不错了。
    想什么火锅之类的,虽然美味,却并不适合在军中食用,毕竟战争在前自己身为主君却在后面涮锅,这也未免太不把战事当回事了吧。
    而且自己吃着肉,手下军卒们却是要啃干粮,这种事刘备做不出来。
    平日里享受一些也就罢了,这种情况下自然是要以身作则表率为先,否则这队伍可就不好带了……
    大口大口的吞咽食物,时不时还要用汤水送下去,刘备不想在吃食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为了填饱肚子是一回事,可若是益州拿不下来,他将来连填饱肚子的机会恐怕都没有了,哪里可能会细嚼慢咽的……
    “咳!咳咳咳!”
    果然,这吃的太快就是有一点不好,容易呛到自己。
    刘备脸被憋得通红,还是刘禅反应快赶忙取来水递过去,不然刘备还真有可能被噎死在这里。
    好歹也是大汉皇叔,左将军衔,若是因为吃饭太快而噎死了,那恐怕留于史书上会成为后人的笑柄……
    一边喝着水,一边看着自己的儿子,刘备心里头的郁结之气也消了一些。
    不管怎么说自己还是后继有人的,他刘璋有个能防守的儿子刘循,可自己却有一个天纵之才聪慧过人的阿斗,定然是要比那刘循强出百倍。
    试问谁能几次三番的让凤雏哑口无言,又是谁能够想到火锅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