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开始偷偷抹眼泪。
这是神圣的时刻,鼓舞人心。
列宁墓两侧的观礼台上也站满了民众。
这时,塔楼的大门打开了,苏联副国防委员,苏军元帅布琼尼骑着一匹骏马在护卫拥簇下,走出教堂塔楼大门。
此次阅兵的检阅官,就是这位骑兵元帅。
走到最前面的一列检阅方队面前,布琼尼勒住了马缰。
这时,一位中将骑马来到他的面前,举手行礼:“受检阅部队指挥官阿尔捷米耶夫终将向您报告,受阅部队整理完毕,请校阅!”
布琼尼抬起一只胳膊还礼,然后骑马检阅并向检阅部队问候。
庄严肃立的指战员们个个精神饱满,英姿挺拔,纷飞的雪花落在他们的身上,凛冽的寒风扑打在他们的脸上,他们依然纹丝不动,只有在检阅官向他们问候时,他们不约而同的喊道为:“为苏联服务!”
今天的阅兵式,隆重而快捷!
8点10分,斯大林通过电波,向全世界发表了阅兵演讲:“红军和红海军战士,指挥员和众智工作人员,工人集体农庄成员,智力劳动者同志们……”
基辅。
早晨8点。
一处秘密机场十几公里外,帝国元帅戈林,正在他那温暖如春的专列里酣然大睡。
昨天夜里,格林和他的将校们开会一直到黎明,就11月7日,斯大林会不会在莫斯科的红场举行阅兵仪式,进行了无数次推演。
这一次会议,所有在莫斯科附近驻扎的空军联队指挥官全部到场。
其中包括已升任中校的小胡子加兰德,接任JG52联队指挥官的迪特里希。赫拉巴赫少校,JG51联队的指挥官佛里德里希。贝克少校,JG54联队的指挥官汗内斯。特劳罗夫特少校。
第12轰炸机联队的指挥官也全部到齐,就连此时已调任去空军技术部门的总监莫尔德斯,也专程乘坐专机前来参加会议。
因为此次会议太重要。
会议上,戈林一直沉默不语,看着他的指挥官们畅所欲言。
加兰德认为,以当前的天气趋势来看,明天莫斯科的雪不会停,天空能见度低,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不可能举行阅兵,因为德意志的空军一旦在红场上空出现,苏联的最高指挥官们将面临重大危险。
大雪对苏德双方空军的影响是均等的,德国空军想要在莫斯科的上空找到红场绝非易事,同样,苏联人也无法轻易发现出现在莫斯科上空的德国战机。
所以加兰德认为,在此关键时刻,苏联最高统帅部不会冒险出现在红场的阅兵场上。
斯大林等人为了安全不会出现在红场,阅兵仪式还有什么意义。
斯大林不出现在红场,阅兵就是笑话。
莫尔德斯认为,苏联人不会冒这个险在11月7日举行红场阅兵,因为阅兵现场一旦遭到轰炸,那对苏联士气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斯大林不会笨到连这也想不到。
看着爱将们讨论,戈林也相信斯大林不可能在红场举行阅兵。
莫斯科已在重围之中,斯大林现在应该是焦头烂额,想着怎么迁都,考虑怎么撤退才对,哪里有时间来搞这种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阅兵。
根据可靠情报,最近这几天,苏联别的地区并没有向莫斯科方增加战斗机,这让戈林更加相信,苏联人没有准备红场阅兵,否则一定会在莫斯科的天空增加战机守卫。
不过为了稳妥,戈林还是和他的爱将们推演,如果苏联阅兵,他们该如何应对。
佛里德里希。贝克少校认为,苏联每一年的红场阅兵都是在11月7号的上午10点钟准时进行,这也是阅军的传统时间。
如果明天苏联的阅兵依旧,那么时间肯定也会是上午10点,因为斯大林太骄傲,骄傲到固执己见,他不可能把时间推移或者提前。
于是他们最后决定,无论明天斯大林是否阅兵,驻扎在莫斯科附近的所有战斗轰炸机部队都在10点之前完成起飞,轰炸莫斯科。
此时莫斯科的四周,驻扎几个德国战斗轰炸机机场,从机场起飞,到达莫斯科上空只是十几分钟的事。
但也就是因为距离莫斯科太近,所以战斗机的起飞时机必须要把握住,起飞太早,飞行员很难在满天大雪的天空里盘旋太久,空中能见度太低,机群外出作战,极易出现碰撞事件。
这种雪天,己方战机碰撞的事件,在11月1号到6号这几天内屡次发生。
如果不是因为大雪连续多日未停,戈林早就命令他的战斗轰炸机部队,把莫斯科炸成废墟。
把莫斯科炸成废墟,是元首的指示!
忽然,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把正在鼾睡中的戈林吵醒。
戈林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看了一眼手表,早晨8:15分,他立即心生不满愤怒:“这些该死的,你们难道不知道我几乎到天亮才睡吗?”
“喂!”
戈林抄起电话,愠声道。
“你知道吗,俄国人正在阅兵,斯大林正在发表演说,你的战斗机部队在哪里?”
这是希特勒打来的电话!
戈林懵了。
这一瞬间他暗想,
苏联人在红场阅兵了?
斯大林还敢在这个时候发表演讲?
但下一秒立刻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元首的怒气告诉他,这肯定是真的!
希特勒在电话里咆哮:“现在就命令第13航空轰炸队立刻起飞,把红场给我炸平,否则就把第13航空队的指挥官枪毙了。”
戈林感受到了元首的暴怒。
“你如果还在睡梦中,那就请你打开收音机,听听斯大林那慷慨激昂的演讲!”希特勒说完,啪的一声挂了电话。
这一瞬间,戈林清醒了,他连忙打开收音机,调到苏联频道,果然斯大林的声音清楚地传了出来:“……我代表苏联政府和我们布尔什维克党向你们致敬,向你们祝贺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
同志们!今天我们是在严重的情况下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的,德国强盗背信弃义的进攻和强加于我们的战争,造成了对我国的威胁,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可怕的……现在我国的状况要比23年前好得多,坚信我们能够而且一定能够战胜德国侵略者……
这难道可以怀疑吗……
红军和红海军战士,指挥员和众智工作人员,男女游击队同志们,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能够消灭德国侵略匪军的力量,处在德国侵略者压迫下、被奴役的欧洲各国人民都在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他们的解放者……”
“啪!”
戈林狠狠一拳砸在收音机上,他恼羞成怒,抓起电话机,大声咆哮:“给我接第13航空轰炸联队。”
第555章 你替我守住莫斯科,我替你歼灭鬼子关东军
早晨6:30分。
214号喷火独自从机场起飞,出现在莫斯科的上空,周至寒打开头盔,监视四周之敌。
见莫斯科附近的德国所有空军部队几乎处于静止状态,周至寒发布了第一道命令:
所有苏军战斗轰炸机部队进入一级战备,接到命令后,五分钟之内,所有战机必须全部升空,准备迎战来犯之敌。
违令者,枪立决!
贻误战机者,枪立决!
走漏任何一点消息者,枪立决!
所有空军指挥官浑身打了个冷颤,这名中国空军上校杀伐果断,下此命令,肯定是有大仗恶战要打。
直到现在,除了朱可夫和格罗马金等几名高级将领外,所有人都认为周至寒下达这个命令,是为了防止德国空军突然袭击莫斯科。
朱可夫和格罗马金坐在莫斯科的机场总调度室。
机场雷达室里严阵以待。
但谁都知道,在这个距离上,就不能指望用雷达发现敌机了,因为距离太近了。
在伦敦保卫战期间,吃尽了英国雷达苦头的德国空军在那之后发奋猛追,他们此时的战斗机雷达技术远胜苏联,他们更有办法让苏联的雷达,无法判断从德国机场起飞的战机将飞向哪里。
30公里,对于战斗机来说就是几分钟的事,雷达,作用不大。
所以,朱可夫和格罗马金把发现敌机的希望,寄托在周至寒的身上。
这位中国空军上校就是空战天才,他有超凡能力,可以在漫天大雪和黑暗中用发现几十公里外的敌机,这一特殊能力,在多次战役中已被证实。
他是一位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的空战天才。
在莫斯科的四周布满了苏联红军的精锐部队,可以确保在红场举行阅兵式时,不会受到德国地面部队的威胁。
在红场四周,密密麻麻布满了高射炮部队,朱可夫向斯大林保证,在阅兵期间,连一只麻雀也不会放飞到红场的上空。
这些高射炮部队被周至寒告知,8点30分之后,所有进入高炮上方的战斗机一律击落,无论己方或者敌方战机。
周至寒之所以下达这样的命令,是因为大雪中高炮部队很难识别敌我双方的战斗机,为了安全,在8点30至10点钟之间,所有进入高炮阵地上方的战斗机,一律击落。
就在昨天夜里,苏联的精锐部队西伯利亚师,奇迹般出现在莫斯科,他们的到来,让斯大林和朱可夫那颗紧绷着的心稍微放松。
在这支精锐师的身后,是另外三十多支西伯利亚精锐师,他们日夜兼程,冒着凛冽风雪,强行军,赶往莫斯科。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有诸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从西伯利亚赶来的部队成为了苏联的新鲜血液,他们的到来极大的鼓舞了苏军的士气。
当斯大林得知,日本不会在1942年秋天之前对苏军发起进攻后,这支防御日本人的西伯利亚雄狮开始发威了。
当然,这支西伯利亚师能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发挥出中坚力量,与中国战场上中国人民绝不投降,誓死捍卫中国的决心有很大的原因。
地面上敌人的威胁解除。
今天阅兵是否成功,阅兵的领导人是否能安然无恙,就看苏联的空军部队了。
从昨天夜里,苏联空军的所有指挥权全部移交至周至寒。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史无前例。
就在斯大林同意,在11月7日阅兵的那天把苏联空军的指挥权转交给周至寒后,当天晚上,朱可夫单独会见周至寒。
朱可夫直接告诉周至寒:“如果在11月7日红场阅兵期间,你能保证红场不受德国轰炸机的威胁,我就有实力保证,当苏联进入反守为攻时,会源源不断地向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提供各种援助,等时机成熟,我会向斯大林同志建议,出兵剿灭日本的关东军。”
朱可夫的话很明白,如果这次阅兵成功,保卫莫斯科就能成功,那么我,在整个苏联就有说话权,以上对你的承诺都可以做到。
周至寒闻言热血喷张:“保证完成任务,在红场阅兵期间,我不会让任何一架德国战斗机飞到红场的上空。”
7点40分,周至寒开始调兵遣将:
除了50架喷火和飓风战斗机在莫斯科上空盘旋之外,所有战斗轰炸机在8点钟时准时起飞,进攻驻扎在莫斯科四中的所有德国机场。
当红场钟鼓楼上的大钟敲响第一声时,苏联各战斗轰炸机机部队准时升空,在周至寒的引导下,几分钟后就飞到了德国人的头顶,开始投弹……
……
当斯大林在红场演讲的声音,通过电波在全世界响起的时候,驻扎在莫斯科附近的德国飞行员们,正躲在简易帐篷里呼呼大睡。
莫斯科的连绵大雪,让德国的夜战战斗机部队都停止了行动,在此之前,夜战部队在夜间轰炸过莫斯科,但收效甚微,纯属浪费炸弹,指挥官只能命令停止轰炸,等待雪停。
别说是夜间,就是白天飞临莫斯科的上空,飞行员的视野里也只有白茫茫一片。
与其让飞行员们无谓地消耗体力和浪费弹药,不如让他们养精蓄锐,等待雪停再战。
德国空军的数量远不及苏联,很多飞行员都是超负荷飞行。
在战争最初,德军飞行员们有早一日成为王牌的心态作为动力,他们愿意多执行任务。
随着战争的深入和消耗,飞行员们的热情和能量也快被消耗殆尽,突如其来的大雪,正是他们放松休整,生息养生的时候。
当热情不再时,战争的胜利或者失败,对于士兵们来说就不是那么重要。
实际上,随着战争的深入,德国的全天候飞行员越来越少,那些王牌飞行员们不得不增加飞行时间和出勤率,来客串全天候飞行员并完成全天候任务,这就让他们的危险系数成倍增加。
所谓全天候飞行员,就是在白天和夜间,都可以执行战斗轰炸和侦查任务的飞行员,有的时候,他们还得充当运输机的领航任务。
德国飞行员们之所以敢呼呼大睡,那是他们深信,即便是苏联空军的飞机飞到他们的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