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4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针对性的输送消耗性军火贸易,能够帮助辽地两省迅速积攒元气,为今后的辽地大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说起来大顺军渗透进漠南草原,对辽地的发展也是有着好处的。”

    阎应元听到这里,眉头舒展开,“像辽地两省治下,那些繁重危险的产业领域,如果能吸纳大批蒙鞑俘虏,叫他们参与到建设之中。

    这对我大明子民而言,无疑是很好的事情。

    现在辽地两省治下的人口,规模还是太少了,建虏过去窃据辽地许久,不知残害了多少大明子民。

    辽地两省想要发展起来,就必须聚拢起大批的人口,离开了人,再想去谈所谓的发展,纯粹是异想天开。”

    “今后的辽地两省,不仅要吸纳大顺军俘虏的蒙鞑,以筹建起一批领域产业,还要有效推动关外移民计划。”

    孙承宗撩了撩袍袖,神情严肃道:“按照陛下当初所言,辽地两省想要真正安稳,并为今后开疆扩土夯筑根基,那辽地两省治下人口,就至少要稳定在三千万众才行。

    这无疑是一项巨大挑战啊。

    这么多的人口想安置下来,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辽地两省的气候这般寒冷,如何叫他们安居乐业,这就是头等大事啊。

    农垦开发要做好。

    产业领域要做好。

    唯有实现这两条路交替前行,通过对外发展谋取源动力,这样才能确保辽地两省繁荣起来。”

    战争已经远离辽东,对今后的辽东而言,要做的事情就很明确,一个是备战,确保辽地的绝对安稳,一个是发展,确保辽地的绝对繁荣。

    只要能把这些事情做好,那大明就能在辽地再度扎下统治根基,一个繁荣稳定的辽东,才是崇祯皇帝最想要的。

    大明想要中兴崛起,为今后的大规模对外扩张,奠定坚实的基础,就必须要构建起多个稳定的发展区域。

    辽东的占比很重。

    这是今后大明的重工业所在。

    能否构建起极强的嵴梁,重工业能否早日孵化出来,其实才是关键所在,只要能做到这一步,那大明就能强盛起来。

    “督师,下官一直有一个疑惑,李自成所领的大顺军,真能按照陛下所明确的方向,一路打到欧罗巴大陆吗?”

    阎应元眉头微皱,看向孙承宗说道:“陛下先前说的,欧罗巴各国其实和我大明是同处在一个大陆上,这是真的吗?

    难道在我大明之外,真的还有这等广袤的疆域吗?如果说辽地两省真要繁荣起来,那大明也要向西进行扩张吗?”

    “这些只能交给时间了。”

    孙承宗开口道:“就算真的有朝一日,大明要积极地向西进行扩张,那也要先将朝鲜等地控制起来。

    今后的事情,谁又能真的说定呢?

    现在对于我等而言,就是把辽地发展好,把能做到的事情先行做好,倘若不能把这些事情做好,就算陛下说的全是真的,那大明也不具备对外扩张的实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想一劳永逸的解决草原威胁,就必须拥有比他们更强的实力,就算有朝一日真要西征,那也要先解决好眼前的威胁。”



    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鲜洗牌

    

“哒哒哒……”

    马蹄声骤响,数百众骑卒驰骋,李溰神情慌张,汉城出现兵变一事,朝鲜王李倧被叛军囚禁,使得朝鲜治下局势骤变。

    从莽古尔泰率领建虏精锐进犯朝鲜,一个相对安稳的大势,就距离朝鲜越来越远,毕竟有大明的介入,朝鲜倘若安稳下来,又如何从中汲取大明所需呢?

    “快点!”

    一想到当前危急的局势,李溰的内心就生出急躁,他想尽快赶到开城府,与奉旨援朝的刘兴祚、金铉求援。

    现在能拯救朝鲜的,唯有大明!

    只是李溰不知道的,是他心心念念的刘兴祚和金铉,此刻却在开城府这里,对当前朝鲜的变局展开讨论。

    “刘帅说的没错,一个四分五裂的朝鲜,才真正符合大明的利益。”金铉神情严肃,盯着眼前的舆图,语气铿锵道。

    “这次朝鲜王李倧次子李淏,暗中和朝鲜旧士族势力联合,在汉城骤然发难,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此举对朝鲜王室的打击,不可谓是不大啊。

    倘若没有这场政变的话,那一直被压着打的建虏势力,可能会在今后半年内,被我大明强军和朝鲜王室所控军队镇压。”

    “的确是这种情况。”

    刘兴祚嘴角微扬,看向金铉说道:“等到莽古尔泰所领建虏势力,真的要被镇压下来的话,那国朝想进一步干涉朝鲜局势,也就告一段落了。

    先前本帅就一直在想,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毕竟现在国朝治下,江南镇压叛乱一事,产生不小的影响,陛下有意借助江南平叛,来铲除掉部分弊政,以谋取更大的主动,推动维新变法的落实。

    政治的事情,本帅不懂。

    可有一点本帅却明白,陛下需要大批金银,毕竟很多事情是离开金银,所不能有效推行起来的。

    面对这一现状,倘若奉旨援朝的军队,失去对朝鲜局势的干预能力,想继续从朝鲜身上得到好处,就会是很难的事情。”

    金铉点点头表示认可。

    江南出现叛乱的事情,崇祯皇帝并没有捂着不放,而是以密旨的形式,传达到他信任的群体手中。

    为何要这样?

    崇祯皇帝就是要将这一紧迫感,传达到各个层面,好叫忠于大明的群体,都能时刻的明白,他们现在做的事情,是为了大明社稷的安稳。

    “现在李淏这个家伙,与朝鲜旧士族势力联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朝鲜内部的不满,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

    刘兴祚走上前,指着眼前的舆图,“朝鲜王李倧最好能死在叛军手里,这样大明就能掌握主动和大义,要是本帅没有猜错的话,那个昭显世子知晓汉城之变,必然会赶来开城府商榷平叛事宜。

    在这等态势下,朝鲜局势会进一步动荡。

    如果先前渗透进朝鲜的暗桩势力,能够趁着此等乱局,在平安道、江原道、清州道等地集结成势,那今后的朝鲜就有乐子看了。”

    “刘帅的意思是说,让暗桩势力走上台前?”

    金铉眉头微挑,看向刘兴祚说道:“以朝鲜义军的名义,打着清剿叛军的旗号,在上述地域占领地盘?”

    “没错!”

    刘兴祚点点头,继续说道:“现在莽古尔泰所领建虏势力,被迫转移到咸镜道境内,这是他们最后能占领的地域。

    当前朝鲜内部出现叛乱,朝鲜上下的注意,会从建虏的身上转移出来,这也算给莽古尔泰些许喘息机会。

    我等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挑起朝鲜上下的矛盾,让朝鲜能彻底的分裂开,不过公开要支持的对象,依旧是朝鲜正统。

    毕竟我大明是朝鲜的宗主国。

    尽管说那个昭显世子,能力和眼界都算不错,可面对这样四分五裂的局面,他所能倚仗的唯有我大明。

    等到了那个时候,东江平虏前指就能多面通吃,到时帮着国朝在朝鲜夺取更多利益,以确保国朝维新所需。”

    真他娘的黑啊。

    真他娘的狠啊。

    金铉听到这里,心里忍不住暗骂起来,和刘兴祚朝夕相处这般久,他太清楚刘兴祚的秉性了。

    “金参赞,你可别在心里骂本帅。”

    刘兴祚仿佛看透一般,对金铉笑道:“算算时间,东江军奉旨援朝的期限,也就剩下半年多。

    等到这一期限到了,本帅就要领着东江军,与黄得功所领镇辽军进行换防。

    本帅是大明的武将,所站在的角度,都是为了大明利益出发,要是错失这次机会,这无疑是巨大损失啊。”

    避免藩镇割据、拥兵自重的有效手段,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换防,对所部主帅进行升迁,是必须要明确下来的事情。

    现在的大明经历着新生,崇祯皇帝可不希望有人破坏他的战略谋划,所以涉及到军队的改革,一直都在悄然推行着。

    “刘帅想的这一整体战略,无疑是说服了我。”

    金铉撩了撩袍袖,微微一笑道:“如果操作得当的话,那今后较长时间内,朝鲜就将陷进内耗之下。

    只要这个期限,能持续十年。

    那大明就能趁此期限,不断地获取大批利益,让朝鲜治下彻底丧失根基,如此陛下所定移藩政策,也能稳步在朝鲜推行起来。

    朝鲜治下诸道,倘若能移藩过来一批宗藩,大明在朝鲜常驻军队,不用多,只需再坚守十载,那朝鲜就彻底变成明土!”

    “没错,这才是本帅想要的。”

    刘兴祚眸中掠过精芒,“先抢夺朝鲜的各项资源,趁着各方混战,持续削弱所谓的旧士族势力,甚至是朝鲜其他势力。

    只要这一切能做好的话,最多二十年,朝鲜就成了大明的疆域,等到那个时候,大明也已然实现中兴。

    本帅甚至期许陛下所言的盛世,能在我们这一代降临,到时大明本土境内,会经历怎样的变化,这是谁都说不好的事情,所以这次机会,我们必须要把握好,朝鲜方面的变局,也必须尽快呈递御前,让陛下知晓朝鲜的情况。”



    第一百五十八章 肇始之基

    

“刘兴祚和金铉他们,还挺有战略眼光的。”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翻阅着所持密奏,不加吝啬的赞许道:“针对朝鲜的分裂计划,要是真能落实下来,不出十载,朝鲜就再无任何的机会。”

    “陛下,此事要是传扬出去,是否会对大明造成影响?”军机处大臣杨文岳,流露出些许踌躇,“说到底大明是朝鲜的宗主国,倘若针对朝鲜的计划,一旦外泄出去的话,那就会……”

    “杨枢辅,你说这话就片面了。”

    内务府大臣黄道周皱紧眉头,出言打断道:“造成朝鲜当前动乱的根源,并非是受我大明的影响吧?

    相反从朝鲜遭遇建虏进犯,大明作为宗主国,一直都在积极地帮助朝鲜,抗击入侵的建虏。

    现在朝鲜王次子暗中勾结叛逆势力,将朝鲜王李倧囚禁起来,这才是问题所在,倘若刘兴祚他们不这般做,仅靠现有奉旨援朝的军队,能够很好的稳定住朝鲜局势吗?”

    “没错!”

    内务府大臣钱肃乐紧随其后道:“朝鲜地处大明辽东,是拱卫辽地安稳的侧翼屏障,每逢朝鲜遭遇威胁时,哪一次不是我大明出兵援朝?面对这样的情况……”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看着内务府诸臣,和军机处几位大臣争吵起来,脸上的笑意更盛了。

    原本今日是召集内务府大臣,明确近些年来对外开海,内务府有司赚取多少钱财,以及时调整一些部署。

    可是让崇祯皇帝没有想到的,是朝鲜方面传来急报,从莽古尔泰率领建虏精锐,开始进犯朝鲜算起,大明与朝鲜间的海贸往来就愈发频繁。

    这也使得大明与朝鲜间,明确很多航道,尽管两国相隔甚远,可每个月都有大批海船往返各处。

    往往涉及到朝鲜的军机要务,想要传递到大明京城所在,只需要数日就能抵达,不过传递军情的人就遭罪了。

    瞧见眼前这一幕。

    内务府的大臣,反而更像军机处的人。

    军机处的大臣,反而更像内务府的人。

    崇祯皇帝就很想笑。

    造成黄道周、钱肃乐他们,能够现在这种变化,纯粹是内务府的压力太大,使得他们不会再想所谓的道义,所谓的礼法。

    谁在那个位置上,经历着沉重的压力和担子,那都会被逼迫着改变的,任何能抢夺过来的利益,内务府上下都不会放过。

    没办法。

    谁叫内务府缺银子啊!

    “好啦,诸卿就不必争吵了。”

    崇祯皇帝放下奏疏,看着争吵起来的众人,眼神坚毅道:“军机处这边,尽快根据朝鲜方面的变局,拟定一份可行的方案。

    内务府这边,也要尽快和东江平虏前指取得联系。

    既然朝鲜出现内乱,那大明作为宗主国,就不能坐视不管,朕的意思很明确,祸乱朝鲜的建虏要打压,肆虐朝鲜的叛逆要镇压,该怎样行事,有司要充分进行协调,确保朝鲜治下的相对安稳。”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道。

    崇祯皇帝讲的这些话,就算对此事定性了,这让黄道周、钱肃乐他们很兴奋,如果朝鲜内乱能持续下去,那内务府就能相对应减轻压力啊。

    摊上崇祯皇帝这样的天子,黄道周、钱肃乐他们也很无奈,该给的权力给足,但是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