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查侵占田亩一事,有所眉目之际,可顺势将钞关整顿推行起来,这样说不定能起到好的作用。”
    “允了。”
    崇祯皇帝欣慰道:“有卿家坐镇国税处,朕很放心,此事要尽快拟个章程,要筛选一批良臣。
    湖广,是朝廷的赋税重地。
    如果这里的钞关整顿,能够取得预期成效,那不管是对税收情况,亦或是今后的财政整顿,都能起到一个好作用。”
    “臣遵旨。”
    管邵宁当即作揖道。
    维新变法的本质,就是铲除掉滋生的弊政和毒瘤,让大明腐朽的内部,逐步替换上新的梁柱,夯筑更坚实的基础。
    现在北方诸省的谋改,推行到这一时期,算是初见成效了,有些事情,崇祯皇帝也要稳步推行起来了。
    诸如烂掉的江南诸省,崇祯皇帝早晚有一日,要去刺破的,毕竟大明不是半壁江山,不可能说维新变法,只在北方诸省推行,而在别的地方就放任不管。
    第一百一十五章 成果(2)
    
天下熙熙皆因利来,天下攘攘皆因利往。阑
    崇祯皇帝明白一个道理,天子注定是孤家寡人,唯有达到‘无我’的境界,方能真正治理好国家。
    在持续推动变革的过程中,会存在着一种现象,受到环境的影响,受到思想的波动,会有一批批的人堕化,这就是人性。
    人性,是不受意志改变的。
    “皇爷,进行清查的川海总会、皇明海贸总会、汉盟,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烂账。”西厂提督方正化,捧着一摞厚厚的桉牍,躬身禀明道。
    “其中皇明海贸总会的情况最严重,缺额高达900余万两,这导致内帑税收银子,至少被贪墨数百万两。
    此外受造船业蓬勃发展的影响,近几年来,川海总会、皇明海贸总会、汉盟皆在南洋诸地,贩运大批木料北上,可是这个价格……”
    “够了。”阑
    崇祯皇帝眼神冷厉,摆手打断道:“说说你们西厂的处置意见,当初朕创设这些衙署的时候,就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特别是皇明海贸总会,聚集着大批的勋贵,他们中的一些人,一向都是贪婪的,是喂不熟的狼。
    本以为朕给予他们这等红利,能够叫他们有所收敛,看来是朕想的太简单了,既然是这样的话,就别怪朕无情了。”
    在维新变法的过程中,特别是初期蓄势阶段,必然需要妥协和让步,毕竟那时候的崇祯皇帝,根本拿不出那般多的银子,来支撑起他构建的海贸体系。
    想要推动原始工业化的进程,就必须有足够的需求,唯有需求多了,那才能增加相应的订单,这样才能刺激到领域产业的发展。
    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可是这样一个循环,才过去几年啊,就出现严峻的问题,贪腐,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是破坏的元凶!阑
    “皇爷,西厂的处置意见,是着重整顿皇明海贸总会。”方正化跪倒在地上,低首禀明道。
    “近些年来,锦衣卫一直都在暗查在京勋贵,查出不少的问题,奴婢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以此展开行动,顺势对皇明海贸总会展开整顿,待此事告一段落后,就对川海总会进行审查。
    至于说汉盟,考虑到皇爷先前的谋划,暂时不进行深查,将涉及调查的情况,以桉牍的形式,发放到……”
    “准了。”
    崇祯皇帝心累的摆手道:“拟一道密旨给郑芝龙,告诉他,自己不贪,不代表着就没有问题了。
    朕将汉盟交由他来执掌,只是叫他广交朋友的,倘若汉盟的根基,被内部的一些蛀虫蚕食掉,那如何能在南洋站稳脚跟。阑
    不要觉得欧罗巴各国海上势力,为了确保和皇明保持海贸关系,就不对皇明有任何觊觎之心。
    琉球镇,是他们一直都觊觎的。
    想凭借功勋敕封国公,甚至是亲王,就把事情给朕办好,南疆一带敢出现任何风波,朕绝不轻饶,此密旨等皇明海贸总会审查结束后,就派人赶赴琉球镇颁发。”
    “奴婢遵旨。”
    方正化忙作揖应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崇祯皇帝的内心深处,愈发对蒸汽机表示热切,这是改变一个时代的利器。
    唯有初代的蒸汽机研制出来,率先运用到领域产业之内,那凭借着厚积薄发,必然能研制出蒸汽车。阑
    在崇祯皇帝的眼里,现在的交通方式太过落后,这使得他想了解其他地域的情况,需要较长的时间等待。
    就像辽东、朝鲜、西北、江南、琉球等地,所明确的相应谋划部署,想要了解到这些部署变化,就要等待才行。
    如果能有蒸汽车的问世,那这一时间是能缩短的。
    就为了这一执念,崇祯皇帝近些年来,对武备院的蒸汽动力学研制,可以说是疯狂的砸银子。
    科技树的攀升,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就是要一步步的向前探索迈进,每一步都需要海量的银子支撑。
    “皇爷,军机处传来捷报。”
    曹化淳面露兴奋,持密奏跑来,跪倒在崇祯皇帝跟前,情绪激动道:“东江平虏前指与朝鲜王室签订国书,朝鲜王室愿意以抵押的形式,将现存港口皆移交大明执掌,以置换一批火铳火炮。”阑
    “拿给朕。”
    崇祯皇帝勐然坐起,眼眸中掠过一道精芒。
    这些时日的盘查,终于等来一个好消息。
    控制住朝鲜沿海的港口,这对于大明而言,绝对是一个好消息,由此带来的好处,是难以估量的。
    “好,好啊,朕果真没看错金铉他们。”
    看着密奏里的内容,崇祯皇帝不加吝啬的赞许道:“朝鲜区域的战局焦灼,让朝鲜王室已经做出让步,能拿下现存港口,就是一个开始。
    等着战争的持续推进,朝鲜半岛的所有出海口,朕都要拿下。阑M。。
    去,传黄道周他们觐见,朕要着派内务府有司官员,赶赴天津,随同天津有司筛选的一批人才,尽快接管这批港口。”
    “奴婢遵旨。”
    曹化淳当即应道。
    “王伴伴,谴派人手赴津。”
    在曹化淳起身之际,崇祯皇帝伸手对王承恩道:“着陈延生颁布上谕,愿赴朝鲜进行贸易者,享受海关优惠。
    将那些享受优惠的类目,都逐一的标明出来。
    让陈延生派人,去秦皇岛、辽东、登来等地,交替颁发这些政策,朕要一步步蚕食掉整个朝鲜。”阑
    “奴婢遵旨。”
    王承恩作揖应道。
    离去的曹化淳,隐约间听到崇祯皇帝所讲,不知为何,心底却生出恐惧,自家皇爷做出的很多决断,是他所琢磨不透的。
    现在他这个东厂提督,就像是一个跑腿打杂的。
    似曹化淳的这种想法,崇祯皇帝根本就不在意,他当下在意的,是朝鲜这个地方,开始沦为大明的资源地、倾销地。
    随着朝鲜区域的战争加剧,这种情况会愈发的明显,这带来的好处是很多的,等到朝鲜的价值被榨取一空,就是大明控制该地,推动移藩之肇始!
    第一百一十六章 成果(3)
    
针对各层面、各领域的大范围盘查清账,在西苑如火如荼的推行着,这让内务府上下忙成一锅粥。阑
    作为崇祯皇帝聚集的人才梯队,能授内务府职官者,无不是佼佼者般的存在,哪怕其中有超过半数,是没有会试中举的读书人,甚至一些连乡试都没有中举。
    可那又能怎样呢?
    崇祯皇帝需要的是一批批人才,各领域的人才,而非只会读死书的文官,能进内务府中枢有司的,无不是在基层经受过锤炼和磨砺的。
    内务府,更像是一块跳板。
    能够在这等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扛起肩上重担,完成份内之事,那才能逐步的向上进行晋升。
    “陛下,内阁那边呈递奏疏,恳请陛下能回乾清宫理政。”
    华夏拱手作揖,向崇祯皇帝禀明道:“陛下离开乾清宫,摆驾西苑,朝堂上出现很多声音,甚至有不少……”阑
    “行啦,到合适的时候,朕会回乾清宫的。”
    崇祯皇帝摆手打断道:“朕叫你们汇总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等事,眼下进行的怎样了?
    现在山陕两地,有序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有序推动摊丁入亩。
    上述两项新政对大明意义重大,能否有效的推行起来,关系到今后的税政改革,相应的章程都汇总的怎样了?”
    华夏作揖道:“启禀陛下,还差一些核心数据,最迟五日,就能将涉及这部分的新政汇总,悉数整理出来。”
    “那就不要耽搁时间。”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喝了一大口浓茶,看向华夏,“即刻离开西苑,回乾清宫那边继续当值,涉及到军机要务,第一时间呈递到御前来。”阑
    “臣遵旨。”
    华夏忙作揖应道。
    这些时日一直待在西苑,着命内务府有司清查账目,盘查各项新政的进度,崇祯皇帝对当前的态势,也算有了基本了解。
    问题很多。
    矛盾很多。
    可却充满生机!
    毕竟维新变法的初期阶段,是在原有的烂摊子之上,重起一座座梁柱,继而支撑起摇摇欲坠的大明。阑
    这样的一个过程,出现问题,出现矛盾,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就看怎样去进行有效的引导。
    “皇爷,该进晚膳了。”王承恩低首走进殿,面露关切道:“您这两日都没有好好用膳,就算……”
    “端进来吧。”
    崇祯皇帝摆手打断道:“西苑这边的内务府职官,所进晚膳都准备好了吧?”
    “都准备好了。”
    王承恩忙道:“只不过那些职官,一个个都忙着……”
    “传朕口谕,叫他们即可进膳。”阑
    崇祯皇帝皱眉道:“人是铁饭是钢,就算所领差事再重,也要照顾好身体,等这次西苑清查结束后,就让他们休沐10日。”
    “奴婢遵旨。”
    王承恩作揖道。
    随着维新变法的稳步推行,这也使得崇祯皇帝愈发忙碌,过去想着不那般勤政克己,可是真做起来后,就不一样了。
    在其位谋其政。
    有些事情并非你想怎样,就能够怎样的,纵使是大明皇帝也一样。
    特别是一项项谋划部署落实,倘若敢有任何的懈怠或迟疑,那就会出现拉扯的趋势,这绝对不是崇祯皇帝想看到的。阑
    有崇祯皇帝这般勤政的榜样,也使得内务府上下,跟着一个个都拼命的干。
    不干不成啊。
    有任何的松懈或怠慢,那就跟不上内务府的节奏,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结果就很明显了,淘汰出局。
    末位淘汰,这就是崇祯皇帝在内务府灌输的理念。
    毕竟维新变法的初期阶段,一旦取得相应的成效,那么紧接着就要开启新阶段变革,到时内务府大批职官,就将擢升到全新的岗位上。
    足够好的官俸待遇。
    足够好的仕途前景。阑
    仅仅是满足于这两点要求,就让大批的内务府官员,一个个铆足劲儿的向前冲,特别是激进派,那一个个做起事来,根本就没有其他想法,就是要把份内之事做好。
    能够在原有时间线上,在大明江山倾覆之际,一个个敢于向侵掠的建虏迎战,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那董志宁这批人才只要能培养出来,就能转化成维新派的急先锋!
    事实证明,崇祯皇帝的这一构想是正确的。
    经过前期的沉淀和培育,被纳进内务府体系下的人才,都在这种高压环境下,迸发出无穷的能量!
    “继续说刚才的事情。”
    崇祯皇帝看着一旁的张同敞,皱眉道:“想要推动维新变法的落实,调整修订大明律法一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通过这些时日的盘查,包括调阅各类案牍,卿家也是能看出来的,大明多数的群体,对于没有言明,却已揣摩到的维新变法,存在着极强的抗拒。阑
    自古以来推行新法变革,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毕竟牵扯到很多层面,稍有不慎,会爆发很大的危机。”
    “陛下英明。”
    张同敞拱手作揖道:“想要确保新法变革的推行,就必须要让更多的底层群体,知道朝廷做这些事情,究竟是为了什么。
    倘若被别有用心之辈,暗中煽动舆情,蒙蔽底层群体,就会出现民乱,甚至严重的话会形成叛乱。”
    “朕也是这个意思。”
    崇祯皇帝点头道:“所以朕打算叫卿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