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俊!
“末将领命!”
刘兴沛抱拳应道。
既然要打,那就狠狠打。
“陈志虎何在。”
“末将在。”
刘兴祚手持指挥棒,看着上前的陈志虎,梳理着脑海中的思绪,围绕仁川这一区域,所展开的战役,下达着相应的部署。
“现在莽古尔泰所领建虏大军,驻扎于仁川的北部沿线。”刘兴祚神情严肃,对陈志虎说道。
“这摆明的态势,就是在等裹挟的朝鲜青壮,既然他不发动勐攻,那我东江军就不能坐以待毙。
本帅打算给莽古尔泰一份厚礼。
第二镇各部,沿着我军构建的防线,向建虏发动一场夜袭,本帅倒是想要看看,这建虏的野战,究竟强到何等地步。”
“喏!”
陈志虎当即应道。
“此次夜袭,本帅会升一批热气球,配合第二镇展开攻势。”刘兴祚重顿手中的指挥棒,环视帐内众将,“既然要打,那就要打出我大明的雄威,打出我东江军的威势,要叫建虏知道,更要叫朝鲜知道,大明军队已不是过去的!”
“喏!”
众将轰然应诺道。
看着眼前这批将校,一个个流露出的斗志,金铉的心里生出唏嘘,太久,太久了,大明的军威,终于恢复回来了。
第一百零三章 仁川登陆战(3)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风吹过,带着一股凉飕飕的寒意。
一处坑道内。
“铁牛,是不是紧张了?”
小旗官李忠,倚靠着坑道,手持燧发枪,对身旁的新卒说道:“第一次上战场,难免会紧张,俺初上战场时,也是这样。”
“的确有些紧张。”
徐铁牛有些哆嗦,透过月色,隐约能看见自家袍泽,“小旗官,您说建虏那边,会发动反击吗?”
徐铁牛此言一出,身边的袍泽纷纷开口道。
“扯淡,就建虏那帮货色,还想着发动反击,他们拿什么反击?咱东江军和唐王军,驻扎于此,双方规模相当。”
“就是,铁牛啊,你就是想的太多,上了战场,跟好本旗队形就好,叫你抛掷震天雷,你就他娘的狠狠抛。”
“没错,战场不可怕的,咱们这次发动夜袭,听说各镇所辖炮兵标,都会向建虏营寨发动炮袭的。”
“你他娘的怕啥,这次就跟紧队形,发挥好你的优势,说不定这一战,就叫你捞上不少军功!”
与徐铁牛的紧张不同,其他将士却表现得很兴奋,作为老兵,他们最渴望的就是战争的到来。
战争到来,就代表着能斩获军功。
“砰砰砰……”
“砰砰砰……”
寂静的黑夜下,一道道短促的炮击声骤响,夜空下,划过一道道流星,这叫斗志高昂的东江军第二镇全体将士,一个个都变得兴奋起来。
“杀啊!”
“杀啊!”
“哒哒哒~”
振聋发聩的怒吼声,响彻云霄的马蹄声,骤然间,在这片漆黑的大地响起,肃杀之气弥漫开来。
“轰轰轰……”
“轰轰轰……”
徐铁牛背着竹篓,腰间挂着十余枚震天雷,紧随着所在小旗部,两名刀盾兵在前,两名长枪兵在后,四名火枪兵压阵,两名掷弹手紧随,在小旗官李忠的带领下,忍受着振聋发聩的炮击声,怒吼着朝前方冲杀。
漆黑的夜空下,不少地方,瞬燃起一团团亮光。
这突如其来的响动,叫对峙驻扎的建虏营寨,陷入到一片混乱之中,特别是袭来的炮弹,毫无征兆下就呼啸而来。
“砰砰砰!”
“砰砰砰!”
多数的实心弹,裹挟着少数开花弹,就像是在下饺子一般,狠狠的朝着建虏营寨招呼,火光开始大面积出现。
“杀啊!!!”
“冲营!!!”
发动偷袭的明军前部,几支骑兵营,操控着胯下坐骑,悍不畏死的朝前方营寨疾驰冲杀。
毫无准备的建虏大军,经短暂的混乱后,在各级将校的呵斥下,迅速的安稳下来,开始抵御来犯的明军。
“咻咻咻……”
“咻咻咻……”
夜幕之下,破空声不绝,朝着来袭本部营寨的明骑,发动一波波的箭雨攻势,以此射杀来犯敌军。
前沿战场上,陷入混乱之下。
“明狗来袭!!”
“杀啊!!”
“啊……”
“炮袭!!”
“箭袭!!”
各种声响混在一起,奏响了战争的交响曲。
“这个莽古尔泰治军,还真有一套。”位处后方,金铉举着千里镜,借着前线战场燃起的火光,观察着战场,冷静道:“在我军发动夜袭的前提下,所部能迅速做出反应,足以可见建虏的强悍战力。”
“治军是有一套。”
一旁的刘兴祚,观察着前线各处,淡漠道:“可是那又能怎样,跟我东江军相比,建虏的炮火输出,就相差太多了。
一直以来我东江军各镇,就不时补充一批重炮,单批次重炮或许少,可架不住补充的批次多啊。
500余门重炮,老子就不相信,他莽古尔泰所领的建虏,能够扛得住!
要说武备院量产的开花弹,就是他娘的强,先前就有的那些开花弹,就是他娘的一个个炮仗。”
在二人的视线下,建虏营寨方向,一团团炸开的亮光,隐约间能够看到不少建虏,被炸得四分五裂!
“别乱!!”
“敢有临战脱逃者,就地格杀!”
“摆牙喇集结!!”
“杀啊~”
在前沿战场上,各种喊杀声、呵斥声不绝,空气中弥漫着作呕的血腥味,战争打响,这就是底层军官和将士的绞肉机!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血腥味愈发浓烈。
“小旗官!!!”
徐铁牛红着眼,情绪激动的摇晃着李忠,被冷箭袭来的李忠,脖子上插着一根箭矢,进气少,出气多,血沫不断从口鼻喷出。
“啊!!!”
李忠所领的小旗部,在这场拼杀中折损过半,甚至杀到最后,队形都涣散开,混乱的战场上,响起徐铁牛愤怒的咆哮。
“小心!!”
一名重伤的明军,眼瞅着一名建虏,提刀朝徐铁牛杀来,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奋起推开了徐铁牛,可…他的脖子,却被那建虏横刀砍开。
滚烫的鲜血,从断口处喷涌而出。
“哈哈!!”
“建虏!!”
肆无忌惮的狂笑声,歇斯底里的怒吼声,在这片战场上响起,体格强壮的徐铁牛,抄起一把破刃的战刀,就发疯一般,朝那建虏杀去。
“啊!!!”
短兵交战下,仅仅两招,方才还猖獗的建虏,伴随着一声惨叫,就软踏踏的摔倒在地上,滚烫的鲜血,迸溅到徐铁牛的脸上。
“杀啊!!!”
杀红眼的徐铁牛,操着那把破刃的战刀,顺着己部冲杀的阵型,就发疯一般的向前冲杀着。
炮击声。
破空声。
爆炸声。
喊杀声。
在这血腥的修罗场,此起彼伏的响起。
属于强者的狂欢,在各处上演着。
“这一战打下来,只怕第二镇战死的将士,不会少啊。”金铉的声音响起,前线血腥的场面,叫他看不下去了。
“吃着皇粮,拿着军饷,这就是他们的宿命。”
刘兴祚眼神冷厉,看着愈发胶着的战事,朗声道:“大明,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来向世人宣告,过去羸弱的明军,早已不复存在,东江军,既然秉承陛下意志,哪怕是受损严重,也要在朝鲜这个地界,干掉骁勇善战的建虏,以达到帝国崛起的目的!”
第一百零四章 仁川登陆战(4)
战争,向来是掠夺财富的直接体现,这种财富,不仅限于钱财那般肤浅,诸如土地、人口、资源等,皆归属于财富的一类。
打仗的确是无底洞。
一旦爆发,就需要倾斜各种资源,军队、钱财、军备、军粮等等,都必须要保证好,否则就会被敌军击败。
真要是打仗打败了,损失就是难以估量的。
可要是打赢了,就另当别论了。
“朝鲜王室的军队,真是一帮废物点心!”摇晃的海船上,刘兴祚愤怒的声音,回荡在船舱之中。
“先前就不止一次的提醒过他们,不要去跟建虏展开野战,要发挥守城的优势,一个个就是他娘的不听。
觉得有大明给他们撑腰,一个个全他娘的飘了。
真是一帮高丽棒子!
现在好了,数万的朝鲜精锐,在平壤府一带被建虏全歼,本不该丢的平壤府城,也叫建虏夺走了。
这帮狗娘养的建虏,在朝鲜占据的优势更明显了。
一旦莽古尔泰整合朝鲜北部诸道,编练出一支朝鲜仆从军,那今后朝鲜的战局,只会变得愈发不利。”。。
船舱内聚集的一众将校,个个是表情凝重,在微弱火光的照耀下,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死死盯着眼前的舆图。
“现在说这些事情,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金铉冷峻的眼眸,盯着眼前的舆图,朗声道:“通过先前收集的各类情报,其实也不难看出,朝鲜内部的派系之争,一直都是很严重的。
朝鲜王李倧,就像陛下过去所说的绥靖派,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其想要做的,仅仅是朝鲜内部的安定。
莽古尔泰所领建虏大军,尽管是从建虏八旗中分裂出来的,可表现出的强悍一面,依旧叫李倧感到畏惧。”
“真是个废物!”
刘兴祚紧握双拳,冷冷道:“他怕什么?!先前从大明这边,购进大批精良的火铳和火炮,这就是他们的优势。
莽古尔泰所领建虏大军,就算再怎样骁勇善战,可也终究是血肉之躯。
只要能打好守城战,一步步去消耗侵犯的建虏,想解决掉这次危机,根本就不是问题。
现在好了。
随着平壤府的沦陷,朝鲜北部诸道,算是彻底落进建虏之手,今后所爆发的战争,一旦出现任何的失利,局势就是一边倒的趋势。”
“所以东江军必须要强势介入。”
金铉走上前,指向舆图的一处地方,眼神如炬的看向刘兴祚,“陛下的决断和旨意,刘帅是清楚的,要通过朝鲜爆发的战争,持续的削弱建虏战争潜力。
与此同时,要通过抗击建虏侵掠,支援朝鲜的战役,不断的聚拢朝鲜本土的财富,以达到大明本土的维新大业。
一个不听话的朝鲜,对大明没有任何益处,通过过去的种种接触,我等都清楚这一点的本质。…。陛下是英明神武的。
一旦大明在陛下的手中,再度强势崛起和中兴,那今后的大明,必然会走一条全新的征程。
朝鲜,绝不能丢。
朝鲜,绝不能留。
东江平虏前指、东江军、东江水师,包括唐王所领诸军,要做的事情就是一个,让朝鲜持续的陷入征战下。”
“本帅清楚。”
刘兴祚眼神坚定道:“仁川,就是关键节点,我东江军乘船渡海,就是要抢在建虏大举南下前,围绕这一区域展开布防。
确保汉城的绝对安稳。
只要仁川登陆战,我大明雄师能打出威仪,能力挫建虏的锐气,那接下来朝鲜局势就能稳定下来。”
对外战争的发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能有效转移国内矛盾的,如果操作得当,甚至能获取大批的财富。
彼时,在毗邻朝鲜的海域。
数百艘大小不一的海船,迎着海风,向朝鲜本土航行着,碧水蓝天下,乌泱泱一片的海船,蕴藏着浓浓的肃杀之意。
数以万计的东江军锐士,分散在这些海船之上。
“直娘贼的,终于能捞到仗打了,这帮狗娘养的高丽棒子,一个个真是废物,连区区的建虏都打不过。”
“爽啊!这次老子要多捞些战功,最好能多杀几个建虏真鞑,这样,老子就能就换取大批土地。”
“你们听说了吗?唐王麾下的军队,先于咱东江军一步赶赴朝鲜,替咱们东江军挖设构建坑道。”
“唐王还行,他麾下的军队,还差点意思,给咱东江军做好战前协助就行,真要打起仗来,他们还是要靠边站啊。”
在崇祯皇帝的影响下,过去围绕辽东一带,展开泛辽东战略的几支强军,早就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特别是东江军。
一直以来,就肩负着海上破袭的重担。
这也使得刘兴祚统领的东江军,就算乘坐海船,展开大规模的转移投送,亦不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