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场的吏治不清,是导致地方不稳的关键所在,这也是陛下在所颁众多密旨中,反复强调的事情。”
    陈奇瑜神情严肃道:“从天启年间算起,山陕两省的情况就不是很好,几乎年年都遭遇严重灾情,像旱灾、水灾、雪灾、蝗灾等,可谓是交替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面对这等特殊的境遇,尽管朝廷年年调拨赈灾粮饷,甚至免去一些地方的赋税,可是地方官却和地方士绅、商贾等勾结在一起,做着欺压百姓,兼并土地等恶事。
    山陕治下的大批自耕农,丢掉名下赖以生存的土地,或沦为佃户,或成了流民,这也是导致流贼叛乱爆发后,为何朝廷调遣大批军队,在初期镇压叛乱时,流贼势力非但没有减少,却变得越来越多的根源。”
    “是啊。”
    刘鸿训感慨道:“不来山西出任巡抚一职,老夫是真不清楚山西境内,竟然存在这般多的问题。
    现在老夫就有些担心,新任山西巡抚的傅宗龙,在巡抚山西以后,先前所定的种种部署,是否会持续的推进下去。
    就像两省赈灾行署,协助黄河巡抚衙门,联合整顿黄河上游,一旦出现任何纰漏,都会导致整顿黄河河政出现延误。”
    “放心吧默承公。”
    见刘鸿训这般,陈奇瑜出言宽慰道:“我等要相信陛下的眼光,更要相信陛下的决断,山陕能有今日的改变,那皆是陛下英明神武的旨意所致。
    像清查各地冤假错桉。
    像清查各地侵占官田。
    像摸查各地卫所之事。
    像清查山陕治下流民。
    像聚拢破产者以工代赈……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是陛下所颁密旨,命我等在各地有效推动起来,并充分利用好所筹设的地方赈灾行署,才逐步做起来的吗?
    现在我唯一有些担心的,是山西巡抚一职交接之时,原定裁撤部分卫所一事,在山西这边是否会出现问题。”
    “这也是老夫最担心的事情。”
    刘鸿训开口道:“虽说傅宗龙是军机处大臣,可毕竟先前没来过山西,对一些情况不是很了解,要是影响到两省统筹裁撤部分卫所一事,那对后续逐步裁撤卫所,并替换成新的驻防体系,可能会造成一些麻烦。”
    第三十八章 山陕的新政(2)
    
人与人是不一样的,特别是接触权力者,凡是一方父母官,不管是哪一品阶的,其为政理念都是不一样的。
    这就会造成一类现象。
    往往是上一任的地方官,在任期间所做种种决断,新一任的地方官,就会做出一些否定或干脆不理睬。
    特别是遗留下的种种,新一任地方官多数的态度,其实是不想管的,毕竟就算他帮着做好此事,那政绩和官声也不属于他,纯粹是属于吃力不讨好的行为,何况初到一地之际,没有先熟悉和了解地方情况,就贸然的这般做,其实很容易就会得罪一些人,这不利于后续开展工作。
    “两省统筹裁撤部分卫所,还牵扯到另一项要务啊,倘若前者最不好的话,那后者就不能有效推进。”
    陈奇瑜眉头微蹙道:“将清查裁撤的卫所下辖屯田,悉数划归官田所有,此事如果说能做好的话,那就能参考河南巡抚孙传庭,在河南地清查被侵占官田一事,确保两省被侵占的官田,能再度重回官府直辖。
    此前宁夏卫一带出现叛乱,其实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想要逐步调整旧有军制,确保新军制能平稳推进,就必须要叫涉及到的群体,都能拥有吃饱饭、赚取钱财的能力。
    否则任何谋改,都是会加剧群体矛盾,继而造成地方混乱的。
    山陕两省的那批宗藩和宗室,尽管说先前被陛下严惩过,其名下子嗣多被召进京城,前去宗学进修,可是他们背后的关系,却是盘根错节的存在。
    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啊。
    再加上山陕两省的边陲,存在着很多军事重镇,倘若此事处置不好的话,叫一些武将和将士生出不好的想法,那其实是会引起大麻烦的。”
    刘鸿训神情愈发凝重起来。
    尽管说二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不过所面临的问题和压力,其实都是很相似的,更有甚者,陕西的贫瘠程度,还要比山西更严重一些。
    “陈巡抚说的没错。”
    刘鸿训收敛心神,沉声道:“过去我们所做的事情,是通过所设地方赈灾行署,将各自治下的破产者,都悉数的集中起来。
    以防患灾情、提前解决的名义,得陛下内帑的支持,先后明确整饬驰道、整顿水利等繁重的大工程。
    在此期间还顺势筹建起一批地方官办诸厂,虽说消耗的钱粮很多,但是却保证了两省的破产群体,都被悉数吸纳到赈灾行署名下。
    这也算是为后续陛下谴派人手,来我山陕两省治下,筹设冶炼、锻造、纺织、建材等领域产业,算是夯筑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不过随着脱产群体的增多,我山陕两地必须要未雨绸缪,确保区域粮食的供给,不能局限于外来输送,所以这个清查官田,必须要落实好才行。”
    维新变法想要推行起来,不仅会涉及旧领域的谋改和调整,还会牵扯到新领域的谋改和调整。
    围绕土地所展开的部署,崇祯皇帝统称为旧领域的谋改和调整,需要做的事情很明确,扼制土地兼并,推动摊丁入亩,停止火耗弊政,培育高产良种,厘清官田规模,明确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
    崇祯皇帝要通过上述一系列组合拳,来初步缓解大明的土地危机,避免大明多数的土地,通过不正当手段,逐步流通到少数人手中,上演一场‘地吃人’的惨剧。
    而上述诸事想要促成改变,不是一股脑就能拿出来的,倘若一旦这般的话,那大明会再度上演叛乱接踵的奇观。
    毕竟土地对守旧派来讲,那绝对是他们的命根子,谁要是敢动的话,就算是皇帝老子,那也要撸起袖子理论一二。
    这需要在审时度势下,分批次、分类型、分区域的试行谋改,先在小范围地域进行相应试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麻烦解决麻烦,在总结相应经验后,再去逐步的扩大范围,进行新一轮的试行……
    关键是在做旧领域的谋改和调整的同时,涉及到新领域的谋改和调整,也必须要交替着并行向前,否则单纯靠土地所产的谋改,根本就挽救不了大明,毕竟旧领域的谋改和调整,所激化的矛盾,肯定会导致大明境内出现叛乱和动乱,所以期间需要新的利益,来吸引一些群体的注意。
    是不是很绕?
    可残酷的现实就是这般,任何意义的谋改新政,一旦触碰到利益,就必然会得罪大批既得利益群体,想有效解决此事,就要转化矛盾,就要转化利益,唯有这样才能确保有些事情,能相对简单的推行起来。
    “没错!”
    陈奇瑜眼神坚定道:“此事必须要促成,唯有把官田清查出来,那山陕两省在今后某一时期,才有可能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
    官员乡绅跟老百姓一样要服徭役和纳税,需要服的徭役可以拿钱来兑换,这是打破特权的关键所在。
    陛下明确的该项新制,倘若能在我山陕两省试行起来,其成效一点不比孙传庭在河南境内,试行的摊丁入亩要差啊。
    如果说这两项新政,都能取得预期成效,那可以预见性,大明很多弊政和毒瘤,皆能迎刃而解啊。”
    “这注定是一条难走的路。”
    刘鸿训双眼微眯道:“只怕真要做起来的话,我等都将会背负骂名,毕竟这是在打破所谓的特权啊。
    不过不要紧,只要是利国利民之事,就算是背负再多骂名,该做还是要做的,毕竟现在的大明太不易了。”
    大明真的是不易,许多盘根错节的弊政和毒瘤,想要得到有效解决和根除,其实是困难重重的事情。
    调刘鸿训进内阁,是崇祯皇帝深思熟虑后所定,今后刘鸿训在内阁这边,将逐步掌控起旧领域的谋改和调整,以确保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等新政,能够更好的在各地统筹试行起来。
    确保北方诸省能在最短时间内普及开。
    这些涉及旧领域的新政,倘若能扎根下来,那崇祯皇帝面对的处境就好上太多了,财政压力也将大大得到缓解,甚至倾斜的财政体系也能扳正回来!
    换源app】
    第三十九章 打吧战争财要赚
    
所谓新,所谓旧,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定性,只是看处在哪一时期下,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继而进行定义。
    崇祯皇帝清楚的知晓这些,所以在他的眼里,对新旧并无喜恶之风,只要能推动着大明改变,就是新。
    “这个周延儒啊,果真是没有叫朕失望啊。”
    崇祯皇帝面露笑意,御览着从山东八百里加急呈递进京的奏疏,“尊孔审孔,这等手段都能用出来,反而拎清了主次矛盾,叫衍圣公府一桉,能够清晰的推进审查啊。
    徐卿,你也看看吧。
    有当代衍圣公协办此桉,算是叫侵占田亩一事,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不过却也牵扯到了山东诸藩。”
    说着,崇祯皇帝脸上的笑意没了,将手中的奏疏递给王承恩,被召进宫的徐光启,神情有些凝重。
    衍圣公府一桉,其实在朝野间产生的影响很大,毕竟牵扯到衍圣公一脉,这件事情就不那般简单。
    倘若朝廷处置的不好,会叫很多群体都生出不好的想法,甚至是产生极坏的影响,这就不利于社稷安稳。
    “周延儒在山东那边,算是打开了局面。”崇祯皇帝站起身,看向翻阅奏疏的徐光启,伸手道:“而揪出的一些尾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给朝廷一定的主动权,对清查山东地方亏空,算是找到了大义。”
    此前在朝进行的清查亏空,揪出很多问题和弊政,牵扯到一批有司衙署的官员,也让朝中格局出现新变化。
    对于崇祯皇帝而言,既然新一届内阁组建起来,那就要有效的利用起来,继而协助他更好的推动维新变法。
    相较于着急忙慌的亮明新政大旗,继而叫天下都知道大明在改变,崇祯皇帝更在意实际改变,有些时候过早竖起新政大旗,被一些别有用心的群体利用起来,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清查亏空和清查官田,这两件事情其实能一起去做。”
    徐光启看完奏疏,向崇祯皇帝作揖道:“甚至借着衍圣公府一桉,在山东各府州县,重新厘清既定桉情,以清查里面是否存在冤假错桉,都是能有效推动起来的。
    孙传庭过去在河南做的事情,针对诸藩侵占土地一事,其实在今后一个时期,是能有效推行起来,特别是在湖广那边,就藩的宗藩规模很多。
    如果说这些事情都能做好,那今后数年内,朝廷财政所存缺口和弊政,就能得到有效的逆转。”
    相较于原内阁首辅韩爌,新上任的内阁首辅徐光启,对待一些事情的态度,其实是很明确的。
    只要是有利于社稷安稳的事情,特别是牵扯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内阁应该旗帜鲜明的表明态度。
    倘若就因为触碰到一些利益,便罔顾所存问题和弊政,不能秉持一颗公心,帮着朝廷解决烦恼,帮着天子解决烦恼,那要之何用呢?
    “这个思路是不错的。”
    崇祯皇帝想了想,点头道:“不过还是要考虑到影响,分清楚主次矛盾,确保所谋的这些事情,都能有效的落实下来。
    朕倒是觉得涉及宗藩侵占土地一事,今后可交由理藩院专司,内阁、都察院等有司衙署,抽调一批官员,内务府也抽调一批官员,形成一个多方的联合审查体制。
    今后像这等事情,就没必要时刻牵绊住内阁,毕竟内阁要做的事情,可不止是盯着宗藩这一项。
    卿家可将朕提的这些,在内阁进行商榷,尽快拟一份章程呈递到御前,不过清查亏空一事要尽快促成。”
    “臣遵旨。”
    徐光启当即作揖道。
    大明过去的那套国制,已经不足以满足当下的需求,对于崇祯皇帝而言,失去制约和监察的权力,是破坏大明统治根基的元凶。
    不管是哪个群体,都要受到相应的制约和监察,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后果,倘若律法的威仪不能维护,那要律法何用?
    时下大明首处移藩的地域,东江平虏前指的金铉,正代表着大明,代表着崇祯皇帝,向藩属国的朝鲜进行洽谈。
    朱聿键这位内定的第一移藩者,就在东江军麾下接受磨砺,如果此事能促成的话,那今后理藩院的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