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2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自成神情冷然道:“本帅要和大明联合起来,这般才能对抗建虏八旗,真要是称王称帝,那惹怒的就是大明。

    你觉得崇祯小儿会允许辽东这边,出现一个对抗大明的王或新皇吗?

    你不要忘了。

    我辽东义军所列装的火器、火炮、火药等,皆是从大明秘密购进回来的,是崇祯小儿贪财才能定下的。

    要是本帅敢这样做,不说崇祯小儿怎样想了。

    就大明那帮文官,一旦知晓此事,也会纷纷劝谏崇祯小儿,起兵围剿我辽东义军的。”

    夺取盖州和复州两地,并没让李自成变得骄纵,觉得自己可以跟崇祯皇帝叫板了。

    事实上,李自成所辖辽东义军的很多方面,都受限于崇祯皇帝所构建的屏障,比如军火交易,比如海上贸易。

    当前李自成麾下所控匠户,加起来不超过500众,这里面连一个铳炮匠都没有,这就代表着李自成不敢激怒崇祯皇帝。

    不然他想要依靠火器、火炮来硬撼建虏八旗,就彻底破灭了,真形成这样的格局,那辽东义军的结局,就是被建虏八旗覆灭掉。

    “起来吧。”

    看着身如筛糠的杨方兴,强压怒意的李自成,皱眉道:“不要动不动就下跪,建虏的那一套,别在辽东义军兴起来。

    我等乃是华夏族裔,正朔汉人,跪拜是有礼数的。

    继续聊治理诸事吧。

    为了更好的治理地方,本帅决意在天佑殿之下,创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政府,负责相应职权……”

    杨方兴瑟瑟发抖,认真听着李自成所讲。

    对李自成而言,相较于所谓虚名,他更在意实际利益,以确保他心中所谋,能逐步在辽东落实。

    他要挑战那个让他畏惧的男人!!

    像他当前所明确的这一套军政体系,包括先前所做诉苦、公审、分田等诸事,那都是崇祯皇帝教他的。

    这也使得所占领的复州和盖州两地,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整合,并募集到相应的兵马,以确保己部势力的稳定。

    只是李自成不清楚的是,崇祯皇帝所说的这一套,真正的核心思想并没有传授给他,其奉行的这一套,充其量只能算是阉割版的。

    崇祯皇帝是要限制建虏,提升泛辽东战略的凝聚力,不过对李自成所部势力,更多的是充当先驱,充当磨刀石,而非真正培养大明的强敌。

    在建虏八旗没有被彻底镇压前,辽东所担负的角色,就是大明的倾销地和资源地,以促进关内原始工业化的发展。

    等到崇祯皇帝初步谋改大明国制,铲除部分弊政和毒瘤,筹建完善的军制,那全面收复辽东的战略部署,就能提上议程了。

    “大帅,倘若我军想和大明保持贸易往来,单纯依靠金银去大宗购买,恐我军是坚持不了多久。”

    杨方兴忍着惧意,看向李自成说道:“毕竟所查抄的那批金银,不仅要赏赐麾下诸军,还有天佑殿的各项开支,甚至枢密院也需各项开支,或许一年半载内,我军不会出现各种问题吧,不过时间久了就不一样了。”

    “这件事情本帅跟崇祯小儿明确了。”

    李自成皱眉道:“像建虏真鞑、战马、各类矿藏、药材、盐等物,都是能折价冲抵,不过价格上要低一些。

    以后天佑殿要逐步明确这些事宜,确保我辽东义军和大明之间的军火贸易,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喏!”

    杨方兴当即作揖道。

    “还有啊,所缺的一应官吏,要尽快筛选出来。”李自成继续说道:“必须让天佑殿这套班底,尽快运转起来才行,相应人手明确以后,领着他们分批见本帅,到时本帅会择优任命。”

    “喏。”

    杨方兴再拜道。

    当前所处境遇看似稳定,实则却暗潮汹涌,李自成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他所统领的这方势力,必须尽快发展起来。

    特别是和大明的军火贸易,必须尽快促成才成,让麾下所辖的野战军,列装相应规模的火器和火炮。

    所辖势力的根底不稳,让李自成必须尽快谋划,继续攻略建虏所控辽地,他要设法夺取绣岩城、定辽右卫等地,唯有所辖地盘增多,那相应底蕴才能变强。

    其实李自成也算是看出来了,他现在于辽东所做的事情,就是给崇祯皇帝打长工,好处全叫崇祯皇帝得了,而他却要承受着建虏八旗的怒火,确保在辽地不会被建虏八旗覆灭掉。

    (本章完)



    第三百零五章 辽西新生(1)

    

从万历年间开始,建虏在辽地杀出的凶名,那累累白骨,不是取得一场现象级战局的胜利,就能让所有人抹除恐惧的。

    李自成在盖州和复州两地,轰轰烈烈的搞着谋改,以辽东义军为大旗,筹建一套文武班底,就是想以最短的时间,整合所控制的地域,力求在后续复杂的形势下,能挡住建虏的报复性进攻。

    和李自成一样的,还有辽东督师孙承宗。

    辽西,广宁城。

    “督师,当前的形势,对大明而言太有利了。”

    茅元仪神情激动,看向孙承宗说道:“随着一批辽将被‘擢’进京,辽西、金州、登来、天津、东江要筹建水师。

    特别是何总兵麾下各部兵马,围绕辽西各处堡所构建防线,以后在辽东的优势,会变得愈发明朗啊。”

    孙承宗疲惫的脸庞,露出一抹澹澹笑意。

    的确。

    随着诸多谋划的落实,大明在新收复的辽地治下,算是立稳脚跟了,特别是复州和盖州两卫,还有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即便建虏八旗想进犯辽西,所面临的处境和局面,可不是建虏想怎样,就能怎样的了。

    “前线的局势稳定,这后方也要稳定才行。”

    孙承宗收敛笑意,看向茅元仪说道:“辽东督师府迁移到广宁,地理位置重要的宁远,还是要照看好的。

    这几日申甫所领平虏前指,正式从觉华岛迁移到宁远城,本督悬着的那颗心,才算落了下来。

    以后觉华岛这处海上要地,就移交到辽西水师主管,隶属于我辽东督师府管辖,以应对今后复杂的局势。”

    辽东所处局面的改变,必然会伴随着麾下各部的调整,特别是在崇祯皇帝给孙承宗的密旨中,反复强调撤卫设府的重要性,也让孙承宗加快在辽西各处的布防。

    为确保这些谋划部署办好,先前被孙承宗留在宁远的茅元仪,被再度召回辽东督师府,协助孙承宗做事。

    “不过督师,您将所辖武烈军,留驻在锦州城,而不移防到广宁城,此事是否要再思虑下?”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茅元仪神情有些踌躇,看向孙承宗说道:“毕竟当前我辽东督师府迁移,戍守辽西的各部兵马,也随着做出相应的调整,可广宁没有一支强军在,终究是存在风险的。

    如果说在此期间,建虏若是进犯辽西,没有……”

    “短时间内这种风险,是不存在的。”

    孙承宗摆手打断道:“何况将武烈军留在锦州城,亦是确保辽西的安稳,毕竟接下来我们督师府,要做的事情会触碰很多人利益。

    广宁没有强军不要紧,那就再缔造一支强军,相应的骨干力量,陛下已从京营抽调一批赴辽。

    陛下赐名镇辽军!

    调原西山火枪营指挥使黄得功,出任镇辽军主将。

    此外跟随这批骨干力量一起赴辽的,还有一批直隶赈灾的吏员,那可都是陛下看重的良才。”

    茅元仪眼前一亮。

    孙承宗的这番话,就是表明要在辽西治下,有序推动撤卫设府一事,甚至在这过程中,还会逐步清理掉辽东将门。

    “真是够不容易的啊。”

    茅元仪感慨道:“当初错非陛下点明,辽前存在那帮野心勃勃之辈,分批将祖大寿、吴襄这些辽将,调离出辽前,只怕所谓的辽东将门势力,将会继续膨胀下去。

    现在辽西夺回来了。

    各地驻防也明确了。

    围绕新收复的辽西治下,不少利国利民的谋划,也终于能逐步推动了,一旦这些弊政和毒瘤,都能被逐一铲除掉,那大明在辽地的底蕴就更强了。”

    “是啊。”

    孙承宗神情感慨道:“这一切来之不易啊,过往在辽前这片地域,势力是何等的盘根错节啊。

    纵使是本督坐镇锦州,都时常觉得寝食难安,造成这样一种形势,和本督初镇辽前所定战略,是有莫大关系的。

    如果没有陛下的英明决断,虽身处在后方京畿,然逐步顺势削减辽东将门,提升泛辽东战略凝聚力,否则本督就是大明的罪人啊。”

    镇守辽前的这些时日,随着所掌情况增多,对过去那套平定建虏的谋划,孙承宗是愈感羞愧。

    修筑坚城硬堡,以步步为营为根本,构建起联防屏障,不断向建虏紧逼,看似能挡住建虏兵锋,可实则所消耗的粮饷,那给国朝造成何等严重的负担。

    而崇祯皇帝所提的泛辽东战略,不求一地能支撑所有,但求能稳定住局势,利用海陆协同的方式,有效发挥大明仅有的优势,相互牵制住建虏八旗,在相应的相持下,不断削减建虏的战争潜力。

    就当前所取得的进展来讲,无疑是很成功的。

    特别是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顺势在辽南强势崛起,这也让辽东这片黑土地上,从过去的双方针锋相对,演变成三方对峙的姿态。

    “督师也不用这般说。”

    茅元仪出言宽慰道:“毕竟当初辽前的局势,比现在还要恶劣,您要是不那般做的话,人心惶惶之下,建虏能都打到山海关去,一旦山海关告急,必引起京畿的动荡,到时……”

    “别出言宽本督的心了。”

    孙承宗摆摆手,轻叹道:“错了就是错了,陛下不止一次的说过,人活于世,谁能保证不犯错?

    但是知错不改,这才是最大的错误。

    现在辽前的局势明朗,本督要就先前犯下的错误,做出相应的改正,有申甫所领平叛前指,帮着督师府稳定锦州、宁远等地,我们就能专注一些,做好辽西的纠错了。”

    撤卫设府一事,孙承宗是下定决心要做好,在此期间遇到任何阻挠和掣肘,他都不会后退半步。

    若是能将辽西治下的土地,全部充当官田,哪怕是后续种植红薯、土豆、玉米等物,再筹建相应的工坊,也能逐步减轻对国朝的负担。

    只要能将辽西一带梳理出来,混乱的秩序稳定下来,那以后大明就能轻装上阵,专心对付建虏了。



    第三百零六章 辽西新生(2)

    

锦州城,平叛前指衙署。

    “时下我们平叛前指,从觉华岛迁移到锦州城,所承担的职责,也相应的做出一些调整。”

    申甫神情严肃,环视堂内所聚众人,朗声道:“为应对全新的局面,平叛前指这边,要增设几个分司,以确保各领域的安定。”

    周宗良、曹文广、丁绍剀、艾国先等诸官吏,无不流露出亢奋的神情,若能授一处分司主官,能做出相应的政绩,就能擢回在京的军机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崇祯皇帝所特设的军机处,内部构建起完成的晋升体系,以确保整体谋划的运转。

    “先说榷关一事。”

    申甫眼神坚定,伸手道:“过去为减轻国朝的财政压力,经陛下允准,特在宁远开设榷关,以向蒙古各部贩卖茶叶、丝绸等各类商品。

    辽东督师府对宁远榷关的监管,一直都是很严格的,且构建起完整的体系,不过现在孙督师他们,迁移到广宁城了。

    这涉及榷关诸事,需要移交平叛前指统辖。

    鉴于这样的形势,经平叛前指呈递密奏,得陛下允准,特设榷关分司,以统筹监管相应事宜。

    同时为更好的统战差事,后续还要在辽西那边,再筹建起两到三个榷关。

    所以今后榷关分司的侧重点,就是发展榷关经济,以所设的诸榷关,来统战内喀尔喀、察哈尔、喀喇沁等部,同时设法攻略科尔沁蒙古诸部。

    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削减建虏在草原各部的影响力,具体的谋划部署,平叛前指已经明确,周宗良,你可能担负起此重担?”

    被点名道姓的周宗良,难掩内心的激动,在众人的注视下当即起身,拱手作揖道:“愿为大明效死!”

    仅是申甫所说的这些,周宗良就清楚所设榷关分司,究竟肩负起怎样的重担。

    这不仅要减轻国朝的财政压力,还要拉拢分化诸蒙古各部。

    “鉴于当前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